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言軍事

    如果阿爾及利亞至今沒有脫離法國實現獨立,現狀很可能不會比巴勒斯坦難民強到哪裡去

    道理很簡單,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阿爾及利亞與法國的關係,已經到了你死我活、水火不同爐的地步

    雙方都竭力使用最殘酷的手段迫使對手就範——法華人採取堡壘政策、重兵掃蕩和用酷刑折磨、虐殺俘虜,阿民族解放陣線則毫不客氣地用游擊戰、鬧市區安放炸彈和暗殺法國軍警予以強力回擊。

    最多的時候,駐阿法軍超過80萬之眾,構築的防線長達3000公里,每年消耗軍費80多億法郎。但經過93個月苦戰,只換來法軍損失11.2萬人,阿爾及利亞軍民傷亡80萬人,看清形勢的戴高樂政府被迫承認阿爾及利亞擁有自決權。

    那麼假如法國仗憑強大實力,不惜一切將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鎮壓下去又會怎樣呢?恐怕只有一個辦法(或者說一種前景)維持殖民統治——即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推行類似南非、以色列那樣的種族隔離措施和高壓統治,甚至有可能效仿二戰時的日本、越戰時的美國興建所謂的“治安屯”和“戰略村”。

    真要是那樣的話,今天的阿爾及利亞就會變成一個面積達238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監獄”——數千萬當地民眾被困在若干相互孤立的狹小地域內,這些“隔離區”內密佈崗哨、鐵絲網,每個路口都有佈滿障礙物並堆壘沙包、架著機槍的檢查站,數十萬法國軍警和大批投靠殖民當局的阿拉伯僕從武裝人員嚴密監控著民眾的一舉一動,誰敢露出一絲反抗情緒都會被立即逮捕並嚴刑拷打,他的家人也會遭受株連,比如被削減或剝奪本就少的可憐的配給食物……

    而沿海大城市(也是戰略港口和軍事基地)及內陸重要油氣產區,則是法華人(或者說西方人)的天堂,這裡有毫不遜色於法國本土的整潔市容、花園式社群和各種時髦新潮的商場和娛樂設施,與逼仄、陰暗、水電和食物都奇缺的“隔離區”形成鮮明對比

  • 2 # 劉權林

    阿爾及利亞人的生活水平會提高,但政治權力會受到限制,在法國的穆斯林人口會更多。

    二戰時,法國允諾,戰爭勝利後,就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但後來法國毀約了。

    “阿爾及利亞就是法國”,當時的法華人民和政客都有這種意識,他們覺得阿爾及利亞就是法國的一個省份,不是殖民地。經過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有一百多萬法華人生活在阿爾及利亞,很多法國名人也是出生在阿爾及利亞,比如作家加繆。

    所以在1954年,當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開始以暴力恐怖手段追求獨立的時候,法國各個黨派都堅決反對,包括在野黨和執政黨。而在阿爾及利亞的法華人也要求政府派兵鎮壓。

    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軍事行動很順利,但後來越來越危險的地方在於,軍隊和阿爾及利亞的法華人緊密的團結在一起,開始直接影響到法國政府的決策,這就很危險了,在民主政體下,軍隊是不能幹政的。

    隨後,在阿爾及利亞,包括在法國本土,不斷有示威遊行,結果政府發現無法指揮軍隊和警察了,在科西嘉島還發生了傘兵政變。

    所以後來戴高樂發現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最後頂住了軍隊、民族主義者的壓力,從阿爾及利亞撤兵了,再然後阿爾及利亞獨立了。

    獨立前,阿爾及利亞實施的是“二元選舉團”制度,也就是阿爾及利亞議會五分之三的席位由歐洲裔人口選出,剩下的歸穆斯林。

    所以如果阿爾及利亞還留在法國,經濟水平會比現在好,因為有法國的資金、人才和技術。但在政治權力上,肯定是無法和法華人一樣的,因為阿爾及利亞有4000萬人口,而法國也才6600萬人口。穆斯林生孩子又比較多,如果政治權力一樣,過幾年法國就變成穆斯林國家了。

  • 3 # 利刃號

    阿爾及利亞(簡稱阿國)屬於法國,相信大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事實上,阿國是獨立的,並且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國家,雖然在歷史上,阿國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屬於法國的一個省份,但那僅僅只是一段歷史,經過漫長且艱苦的鬥爭,阿國最終贏來了自由。

    要說阿國的自由之路的確是走得非常艱辛的,在二十世紀中葉的時候,當阿國提出自由的主張的時候,法國是相當震驚也非常惱火,要知道在阿國生活的法華人已經有上百萬人了,而且很多法國名人的出生地都是在這裡。阿國要求獨立,對法國來說的確很難接受。

    對阿國來說,如果當初沒有從法國獨立出去,可能現在的處境會非常的艱難吧,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獨立,法國一定會像對待殖民地一樣對阿國進行非常嚴苛的管理,就像我們看到的法國對南非、以色列那樣的高壓政策。對於殖民帝國來說殖民地的作用就是為本國工商業提供工原料和市場,法華人根本不會考慮阿爾及利亞的建設問題。

    阿國的面積接近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如果至今仍在法國的統治下,那麼阿國也就無異於一個巨大的監獄,在當地的數千萬的百姓就只能終身生活在這個小地方,而且這裡會有很多的隔離地帶,到處都是崗哨,而且都會被鐵絲網包圍著,在所謂的大街上,幾乎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凡有誰稍微有點搞獨立的苗頭,分分鐘給滅了,還會牽連家裡人。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留在發了法蘭西共同體的阿爾及利亞肯定不會得到的待遇。

    所以當初阿國不顧一切的追求自由和獨立,是正確的選擇,也充分證明了人權和民族獨立才是歷史的趨勢,阿國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領土廣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堪比石油的磷酸鹽)五臟俱全,相信在未來阿國的發展前途會更加明朗。

  • 4 # 地圖帝

    阿爾及利亞面積是法國的4倍多,人口約為法國的三分之二。但是要算主體人口的話,阿爾及利亞的阿拉伯人,與法國的白人,數量差不多。阿爾及利亞如果是法國的一個省,遲早會倒掛,也就是法國變成阿爾及利亞的一個省。

    非洲杯半決賽已經結束,來自北非的阿爾及利亞隊,由馬赫雷斯在傷停補時階段打進一粒任意球,絕殺“西非雄鷹”奈及利亞隊,與另一支西非球隊塞內加爾隊爭奪非洲杯的冠軍。

    阿爾及利亞隊殺進決賽,法國各地的球迷走上街頭,歡呼阿爾及利亞隊的勝利。你會覺得奇怪,阿爾及利亞隊勝利,與法國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密切。

    你如果走在法國城市的街頭,尤其是巴黎與馬賽,這兩大法國城市。你會發現很多來自阿爾及利亞的人,他們不來是法國旅遊的,他們就是法華人。說一個法國國籍的阿爾及利亞人,你只要關注足球,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叫齊內丁-齊達內。

    還有一位阿爾及利亞後裔的法國球星,相信也不陌生,他就是本澤馬。本澤馬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雖然是法華人,但我不喜歡唱法國的國歌《馬賽曲》。為什麼?本澤馬解釋說:“《馬賽曲》是一首與戰爭有關的歌曲,而我的祖國是阿爾及利亞,就曾經遭到法國的侵略。”因為這句話,本澤馬被很多“根紅苗正”的法華人炮轟,說不喜歡法國,可以回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的近代史,是不可能與法國分開講的。

    法國和阿爾及利亞,距離不算遠。如果從法國在地中海海岸的港口馬賽,沿直線筆挺地向南航行,最終將在地中海南岸的阿爾及利亞海岸登陸。也正因在地理位置上較近,二百多年前,法國就盯上了阿爾及利亞。

    十八世紀末(1701-1800年),法國陷入內亂,鬥爭不斷。法國國內糧食欠收,沒有糧食,軍隊就沒有戰鬥力。怎麼辦,法國就派人跨海來到阿爾及利亞“購買”糧食。說是購買,實際上是打白條,法國說我們手上沒錢,先欠著,到時還你。嘴上說還,法國曆屆管理層的頭子們,包括拿破崙這樣的人物,全都變成了老賴。拿破崙面對阿爾及利亞派人催討糧食欠款,說:我們何時說過不還錢?把法國當成什麼了!阿爾及利亞問何時還錢,法華人說再等等。

    圖-撒哈拉沙漠

    這一等,就到了1827年,阿爾及利亞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在雙方高層會談的時候,阿爾及利亞高層一怒之下,用手上的扇子敲打了法國領事的腦袋。法國領事搖身一變成了碰瓷專家,叫嚷著自己受了重傷,阿爾及利亞必須負全部責任。

    實際上,這是法國故意在激怒阿爾及利亞人,以便給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製造藉口。不過,由於法國受其他事件所影響,直到1830年,法國才出兵進攻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有238萬平方公里。阿爾及利亞有七個鄰國,順時針方向是: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尼日、馬裡、茅利塔尼亞(不包括西撒哈亞)。如果論地理條件,阿爾及利亞的條件不是特別好。北部是阿拉特斯山脈,最南部是阿加哈爾高原,中部部分是面積廣大的平原。

    圖-阿特拉斯山脈

    只可惜,這樣的平原太燙腳,沒法大規模住人。阿爾及利亞中部是撒哈拉沙漠,氣溫非常炎熱。阿爾及利亞面積238萬平方公里,有85%都是這種死亡氣息濃郁的沙漠地帶。

    不過,阿爾及利亞沿岸地帶地勢非常低平,加起來約有8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這是阿爾及利亞人口的主要居住區,法國想佔領的,主要也是這裡。雖然阿爾及利亞有17億噸的石油儲量,但在二百年前,石油還不是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的主要目的。在阿爾及利亞的8萬平方公里耕地中,有約0.8萬平方公里是用來種植葡萄的。眾所周知,法華人是離不開葡萄酒的。

    法國對阿爾及利亞是志在必得,用了將70多年時間,法國才完全控制了阿爾及利亞,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一年是1905年,法軍越過熾熱的撒哈拉沙漠,控制了阿爾及利亞南部的阿哈加爾高原。

    圖-貝賈亞港口

    法國是個老牌殖民強國,他們知道如何才能穩固地控制一塊殖民地,那就是移民。把本國的百姓遷到殖民地,讓他們成為殖民地的新主人。不過,阿爾及利亞的地理條件還不如法國,並沒有多少法華人願意去阿爾及利亞。法國只好拿出富有吸引力的條件,說只要移民阿爾及利亞,就可以無償獲得土地和貸款。有些準備移民美洲的法華人,甚至是瑞士人,這才同意去阿爾及利亞定居。

    不過,總體來說,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移民依然不算很多。畢竟,阿爾及利亞沿海的條件再好,似乎也不如法國地中海沿岸那麼宜居。真正動心的,往往是在法國發展不那麼順利的人群。反正在法國混不好,還不如去阿爾及利亞碰碰運氣,何況開銷還有法國買單。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截止二戰後的1948年,在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以法華人為主,也有德華人、義大利人、瑞士人),已有將近100萬人了。在法國看來,這些人的法國後裔構成了法國對阿爾及利亞進行有效統治的基礎,不過,這些人中有的相當一部分,似乎對阿爾及利亞更有國家的感情,只是把法國當成了“孃家”。

    圖-地中海燈塔

    法國後裔在阿爾及利亞總人口只佔少數,無論是人口或文化都不佔優勢。對於已出現的法國後裔“阿爾及利亞化”的現象,法國管理層憂心忡忡。法國想把阿爾及利亞人“法國化”,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依然遭到了阿爾及利亞人的強烈反抗。畢竟,阿爾及利亞人的信仰與歷史與法國是格格不入的。1832年至1847年,有個叫卡德爾的阿爾及利亞官員號召阿爾及利亞人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最終卡德爾起義失敗。但是,卡德爾的反法行動,得到了很多主阿爾及利亞人的同情。之後阿爾及利亞人前仆後繼反抗法國,往往會打著卡德爾的旗號。

    二戰後,法國元氣大傷,可驕傲的法國依然對殖民地擺出宗主國的派頭,遭到各殖民地的強烈反感。阿爾及利亞從1954年開始大規模反抗法國統治,法國只是嘴上強硬,但已經拿阿爾及利亞沒多少辦法了。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脫離法國成為國家。因為阿爾及利亞與法國的這種特殊關係,很多阿爾及利亞人的移民地首選,往往都是法國。

  • 5 # 蘇綻

    阿爾及利亞獨立已經50多年了,但是現在的阿爾加利亞,最後悔的也是從法國獨立出來。

    歷史上,阿爾及利亞雖然是法國的殖民地,但是由於阿爾及利亞和法國非常靠近,僅隔地中海相望。因此,法國在統治阿爾及利亞期間,並沒有將阿爾及利亞當成殖民地對待,而是當成法國的一個特殊省份,並試圖將阿爾及利亞完全融入法國。

    對於法國而言,如果法國沒有失去阿爾及利亞,那麼法國將成為一個地跨地中海南北的國家,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土大國,總面積將超過300萬平方公里,比印度還略大。同時,法華人口也將超過1億,法國稀缺的人口狀況也將得到改觀。如此以來,法國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淪為一個二流強國。相反,如果沒有失去阿爾及利亞,法國在國際上依然還是一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強國。

    不過,法國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二戰以後,世界反殖民運動空前高漲,歐洲列強紛紛放棄了海外殖民地,法國的殖民地也大多數被迫放棄了。而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統治,也遭到了阿爾及利亞人的極力反對。1962年,經過阿爾及利亞八年的獨立戰爭,法國迫於國際壓力,終於允許阿爾及利亞公投,並最終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

    獨立以後的阿爾及利亞,是非洲第一大國,同時也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國,並且還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國家;由於地處北非以及地中海南岸,並且同西歐發達國家非常接近,阿爾及利亞的地緣位置不可謂不好。同時,阿爾及利亞資源豐富,資源種類繁多。這些因素,也讓阿爾及利亞成為了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不過,和地中海對岸的法國其和他歐洲國家相比,阿爾及利亞就顯得比較落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鼠怎樣快速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