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盲球盲過濾器

    崛起即由弱變強,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變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就叫崛起。但從題主意思看,此問的“崛起”應指落後的少數民族滅亡先進的中原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犬戎滅西周、匈奴滅西晉、契丹滅後唐、女真滅北宋、蒙古滅南宋、滿族滅南明。除了滿族是漁獵民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是遊牧民族。

    嚴格來說,周朝並未被犬戎滅亡,晉朝沒有被匈奴滅亡,宋朝也沒有亡於女真之手,他們雖然敗了,但是仍保有半壁江山,並未徹底亡國。所謂西周、西晉、北宋、南宋、南明,只不過是史學界出於斷代需要而設定的“假名”。至於遼國滅後唐,實際是一個少數民族消滅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沙陀族屬於西突厥部落)。落後的草原遊牧民族徹底滅亡先進的中原王朝,算來算去,也就只有蒙古滅宋了,滅明的滿人則屬於遼東的漁獵民族

    北方草原上崛起的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都曾經稱霸一時。中原王朝在戰爭初期倉促應戰而落敗,不得不臣服,一旦中原王朝穩住陣腳,遊牧民族的命運只能是敗逃。除了蒙古徹底滅亡中原王朝以外,其他遊牧民族都未能做到,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蒙古軍力確實強大,有統一天下的能力。據《蒙古秘史》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時只有6萬軍隊,到1234年蒙古滅金時擴充為20萬,1236年拔都西征時整個蒙古帝國總兵力不足25萬。依靠20多萬鐵騎,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滅國40擴地萬里,強悍指數達到了最高階。

    二是包括中原王朝在內的歐亞各國都在走下坡路。蒙古帝國席捲歐亞時,金、西夏、西遼、阿拉伯帝國、東歐欽察部、基輔公國、羅斯公國乃至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南歐的東羅馬帝國,都已腐朽不堪、國力衰微、四分五裂,僅中亞的花剌子模算是強國。而蒙古遇到的最強對手,竟然是中原王朝裡最為軟弱的南宋!

    蒙古滅宋之戰從1235年打到1279年,分為三個階段,中間或戰或和,竟然打了40多年!在戰爭的前兩個階段,無論是窩闊臺時代還是蒙哥時代,蒙古軍隊幾乎完敗,被宋軍打得屁滾尿流、狼狽不堪。要不是忽必烈重用劉整、史天澤、張弘範等精通謀略的漢人將領,蒙古能不能啃下南宋這根難啃的硬骨頭,還不一定呢!

  • 2 # 放棄的回憶

    其實你想問的是下面兩個問題。是什麼原因讓一撥撥的遊牧民族從北京一帶的蒙古草原出發去征服西方呢? 蒙古帝國核裂變式的擴張力量從何而來?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的西征。第一次是匈奴人西遷以及漢朝向西擴張,第二次是突厥人西遷以及唐朝向西擴張,第三次是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向西擴張。

    每一次中國正統王朝大規模的西征,伴隨而來的都是少數民族西遷。這樣的歷史在清朝時期結束,相反的是曾經西遷的民族不得不東遷回歸祖國,尋求祖國的庇護,例如蒙古族的土爾扈特部在沙俄的追殺下逃回祖國。

    其後,沙俄帝國向東擴張,吞併西伯利亞和中亞。再其後,西方列強東侵,給中國帶來了近代百年的屈辱。

    為此,標題中的兩個問題的答案清晰可見。當中華文明領先於世界諸國之時,不僅中國的正統的王朝要西征,擴大帝國版圖,獲取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同時,生活在中華文明版圖上的少數民族也有了西遷的力量。這就是西方人所謂的蒙古草原的遊牧民西侵的力量所在,也是蒙古帝國核裂變式擴張力量的來源。

    直到中華文明衰弱,不僅生活中華文明版圖上的少數民族無力西進,反而要被驅趕回來,尋求祖國的庇護。同時,中國的正統的王朝,也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西方的入侵。

    三次西擴,前兩次的正統王朝都是漢人建立的,唯有元朝是少數民族蒙古人建立的,而在蒙古人建立元朝前,西征已經開始。其中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

    在大陸擴張時代,中華文明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文明,每一次時代階段邁進都要擴大帝國版圖,增加可利用改造的地理環境,滿足民族的生存需要。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帝國版圖內的地理環境就是國家和人民有權力去開發,有權力去改造利用的地理環境。

    因為中國所處的大陸性地理環境完整性貧富性最優越,所以金屬冶煉業發展迅速,鐵製工具普及很快,中華文明邁入了大陸擴張時代。所謂大陸擴張時代,即人類有能力開發大河流域之外土地的歷史時期。因為人類已經定居了下來,要獲取大河流域之外的土地,只能透過擴張的方式。

    大陸擴張時代的第一個階段是東西擴張階段,所謂東西擴張階段,即人類開發大河流域之外土地的能力侷限在北部長期冰封的凍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的硬土這兩者之內。

    東西擴張階段,解決了內部政權重建問題後的漢朝,開始了東西方向的大陸擴張,東部是海洋,只能向西擴張。於是漢朝吞併了西域,將現在的甘肅、新疆、中亞東南部納入了帝國版圖。

    生活在陰山地區的南匈奴人臣服了漢朝,而北匈奴人不願臣服,在漢朝燕然勒功後,只能西遷。不過,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匈奴人的文明程度還是要比西方諸國要強,所以匈奴人一路向西挺進,幹不過文明程度更高的漢朝,那些落後的西方民族還是比較好打的。於是匈奴人成為了西方人眼裡的“上帝之鞭”

    大陸擴張時代的第二個階段是南北擴張階段。擴張了帝國版圖,有了生存發展所需的地理環境後,中華文明在改造利用地理環境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和龐大的社會財富,推動了中華文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進步。由此,隨著鋼製工具不斷普及,大陸擴張不再受南南北凍土和硬土的的限制,因為鋼製工具可以對他們進行開發。

    南北擴張階段,解決了內部政權重建問題後唐朝,開始了南北方向的大陸擴張,同時將以往因為物質限制無法繼續推進的東西擴張再進行下去。於是唐朝在吞併了蒙古草原以及東北之後,又吞併了整個中亞和西亞的東北部、印度的西北部。

    吐蕃王國不得不臣服唐朝。而印度諸國,不僅不臣服,反而襲擊了大唐外交使臣王玄策的外交使團。隻身逃離的王玄策很快召集了藩屬國吐蕃和泥婆羅的軍隊,南下進攻印度,以少勝多,先後殲滅印度諸國聯合起來的近五十萬軍隊,迫使印度諸國臣服。

    在東部,經歷了新羅戰爭後,日本也臣服了唐朝。在西部,被阿拉伯人滅國的波斯人也投靠了唐朝,唐朝設立了波斯都督府管轄他們。唐朝的極盛,打造了中華文明朝貢體系。

    很多人會疑惑,為何漢朝辛辛苦苦打敗了匈奴人後,不把蒙古草原納入漢朝版圖呢?這就是時代的限制,東西擴張階段,蒙古草原不具備大陸性地理環境,所以漢朝不要。而南北擴張階段,唐朝在蒙古草原設立了北庭都督府、燕然都督府等多個都督府進行管轄,就是因為那裡已經能夠被開發了。

    首都在每一個國家都處於文明中心,文明中心即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全國各個地區生產生活方式的唯一標準,是國家政權統御全國的力量所在。

    在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八個朝代,中華文明的文明中心都在關中和河南。這兩個文明中心距離較近,因而能夠相互支援。例如,西周在關中鎬京崩潰,東周在河南洛邑重建;西漢在關中長安崩潰,東漢在河南洛陽重建。

    然而,大陸擴張時代南北擴張階段的到來,北方凍土和南方硬土也能開發的情況下,中華文明的文明中心正在向燕薊和江南轉移,而且是距離較遠,截然相反的方向。

    因為文明中心轉移,在河流定居時代與中華文明並立的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都消亡了,在大陸擴張時代東西擴張階段與中華文明並立的古羅馬文明也消亡了。

    古羅馬文明的文明中心在義大利半島,文明中心南北轉移後,古羅馬文明舊疆被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法蘭克王國所瓜分。新的文明中心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文明,意味著羅馬人分別在其它文明中心的標準下,融合進了其它民族。義大利成為了各個新崛起帝國爭奪的戰場,一直處於分裂之中,直到千年之後,才建立了統一的義大利王國。

    隋煬帝修建了隋唐大運河,連通了兩大新崛起的文明中心,將其力量透過隋唐大運河輸送到洛陽,從而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延續,保證了隋唐大一統帝國的輝煌。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只有秦始皇和隋煬帝兩人。以一個朝代的犧牲保證了中華文明萬世的傳承!

    然而,隋唐大運河的運力終究是有限的,在保證了中華文明傳承的基礎上,文明中心的轉移也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很多新的因素。特別是遼宋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八個朝代,中國的都城在距離較遠的燕薊和江南這兩個文明中心之間移動,分裂中孕育統一,統一中隱藏對抗。

    所以,中華文明發展到了今天,是個性格十分複雜的文明。因為北京,華人勇武而善戰;因為南京,華人溫順而善文;拿起槍,華人是最優秀的戰士,可以摧毀一切敵人;拿起筆,華人是最優秀的學者,學術人文在手中流淌。

    中國自黃帝開創華夏文明以來,就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組成的文明國度。在強大的文明中心的力量下,無數的部落在河南文明中心的作用下,融合成為了華夏族。隨後又不斷有其它民族或者部落在河南文明中心的標準下,再次融合成為了漢族。

    民族的形成永遠是一個地理概念,是文明中心作用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利益共同體,而國家便是這個利益共同體建立的。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利堅民族的形成,這個民族是近代形成的一個民族,說起血緣,世界各國各種族各民族的血緣估計都有,但是他不是英華人,也不是其它民族,他是美利堅民族。

    如果說長安和洛陽是中華民族的根,那麼北京和南京便是中華民族的主杆。如果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那麼東北、南方、草原、新疆、西藏,就是中華民族的體魄。

    唐朝統一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後,各地區都在長安這個文明中心的作用下,形成了政治經濟文化利益共同體,融合成為了中華民族。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的意思是: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各民族一視同仁。

    由此可見,唐朝的開明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從而使各民族融合成為了中華民族。從唐朝開始,包括漢族、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藏族等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已經被種下了長安文明中心的魂,長安的根已經紮在了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的心裡。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近兩百年的大唐盛世,大唐版圖內各地區的都得到了一定的開發,各地區的百姓文明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在改造利用地理環境的過程中,生產經驗和社會財富在迅速累積,社會生產力和思想文化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由此,金屬冶煉業進一步提升,火藥由此在中國被髮明出來。

    隨著火藥的普及,中華文明邁入了大陸擴張時代海外擴張階段。所謂海外擴張階段,即火藥工具不再需要人力的驅使,無論是礦產的開發,還是對付猛獸、或是阻礙交通的山脈,都可以用火藥去推平,人類有了開發更多土地的能力。

    傳統文明中心加上新崛起的文明中心,中國有了三個文明中心。因此,文明中心之間的相互作用,牽制了中華文明對外擴張的能力。無論是北宋還是金國,誰得到了中原,那個政權就要被河南這個傳統的文明中心所牽制,陷入新舊兩大文明中心對抗的困境中,無法對外擴張,也無力統一華夏。

    直到傳統的文明中心河南徹底衰弱,歷經唐遼金三朝統治的蒙古草原才走向了歷史舞臺。金國崩潰後,推翻女真人統治的蒙古進入了北京這個文明中心,並且憑藉這個文明中心的力量對外擴張。

    大陸擴張時代海外擴張階段已經到來,建立統一的國家政權,對外擴張,獲取地理環境,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需要。

    之所以蒙古國在還沒有推翻金朝,建立元朝之前就發動西征,不是因為蒙古草原人口太多,也不是因為中亞的水草有多豐富,而是西遼國崩潰了。花剌子模國原本只是臣服於西遼國的一個西部小國,卻在西遼國崩潰之時,吞併了西遼國大片的疆域。這些土地是華夏故土,是中國的土地。

    蒙古國與花剌子模的矛盾不是殺了五百個商人的矛盾,而是佔據了華夏故土的矛盾。蒙古國要一統華夏,就不可能允許丟失故土。為此,以蒙古族為主體,契丹族、女真族、漢族、渤海族等各族發動了西征,消滅了花剌子模,奪回了西域故土。

    這次西征之所以取得勝利,其中原因,首先是中華文明已經率先邁入了海外擴張階段,文明程度要遠遠高於西方各國各族;其次是金國崩潰,蒙古國已經佔據了靠近北京文明中心的內蒙地區,武器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最後是中華民族各族的共同努力。

    這次西征不只是蒙古人的勝利,就像唐朝西征不只是漢人的勝利一樣,參與西征的不僅僅有漢人,還有其他各族。唐朝西征,從將領到士兵,很多都是少數民族,只不過是受漢人政權的領導而已。同樣的,蒙古國的西征,也只是受蒙古人政權的領導,從將領到士兵,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即便沒有到齊,也少不了多少。

    蒙元的西征與漢朝、唐朝的西征,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在時代階段演進的情況下,為了滿足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地理環境所需。

    中華文明強大,中華民族才能強大!中國崛起,蒙古族才能崛起!離開了祖國,你什麼都不是!

    看到網上有很多人提問:現在的蒙古國還能像蒙元一樣崛起嗎?這樣的問題顯然很幼稚,現在的蒙古國能代表蒙古族嗎?答案是很明顯的。

    從歷史上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東歸,到現實的國外排華運動,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一個民族要走出去,還是某一個人要走出去,前提是中國要強大。祖國不強大,無論你有多富有,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被人瞧不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裡除了羅傑,還有幾人能抗住卡普的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