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odong1976

    時勢造英雄,沒有“安史之亂”就沒有郭子儀。“安史之亂”成就了郭子儀。當然了沒有郭子儀也可能會出現張子議李子議。

  • 2 # 香茗史館

    這個當然要算,郭子儀先是在安史之亂中屢立戰功,參與或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大型戰役;安史之亂後,他又計退吐蕃,二復長安,再敗吐蕃。他戎馬一生,功高卻不震主、名大而不驕狂、富貴而又低調,史書稱其“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自然算是再造大唐的功臣。

    △郭子儀

    安史之亂大廈將傾,郭子儀力挽狂瀾而不倒

    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都城陷落、皇帝出逃,大唐甚至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功勳最為卓著者,無疑是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

    安史之亂爆發後,守孝期間的郭子儀被“奪情”啟用。至此,在此後的整個戰爭當中,許多重大戰役都有郭子儀的身影。

    1、攻克河北諸郡。郭子儀被啟用之後,其先後收復靖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於是收復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在今山西代縣東南)。在叛軍於天寶十五年(756年)佔領河北全境後,郭子儀率軍直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敗史思明數萬軍隊,先後平定藁城、趙郡,斬殺叛軍太守郭獻璆。之後又於李光弼、僕固懷恩、渾釋之、陳回光等在嘉山大破敵軍,斬首四萬餘,繳獲數萬馬匹。然而由於此後潼關失守,天子逃往蜀地,太子李恆於靈武登基,郭子儀這才停止征戰,與李光弼率軍五萬趕往朔方行在。

    △唐肅宗李亨

    2、克復兩京。至德二年(757年)閏八月,郭子儀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以兵部尚書、平章事兼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九月,郭子儀作為中軍副帥,隨廣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率蕃、漢兵十五萬前去收復長安。長安城外,李嗣業、王難得等人奮勇殺敵,大敗叛軍,斬首六萬級,俘虜兩萬人,叛將士氣低落無力再戰,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陝州,長安逐被收復。之後安慶緒派遣莊嚴率兵十萬前往陝州與張通儒共抗唐軍,在郭子儀的指揮下,于山西再度大敗叛軍,嚴莊、張通儒逃回洛陽,又與安慶緒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郭子儀收復東都洛陽。

    3、鄴城之戰。唐軍在收復兩京之後,安慶緒率殘兵逃往鄴城,但唐肅宗由於忙著迎接太上皇還都,導致錯過了最佳追擊時機。安慶緒於是在鄴城重整旗鼓,命令各路叛軍齊至鄴城,意圖再戰。當時蘇日安安慶緒和史思明之間已經矛盾重重,但威脅仍然極大,於是在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魯靈、李奧、許叔冀、李嗣業、季廣探、崔光 遠等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共領步騎 約20萬北進主攻安慶緒,又命李光弼、王思禮兩節度使率所部助攻。十月,郭子儀等人大敗安慶緒親率的7萬援軍,攻克衛州,又在鄴城西南愁思岡擊斬殺安慶緒部三萬餘人,迫使安慶緒逃回鄴城。之後史思明率軍十三萬南下救援鄴城,由於監軍魚朝恩的干涉,唐軍圍攻鄴城四月而不下,史思明又率軍截斷唐軍糧道,雙方傷亡慘重,唐軍最終無功而返。這次失敗,主要因為唐肅宗聽從他人讒言,各路調兵卻不設元帥,導致各部沒有統一排程,而又有監軍干涉指揮,最終導致失敗。

    由於唐肅宗後期的一系列失敗決策,最終使得其有生之年內安史之亂也未能平定,但郭子儀作為唐肅宗手中最受重用的將領,在整個平亂過程中的功績,自是不必多說。正如唐肅宗對郭子儀所說的那樣,“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郭子儀可以說是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平定內外亂局,穩定大唐江山

    唐肅宗去世之後,唐代宗即位,在程元振等人的讒言下,郭子儀一度被罷免副元帥之職,失去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吐蕃入侵,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再加上唐代宗之前對將領多有猜忌,導致長安附近幾乎沒有軍隊防禦,吐蕃入侵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唐代宗被迫放棄長安東逃。直到這時,郭子儀才重新被啟用,而此時他手中不過20騎而已。

    △唐代宗李豫

    1、再復長安。當時吐蕃軍隊入侵,長安周邊多有唐將反叛,郭子儀雖被重新啟用,但卻因程元振的阻攔而無法見到皇帝。吐蕃大軍攻向長安,不知所措的唐代宗只好棄城東逃,等到郭子儀感到長安時,皇帝早就逃走了。之後,郭子儀輾轉各地收攏兵將,唐軍這才逐漸穩住陣腳,之後郭子儀率兵返回長安,吐蕃不知唐軍來了多少,疑神疑鬼之下只得率軍退走,郭子儀逐重新收復長安。

    2、單騎退回紇。廣德二年(764年)春正月,僕固懷恩反叛,並引匯合、吐蕃入侵,郭子儀鳳鳴屯兵涇陽。面對敵人的圍城,郭子儀親自上陣,回紇兵見了郭子儀極為驚訝,原來僕固懷恩欺騙他們說皇帝和郭子儀都去世了,這才趕來侵犯,這才知道皇帝和郭子儀都活得好好的。回紇兵想要看看郭子儀是否真的健在,於是郭子儀便出城與其相見,郭子儀對回紇首領道,“我們曾一起共患難,如今怎麼把這交情給忘了。”面對郭子儀,回紇人都下馬拜見,於是剛才還兵戎相見的雙反,反而坐在一起喝起酒來,併發誓與從前一樣交好。在郭子儀的勸說下,回紇人最終主動退兵。

    唐肅宗駕崩,唐代宗即位後,郭子儀在徹底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當中再度立下大功,可以說為大唐的內外穩定作出了極大貢獻。

    郭子儀雖然功勳卓著,但卻知道進退,即使多次因讒言而被削權,卻從來沒有過怨恨,他的低調、謙卑、忠心,最終使得其能夠安享晚年,可以說是歷代功臣當中能夠安享晚年的典範。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郭子儀病逝,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德宗廢朝五日,命群臣弔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並違反禮制,將他的墳墓加高一丈。

  • 3 # 手機使用者7905388628鄒

    郭子儀確是再造大唐的功臣,理由如下述:

    一、玄宗避逃,安賊僭位。開元盛世後的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驕奢淫逸,荒廢朝政,政治腐敗,江河日下。他先後任用奸相李林甫、楊國忠;任設十大邊鎮及其節度使,其中不少異族胡人如安祿山等,並授予很大的土地、民眾、軍隊和物資的調配指揮權力,養癰為患;百般寵愛兒媳楊玉環,轉道納為貴妃,形影不離如膠似漆晝夜鬼混,還擢其兄楊國忠為丞相,其近親悉數得以重用獎賞;廣大普通正直官吏和老百姓怨聲載道痛心疾首。天寶十四(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擁兵十五萬之多的安祿山聯合史思明部,以“遵旨除奸楊國忠“為名,自范陽(今涿州一帶)起兵反叛,由於內地中原地區武備鬆懈,致使叛軍長驅直入很快攻下東京洛陽並直逼西京長安。安祿山急於稱帝,便於756年正月自稱雄武皇帝,建元聖武,封兩個兒子安慶緒為晉王、安慶和為鄭王,還任命左右百官。唐玄宗雖在組織反叛,但總感惶惶不可終日,匆忙聽楊國忠勸言準備岀逃四川。有大臣及太子李亨堅持留下抵抗,玄宗遂留兵2000人。自己由楊國忠護駕攜貴妃楊玉環等向西南岀逃。至百餘里馬隗驛發生兵變,憤怒的將士殺死楊國忠並逼玄宗賜死楊貴妃。略平息後繼續逃竄。西京長安也陷落。

    二、收回二京,迎駕靈武。郭令公子儀(697一781),陝西華縣人,早年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安史之亂起,玄宗命為朔方節度使,遂帶兵與叛軍戰於河東並奪回河東地區失地,又聯手河東節度使李光弼戰敵於常山(河北地區)鎮連連獲勝。太子與眾大臣帶兵至朔方靈武,遂於756年7月即位是為肅宗皇帝,即召郭子儀等兵馬數十萬,命之討伐叛軍收回兩京。由於群龍無首缺乏統一指揮而致敗。肅帝遂接受教訓重整旗鼓,命太子李豫為元帥(名義),郭子儀為副元帥(實權),還有承諾回報條件地向回紇借兵十五萬。郭子儀指揮聯軍先取潼關陝縣兩重要關口,切斷安賊供應渠道,再擇機先後拿下長安洛陽二京城。大局安定後便親赴靈武迎駕肅帝。肅帝感激曰"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啊!"

    三、擊退吐蕃,除卻僕固。吐蕃借唐朝舉國東殲安史二賊平叛而西部空虛之機,大舉進攻並佔據長安15日。其初,肅帝躲避其鋒芒而別駕東京洛陽,待郭子儀率將士驅逐吐蕃軍西回後,遂積極忠懇地勸駕回到西京正都,肅帝倍受感動。763年代帝(李豫)即位不久,素與朝廷計較仇恨的胡人將領僕固懷恩叛變反唐,兩次聯合外敵騷擾進攻長安。第一次被打退後仍不死心,又於765年聯合吐蕃、回紇及吐谷渾共幾十萬大軍來犯。這次唐軍又處敵強我弱的危險境地,郭子儀也已69歲年近古稀。朝廷也很擔心。但郭子儀沉著冷靜,精心準確分析敵情,大膽決定隻身深入回紇營帳,說服曾經的盟軍將士倒戈助唐,順利粉碎其聯軍攻取長安的圖謀,殲除叛將僕固懷恩,確保了朝廷及國家安全,舉國上下無不為之嘆服稱謝。

    所以說,郭子儀是力挽狂瀾於即倒、勇扶大廈於將傾的唐廷再造大功臣,真乃"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的忠臣良將,85歲逝後諡號“忠武"、陪饗皇陵當之無愧。

  • 4 # 國史春秋

    唐肅宗回到長安,曾拉著郭子儀的手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並將郭子儀的畫像掛入了沉寂了一百多年的大唐凌煙閣,再造功臣由此得名。那麼郭子儀到底算不算是大唐的再造功臣呢?答案是肯定的,說郭子儀是再造大唐的功臣,一點問題都沒有。

    郭子儀雖是亂世造就的英雄,但首先本人必須是英雄的料。郭子儀是玄宗朝的武舉,人高馬大,孔武有力、足智多謀,威風凜凜。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王朝也不需要什麼再造之臣,他的人生也不會有日後那麼的輝煌。

    安史之亂爆發後,突然遭受點火洗禮的唐朝驚慌失措,叛軍很快佔據洛陽直逼長安。郭子儀被認命為朔方節度使,率軍直插叛軍側翼,老將哥舒翰堅守潼關,叛軍崔乾祐在關外虎視半年之久,無計可施。眼看形勢馬上逆轉,玄宗皇帝聽信楊國忠讒言,三番五次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結果20萬大軍剛出潼關就陷入叛軍的包圍圈,很快全軍覆沒。

    叛軍攻入潼關,長安無險可守,唐玄宗留給太子李享3000兵馬,並要求其擊破篡逆、收復失地,玄宗皇帝則帶著皇子貴妃一路逃往四川。太子沒辦法,只能與玄宗皇帝分道揚鑣退守靈武,然後在手下30多位大臣的擁立下另起爐灶,是為唐肅宗。雖然建起了爐灶,但是肅宗皇帝守著區區三千人馬,數十個大臣也只能是望叛軍而興嘆。正當肅宗備感迷茫的時候,大將郭子儀猶如苦海明燈,回師精兵5萬,立挺肅宗皇帝。

    肅宗有了底氣,也來了精神,馬上派郭子儀收復洛陽和長安。此時安祿山已經被兒子安慶緒殺死,郭子儀大敗安慶緒,安慶緒一路北逃,投奔史思明,洛陽和長安相繼收復。不久肅宗皇帝回到闊別已久的長安,心中感慨萬千。後來郭子儀北上平叛,吐蕃人趁火打劫,不但吞噬了唐朝隴西大片土地,還攻入長安,肅宗皇帝再次背井離鄉。正在前線作戰的郭子儀,得知訊息後,只帶領了少數兵馬潛回長安附近,然後在城外廣佈疑兵,派間諜入城,並聯合城中百姓虛張聲勢,結果兵不血刃將吐蕃兵嚇跑,收復長安。

    最終郭子儀與李光弼率領唐軍,並聯合回紇兵,先後消滅史思明及其子史朝忠義,平息了八年之久的安思之亂。郭子儀為人豁達,晚年生活富貴奢侈,光僕人就有3000多名,七子八婿都在朝廷為官。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被後人稱為五福老人,而且活到了85歲高齡,子孫滿堂,榮光無限。

  • 5 # 海佑講史

    除了他,還有誰?郭子儀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純臣,不貪汙受賄,不拉幫結派搞朝堂鬥爭。在安史之亂中,憑一己之力,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活了85歲善終,可以說人生完美了。

    眾所周知,在古代有很多大將雖立功無數,卻因為奸臣的算計而慘遭殺頭,比如說岳飛。然而郭子儀除了會打仗,還會處理好和姦臣的關係,這一點都不和別的名將一樣。在郭子儀眼中,他從不怕丟了性命,只怕名聲不好。在朝廷上的郭子儀對小人甚至比對忠心的臣子還要禮遇,他從來不拿著自己的功勞去貶低奸臣。甚至連魚朝恩挖掘他父親的墳墓,他都替魚朝恩說話。

    郭子儀也想處罰魚朝恩,可是他更不想與奸臣為仇,只好圓謊說自己久經沙場,手下計程車兵也沒少挖掘他人墳墓,所以不需要追究。原本就是魚朝恩的錯誤,卻偏偏攬在自己身上,皇上也只好不再處罰。在以後很多忠將都紛紛被奸臣陷害了,唯獨放過了郭子儀,這都要歸功於他平時的大度。

    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逃到了蜀地,中原一帶群龍無首,官員之間相互猜忌陷害,使得很多臣子想要救駕卻不敢妄動。結果等到郭子儀挺身要鎮壓叛亂的時候,這些人才相信自己最後不會像李光弼等人的下場一樣。最終郭子儀靠著自己的力量打敗了安祿山,讓大唐王朝死裡逃生了。憑一己之力,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

    戰後郭子儀功拜宰相,但後來被奸臣穆元振挑撥離間,皇上開始擔心郭子儀。最終皇上拿走了他的官職,他也沒有說什麼,就是如此的任勞任怨。甚至當初在郭子儀和叛軍交戰的時候,原本唐代宗要讓他任命副元帥,結果穆元振中間的手腳,還是阻止了郭子儀,但是郭子儀還是沒有怨言,坦然接受。他就是如此的任勞任怨,所以也使得皇上願意信任他。

    李光弼曾因為自己沒有做好對郭子儀的援助,導致了郭子儀不得不撤退。然而郭子儀沒有去處罰李光弼,反而是自己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這讓原本羨慕自己並且對自己有意見的李光弼心服口服,同時也讓李光弼在以後的戰爭中盡力聽從郭子儀的安排,這也促進了安史時期的快速結束。因此,郭子儀在他善待同僚的時候,也是幫助了自己。

    郭子儀這一路隱忍,可以說是“忍者神龜”,別人挖他祖墳,他不生氣,別人陷害他,他也不報復,雖然最後壽筵綿長、人生圓滿,但也不禁讓人感嘆,這樣的人生過得有意思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近期尤文的比賽看,尤文買進C羅到底是好還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