-
1 # 小片片說熒幕
-
2 # 芊雲說電影
《V字仇殺隊》有句核心的對白是:“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它的人民”,而這個煙花燦爛的夜晚就是這個國家的人民給予其政府最有力的回擊。象徵著極權主義的威斯敏斯特宮在音階不斷升高的交響樂伴奏下逐層瓦解,爆炸升騰直追最高處的大本鐘,莊嚴的12點鐘聲隨著爆炸聲敲響,一箇舊世界在這一刻結束。煙花沖天,建築焚燬,夜幕被點亮,千萬個V卸下面具,共襄這個由他們創造的盛舉,被火光照亮的每一張面孔都在銘記這個時刻,沒有人會忘記這個夜晚,以及它對這個國家的意義.
-
3 # 11經典時刻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各花入個眼。 每個人喜歡的東西本來就不一樣,很正常啊。 有人就是愛看搞笑片愛情片呢,這有啥好糾結的。
-
4 # KylianMoreno
V字仇殺隊講故事架構於虛擬的英國社會,講的是在一個神秘人V的帶領下,反抗英國政府極權統治壓迫的故事。
這是一部非常理想化的電影,情緒飽滿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煽動性,同時也將主角V過於神話,彷彿在他的帶領下,革命之路水到渠成,顯得有些兒戲。
但排除這些瑕疵,整體而言,V字仇殺隊依然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因為它在兩個主角的角色塑造上是極為成功的。
V作為電影裡最重要的角色,是革命的發起者、推動者。他是被英國政府播種進行的實驗殘害的人,他經歷過死亡,也目睹了真相。所以在V最初的計劃裡,他是抱有“報復”這一想法進行他的計劃,於是他獨裁,僅憑自己的想法決定正邪和善惡,也妄圖以一己之力推翻英國政府的統治。
然而在遇見了艾薇之後,他才開始正視民眾的心聲,所以他把是否發動革命的權利交給了艾薇,而自己孤身去面對自己的仇敵。
這種心理上的變化在兩位演員的精彩演繹下讓觀眾看的熱血沸騰,也正是因為這種轉變,使得影片的主旨由盲目的反政府變成民主意識的覺醒,這也帶來了影片立意的生化。
-
5 # 流心影視
我看過。剛開始為了自由而戰是好的,但是後來為了自由要炸燬國會變成了壞的。 1.為了自由而戰 如果一個政府用恐懼控制民眾,就是說使用暴力手段讓人民聽話,人民每天生活在政府的威嚇恐懼之下,不允許有任何不同的思想,就像文字獄一樣,人民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異教徒,政治激進分子,同性戀都將被處決,就像從沒有存在過一樣,這個時候總有會人站出來為了思想自由,為了行動自由站出來。V就是這樣一個為了自由而戰的人。人民生活在這樣的政府之下會幸福嗎?當然不會。這種極端的管理方式,激起了人民的憤怒,人民的意識覺醒了,人民反抗了起來,在最後的所有人一波接著的和軍隊抗爭的場景體現了出來。
2.為什麼後來變壞了。為了自由的思想而抵抗是好的,但是不可以逾越一個界限,什麼界限呢?就是國會。
你可以抵抗,可以遊行,但是你如果因為自由而破壞,而殺戮,那你和他們統治者還有什麼區別,都是藐視生命的存在,那個時候已經沒有正義可言了,幸虧最後制止了這個行為,沒有造成無法挽回的地步沒有變成恐怖主義。 人民不應該害怕他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他的人民,應該是人民掌握主動權,所有的一切行動都是人民為主。暴力是不能干涉人民的,更不能改變人民的思想,正如V的那句名言“面具下是思想,你無法殺死它,因為它刀槍不入”,但是宣揚這種自由的思想不能使用暴力,電影最後用V的結束代表了暴力的結束。應該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樣才能長久。
給個關注唄!
-
6 # 康康剪影區
我個人的想法
透過豆瓣評分8.9分才知道這部電影,看到評分還不錯,就看了。 結果大失所望,影片缺乏基本的真實感。在整體上,影片沒有準確地把握極權社會的特徵,氣氛的營造粗陋而膚淺,令所有的矛盾衝突都無法打動人心。在細節上更是形同兒戲,缺乏基本的合理性。 劇情上,該片集諸多影片俗套之大成,毫無建立。
“瘋狂的實驗造就恐怖的生化怪物”“被社會傷害的人向社會復仇”“一個英雄拯救了世界”等流行的主題被機械地拼接在一起,再套上一個政治正確的面具,便是該片之主旨。
本片最大的噱頭,就是令人厭倦的政治說教,極權社會的兩大要件:謊言與恐懼被不厭其煩的重複,作為復仇者、反抗者和審判者的V,似乎喋喋不休的在教科書裡尋章摘句,彷佛在宣讀某種政治學普及讀本。遺憾的是,由於缺少真實可信的生活體驗和合乎邏輯的劇情,所有這些口號都只能令人昏昏欲睡。
而影片最後所謂的“革命”是如此的做作、誇飾與膚淺,我只能認為該片的製作者有意褻瀆“革命”二字。 我無法歷數該片的缺點。我只能認為,該片的製作者憑著對極權統治的空洞想象、科普級的政治教材、五湖四海的俗套劇情和眩人耳目的時髦特效造出了一部糟糕的兒童片。 我理解一些藝術家談論政治的慾望,但如果不下功夫,最好不要這麼做。我寧願看政治家談論藝術,也不願看一個不用功的藝術家談論政治。
1.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動,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心。
2.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對你一無所知,而你卻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3.我們的尊嚴不值得什麼錢,但那卻是我們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
4.面具下面不只是血肉之軀,而是一種思想。思想是不怕子彈的。
5.藝術家用謊言揭露真相,政治家用謊言隱瞞真相。
-
7 # 軟妹說電影
從漫畫到電影,《V字仇殺隊》一直都很政治。但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電影引發的政治案外案,最後還一路延燒到現實中的英國國會,和當時的英國首相Tony Blair身上。
一顆警察國家慈悲心《V字仇殺隊》的漫畫是上個世紀1980年代的產物,原作者Alan Moore鎖定攻擊的物件毫無疑問是對當年由鐵娘子Margaret Thatcher柴契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政府。 為了全面打擊勞工運動,柴契爾不計代價擴張警察權力,逮補、暴力排除樣樣來的黑歷史(葉俊榮老師則稱為慈悲心),也使英國警察得到了“Thatcher’s Boots Boys 柴契爾的皮靴男孩們”的暱稱。
Alan Moore以眼前的社會為藍本,想像一個未來的極端警察國家,接著再從500年前的歷史事件中取材。他引用了1605年11月5試圖以火藥燒掉國會大廈西敏宮的羅馬天主教徒Guy Fawkes的故事,讓《V字仇殺隊》接手完成Guy Fawkes 500年前沒能完成的大業:推翻政府。
雖然Alan Moore對於電影版弱化他的無政府主義觀點不太滿意,但電影至少真的拍出了炸掉國會的高潮戲,而且居然還是實景拍攝。
《V字仇殺隊》史無前例地獲准封鎖英國政府中心Whitehall街區(透過國會大廈和唐寧街首相辦公室的道路),引入兩部貨真價實的坦克車和上千名臨時演員包圍。事涉國家安全,據說整個劇組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受到國安單位的背景調查,並且嚴格清點現場人員和武器的道具。
一把火燒到首相屁股面對政治,英華人自有獨樹一格的抗議方式:他們接下來真的拿火來燒首相的屁股。
英王詹姆士一世在Guy Fawkes的火藥陰謀後,為了紀念自己和整個國會成員逃過一劫,便將11月5日訂為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熱烈慶祝國家又驚險渡過一次政治危機。篝火之夜上原本要焚燒的Guy Fawkes大型人偶,後來也在英國各地演變成各種花招百出的政治人物人偶。
看電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大可不必太糾結有什麼隱晦的思想在裡面,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沒有刻意的宣傳,不管怎麼說,至少昭示著一點改變吧。
-
8 # 無聲樂動
我覺得呢是一部正義的電影。
因為他準備效仿1605的蓋伊·FOCUS,想要炸燬國會大廈,而v所帶的面具就是英華人一眼就能人出蓋伊·FOCUS,所以結尾我是覺得v是想早點結束當時那種黑暗的社會,v 認為他所做的一切不單止是為了自己報仇更多的是為了國家和人民。這種正義不會因其中一人的倒下而動搖 這種正義不會被迎面打來的子彈而倒下 這種正義,是每個人渴望的愛與希望 它超脫法律、經久不衰 不因他人的定義而隨意改變。最後謝謝各位!觀看
-
9 # 強哥說劇
《V字仇殺隊》是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執導,娜塔麗·波特曼、雨果·維文、等主演的科幻片。該片於2006年3月17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虛擬世界,英國變成了一個個人集權的國家,是一個叫亞當·薩特勒統治的法西斯極權主義國家。那時的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的之中,秘密警察無處不在,外華人,同性戀,反政府人士都會被抓入集中營處死。男主V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反政府人士,以前被抓進過集中營,逃了出來就開始跟政府作對,他有一個計劃就是炸燬國會大廈。後來他救了一個女孩,女孩知道V的計劃以後,就和V一起實施計劃。
影片是以英國史上著名的“火藥陰謀案”為背景的,在1605年的英國,以蓋伊·FOCUS為首一群夢想復辟天主教統治的狂熱分子策劃炸燬議會和王室。11月5日是議會大典,蓋伊·FOCUS成功的將36桶火藥偷運到國會的地下室。這一陰謀在5日凌晨奇蹟般的敗露,FOCUS等人被處絞刑。男主V就是效仿蓋伊·FOCUS,V戴的面具就是蓋伊·FOCUS面具。V戴FOCUS面具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他毀容了,V以前被抓進集中營做實驗,後來他放火燒了實驗室逃了出來,他自己也在那場大火中毀了容。第二V是要效仿蓋伊·FOCUS,戴著他的面具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的使命,為自己以前所受的屈辱討回公道,V要炸燬國會大廈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些飽受政府摧殘的人民。
影片中有幾處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第一處是V用多米諾骨牌搭建V字型圖示的片段,隨著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倒下,其它多米諾骨牌也隨即倒下,只有最後一個多米諾骨牌沒有倒下。伴隨著多米諾骨牌碰撞的聲音,一個巨大的V字形圖示慢慢呈現出來,那種感覺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每一個多米諾骨牌代表著一個小V,代表著每個像V一樣的鬥士,所有小V的前仆後繼才組成了一個大V,直到最後的勝利。
第二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是V炸國會大廈之前去會見克里蒂的場景。V面對多名手拿武器的秘密警察毫不畏懼,用他那非凡的身手將他們統統解決掉了。此段打鬥場面使用了慢鏡頭,能看到匕首劃過空中軌跡,以及鮮血飆出的鏡頭,再加上V瀟灑利落的動作,充滿了暴力美學,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第三處場景是在影片結尾,大批市民裝扮成V的模樣聚集在國會大廈,等待著V炸燬國會大廈的那一刻,此時的他們已經甦醒決定反抗,再也忍受不了政府的殘酷統治,他們要像V一樣勇敢地站起來。
影片的配樂也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心潮澎湃鬥志昂揚的感覺,例如影片中兩次炸樓時的配樂,音樂從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漸進,配上大樓爆炸時的畫面,無論視覺還是聽覺上都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還有V每次打鬥時的配樂,鬥志昂揚的音樂再配上V那瀟灑的身手,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影片中的打鬥場面也是一大看點,V每次出場身披風衣,臉帶面具,頭頂禮帽,腰插匕首,再加上他那非凡的身手,酷勁十足非常有型,儼然一副大俠的感覺。
影片中的臺詞也很經典,都非常有內涵。尤其是V的臺詞,都非常有深意。例如“我們的尊嚴不值得什麼錢,但那卻是我們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人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這張面具之下不只是肉體,這張面具之下是一種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不光是V的臺詞經典,其它人的臺詞也意味深長。例如影片結尾芬奇問女主V是誰時,女主對芬奇說,“他是基督山伯爵,他還是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哥哥,我的朋友,他就是你和我,他是我們每一個人。”這些臺詞都有一定的深意,需要結合影片的劇情才能理解。
整體來看《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無論是影片的劇情,臺詞,配樂還是打鬥場面都非常精彩,雖然是一部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但除了V的造型有點漫畫的感覺,其它方面都看不到漫畫的影子。同是此片也是一部寓意深刻的電影,透過V的遭遇和他的復仇計劃,體現一種反對暴力統治追求自由和平的精神。任何法西斯式的統治都不會長久的,終將被正義和民族所取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像電影裡說的一樣,人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
回覆列表
其實這部影片在西方世界的熱門,更多的是因為話題的敏感性。因為影片中帶有太多的現實影射,無論有意還是無意,觀眾很容易就能聯想到各種元素的現實意義。就電影本身來說,導演在表現形式上已經花足了功夫,但在故事內涵上卻還未免失之浮淺。影片具備了足夠觀賞性,但天馬行空的想象在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現實邏輯的缺陷。影片所要盡力闡釋的反獨裁這一主題來說,未能進行深入挖掘實在是一大缺憾。對沙特勒政府的專制統治,僅僅是用表面上的宵禁、新聞控制等符號來進行暗示,或者是透過對集中營的悲慘回憶來表現,並沒有全面描述出民眾受體制壓抑的恐怖氛圍,似乎除了革命者,其餘的百姓都很安居樂業。對於男女主角的愛情這一副線來說,也顯得過於蒼白,不夠有說服力。而且這樣的調料對影片主題來說可有可無,這樣生硬的穿插未免模式化了。
影片所包含的元素實在很多——獨裁和反抗、體制與自由、革命與恐怖、忠誠與背叛、愛情與傷害,這麼多命題的糅雜足以敷衍成一部史詩巨片,但是無論是風格還是內容上都不夠厚重和大氣。你可以從對俠客、美女和飛刀的崇拜中獲得視覺快感,也可以從對政客、密探和大廈的影射中獲得額外滿足。但對其內在意義來說,基本上只是從表現形式上進行解析的結果,浮於表面的內容並不能給人以更深層次的內心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