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一等要起風了

    前不久,印度中國產 “光輝”戰機亮相第15屆蘭卡威國際海空裝備展,2架“光輝”戰機分別進行了靜態和動態演示。

    這些年,印度高度重視武器裝備的中國產化建設發展。除了引進國外先進武器之外,印度不斷探索各型武器裝備中國產化。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簡稱HAL) 研發製造的“光輝”戰機,就是印度引以為傲的中國產武器代表。

    然而,“光輝”戰機服役之後故障頻頻,這讓印度不得不繼續斥巨資購買他國戰機。印度“光輝”為何難放光輝?本期,筆者帶您探尋“光輝”戰機臺前幕後的故事。

    花錢買不來核心關鍵技術,過度依賴引進阻礙“光輝”中國產化程序

    說起印度中國產裝備的研製,焦點不少。自主研發的航母,2006年開始建造,13年過去了,至今還“躺”在水中。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作為印度首款中國產戰鬥機,“光輝”戰機研製整整用了28年。不少人稱之為“史上最難產戰機”。

    30多年前,當印度宣佈研製“光輝”戰機之時,印度主流媒體紛紛刊文:“‘光輝’戰機將在20世紀末問世,效能將超越世界大多數國家裝備的戰機。”

    囿於本國航空工業基礎弱、底子薄,“光輝”在專案推進過程中屢屢受挫,研發週期不斷延長。原計劃自行研製的“卡弗裡”發動機進展緩慢,最終印度選擇購買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F404發動機。此外,戰機的航電、火控、武器等系統先後引自國外技術裝置。整體下來,“光輝”戰機變成了“萬國造”。

    靠引進國外技術研製的“光輝”戰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樣“借雞下蛋”的方式,反倒是欲速則不達——“光輝”戰機採用無尾雙三角翼佈局,因阻力大導致中低速條件下機動效能相對較差;大量採用複合材料,戰機依然“超重”;使用以色列火控雷達導致只能載入以色列生產的中距導彈……

    引進國外技術的好處一目瞭然,即短期內不必為研發武器裝備發愁。但長期如此,弊端也十分明顯,國內軍工企業研發積極性不高,生產效率低下,諸多核心關鍵技術不得不受制於人。

    印度“光輝”的研發之路證明,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惟有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軍事競爭中掌握主動。

    “HAL一朝不改革,印度就造不出好戰機”

    HAL是印度國內唯一的航空製造公司,成立於1940年,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二戰期間,HAL作為南亞唯一的飛機制造修理廠,負責給美軍制造、修理飛機。印度獨立後,HAL成功設計出印度首款初級教練機HT-2,給印度國民帶來了極大的信心與鼓舞。HAL還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很快研製出了“風神”和“無敵”戰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過去的輝煌,不一定代表未來的燦爛。事實上,這家公司的技術基礎並不牢靠,經HAL研發和維修的戰機墜毀率非常高。40多年墜機1000多架的紀錄令人印象深刻。

    HAL有著70多年的歷史底蘊,但有人說它依然只是個修理廠,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上世紀70年代,成本加成定價法深深影響著HAL。這意味著HAL基本上把運營組織產生的成本,都算在人工成本中,再根據購買的材料和使用工時對產品進行定價,最終獲得10%的利潤。

    誠然,成本加成定價法有一定的優點,如計算方法簡便易行、全部成本都能得到補償等。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產品種類日益增多,成本加成定價法在市場經濟中越來越表現出明顯不足——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客戶需求,缺乏應有的競爭力,不利於企業的長足發展。

    以色列曾為印度完成了一個包括無線電和敵我識別等6套系統在內的升級專案。在不減少任何要求的情況下,以色列用5800萬盧比就完成了整個專案升級。而同樣的升級計劃,HAL提交的競標報價竟高達1.28億盧比,是以色列的2倍之多。

    其次,企業沒有競爭壓力,就沒有創新力。在航空工業領域,蘇聯有蘇霍伊、米高揚和雅科夫列夫等設計局,美國有波音、洛馬和諾格等公司。而在印度,HAL一家獨大。儘管多年來交付拖延、嚴重超支等問題一直存在,但HAL從來沒有為它的市場擔憂過。就這樣,HAL漸漸失去了憂患意識,難以推出創新產品。

    腦子決定步子,思路決定出路。印度航空工業想要實現騰飛,HAL作為印度航空的龍頭企業,必須承擔起應有的使命和責任。從目前情況來看,HAL要想擔此重任,大刀闊斧地改革重組不可避免。

    正如印度專家所言:“HAL一日不改革,印度就造不出好飛機。”

    “先進”變“後進”,過度需求導致HAL患上“重度拖延症”

    前不久,一則新聞爆出印度國防部和HAL“鬧翻”了!其實,這不是什麼新鮮事。HAL的“重度拖延症”,讓印度軍方屢屢受不了。

    例如,原本按照合同,應該在2017年前交付給印度空軍的222架蘇-30MKI多用途戰機,HAL只按時生產出197架,剩下的25架不知道何時完工。至於60多架“美洲虎”攻擊機的升級計劃,已經拖了6年多。相比之下,“光輝”戰機的情況還算好一些,它的批次生產僅僅推遲了5年。

    看到這些,印度軍方當然不會有好臉色。但是,HAL表示自己很“委屈”。他們說,之所以沒法按時完成任務,主要是因為印度軍方為了“趕潮流”,三天兩頭對這些專案提出改進要求。這些年來,僅“光輝”戰機的改進,就達300餘次。

    拋開印度軍方和HAL的口水戰不談,印度軍方的確對高新技術非常痴迷,這一點在“光輝”戰機研發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研發“光輝”戰機時,印度軍方可謂“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盯著地裡的,想著實驗室裡的”,只要是高新技術,統統都想加上。

    在“光輝”戰機研究專案正式啟動時,印度軍方對新型戰鬥機提出的要求是高速、高機動性、高隱蔽性、低價且容易維護……

    這樣的技術要求,即便是當今最先進的戰機生產廠家也難以完全實現。眾所周知,失敗專案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需求管理失控。倘若印度軍方能在實際研發中,認知到戰機中國產化程序的現實問題,與HAL積極溝通,降低初始預期,那“光輝”戰機的誕生可能會順利許多。然而,頻繁的需求變更,使研發本就不輕鬆的印度中國產戰機專案“雪上加霜”。

    世界航空工業發展日新月異,很多時候,率先服役使用並獲取經驗才是關鍵。研發時間越長,裝備就越容易落伍,導致需求變更,進一步延長研發週期。“光輝”戰機正是陷入了這樣的怪圈而遲遲無法服役,印度軍方屢次抱怨“光輝”戰機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未滿足要求,不斷提出讓HAL更新技術指標。HAL則為了滿足軍方需求一拖再拖,影響到了“光輝”戰機的交付使用和進一步“成長”。

    為了滿足國民期望,向軍隊交差,最終實用升限15950米、最大載彈量4噸、最大飛行速度1.7馬赫的“光輝”戰機草草登場。如今,五代機正嶄露頭角,而效能並不突出的“光輝”戰機一問世,就面臨著嚴峻的現實考驗。

    如今,“光輝”戰機的服役數量不多。從目前看來,印度軍方似乎更青睞外購戰機,他們正試圖引進已經非常成熟的瑞典JAS-39“鷹獅”戰鬥機和美國F-16戰鬥機。

  • 2 # 四川達州人

    這款戰鬥機,有點特殊。

    1983年,印度啟動lca計劃,預備研製第三代輕型戰鬥機,取代印度的米格21。

    然而,此專案至2001年才首飛驗證機,2013年號稱形成初始戰鬥力。整體歷時30年已是現代戰鬥機研製之最。就是說,即便如同印度自己宣傳那樣也有40%技術為進口,出口肯定遭遇限制,就如梟龍之前的發動機一樣。

    印度自身海軍都拒絕艦載機版,空軍在政府壓力下象徵性採購了lca。也許未來會在某些特定政治局面下獲得一部分出口,但整體顯然生不逢時。作為輕型戰鬥機,lca完全過時了。若能早上20年,還有可能獲得成功。

    論口碑,lca比不過f16。論銷售經驗比不過鷹獅與Phantom2000,論價格比不過梟龍。論地緣則比不上米格29。

    可我們應該正視印度人的努力。就如當初研製殲10一樣,該走的彎路都不會少,而印度人堅持lca專案就是知道宇航工業沒有捷徑。哪怕今天我們嘲笑印度人,也許20年後印度會在6代機專案追趕上來呢?

  • 3 # 七月有大雨

    飛機制造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體現,雖然印度近年來軍力發展迅速,但是主要問題並未解決。

    一方面是印度製造業一向不強,雖然有進步,但是遠遠跟不上需求,所以印度主要軍事裝置都是直接購買或者技術轉讓,即使有技術轉讓,印度製造出來的也是問題頻出,軍方甚至不敢採購。

    另一方面,因為印度和美國,俄羅斯等關係較近,可以容易買到大量高精尖的武器裝備,直接導致本國軍工產業不能很好的發展,舉步維艱,即使生產出來也是次品良多。。

    所以印度軍事面臨著痛並快樂著的局面。這將長期影響印度的軍工發展。。飛機問題只是一個縮影,印度的整體軍工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 4 # 跟勢交易

    1983年,印度啟動lca計劃,預備研製第三代輕型戰鬥機,取代印度的米格21。

    然而,此專案至2001年才首飛驗證機,2013年號稱形成初始戰鬥力。整體歷時30年已是現代戰鬥機研製之最。就是說,即便如同印度自己宣傳那樣也有40%技術為進口,出口肯定遭遇限制,就如梟龍之前的發動機一樣。

    歸根結底 印度想要的東西太多 看見美國的好 要搞成美國樣 看見法國的好要搞成法國的樣 看見俄羅斯的好 搞成俄羅斯得樣 總之一句話超過中國。想太多了。

  • 5 # 硯田劍影

    就航空器製造而言,美國的洛馬,波音,俄羅斯的米高揚,蘇伊霍,英國的羅羅這以上的大公司無論是民用飛機還是軍用飛機制造都是響噹噹的,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自成體系的生產線,更為重要是獨有自己的飛機制造關鍵核心發動機技術,更有炙人口碑的向量發動機技術。

    印度的光輝戰機在引進,消化吸收歐美,俄先進戰機技術基礎上自己研發的一款兩代半戰機,從定位,定型到量產,一直停止不前,究其原因,發動機國內生產不了,航電系統,雷達示統,中國產的不過關,整個戰機的零部件,電子系統近50%需依賴進口,雖然量產了既定目標數量,因頻頻偶發飛行事故,連印度空軍都嫌棄,放棄採用本國的光輝戰機,而且經過幾十年的折騰,飛行指標己遠遠落後,現在的五代軍機早己隱身化,飛行速度己達2,5馬赫,作戰半徑近千公里,載彈量達6噸,而印度的光輝戰機屬2代半,在20多年前也可能是一款先進的戰機,時過境遷,早己被逝去的歲月抹去了光輝,落後的1馬赫速度,無論是作戰半徑和載彈量,而且又不隱身,在空戰中只能當活靶子。

    應當看到,印度多少有點自尊心,不甘心自己的國防力量及裝備全部依賴進口,雖然口袋裡有錢,買買買就是大手筆,總不能受制於人,自己建航母,造光輝軍機,生產獨有的阿瓊坦克,以滿足國防需要,雖然某些因素導致延緩甚至停止不前,這並不影響印度的心情和追求,執著的心態還是今人唏虛,印度的光輝戰機雖然落伍了,並不影響它上天巡航,至於戰端一開,只能用美國的F16,蘇35,陣風來抗衡了。

  • 6 # 烽火狼煙觀諸侯

    印度“光輝”戰機為何難放光輝?

    說起印度的光輝戰機,可真和“光輝”不沾邊。這是一款LCA戰鬥機(英文:LCA Fighter,綽號譯文:光輝)20世紀80年代初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開始為印度空軍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鬥機。

    這款戰機是印度政府在1983年開始研製的,作為米格-21和Aieet的後繼機型的三代機,這在當時也算比較高階的戰機了,可見當時的印度政府可謂是雄心壯志!但是該機型直到1990年才完成初始設計。

    當年印度宣佈研製“光輝”戰機之時,其國內主流媒體紛紛刊文:“‘光輝’戰機將在20世紀末問世,效能將超越世界大多數國家裝備的戰機。”

    我們將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行,然而當時的印度為了所謂的自主軍工業發展給“光輝”制定自己都難以逾越的科技代溝,加上印度航空工業基礎弱、底子薄,“光輝”在專案推進過程中屢屢受挫,研發週期不斷延長。原計劃自行研製的“卡弗裡”發動機進展緩慢,最終印度選擇購買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F404發動機。此外,戰機的航電、火控、武器等系統先後引自國外技術裝置。整體下來,“光輝”戰機變成了“萬國造”。

    這些都不算什麼,最關鍵是多國零配件之間的相容性和印度國內唯一的斯坦航空公司的多重不靠譜導致這款戰機從蹣跚來遲的試飛中就問題不斷,直到2018年11月29日印度班加羅機場第十二架LCA“光輝”量產型戰鬥機SP-12(LA-5012)順利升空首飛。至此已經耗時35年的“先進”戰機可真是慢工出細活,我本人都為印度的不易和堅持深表佩服!

    然而這款還沒問世就嚴重落後的戰機,在印度政府和人民心中地位卻是非比一般的,儘管“光輝”已經勉強達到服役狀態可印度本國的空軍在採購20架後對其卻是非常的看不上,甚至光輝戰鬥機居然還屢次遭到印度軍方的拒收和退貨!印度空軍開始準備購買法國的陣風戰機,這對印度政府來講可真是尷尬無比,本國潛心30多年的研製的飛機本國軍隊竟然看不上。

    於是印度政府開始把“光輝”的命運瞄準了國際出口市場,還信誓旦旦要把單機價格控制在8千萬美金範圍內。說的這兒我也是快忍不住想笑了,印度覺得全世界就只有“光輝”沒其他戰機可選了嗎? 在五代機已經陸續多國服役的環境下,恐怕國際社會沒有那個國家會腦袋進水會去花8千萬購買一款30多年前研製並問題不斷的古董戰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茶都有哪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