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可愛的飛飛醬

    南宋首先出生就是恥辱。1127年4月,“靖康之變”爆發,徽欽二帝被擄,北宋滅亡,隨即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

    南宋建立後,繼續和金國對抗,並在1141年以《紹興和議》實現停火。

    宋金停火後,金國曾大舉侵略南宋,南宋也曾發動數次北伐,分別是1163年的“隆興北伐”,1206年“開禧北伐”以及1234年“端平入洛”,但都以失敗告終。那麼,為什麼南宋北伐總是失敗?南宋北伐為何難以成功?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原因:

    1、地形所限:可拓疆而不能據守

    中國的南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北呈現出巨大的差異。

    在北方,分佈著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以及東北平原等地形區,地勢相對平坦;而南方則分佈著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以及一系列江河湖泊。所以,北方面積較大,地塊也較為完整,而南方則顯得支離破碎。

    在這樣的條件下,北方一馬平川,更容易形成強大的軍事力量。而南方由於山川的阻隔,相互之間難以協調,註定在戰鬥力上無法和北方相比。

    這種地形導致的先天缺陷導致南方很難集中優勢兵力對北方的集團軍隊形成沉重打擊!

    另外,對於南宋而言,北伐不只是收復汴梁,恢復到北宋的疆域。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即使佔據了北宋故土,如果沒有關隘據守,那麼北方一馬平川的地形,很容易被人趕回來。

    所以,對於南宋而言,能不能守住北方疆土真的是一個大問題。而事實證明:南宋根本就守不住!

    2、民心不向:北方漢人不擁宋而擁金

    北方漢人深受金國的奴役和壓迫,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南宋的王師早一天到來,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這是南宋對北方漢人的美好想象。在他們看來,一旦南宋出師北伐,那麼北方漢人會擠滿道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南宋將不費吹灰之力收復北方疆土。

    事實上,這種情況確實出現過,那是在1163年“隆興北伐”時期,北方漢人確實是急切盼望南宋王師北伐,驅逐侵略者,保衛漢人的家園的。

    但是南宋軍隊的表現又一次讓他們失望了。而在南宋軍隊敗退回南方後,原來急切支援南宋的人民被金國血腥報復,這導致很多支援南宋的北方漢人越來越少。

    不僅如此,很多北方漢人諸如辛棄疾等人,志願南下南宋,為南宋效力。這種情況下,北方剩下的漢人,基本就沒有支援南宋的了。

    在加上金世宗繼位後,加快了金國的內部改革,這使得金國出現了“大定盛世”這種短暫的盛世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漢人就面臨一個問題:是繼續支援南宋呢?還是支援金國政權?反正都是交稅被壓迫,支援金國是個更好的選擇。

    所以到後來的“開禧北伐”和“端平入洛”,南宋軍隊期待的民眾歡欣鼓舞的場面沒有出現,反倒是很多北方漢人加入金國隊伍,對“入侵”的南宋進行打擊。

    3、體制侷限:以文制武難以淬鍊強軍

    一直以來,宋朝實行的,都是“以文制武”,秦檜可以爬上宰相的高位,文武雙全的岳飛卻只能被殺害。

    這使得南宋的將領們更加萎靡,因為打輸了是武將的責任,打贏了都是文官的功勞,這樣蹩腳的體制雖然不容易出現叛亂,但的的確確將南宋軍隊的戰鬥力徹底閹割了。

    在這樣的條件下,南宋軍隊想要打勝仗只能指望老天開眼讓金國軍隊都成了戰鬥力只有5的渣渣。

    從趙匡胤開始逐漸形成的“以文制武”的軍事體制,更多的是將宋朝軍隊推向防守型的地位,即進攻不足,防守有餘。

    宋朝300年,取得了高達70%的勝率,但絕大多數,都是防守戰。在進攻的問題上,宋朝軍隊基本就不要指望了。

    再加上南宋的軍隊中,騎兵只佔很小一部分,這就決定了南宋軍隊在衝擊金國的騎兵時,遭遇失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氣候掣肘:後勤不力終難成功

    中國南北跨度大,這意味著南北方的氣候條件是有很大差異的。

    金華人自北向南打,除了可能會受到中暑的影響,基本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阻力。而且南方氣候溼潤,土地上長植物水裡有魚蝦,南下的軍隊餓不著,不會為後勤補給不力而發愁。

    而南宋要是北伐就不一樣了,因為南宋軍隊每向北前進一步,溫度都會降一些。

    北方四季分明,一旦進入冬季,再加上金國來個堅壁清野,南宋軍隊的處境將是非常脆弱的。

    在得不到北方漢人的支援下,南宋只能依靠自身的後勤供應,而每向北一步,就意味著補給線長一分,所以對南宋而言絕對是巨大的考驗。

    所以,南宋軍隊北伐一般都選擇開春,而且必須在半年內結束戰爭,否則就會遭遇慘重的失敗!好吧,即使沒有半年也會失敗!

  • 2 # 魚沈雁杳157

    主要是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整天陶醉於聲色犬馬之中,那些奸臣們趁機把持朝政,搜刮民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且宋朝皇帝趙匡胤是一個武將,手握大權,透過黃袍加身,自己當上了皇帝,他不希望其他武將透過這種方式篡奪自己的權利,所以在宋朝,就重視文官不重視武官,軍隊戰鬥力低下,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宋朝是真的有錢!你想想啊,為什麼宋朝一次一次被打敗,但卻一次一次的又一次的爬起來,不是因為我們有毅力,是因為我們有錢!俗話說得好,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 3 # 歷史深度揭秘

    至於南宋為什麼不能恢復中原,就跟南晉為什麼不能恢復中原是一個意思。其實現在想來有三種原因,一個是政治原因,一個是軍事原因,以及經濟原因,三方面沒有一個能夠達到南宋反攻中原的要求。南宋的的詩人,陸游曾經寫的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家喻戶曉,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作為南宋計程車大夫階級也是渴望收復故地的!

    我們先說說政治原因,在岳飛等人的不斷抗擊中,金人已經顯示出了疲憊之勢,雖然說打贏並不可知,但是不讓金人再次侵犯,這是能做到的。但是,此時的宋高宗錯誤的判斷了時機,致使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功虧一潰,並將岳飛判定致死。並在主戰和議和方面,一直傾向於議和,內在原因可能於高宗並不想讓徽欽二帝回京。你倆在北方喝西北風,我在江南過好日子,互不干擾,你倆回來了,我怎麼辦,退讓給你倆?我也捨不得啊!雖然在孝宗時期,開始了新的一輪抗金,但都已曇花一現,最終敗北!

    在軍事方面,這個也是根本原因。南宋的兵力守成有餘,進攻不足,至於堅持一定能勝利的謊言,只是當時士大夫的幻想罷了。據史料記載,當時高宗時期,南宋和金朝的軍力都在30萬左右,除去川陝地區的防守力量,真正投入戰鬥的在20萬左右。而且多是步兵,機動力差,在城牆上還有點用,但是到了華北平原基本上屬於被宰割的一方。在一系列的抗金戰爭中,岳飛雖然勝了,但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士兵也多以疲憊,急需休整。反觀金人方面,完顏兀朮雖然敗了,但是並沒有傷及他的根本,廣袤的中原地區依然在金人的控制下,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金人的部隊可以被完顏兀朮隨意調遣,且多以騎兵為主,重灌騎兵在那個時候基本也是無解的。而南宋方面,本來兵力就較少,岳飛和韓世忠等人都是各自為戰,互不統屬,形成不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在經濟方面,南宋偏居在南京,雖說宋朝時期經濟方面無敵,但是那是總體而言,高宗在江南建都後,稅收只佔之前的五分之一左右。宋朝的經濟大多還是在北方,南方無力支援常年的戰爭,而金朝方面隨著在北方的實力越來越強,對當地的管控也越來越深,稅收源源不斷的供應著軍隊。以龐大的土地和人口供應軍隊的消耗,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

    綜上,南宋完全不具備收復中原的能力,在當時的情況下,基本上不可能完成收復故地的願望!

  • 4 # 軒轅帝國丞相

    主要還是經濟因素,雖然宋朝的國土面積不如唐朝,但是在經濟遠遠超過唐朝。佔當時世界一半以上的GDP。因為中國歷史上的經濟重心南移在宋朝已經完成,相比較北方連年動亂,沒有經濟價值。

    如果進行戰爭話費的是1000萬錢,而邊境和解只需要10萬錢,然而宋朝很可以透過貿易逆差,在和平時期賺回遠遠高於10萬錢的經濟。

    所以,與其花費鉅額的戰爭費用,不如進行貿易還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 5 # 上將軍潘鳳

    文臣怕死的時代

    南宋小朝廷自建立以來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宋高宗趙構也徹底被金人嚇破了膽子,期間在多次具有優勢的情況下還派使臣去求和,不僅趙構如此這滿朝文臣之中投降派也是佔據絕大部分,不論在戰場上的將士如何拼命殺敵也抵擋不住這些大臣們死要投降的心理,這些人其實也是一群投機分子,這皇帝都是投降派,自己如果反著來肯定沒有好下場,著名奸臣秦檜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皇帝的心思

    宋高宗趙構是王爺繼位,這北宋兩皇帝還在金朝挖煤當了俘虜,如果一旦北伐成功這倆皇帝一回來,趙構的皇帝之位難免產生動搖,所以絕對不能讓他們回來,在這種環境下領頭的都沒有想過北伐,你這做手下的又怎麼可能成功呢?這皇權的誘惑是致命的,一旦沾上了這個位置是絕對不會心甘情願放棄的,所以為了保全自己就算犧牲再多也無所謂。

    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這皇帝要是無能了就會禍害天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毫無進取之心,錯失了太多復國良機最後被元朝所滅,也是漢人傳承數千年來第一次亡國。

  • 6 # 檸檬精怪sever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

    宋朝的趙匡胤一開始是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皇位的。所以對武官的不重視,也導致了武官沒有特別大的權利,並且武官的地位也不如文官高,因此宋朝是文官政治,眾所周知,如果要統治中原,軍事力量必須得強大,而南宋並沒有,

    其次宋朝三冗問題嚴重,人才缺乏,軍隊戰鬥力不高,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而且由於加強君主權力,導致領導權流動較大,

    再一個,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混亂,少數民族乘機發展,並且在北宋進獻一些東西,少數民族乘機發展,到南宋時期,發展比較好,

    還有一個原因,南宋處在南方地區,地勢平坦開闊,不適合打仗。

  • 7 # 時尚芭樂

    因為漢唐開放的民族政策,經過千年融合,北方早已經胡漢雜居。對於誰來統治,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大概念,南宋雖屢次北伐,但限於兵力及地理、人文環境,已經有心無力。無法長穩立足。這個是時代的侷限性。並非南宋無心北伐

  • 8 # 西樓飲月

    南宋一朝最有可能收復中原的是高宗時期。

    趙構作為南宋的開國之君,能力和勇氣毋庸置疑。要知道高宗南渡之時,身邊僅有親兵一千餘人。趙構能夠在短時間內調集軍隊守住半壁江山,實非易事。與之相比,儘管有明一代持續經營南都(南京),南京六部七卿雖為虛職但官僚機構完備,且南方四鎮的軍事實力著實不弱。條件要遠遠好於趙構。然甲申之後,南明竟不能拒險守成。可見主事者的能力和手段對於劃江割據的重要性,遠非只需皇室之冑即可。名將輩出,

    然而,高宗卻沒能北定神州,甚至也沒有以收復中原為目標,原因何在?

    首先,在北伐的政治綱領上,宋高宗和主戰派將領之間有著不可說的巨大分歧。岳飛等人打著“還我河山”的旗幟,終極目標卻是要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宗、一雪靖康之恥。而對於宋高宗來說,抗金首先是自保,北伐的最大願景止於收復大宋故土。他是絕不會願意宋軍深入金人腹地,迎回被囚禁的前兩任皇帝的。因為他深知,父親和哥哥回來後他這個皇帝可能就不再是那麼名正言順了。不能不說他的顧慮是有道理的,看看被瓦刺俘虜的明英宗回到北京後代宗的下場就知道了。但是這一點卻是不能明言的,他無法公開爭取武將們的支援,進而達成統一的行動綱領。在終極目標上的不一致,決定了他和主站派之間的同盟只能是暫時的。在攜手度過最初的危局之後,雙方必然會以分道揚鑣告終。

    其次,對於能否戰勝強大的金國,宋高宗心裡是沒底的。趙構在即位之初被金兵攆著一路南逃,常有朝不保夕之虞,甚至一度躲到海上漂流了幾個月。金軍的強大無疑令他印象至深,甚至可以說還很畏懼。時過境遷,彼時的趙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慷慨赴難的少年英雄了。坐上皇帝的寶座後,趙構想得最多的應該是如何守成。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必須考慮軍事行動失敗之後的惡果。同時,與只關注區域性戰役勝敗的前線將領不同,身為總攬全域性的大BOSS,宋高宗不能不為對金作戰帶來的巨大消耗感到憂慮。事實上,為了支撐連年的征戰,朝廷不得不加徵賦稅。沉重的負擔已經在南宋內部激發了多起民變。小股的農民起義軍雖然尚不足以動搖帝國的統治,但它不可能不引起趙構的重視並重新審視與金人作戰的利弊得失。

    最後,對武將的猜忌也決定了趙構是不會放手讓他們北伐的。宋朝“重文輕武”的傳統決定了趙構對武將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感。而“苗劉兵變”則重重地加深了這種不信任感。事情發生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那時趙構還在率領群臣一路南逃,先是去了揚州,而後又逃到杭州。正是在杭州期間,隨駕的將軍苗傅、劉正彥因為不滿趙構的寵臣康履和王淵,發動兵變逼迫高宗退位,立其幼子趙旉為帝,由隆祐太后垂簾聽政。雖說這次兵變一個月後就平息了,趙構也重新登上了皇位。但它無疑已在趙構心中深深地埋下了武人不可信的種子。所以,與大金南北對峙的格局一旦形成,在宋高宗趙構的心目中,對自己最大的威脅就已經不再是金兵而是手下那些驕兵悍將了。在這種情況下,與金人議和成了宋高宗最好的選擇。為了促成和議,趙構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張俊等三大將的兵權,最後甚至處死了位列“中興四將”之首的岳飛。趙構從此安於坐守東南,不復有北向之心。

    高宗之後,南宋君主唯有孝宗可稱有為。可惜的是孝宗雖有北伐之志卻無北伐之人,惜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孩子溝透過程中,有哪些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