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熟悉二戰這段歷史的人都會發現,在二戰中蘇聯一些士兵是不喜歡戴頭盔的,而更多人則選擇帶普通帽子。我們都知道,雖說在戰場上頭盔無法可以用來直接放大,但是也可以擋掉一些彈片以及一些比較偏的子彈。但為什麼在二戰中還是有一些事情不喜歡戴頭盔呢?

    一位二戰的老兵就曾回憶道在當時新兵們是非常喜歡戴頭盔的,而老兵通常會嘲笑他們,並且和他們說道,戴頭盔的人是懦夫,被打中頭部表明是你很不幸。所以在當時的蘇聯老兵是非常不喜歡戴頭盔的,還會嘲笑那些戴頭盔的新兵。

    但這條結論卻也讓很多人都非常的奇怪,頭盔在被製作出來就是為了保護士兵的,但為什麼戴上頭盔之後卻死得更快?

    其中有一點就是因為當時的頭盔式為了保護頭部才產生的,所以頭盔的原材料是金屬這類東西那麼戴在頭上想必會非常重,這也大大的限制了士兵們的靈活性,而且戴過頭盔的朋友們會發現在戴上頭盔之後頭會變得很沉,而且扭脖子也會變得很困難,這在當時的戰場上嚴重阻礙到戰場的觀察以及戰術實施的,並且這也是非常消耗體力的舉動。

    要知道當時的頭盔雖然都非常的重,但是蘇聯的頭盔在二戰的戰場中是最為重的。蘇聯生產的頭盔要比美國生產的頭盔重大約一公斤。

    剛入伍的新兵是非常注意規章制度的,並且許多人都會遵守這些制度,但經過好幾次戰爭之後一些人也會摸索出這條規律,所以絕大多數的新兵會在後來扔掉鋼盔,戴上布帽。

    雖說將頭盔扔掉,換上帽子,看似這種舉動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就算是當時的頭盔也並不能完全抵擋子彈的,雖說鋼盔有那樣多的缺點,但是也是有一些優點的,那就是頭盔可以擋掉一些流彈石塊以及炸彈碎片等物品的攻擊而有一些士兵則是犧牲在了這些物品之下。

    頭盔是以圓弧形狀為設計基準的,它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彈片和碎片傷害頭部,如果子彈沒有直接擊中頭盔,那麼大部分子彈都會直接滑落,這也是頭盔最主要的作用。所以說一些鋼盔可以加子彈擋掉滑落,但是被子彈擊中後,大多士兵的脖子也是承受不了子彈的衝擊力。

    而且在戰場上的情況是十分混亂,所以也沒有人會專門盯著敵人的頭部瞄準開槍,所以頭部中槍的機率也是非常低的,如果一個士兵將頭盔戴上是為了用來保護頭部,那麼這樣會大大失去靈活性,並且遭到敵人們的襲擊,這樣雖然頭部被很好的保護,但是身體卻更加的脆弱。

    最著名的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擅長使用游擊戰術來伏擊鬼子。從這些伏擊戰中,他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多新兵才會戴頭盔,而一些老兵則不會戴頭盔。

    通常看抗日戰爭題材電視劇的朋友們會發現,日軍的頭盔正中間有一個紅星,這對於日本人來說是日本軍隊的象徵,但是在戰場上紅色卻是最引人注意的,所以在戰場上,八路軍的老兵可以在很遠的地方就找到日本士兵,從而向頭盔中間的紅星開火。所以那個紅星可以讓八路軍老兵們在很遠的地方看到並且瞄準開火,這樣也會讓日軍直接斃命。

  • 2 # 紅色手電筒

    首先,這種說法只是在網上提過,在蘇聯人的各種回憶錄裡邊都沒有被提到過,當然也可能是我讀書少,我是沒有看到過這種說法。

    二戰中的頭盔基本上都是鋼製,所以也就是鋼盔,現代意義上的鋼盔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出現在各國軍隊士兵的頭上,蘇軍的也不例外。近代鋼盔的出現有效的降低了彈片對於士兵頭部的傷害。

    應該說,蘇軍的鋼盔在二戰的幾種鋼盔中屬於中規中矩的那種,1.2公斤的重量,防護面積還可以,大約1.2毫米的厚度,懸掛系統就是3到4塊皮子,二戰時期的鋼盔大部分也就是這樣,當然最好的德國M-34/40頭盔的防護面積最大,當然也最沉,有1.4公斤左右。

    至於鋼盔和腦袋粘在一起被凍傷的事情,這個事情的出處應該不是蘇聯人乾的,這個事情應該是出自所謂的陸軍鐵帽事件,是日軍在918以後進攻哈爾濱時,也就是江橋抗戰期間,日軍由於鋼盔的懸掛系統不好,結果是大量日軍由於頭皮和鋼盔被凍在一起導致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蘇聯人但是沒聽過這種事。

    鋼盔的外表由於要噴上油漆,所以在夜間或者Sunny比較強烈的時候容易反光而暴露目標,這個問題各國都想了一些辦法,美軍的M-1鋼盔是在噴漆的時候往油漆裡邊加上一些鋸末,英中國人和德中國人開始是在鋼盔外邊加上一層偽裝網,後來是鋼盔的外邊加上一層布制的鋼盔罩,日本人也是這麼處理的,而蘇聯人沒有看到什麼處理辦法,就算是到了二戰結束,蘇軍的鋼盔上也還是沒有什麼對付反光的措施,俄中國人在鋼盔上邊加偽裝罩,已經是到了最近的小綠人時期,俄國士兵的頭盔上才開始有了偽裝罩。

    鋼盔的主要防護物件是各種彈片,對於直射的子彈防護能力一般,不過由於鋼盔的表面都是弧形,所以子彈想要擊穿也不容易,很容易就被彈飛了。而鋼製的頭盔由於重量以及佩戴不舒適的原因,現在已經基本上被複合材料的頭盔所取代,不過由於鋼盔的使用壽命很長,現在也還有再繼續使用的。

  • 3 # 冰雹藍天

    二戰爆發前蘇聯紅軍所佩戴是1916式亞得裡安型鋼盔以及1936式鋼盔,這兩種鋼盔在開戰初期仍有一定批量的裝備,1916式源自一戰時的法國,鋼盔頂部略有凸起,可以說佩戴極不舒適,但即便這樣這款鋼盔在莫斯科保衛戰時仍有它的身影。

    這些現象的出現是當時是蘇軍士兵不願意佩戴鋼盔的主要原因,但鋼盔對於流彈、炸彈碎片、飛石、遠距離直射子彈的防護效能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也是後來蘇軍士兵搶戴鋼盔的主要原因。

  • 4 # 一人好人好夢成真

    戰爭中蘇聯展現了強大的軍工實力,可美中不足,蘇軍配發的SSH-40頭盔,在當時被許多老兵放棄,卻只有新兵配戴。

    在執行密祕任務時,老兵情願撞的滿頭包也不想頭盔一路響叮噹,迎來歡天喜地的敵人收禮包。最後40頭的防護作用就是個渣,只要命中,40頭唯一的作用就是給戰士提個醒“叮”的一聲,就去了沒有戰爭和飢餓的好地方。

    面對這麼牛的頭盔就問你敢不敢戴?

  • 5 # 1688651948997

    新兵怕炮,老兵怕號。過去戰爭中火炮的準頭不準,所以老兵在打炮時在掩體裡休息,可新兵就嗄得直抖,當炮火停止發起衝鋒時新兵年輕都是熱血青年死的就快,老兵就不一樣他們知道衝鋒是死亡最高的所以他怕,鋼灰也反光特別是在雪地上,就成阻擊手獵殺的物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芬蘭空軍徽標,引發爭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