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10月11日的日本·大阪【以太坊開發者大會 】上,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用30分鐘給大家科普了加密經濟學極其原理。他指出,去中心化共識應該比比特幣早誕生25年,比工作量證明早誕生15年。
他表示,中本聰的比特幣之所以令人著迷,其實是因為他發明的加密經濟學。它其實用經濟學解決了兩個問題:權重分配問題和激勵機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構成了加密貨幣的核心部分。有一件非常有趣,就是加密經濟學有時候會與加密本身形成競爭關係。
事實上,中本聰發明了加密經濟學。加密經濟學不是經濟學的子領域,它是應用密碼學領域,只是它利用了經濟激勵和經濟學理論。因此,你可以把以太坊加密經濟看做是加密經濟學的一種附加應用,加密經濟學是博弈理論的機制設計,是區塊鏈重要且必要的組成部分,它跟加密學的結合,構建了區塊鏈的發展基礎。
你們可能聽說過,中本聰是第一個獨立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計算機科學界的“拜占庭將軍”問題,對嗎?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failures),是由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點對點通訊中的基本問題。含義是在存在訊息丟失的不可靠通道上試圖透過訊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設通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本問題,即權力喪失會導致社群去中心化,但中本聰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這是真的嗎?實際上,萊斯利·蘭伯特在介紹拜占庭將軍問題的論文裡基本上已經提供了演算法,旨在解決各方就某些資料達成一致的問題,其中甚至假設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選擇是惡意的、以及在沒有網路同步性情況下該如何應對。坦率地說,拜占庭將軍問題確實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相關論文也都有所提及,所以我鼓勵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說一開始拜占庭將軍問題就解決了,我們其實可以說去中心化共識應該比比特幣早誕生25年,比工作量證明早誕生15年。所以讓我們再重新回到之前的問題,中本聰到底發明了什麼?事實上,中本聰發明了加密經濟學。
什麼是加密經濟學?
基本上,加密經濟學使用激勵和密碼學來設計新的系統、應用和網路。加密經濟學專門用於構建事物,與機制設計最為相似,這也是數學和經濟學理論的地盤。加密經濟學不是經濟學的子領域,它是應用密碼學領域,只是它利用了經濟激勵和經濟學理論。因此,你可以把以太坊加密經濟看做是加密經濟學的一種附加應用,加密經濟學是博弈理論的機制設計,是區塊鏈重要且必要的組成部分,它跟加密學的結合,構建了區塊鏈的發展基礎。以太坊透過博弈理論、機制設計等層面深入闡述了加密經濟學的概念,對於理解加密經濟學很有幫助。
加密推理使你可以相信某些條件,這些條件又基於某些假設,這些假設則具有一個核心要義,那就是:現實中不會有任何一個超級計算機能攻破加密貨幣的秘鑰。真的不錯,不是嗎?但是加密經濟學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保證,你會發現加密經濟學提供的其實並不僅是加密保證,而是以某些經濟假設為條件的保證,這是經濟學可以提供,而密碼學無法提供的,而且密碼學也無法保證去中心化共識系統能夠達成某種共識,只能透過某種模型來給予保證,這些模型能夠證明平臺參與者的動機,僅此而已。
區塊鏈算是一種加密經濟協議嗎?
那麼,區塊鏈算是一種加密經濟協議嗎?舉個例子,我們有一個區塊鏈,鏈上有區塊,這些區塊都在一條鏈上,但是其中一個區塊偏向了側鏈,而且那個側鏈是一條錯誤的鏈,現在該怎麼辦?在區塊鏈中,你肯定總是希望鼓勵更多礦工正確地建立或更改區塊,而不是讓他們分叉到其他鏈上。因此,你會在自己的區塊鏈上實施經濟激勵措施來吸引礦工,讓他們不要分叉,這裡就涉及到加密經濟,是不是比我們單純談論激勵機制要微妙一點?對吧。
比特幣其實用經濟學解決了兩個問題:權重分配問題和激勵機制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之前說的權重分配問題。
比特幣能夠抵抗女巫攻擊的原因在於,各種身份之間的關係是由POW(工作量證明)機制聯絡在一起的。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舉個例子,15個節點讓他們彼此傳送一對訊息,只要其中惡意節點數量不超過5個,系統就會達成共識。如果您可以假設訊息可以忍受足夠長的時間沿著這些節點之間的路徑進行傳播,那麼意味著最多可以容忍的不止4個惡意節點,而是最多可以容忍7個惡意節點。這裡的問題是,你需要有一套機制來選擇這15個節點。比如,如果這15個節點都是大型銀行,那麼你是不是要去信任這15箇中至少11家銀行?如果這15個節點都是世界上排名前15大的政府呢?你還要去信任其中的11個嗎?(言下之意,難道不該都信任嗎?)所以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想建立一個讓全世界都接受的系統,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認可系統上的少數節點,所以擺在你面前的有這樣一個問題:你不得不要去信任所有人。事實上,這也是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致力於解決的一個問題,基本上,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處理的都是類似的工作,這兩種共識機制都不會預先選擇15個執行系統的人(節點)。
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要讓每個人都能發不一個整數,然後只要你有一臺能夠進行計算的計算機就可以加入到網路裡。因此,如果你可以解決一些極其複雜的數學問題,並且釋出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那麼就能證明自己是這個網路集合的一部分。如果你持有代幣,那麼可以將代幣傳送到存款合約裡,你就能加入到網路集合裡。因此,網路裡面的每個人都是可信的,而不是預先選擇15個人,實際上我們重新建立了這樣一種系統開放許可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並參與其中。在工作量證明中,對共識產生的影響與你所具有的計算能力成正比,而在權益證明中則與你持有的代幣數量成正比。另外,不能允許所有人都參與投票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知道您是狗還是虛擬機器,對嗎?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經濟學在解決這類問題上做得非常好,這基本上也使比特幣成為了一種可能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講,權益證明其實也秉承了完全一樣的精神,當然啦,權益證明不用像工作量證明那樣消耗大量電力來“證明”自己擁有經濟資源。
第二個問題是激勵問題。
區塊鏈上有各種各樣的參與者,他們中的某些人可能是很棒的人,而有些人則可能很糟,有的人可能來自某個國家,還有的心理讓人難以捉摸。其中一些可能是大公司,也有些人可能是業餘愛好者,還有的可能像駭客一樣。總之,這些人完全是不同的群體,我們非常瞭解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是什麼激勵了這麼多人來到區塊鏈?我們知道所有這些不同地區的人們都喜歡經濟激勵措施,說白了就是賺錢,並希望一直繼續這場金錢遊戲。通常,不喜歡金錢並希望繼續玩遊戲的人不會成為擁有經濟資源的人,他們首先會獲得百分之五十一的網路。
因此,我們可以採取巨大的經濟激勵措施,這既是加密經濟學的用例,又是比特幣使用以及主要公共區塊鏈的用例。因此激勵措施必須非常明確,如果您生產了一個區塊,這是主鏈的一部分,你也能獲得獎勵,同時你必須支付一些電費才能挖掘一個區塊,但是通常獎勵會比成本高一點,而且如果您挖掘一個區塊但又不是主鏈的一部分,那麼就必須支付費用。如果你正在挖掘區塊,那麼就必須要獲得激勵,否則沒有人願意挖礦。
因此,加密經濟學非常棒,因為加密技術使我們能夠以非常小的行為假設來證明事物,這種假設趨勢就是受經濟動機激勵的。在區塊鏈上,你需要假設的只是攻擊者的資產上限,這些假設對於去中心化傳輸最小化系統來說都是非常理想的。那麼,我們在加密經濟學體系中有什麼安全目呢標?首先,我們希望協議的正確執行是穩健的平衡。基本上說,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協議,這個協議應該符合每個參與者的利益,我們需要更強大的功能,希望平衡能夠維持下去,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一些重要參與者開始做令人討厭的事情,也有必要將其終止。
對加密經濟的批判
當然,也有一些不同意見。好吧,如果假設區塊鏈上的參與者都是受經濟激勵驅動的,但有人就是單純地向破壞事情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能有兩個答案,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依然假定大多數參與者都具有利他主義精神,也都是誠實的,即使他們有不誠實的動機。通常來說,如果你想進入某個網路,通常會投入一筆錢,並期望獲得更多的錢。在此,我想談談幾年前比特幣區塊鏈上發生的那場“戰爭”,當時礦工們停止了驗證區塊工作,因為他們都假設其他所有人都在驗證區塊。
第二個答案,就是將攻擊成本推到儘可能高的水平,你們覺得有道理嗎?因為攻擊成本越高,攻擊者就必須要擁有更多資源,還需要足夠的意志來攻擊實際存在的系統,此時攻擊者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攻擊動機了。當然,基本上,你不能假設人們沒有動機去破壞區塊鏈,因為有證據表明,如果你能破壞原鏈,那麼就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實現對沖,繼而在代幣價格下跌的情況下透過衍生工具獲利。
問題在於,首先,破壞區塊鏈的確可以賺取最大利潤,這也是攻擊者實施攻擊的動力,他們不僅能夠賺取足夠的錢來彌補損失,而且只要儘可能多地實施攻擊,就能獲得更多利益,而這也是攻擊者的“激勵動機”。通常來說,實施攻擊會有一個“固定成本”,如果你的區塊鏈攻擊成本高於這個數字,那麼你就贏了,但是如低於這個數字,那麼數字月底被攻擊的風險就會越大。所以,增加攻擊成本對於保護區塊鏈來說有非常明顯的好處。
舉個例子,如果你只需要花費幾千ETH就能在去中心化市場上實施攻擊肯定相當容易,但是如果你把攻擊成本上升到一百萬ETH,那麼想匿名在金融市場上投入相應的資金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所以你需要推高區塊鏈上人們能夠賺到的錢,這樣就能抵消攻擊成本,只要差距“越不切實際”,攻擊難度就會越大。如果你是私人挖礦,想要成功實施攻擊的話,就必須要花很多錢才能買來一堆電力來實施攻擊,這些都是攻擊者必須要考慮的預算。此時你就要算一算,當你獲得所有區塊獎勵之後和花費的總攻擊成本是對少,兩者之差是零還是為負。
加密經濟學與加密本身形成競爭關係
實際上,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構成了加密貨幣的核心部分,有一件非常有趣,就是加密經濟學有時候會與加密本身形成競爭關係。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是互動式計算,互動式計算是一種可擴充套件的原生涉及,基本上希望讓區塊鏈明白計算的複雜性,因此其實無需在區塊鏈上進行全部計算。舉例來說,假設你有一些函式:y= f(x),結果證明f將被分解為這種格式,從x開始,首先是f1,然後是f2,接著是f3,一直到f99,f100。基本上,我們會得到一個很小的值,最後得到y。那麼區塊鏈如何學習計算呢?實際上,區塊鏈並不會在鏈上執行所有計算,我們知道,這裡有f,有x,我們希望得到結果y,那麼你可以設計一個包含一些獎勵的智慧合約,然後讓這個合約透過協議來實現計算結果,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計算結果,比如x1的結果、x2的結果、x3的結果。因此在計算這個步驟裡,你可以把海量計算分散到單個步驟裡,然後每個步驟裡的計算量都非常小,以便可以在一個區塊裡執行它。因此,建議將x1的結果、x2的結果、x3的結果、一直到x100的結果按照順序和存款一起提交。
說到這裡,其實只是區塊鏈計算邏輯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也假設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要讓區塊鏈嘗試解決的問題是,嘗試計算2的10次方,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因此我們只能在一個區塊裡乘以二,那麼如何利用互動式計算來計算這個值呢?基本上,你只能提交所有計算結果的中間值,比如1、2、4、8、16,等等,你需要提交這些值。
現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智慧合約協議更像是加密經濟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透過鏈上計算即可實現擴容能力,除非有人發現某個特定區塊中的某個特定交易是不正確的。這裡我們談一下零知識證明ZK-SNARK,零知識證明解決了區塊鏈應用的一個根本問題。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在於去中性化共識,無論是貨幣交易還是權益證明,所有成員都是見證人,眾目睽睽之下,一旦交易完成便無法抵賴,權益生成便不能否認。零知識證明是鏈下計算,鏈上證明,並且允許其他所有人只驗證這個證明,而不用自己費力地重新執行全部計算。互動式計算實際上做了同樣的事情,只需要少數人在鏈上進行競爭,他們執行這種加密經濟互動協議,讓每個人都能看到事實情況,而無需他們自己執行整個計算。另外,零知識證明不需要耗費很長時間,你可以立即知道驗證的答案,這點與互動式計算有很大不同,因為互動式計算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確保沒有人會挑戰競爭。
然而,零知識證明的效率並不是很高,而且還需要耗費很高的計算成本。如果你需要執行虛擬機器的話,成本開銷有可能會更高。相比之下,互動式計算就不存在這種問題,而且互動式計算本身也更容易實現。因此,如果你不希望等待太長時間,或者說不想擁有如此廣泛的依賴關係,那麼零知識證明可能會更好一些。但是如果你沒有太多特別的需要,尤其是對於更復雜的通用型應用程式來說,其實也可以看看互動式計算這種方法。
加密經濟學可以用於很多地方,我們有很多熟知且喜歡的協議,但這些協議之所以能夠執行,其實都得益於加密經濟學提供的基礎層保護。加密經濟學保護了以太坊客戶保護了第二層、Plasma、通道,可以用於抵禦DoS攻擊、證明所有鏈上訊息傳遞協議的安全性等等。因此,加密經濟學才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石,也是中本聰在2009年播下的一顆種子。中本聰創造了一個非常有趣且偉大的東西,現在我們正在此基礎上構建偉大的事業,謝謝大家!我的回答到此結束!
好的,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10月11日的日本·大阪【以太坊開發者大會 】上,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用30分鐘給大家科普了加密經濟學極其原理。他指出,去中心化共識應該比比特幣早誕生25年,比工作量證明早誕生15年。
他表示,中本聰的比特幣之所以令人著迷,其實是因為他發明的加密經濟學。它其實用經濟學解決了兩個問題:權重分配問題和激勵機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構成了加密貨幣的核心部分。有一件非常有趣,就是加密經濟學有時候會與加密本身形成競爭關係。
事實上,中本聰發明了加密經濟學。加密經濟學不是經濟學的子領域,它是應用密碼學領域,只是它利用了經濟激勵和經濟學理論。因此,你可以把以太坊加密經濟看做是加密經濟學的一種附加應用,加密經濟學是博弈理論的機制設計,是區塊鏈重要且必要的組成部分,它跟加密學的結合,構建了區塊鏈的發展基礎。
你們可能聽說過,中本聰是第一個獨立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計算機科學界的“拜占庭將軍”問題,對嗎?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failures),是由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點對點通訊中的基本問題。含義是在存在訊息丟失的不可靠通道上試圖透過訊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設通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本問題,即權力喪失會導致社群去中心化,但中本聰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這是真的嗎?實際上,萊斯利·蘭伯特在介紹拜占庭將軍問題的論文裡基本上已經提供了演算法,旨在解決各方就某些資料達成一致的問題,其中甚至假設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選擇是惡意的、以及在沒有網路同步性情況下該如何應對。坦率地說,拜占庭將軍問題確實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相關論文也都有所提及,所以我鼓勵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說一開始拜占庭將軍問題就解決了,我們其實可以說去中心化共識應該比比特幣早誕生25年,比工作量證明早誕生15年。所以讓我們再重新回到之前的問題,中本聰到底發明了什麼?事實上,中本聰發明了加密經濟學。
什麼是加密經濟學?
基本上,加密經濟學使用激勵和密碼學來設計新的系統、應用和網路。加密經濟學專門用於構建事物,與機制設計最為相似,這也是數學和經濟學理論的地盤。加密經濟學不是經濟學的子領域,它是應用密碼學領域,只是它利用了經濟激勵和經濟學理論。因此,你可以把以太坊加密經濟看做是加密經濟學的一種附加應用,加密經濟學是博弈理論的機制設計,是區塊鏈重要且必要的組成部分,它跟加密學的結合,構建了區塊鏈的發展基礎。以太坊透過博弈理論、機制設計等層面深入闡述了加密經濟學的概念,對於理解加密經濟學很有幫助。
加密推理使你可以相信某些條件,這些條件又基於某些假設,這些假設則具有一個核心要義,那就是:現實中不會有任何一個超級計算機能攻破加密貨幣的秘鑰。真的不錯,不是嗎?但是加密經濟學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保證,你會發現加密經濟學提供的其實並不僅是加密保證,而是以某些經濟假設為條件的保證,這是經濟學可以提供,而密碼學無法提供的,而且密碼學也無法保證去中心化共識系統能夠達成某種共識,只能透過某種模型來給予保證,這些模型能夠證明平臺參與者的動機,僅此而已。
區塊鏈算是一種加密經濟協議嗎?
那麼,區塊鏈算是一種加密經濟協議嗎?舉個例子,我們有一個區塊鏈,鏈上有區塊,這些區塊都在一條鏈上,但是其中一個區塊偏向了側鏈,而且那個側鏈是一條錯誤的鏈,現在該怎麼辦?在區塊鏈中,你肯定總是希望鼓勵更多礦工正確地建立或更改區塊,而不是讓他們分叉到其他鏈上。因此,你會在自己的區塊鏈上實施經濟激勵措施來吸引礦工,讓他們不要分叉,這裡就涉及到加密經濟,是不是比我們單純談論激勵機制要微妙一點?對吧。
比特幣其實用經濟學解決了兩個問題:權重分配問題和激勵機制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之前說的權重分配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之前說的權重分配問題。
比特幣能夠抵抗女巫攻擊的原因在於,各種身份之間的關係是由POW(工作量證明)機制聯絡在一起的。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舉個例子,15個節點讓他們彼此傳送一對訊息,只要其中惡意節點數量不超過5個,系統就會達成共識。如果您可以假設訊息可以忍受足夠長的時間沿著這些節點之間的路徑進行傳播,那麼意味著最多可以容忍的不止4個惡意節點,而是最多可以容忍7個惡意節點。這裡的問題是,你需要有一套機制來選擇這15個節點。比如,如果這15個節點都是大型銀行,那麼你是不是要去信任這15箇中至少11家銀行?如果這15個節點都是世界上排名前15大的政府呢?你還要去信任其中的11個嗎?(言下之意,難道不該都信任嗎?)所以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想建立一個讓全世界都接受的系統,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認可系統上的少數節點,所以擺在你面前的有這樣一個問題:你不得不要去信任所有人。事實上,這也是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致力於解決的一個問題,基本上,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處理的都是類似的工作,這兩種共識機制都不會預先選擇15個執行系統的人(節點)。
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要讓每個人都能發不一個整數,然後只要你有一臺能夠進行計算的計算機就可以加入到網路裡。因此,如果你可以解決一些極其複雜的數學問題,並且釋出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那麼就能證明自己是這個網路集合的一部分。如果你持有代幣,那麼可以將代幣傳送到存款合約裡,你就能加入到網路集合裡。因此,網路裡面的每個人都是可信的,而不是預先選擇15個人,實際上我們重新建立了這樣一種系統開放許可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並參與其中。在工作量證明中,對共識產生的影響與你所具有的計算能力成正比,而在權益證明中則與你持有的代幣數量成正比。另外,不能允許所有人都參與投票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知道您是狗還是虛擬機器,對嗎?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經濟學在解決這類問題上做得非常好,這基本上也使比特幣成為了一種可能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講,權益證明其實也秉承了完全一樣的精神,當然啦,權益證明不用像工作量證明那樣消耗大量電力來“證明”自己擁有經濟資源。
第二個問題是激勵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激勵問題。
區塊鏈上有各種各樣的參與者,他們中的某些人可能是很棒的人,而有些人則可能很糟,有的人可能來自某個國家,還有的心理讓人難以捉摸。其中一些可能是大公司,也有些人可能是業餘愛好者,還有的可能像駭客一樣。總之,這些人完全是不同的群體,我們非常瞭解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是什麼激勵了這麼多人來到區塊鏈?我們知道所有這些不同地區的人們都喜歡經濟激勵措施,說白了就是賺錢,並希望一直繼續這場金錢遊戲。通常,不喜歡金錢並希望繼續玩遊戲的人不會成為擁有經濟資源的人,他們首先會獲得百分之五十一的網路。
因此,我們可以採取巨大的經濟激勵措施,這既是加密經濟學的用例,又是比特幣使用以及主要公共區塊鏈的用例。因此激勵措施必須非常明確,如果您生產了一個區塊,這是主鏈的一部分,你也能獲得獎勵,同時你必須支付一些電費才能挖掘一個區塊,但是通常獎勵會比成本高一點,而且如果您挖掘一個區塊但又不是主鏈的一部分,那麼就必須支付費用。如果你正在挖掘區塊,那麼就必須要獲得激勵,否則沒有人願意挖礦。
因此,加密經濟學非常棒,因為加密技術使我們能夠以非常小的行為假設來證明事物,這種假設趨勢就是受經濟動機激勵的。在區塊鏈上,你需要假設的只是攻擊者的資產上限,這些假設對於去中心化傳輸最小化系統來說都是非常理想的。那麼,我們在加密經濟學體系中有什麼安全目呢標?首先,我們希望協議的正確執行是穩健的平衡。基本上說,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協議,這個協議應該符合每個參與者的利益,我們需要更強大的功能,希望平衡能夠維持下去,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一些重要參與者開始做令人討厭的事情,也有必要將其終止。
對加密經濟的批判
當然,也有一些不同意見。好吧,如果假設區塊鏈上的參與者都是受經濟激勵驅動的,但有人就是單純地向破壞事情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能有兩個答案,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依然假定大多數參與者都具有利他主義精神,也都是誠實的,即使他們有不誠實的動機。通常來說,如果你想進入某個網路,通常會投入一筆錢,並期望獲得更多的錢。在此,我想談談幾年前比特幣區塊鏈上發生的那場“戰爭”,當時礦工們停止了驗證區塊工作,因為他們都假設其他所有人都在驗證區塊。
第二個答案,就是將攻擊成本推到儘可能高的水平,你們覺得有道理嗎?因為攻擊成本越高,攻擊者就必須要擁有更多資源,還需要足夠的意志來攻擊實際存在的系統,此時攻擊者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攻擊動機了。當然,基本上,你不能假設人們沒有動機去破壞區塊鏈,因為有證據表明,如果你能破壞原鏈,那麼就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實現對沖,繼而在代幣價格下跌的情況下透過衍生工具獲利。
問題在於,首先,破壞區塊鏈的確可以賺取最大利潤,這也是攻擊者實施攻擊的動力,他們不僅能夠賺取足夠的錢來彌補損失,而且只要儘可能多地實施攻擊,就能獲得更多利益,而這也是攻擊者的“激勵動機”。通常來說,實施攻擊會有一個“固定成本”,如果你的區塊鏈攻擊成本高於這個數字,那麼你就贏了,但是如低於這個數字,那麼數字月底被攻擊的風險就會越大。所以,增加攻擊成本對於保護區塊鏈來說有非常明顯的好處。
舉個例子,如果你只需要花費幾千ETH就能在去中心化市場上實施攻擊肯定相當容易,但是如果你把攻擊成本上升到一百萬ETH,那麼想匿名在金融市場上投入相應的資金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所以你需要推高區塊鏈上人們能夠賺到的錢,這樣就能抵消攻擊成本,只要差距“越不切實際”,攻擊難度就會越大。如果你是私人挖礦,想要成功實施攻擊的話,就必須要花很多錢才能買來一堆電力來實施攻擊,這些都是攻擊者必須要考慮的預算。此時你就要算一算,當你獲得所有區塊獎勵之後和花費的總攻擊成本是對少,兩者之差是零還是為負。
加密經濟學與加密本身形成競爭關係
實際上,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構成了加密貨幣的核心部分,有一件非常有趣,就是加密經濟學有時候會與加密本身形成競爭關係。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是互動式計算,互動式計算是一種可擴充套件的原生涉及,基本上希望讓區塊鏈明白計算的複雜性,因此其實無需在區塊鏈上進行全部計算。舉例來說,假設你有一些函式:y= f(x),結果證明f將被分解為這種格式,從x開始,首先是f1,然後是f2,接著是f3,一直到f99,f100。基本上,我們會得到一個很小的值,最後得到y。那麼區塊鏈如何學習計算呢?實際上,區塊鏈並不會在鏈上執行所有計算,我們知道,這裡有f,有x,我們希望得到結果y,那麼你可以設計一個包含一些獎勵的智慧合約,然後讓這個合約透過協議來實現計算結果,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計算結果,比如x1的結果、x2的結果、x3的結果。因此在計算這個步驟裡,你可以把海量計算分散到單個步驟裡,然後每個步驟裡的計算量都非常小,以便可以在一個區塊裡執行它。因此,建議將x1的結果、x2的結果、x3的結果、一直到x100的結果按照順序和存款一起提交。
說到這裡,其實只是區塊鏈計算邏輯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也假設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要讓區塊鏈嘗試解決的問題是,嘗試計算2的10次方,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因此我們只能在一個區塊裡乘以二,那麼如何利用互動式計算來計算這個值呢?基本上,你只能提交所有計算結果的中間值,比如1、2、4、8、16,等等,你需要提交這些值。
現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智慧合約協議更像是加密經濟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透過鏈上計算即可實現擴容能力,除非有人發現某個特定區塊中的某個特定交易是不正確的。這裡我們談一下零知識證明ZK-SNARK,零知識證明解決了區塊鏈應用的一個根本問題。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在於去中性化共識,無論是貨幣交易還是權益證明,所有成員都是見證人,眾目睽睽之下,一旦交易完成便無法抵賴,權益生成便不能否認。零知識證明是鏈下計算,鏈上證明,並且允許其他所有人只驗證這個證明,而不用自己費力地重新執行全部計算。互動式計算實際上做了同樣的事情,只需要少數人在鏈上進行競爭,他們執行這種加密經濟互動協議,讓每個人都能看到事實情況,而無需他們自己執行整個計算。另外,零知識證明不需要耗費很長時間,你可以立即知道驗證的答案,這點與互動式計算有很大不同,因為互動式計算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確保沒有人會挑戰競爭。
然而,零知識證明的效率並不是很高,而且還需要耗費很高的計算成本。如果你需要執行虛擬機器的話,成本開銷有可能會更高。相比之下,互動式計算就不存在這種問題,而且互動式計算本身也更容易實現。因此,如果你不希望等待太長時間,或者說不想擁有如此廣泛的依賴關係,那麼零知識證明可能會更好一些。但是如果你沒有太多特別的需要,尤其是對於更復雜的通用型應用程式來說,其實也可以看看互動式計算這種方法。
加密經濟學可以用於很多地方,我們有很多熟知且喜歡的協議,但這些協議之所以能夠執行,其實都得益於加密經濟學提供的基礎層保護。加密經濟學保護了以太坊客戶保護了第二層、Plasma、通道,可以用於抵禦DoS攻擊、證明所有鏈上訊息傳遞協議的安全性等等。因此,加密經濟學才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石,也是中本聰在2009年播下的一顆種子。中本聰創造了一個非常有趣且偉大的東西,現在我們正在此基礎上構建偉大的事業,謝謝大家!我的回答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