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月
-
2 # 欣止於婷
尹喜,字公文,原是周康王朝中的一位賢大夫。他少時好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見天下將亂,他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
有一天夜裡,尹喜在樓觀上凝視,忽見東方紫雲聚集,長達三萬裡,形狀猶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十分驚喜,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知有大聖人將從此經過,他便立刻召見守關孫景說:“傳令下去,九十天內將有大聖人路經此關,汝等要時刻留意,如有形容奇特、車服異常者從東而來,要求度關,切勿放行,立即稟報,不得有誤。”同時,派人清掃道路四十里,夾道焚香,以迎聖人。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日日齋戒,淨身等待。
七月十二日午後,日已偏西,光華東射,關卒孫景不敢懈怠,仍在關上守望,忽見行人中有一青牛之車,其牛大而車小,車板薄而載人重。車上坐著一位白髮老翁,紅顏大耳,雙眉垂鬢,鬍鬚拂膝,身著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孫景飛奔下關稟報。尹喜聞報大喜,迎接在牛車數丈前,跪拜道:“關令尹喜叩見聖人”。老子有意試其神智,故意說道:“吾乃一介貧賤老翁,如此非常之禮,不知有何見教?”尹喜道:“請聖人暫留神駕,到關中小住,指點修行之道。”老子說:“老夫家居關東,田在關西,今往田中取點柴禾,怎麼會是聖人呢?”
尹喜道:“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已掃路焚香、沐浴淨身,在此恭候多日,誠望聖人賜教。”老子笑道:“你說的聖人是古先生,此人善修施教,有綿綿永存之術,老夫正欲西去求教,還望大人放行。”尹喜再拜道:“今視聖人真姿超絕,望聖人略為尹喜指路,尹喜感恩不盡。”老子道:“汝何以知道老夫是神仙?”尹喜道:“尹喜好觀天文,略知變化。今月之初,和風立至,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紫氣浩蕩,滾滾如龍,長達三萬裡,知來者至聖至尊絕非一般之神;而紫氣之首有白雲繚繞,聖人當為白髮,是老翁之狀;紫氣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牽,聖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
數試尹喜之後,見其態度誠懇,所言真切,確是可度之才,便怡然含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知汝,當得度汝也。” 老子在函谷關住下後,見尹喜心慈人善,氣質純清,於是融靜修、服藥、畫符之效為一體,取其精華而為尹喜著書,名為《道德經》。《道德經》寫成後,老子對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言罷,老子飄然而去。遂成此書!
後來,尹喜也因《道德經》而成仙去了!
-
3 # 金山上的來客自媒體
[老子因為這個在靈寶函谷關寫下了道德經]
1、《道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它的作者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
2、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那麼怎麼會在河南靈寶寫下這部著名的書呢?
在靈寶當地有這樣一段佳話:據傳函谷關縣令尹喜精通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有天尹喜像平常一樣起床後,習慣的抬頭觀天,卻見東方天空紫氣升騰。尹喜大喜,感覺要有大事發生,於是下令守關兵卒嚴把關口。發現情況立馬報告。守關兵卒不敢怠慢。第二日,
守關兵卒果然見一仙風道骨老者騎著青牛揹著朝霞緩緩從東方走來,守關兵卒迅及報告了尹喜,尹喜觀老子非常人也,於是想方設法留住了老子。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3、老子過函谷關去了哪裡?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對於學問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和別人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寫完道德經後,老子繼續西行,走進陝西終南山,在那裡為人講學授道。
靈寶市為了宣傳傳播《道德經》紀念老子在此立書著說,多年來投資數百萬元重修了函谷關,打造了以《道德經》文化為核心景區,建設道德經研修基地。靈寶當地開設了多個《道德經》研學組織。有人把《道德經》倒背如流。 -
4 # 行三千道
作為國家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決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決定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可是為什麼老子自己卻寫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嗎?究竟是老子愚蠢還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關的老子,除了給人們留下一部《道德經》外,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資訊,直到現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裡,最後死在哪裡,都是一個歷史之謎。而他的《道德經》也像一部謎書一樣,讓後人有說不盡的話語空間,《道德經》所闡述的道的精要人們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經》不過五千言,卻涵蓋了很多妙義,告訴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前過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一直活躍在我們身邊,有關老子的話題一直研究不完,解釋不盡,老子研究幾乎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話題。
-
5 # 清淵壇
我本不想寫的,但是我還是怕很多人和我當初一樣,抱著對文明的崇敬,相信一切留下來的解釋和記錄,我可以告訴你們不要再堅持了。理由簡單如下,激發思考,引導激發大家對此問題的結論。宋被元滅,明被清滅都是外族入侵,為了統治,必然汙衊前朝歷史,由此讓後人接受他們的能力和文化,所以國曆史宋明最後朝代都是寫的最差的……歷史很多人物為虛構,老子,有生無死,出涵骨關就不見了,有文明說得道了……很多文明都是杜撰,為了什麼目的不做討論,如果在看的各位能記得自己十幾年前所有的事,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幾百年以後的別人寫你自己今天都都回憶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可信度……大家結合理解理解……
-
6 # 青雲器
老子的《道德經》可以說影響了世界的五千言鉅著,從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方面做出了精闢的論述和預言。
關於這篇真經為什麼在函谷關寫,本身就有失偏頗。首先,《道德經》裡的論述博大精深,從多個角度講述了社會發展,人性認知等等,不可能短時間寫出;其次,也許是在函谷關最後成書;另外老子的學說也有很多學者考證,沒有確鑿的定論,《道德經》這部洪荒鉅著中的很多文字,上下文連貫中出現了多處的異議,總之有很多解釋不清的地方,但是目前的五千文中值得學習借鑑,
-
7 # 谿潤
天時,地利,人和。函谷關,天下名關,是老子西行必經之路,也是離開家鄉最後一個停留之地。社會動亂,留戀故土,騎牛回望,留下了倒騎青牛的千古美談!尹喜,函谷關令,又名關尹,名如其人,時時刻刻,在函谷關喜迎老子的到來。
心誠則靈,紫氣東來,天地人在函谷關而合,老子答應了尹喜的請求,為後人寫下了千古不變的道理,老子五千言,也就是老子唯一傳世之作《道德經》。
五千多字,其實只講一個字"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而勤行之等等。和函谷關,和太守尹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既立道又破道,也就是道不可道,名不可名。本著《易經》的主導思想,以《易經》第十五卦,謙卦的精神,創作出了學無止境的文化寶典……《道德經》。
物質富裕的今天,《道德經》也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
8 # 趙日金141
《史記》記載老子過關,“至關”,並沒特指“函谷關”。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俢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室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關令尹喜曰”,關,關口。令尹,官職。喜曰,高興地說。其意,關口官員尹喜高興地說。後世道教編出一個姓尹名喜,叫作“尹喜”的人,還騎著青牛過函谷關。
-
9 # 心智玩家
黃帝留給的我們最後一件事件,是黃帝鑄好鼎以後,從天上下來一條龍,把黃帝接走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黃帝騎龍登天”這個說法看作是神話,但是,自從我們用“源頭甲骨文”解讀了《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後發現,不管“黃帝騎龍登天”是不是神話,至少在‘黃帝騎龍登天’這個情景中所隱含的內涵,與《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中所描述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
根據《郭店楚簡·老子(甲本)》的描述,在“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練到最高境界以後,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三層人體,都能一同迴歸“隱性世界”。
(為什麼“完整的人”在“重疊結構世界”中會有三層人體,請注意閱讀本專欄後續的文章……)
在“黃帝騎龍登天”這一情景中,騎上龍的“黃帝”表示黃帝的“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而“龍”,用道家的說法,就是黃帝的“元神本體”,所以,“黃帝騎龍登天”所隱含的意思就是:黃帝的“元神本體”帶著“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一同迴歸了“隱性世界”。
老子按照“源頭甲骨文”的內涵練習“心智系統轉換”,也練到了最高境界,老子用“騎牛西出函谷關”這一情景,向後世傳達了他的練習結果。首先,函谷關在今天河南的靈寶,大家看一下地圖就能知道,河南靈寶地處中華大地的中間位置,所以,函谷關以東可以看作是“顯性世界”,以西看作是“隱性世界”。
“西出函谷關”就是“迴歸隱性世界”的意思。
而老子所騎的牛,用來表示“老子的顯性人體”的意思,“牛”字在甲骨文中就表示“天下萬物”的意思,而騎在牛身上的“老子”則表示“老子的隱性人體與元神本體”的意思。
所以,“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所隱含的內涵,也是老子的“元神本體”帶著“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一同迴歸到“隱性世界”。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的內涵,來認識“黃帝騎龍登天”的內涵,因為二者的前提是相同的——在“源頭甲骨文”的“心智系統轉換”方法中練習,並都練到了最高境界。
====================================================
《郭店楚簡·老子甲》是老子用“源頭甲骨文”字義寫下的,關於“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方法、步驟,以及老子自己練習以後的心得體會,與給後世練習者的提醒。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程序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對“源頭甲骨文”感興趣的網友可在百度閱讀、噹噹雲閱讀、京東讀書、kindle、掌閱中搜“老子真經”。
-
10 # 天下歸心52
紫氣東來三萬裡!西出函關五千年!問青牛誰人騎去!有仙鶴天上飛來!老子的弟子同鄉學生徒第在函谷關任關令!洽巧老子途經此地!關令尹喜大喜過望留下老師稍駐數日!並拜託老子留下墨寶刺教!老子欣然答應並寫下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部《道德真經》!
回覆列表
老子在函谷關寫《道德經》,為什麼別的名字不叫,而叫函谷關?人常常會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地物,來做形容,我想老子也是這麼一個心願。他說道像什麼,道像一個寬廣的谷,可以包容很多東西,又像一個山當中的深谷,可以隱藏很多事物。
函谷關地處三省交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在函谷關的東面是河洛平原、西面是關中平原、北面是汾河谷地,南面是秦嶺。函谷關東西兩面都是平原地帶,唯獨這裡是山地丘陵結合地帶,屬於黃土高原餘脈,氣候上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自然風光卻絲毫不缺黃土高原蒼涼大氣的感覺。老子從平坦的河洛平原來到溝壑縱橫的函谷關,面前奔騰南下的黃河被華山劈面阻擋,於是河水折向東流,形成九曲黃河上最大的拐彎。老子看到黃河、秦嶺在這個地方激烈衝突又渾然一體,水與山,高與低,剛與柔,在這裡得到完美交融。函谷關特殊的自然環境給了老子極大的啟發。
老子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牝” 就是母性。“牝” 雄性反而叫做牡,母性叫做 牝,於是就叫牝,加上個 “玄” 字幹嗎呢?表示讚歎:他說哪有這麼能生的。我們一般的母性,生一個就很累了,生兩個就有點說這個要不要再生,就開始猶豫了,生三個就覺說差不多,我不要生了,你了不起生七八個十來個,你就很累了。但是穀神是生生不息的,所以加上一個玄字。綿綿不絕,不同於一般的母體的那樣子,所以特別給它一個名詞叫作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玄牝之門” 就是老子在第一章時候就講過的 “眾妙之門”。它是萬物生化的一個門,不是一般的生門,所以它叫作天地根,就是天地萬物生化發展的根本的源頭,就叫天地跟。華人是一個不忘根的、飲水思源的民族,就是老子所講的,就是我們的根。
綿綿若存,它是綿延不絕、永遠存在的,所以叫作不死。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函谷關早已和老子及《道德經》融為一體,名人、名關、名著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