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焦點說
-
2 # 梁無忌
英國皇家海軍於18-19世紀迅速崛起獨霸海洋,而日本海軍自中日甲午戰爭開始迅速壯大。至二戰之初英、日兩國海軍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海上軍事力量。
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主戰場在大西洋海域,作戰物件主要是德意海軍。日本海軍的主戰場更多是在太平洋,對手是美國海軍。日、英兩國海軍直接作戰次數不多,誰更強大存在爭議很大。
二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與日本海軍在印度洋有過戰鬥。1941年12月8日,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率領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巡洋艦“反擊”號和4艘驅逐艦離新加坡北上,企圖襲擊日軍運兵船。 12月10日,日軍34架俯衝轟炸機和51架魚雷機從越南西貢起飛,撲向英國艦隊。日軍飛機僅用1個半小時,就將英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擊沉,日機被擊落3架,傷二十餘架。 此戰,日軍戰術使用合理,使用航空兵擊敗了鉅艦大炮。極大的打擊了英皇家海軍計程車氣。
一次勝利不說明問題,拋開此役不論。綜合比較而言,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要略勝於日本聯合艦隊。二戰爆發初期的1939年,英國皇家海軍擁有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遠東艦隊和後備艦隊四支艦隊。共有航母8艘,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輕重巡洋艦64艘、潛艇69艘以及數量龐大的護衛艦、魚雷艇等輔助艦隻,海軍總噸位超過130萬噸。
而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規模一直被限制在英、美海軍規模的60%以內。直到1941年底,日本海軍才擁有10艘航母,10艘戰列艦、38艘輕重巡洋艦以及112艘驅逐艦,總噸位不超過119萬噸,只相當於1939年英國海軍噸位的90%,明顯與英國海軍有較大差距。
作為老牌的發達資本主義工業強國,英國造船能力是日本的數倍。二戰中,英國裝備了50多艘航母,其中31艘是中國產的,航母數量比日本多了一倍;英國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產量是日本的4倍,護衛艦產量是日本的20倍。強大的製造能力、穩定的後方、充足的鋼鐵供應使得英國海軍能源源不斷彌補損耗,越打越多。而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之後,戰艦的補充越來越少了。
英國是傳統的老牌海軍強國,其造船工藝及技術研發都遠高於日本。英華人發明並應用了:聲納、雷達、深水炸彈、航母蒸汽彈射等先進海軍技術。而從戰術和海軍官兵素質來看,早已稱霸各大洋的英國皇家海軍絕對稱得上是日本海軍的老師。
發達的造船工業和科技,豐富的資源和雄厚的國力,是英國海軍實力的重要支撐;海軍是及其燒錢、耗資源、拼國力的高技術兵種,從工業生產和國力上來講,英國海軍佔有絕對優勢。比較而言,二戰中日、英兩國如果在海上打下去,日本耗不起長期戰鬥,註定失敗!
-
3 # 雙馬尾班長
英國皇家海軍,自英西戰爭中一舉擊敗無敵艦隊之後,就成為了世界最強大海軍的代名詞。而1914年的英王閱艦式,也讓全世界見識到了這個世界第一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真正的海軍實力。而在遠東,雄心勃勃的日本海軍也在執行他們的“八八艦隊”計劃。那麼,身為師徒的兩國,海軍實力到底如何呢?
圖為1914年英王閱艦式,當時受閱艦隊只是皇家海軍一半的數量
首先,皇家海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船隊,但日本海軍的運輸能力在1939年淞滬抗戰中就已經捉襟見肘,甚至不得不租用英國海軍的商船隊!再加上日本海軍的驅逐艦在設計思路上只重視雷擊裝備的發展,在反潛,防空等方面,能力不足,無法與泛用性大,作戰能力優異的英國皇家海軍驅護艦部隊對抗。
圖為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第二英國海軍在二戰爆發時,已經有包括英王喬治五世級五艘高速戰列艦在內的多達19艘戰列艦服役,而日本只有10艘,其中四艘還是經過改裝的“金剛”級戰巡艦,防護能力低下。其他主力艦船也大多是一些低速而老舊的“扶桑”“日向”等,即使是搭載了410mm炮的“長門”級,也無法與以406mm45倍徑的“納爾遜”級對抗。可以說在“大和”級服役之前,日本海軍戰列艦部隊無論是防護還是火力方面,都是遠差於皇家海軍的。
圖為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方面,與專門進行航母設計的英國不同,日本實際上是沒有任何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的,日本的航母大多是用戰艦或者商船改裝而來,與專門進行航母設計並建造的英國來說,雖然佔據了艦載機方面的優勢,但從製造業上來說,日本海軍想要追趕英國海軍仍然是遙不可及的。
-
4 # 超視距天波雷達
在二戰早期一段時間內,日本強於英國。
二戰爆發後,英國先後損失了勇敢號(1940年)、鷹號(1942年)、皇家方舟號三艘艦隊航母(1941年)。戰列艦和戰巡方面,胡德號戰巡在1941年沉沒,巴勒姆號(伊麗莎白女王級)在1941年沉沒,皇家橡樹號在1939年沉沒。可以說英國在開戰初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雖然不大但依然不能忽視)。巴勒姆號在1941年底因潛艇攻擊而沉沒胡德號死於1941年的丹麥海峽之戰
到1941年底英國只剩下四艘光輝級、鷹號和競技神號六艘航母。
光輝級是重灌甲航母,由於要在23000噸的標準排水量內佈置76mm厚的甲板裝甲,必須犧牲牲部分艦載機數量。光輝級的載機量因而只有36架,只是英國上一級航母的二分之一。實際上光輝級根本就不是為打航母戰準備的,而是為在德國的空襲下進行護航(這需要厚重的裝甲)。過小的載機量使其根本就沒有大波次艦載機攻擊的能力(扣除艦載戰鬥機後光輝級的載機量實在是少的可憐),實際上光輝級的載機量只能滿足護航的要求,英國設計師基本上沒有考慮航母間作戰的問題。
所以說光輝級本質上是超級護航航母而不是為艦隊戰準備的艦隊航母,雖然它更適應英國的環境但放到太平洋上就會因載機量過小而嚴重水土不服。光輝級並不適合打航母大戰
競技神號則是滿載排水量不足1.5萬噸的小型航空母艦,戰鬥力較低。而鷹號也是1920年就服役的老舊航母。可以說英國的航母力量打航母大戰是遠遠不夠的被日本航母俯衝轟炸機擊沉的競技神號航母是小型航空母艦,戰鬥力較弱
日本的航母就比較強了。開戰初期日本有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翔鶴、瑞鶴和龍驤號七艘航母,其中赤城加賀是滿載排水量四萬噸的大型艦隊航母,翔鶴瑞鶴也是滿排三萬兩千噸級的大型艦隊航母,飛龍蒼龍則是滿排略超過2萬噸級的輕型航母,日本的航母平臺實力要超過英國。四萬噸級的赤城號體積要比長門號大一圈瑞鶴級是1941年才服役的最新型大型艦隊航母
而艦載機方面,英國開戰初期只有老舊的管鼻燕和劍魚這兩型艦載機,日本則裝備了當時算是精銳的零戰、97艦爆和99艦攻,可以說日本的艦載機完虐英國艦載機。英國二戰初期的管鼻燕戰鬥機日本的零戰,打雙翼的管鼻燕戰鬥機,畫面太美……英國的劍魚同期日本的97艦爆和99艦攻,也是領先劍魚一代
1941年初的英國海軍航空兵:尼瑪我不打了你們欺負人……
所以,英國二戰早期的航母部隊被日本完全碾壓。
而戰列艦方面,英國在1942年前只有3喬五,2納爾遜,4伊莉莎白女王(巴勒姆撲街),2聲望,4拉米伊斯(皇家橡樹撲街),胡德撲街。
英國的高速艦隻有2聲望(32節)和3喬五(28節),數量遠遠不足,無論是伊麗莎白女王級(25節)還是納爾遜級(23節)還是拉米伊斯(21節)都是慢速的蝸牛,在二戰時基本上起不了什麼作用。
而日本則有四艘金剛級,兩艘長門級,兩艘大和級(武藏1942年服役),兩艘扶桑兩艘伊勢。大和級對於二戰初期的英國是無解的,無論是戰列艦還是航母都無法對付大和級。英國的高速艦(能追上大和的)只有喬五和聲望,一個是二戰新造戰列艦倒數,一個是戰巡,面對大和級將被完全吊打。可以說日本在戰列艦方面也不落下風。大和打喬五,最強打最弱,畫面太美……喬五面對大和只有1節的航速優勢(大和過載可以上28.5節,比喬五還快……),可能連逃都沒法逃。其實喬五打大和還不如聲望,兩者面對大和都沒有免疫區,聲望起碼炮大航速快,喬五管細還慢,完全是GG的節奏
由於航母有較大的優勢而戰列艦和戰巡方面也不落下風,日本在二戰前期實力要超過英國
不過二戰中後期美日開戰後日本的實力就開始下滑,所羅門海戰日本損失了比叡霧島兩艘戰巡,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損失了四艘正規航母,相比二戰初期實力大減。
而英國的海噴火在1941年末服役,梭魚在1943年服役,此時喬五最後兩艘陸續服役,巨人級航母和冤仇級航母也陸續服役,英國的實力有了不小的提升。可以說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的實力就不如英國海軍了。1943年服役的英國梭魚魚雷機
所以總的來說,二戰初期日本海軍實力強於英國,二戰中後期英國強於日本。
-
5 # 看球人
幹不過英國的。和當時的我英國相比,日本的工業太落後了。
日本低下的煤炭開採與生產能力將嚴重限制鋼鐵冶煉產業的燃料供應,從而影響造艦造船所大量需要的優質鋼材。自然也限制日本國家與日本海軍補充與擴充其軍艦隊和商船隊。而商船隊的任何重大損失都將導致日本無法充分利用原英美荷法殖民地的戰略原料,然後原料不足就限制日本的造船工業,削弱海軍的實力,海軍實力的削弱帶來戰場上的失利和制海權的喪失,這又導致商船運輸線的境況進一步惡化。最後成為一種無法擺脫的死迴圈。
飛機生產的嚴重缺失,也會嚴重影響到日本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在戰場上的表現。雖然他們在1944年成功地使飛機年產量超過了英國,然而很多飛機都是質量堪憂的不合格品,並不堪用。更不用說英國佔據著整個“租借法案”將近一半的份額,接受著源源不斷的美國成品飛機和航空原材料零部件供應,長期處於歐洲戰區和太平洋戰區的次要戰場也讓他們的飛機損失不是那麼嚴重,自然也能保持一支龐大、良好的機隊和飛行員群體。當然,這還不算當時的英國可以生產各種最先進的武器這一事實。
在戰略資源和原材料方面,日本人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僅能保持65萬噸自給油料,其餘的缺口必須經過進口解決。當然,對於其他的原料與裝置,日本人也同樣依賴於外國進口。僅1937年,美國就向日本出口了550萬噸以上的石油、價值1.5億多日元的機床。1938年,日本進口的34.4%來自美國。1939年美國對日廢鋼鐵出口比起1938年多出9倍。1932-1939年,日本年度進口鋁的18%、鉛的45%、石油與石油產品的75%、銅的90%、廢鋼鐵的70%來自美國。1937-1939年,美國對日出口的70%以上是軍用物資和戰略原料,總額達5.1億美元。日本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石油與石油產品佔37.4%、機床和裝置佔20.8%、軍事技術裝備和陸海軍裝備佔21.7%。
對於日本來說,每條船都是從棺材板上摳出來的。他們的大和級戰列艦之所以這麼厚,是因為其鋼材的效能只有美國同級別鋼材的84%。任何一條船的損失對於日本來說都是痛心疾首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得到補充。即便是微小的失敗對他們來說也是致命的。這樣的海軍怎麼可能和英國海軍競爭?
回覆列表
打仗實力如何,不止包括他們當時打仗初期裝備的數量和作戰的質量,還有他們在戰爭中的損耗能否得到及時的補充,作戰質量能否得到提升。二戰時期,特別是在美國加入以後,英國的這種優勢便愈發明顯。
第一,原料供應。
海軍戰鬥力的強弱還和他能否有足夠的鋼鐵供應和原油供應有關係,當時日本的煤炭產量只有美英國家的零頭。煤炭產量少鋼鐵冶煉就少,而在戰爭中用到的石油更是日本嚴重缺乏的,就算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佔盡了優勢,但是隨著盟國飛機的發展,零式戰鬥機僅僅憑藉機動靈活的飛航模式,已經難以阻擋盟國飛機的攻擊,原本就容易起火和被擊毀的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後期因為資源供應不足生產質量每況愈下,這無疑又給日本的海軍給了致命一擊。
而英國在租借法案中佔了一半的份額,也就是美國供應盟國所有的裝備,英國都佔了絕大部分,所以英國不愁後勤補給,就算被日本打光了,隨時都會有新的戰機補充進來,而日本就根本沒有這一優勢,何況對美國石油的依賴程度太高,又被美國掐斷,在太平洋戰場獲得的油田又被盟國提前炸燬,雖然進行了及時的搶救,但是生產量也僅僅是一戰時的水平。
第二,海軍基礎。
在希特勒橫掃歐洲時,唯一能和希特勒對打的就是英國了吧?英國在海上的軍事實力數一數二,一直是海上霸主,直到現在也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海軍國家,海軍的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得有艦載機。
比如當時希特勒在攻打英國時,就被他的空軍司令戈林給說的德國空軍天上有地上無的,放出豪言,要讓英國海軍的飛機幾個小時以內變成廢鐵,結果此戰過後,希特勒徹底喪失了西線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戰事吃緊,所以海軍裡的艦載機非常重要。
而日本在全面侵華時期的商船就捉襟見肘,不得不僱傭外國商船,其中一半商船還是英國的,所以即便有“大和”這個世界第一的超級戰列艦(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裝甲最厚,防護能力最強的世界第一戰艦,因為那時候在戰艦數量上差美國一大截,所以就集中精力製造大的,而此時戰列艦的地位已經被航空母艦所代替)卻沒怎麼發揮過應有的戰鬥力。
英國的海軍從17世紀就稱霸世界,到二戰中也是數一數二的,日本有其變態的盲目自信,明明在物質上耗不起,拖不起,在精神上卻不敢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用舉國之力進行一場又一場的賭博,他正好賭在了脆弱不堪的清末和民國,撞了大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