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桌派
-
2 # 銘蘇先生
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統一和分裂是兩種不同的狀態,但是根據歷史發展規律,這兩種狀態一般是交替進行的,這正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些國家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一分為二,但是在短期內由於國家形勢發生變化,而又重新走向了統一;而有的國家一旦分裂成兩個國家,由於內外部的條件不具備,可能會長期無法實現再次統一。
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會不會像西德和東德一樣再次實現統一。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是如何成為兩個國家的?巴基斯坦所在的南亞大陸在近代屬於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巴基斯坦和印度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分為兩個國家。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在南亞大陸東西兩側分佈的相對比較多,所以剛獨立的巴基斯坦由兩部分組成,我們稱之為東巴(後來的孟加拉國)和西巴(後來的巴基斯坦),東巴和西巴中間隔著印度。由於巴基斯坦的主體部分在西巴,東巴更像是巴基斯坦的一塊飛地。
印巴分治以後,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克什米爾領土爭端問題爆發數次大規模的戰爭衝突,小規模的衝突更是無法詳細統計。由於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的主體部分,不管是國家領土面積、經濟實力、人口規模、還是軍事力量都比巴基斯坦佔優勢,因此在印巴衝突中巴基斯坦處於劣勢。
印度為了擺脫在印巴戰爭中腹背受敵的局面,制定了扶植東巴獨立建國的國家戰略。經過長期的戰前動員和準備工作,印度在1971年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出兵佔領了東巴,東巴守軍投降。然後印度扶持東巴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成立孟加拉國,從此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德國是如何分成西德和東德的?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德國發動的戰爭給世界多國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德國戰敗以後,英、法、美、蘇四國對德國實施分割槽佔領,後來英、法、美佔領區合併,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聯邦德國(西德),而在蘇聯佔領區則成立了民主德國(東德)。從此時起,德國分裂成為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並被國際社會所認可。直到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西德和東德的獨立那是戰後對德國的分割槽佔領懲罰和美蘇兩大集團對抗的結果。而孟加拉國的獨立既有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衝突,也有印度這個外力的強勢干預。當初孟加拉國獨立的重要原因是對巴基斯坦政策的不滿。當時國家主體在西巴,國家政權被西巴把持,在財政政策上明顯向西巴傾斜,這引起孟加拉人的強烈不滿,引發巴基斯坦國內矛盾衝突,這是孟加拉國獨立的內因。而印度借巴基斯坦國內鬧矛盾和衝突之際,強勢出兵干預,這是孟加拉國獨立的外因。
雖然巴基斯坦國土面積比孟加拉國大5倍,但是不論是人口規模、還是經濟體量,兩國都相差不大,現在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還快於巴基斯坦,在不久的將來還有可能超越巴基斯坦,在這樣的局面下,要想使兩國再次迴歸統一難度很大。並且統一還面臨著誰當家問題,國家融合問題,德國統一是東德主動放棄國家地位,而以5個州的形式併入西德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如果都不想做出犧牲,那麼就難以達成統一的目標。
(巴基斯坦人)
第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民族構成不同於東德和西德。
德國之所以能夠再次實現統一,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管是西德,還是東德,他們的主體民族都是德意志人(日耳曼人),作為同一個民族,有著共同的民族習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較強,有著強烈的統一願望。
而巴基斯坦主要民族由旁遮普族、信德族、帕坦族、俾路支族等構成,孟加拉國主要由孟加拉人構成,雖然這些民族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卻屬於完全不同的民族,他們在生活習性、地域分佈、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兩國是完全不同的民族,本來這兩個國家能夠湊在一起完全是在宗教的名義下,缺乏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向心力。
(孟加拉人)
第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者的地緣環境不同於東德和西德
德國之所以分裂,那是戰後對德國懲罰的結果,但是隨著國際環境的風雲突變,原來美蘇兩大陣營對抗逐漸趨向緩和,這為德國統一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兩德為了實現統一,同佔領國英、法、美、蘇四國進行了多輪的談判,德國在做出重大讓步前提下四國才同意兩國統一。比如德國放棄對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但澤和東普魯士的領土要求,不能生產和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裁軍等。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之間的地緣環境比德國要差的多。一是兩國中間隔著印度,相距上千公里,不利於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絡和國家管理。二是當初印度是為了避免在同巴基斯坦發生戰爭時腹背受敵,才決定肢解巴基斯坦,扶持東巴獨立的。現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一旦合併,那麼不管是人口規模,還是經濟體量都會翻倍,使國家實力大幅提升。這對於一心想在印度洋地區做大的印度來說,無疑是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印度必然會想方設法地阻止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統一。
綜上,德國能夠在分裂40年以後再次實現統一,既有當時國際環境的變化,也有兩國不懈的努力,是人心所向。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雖在宗教的名義下曾經是一個國家,但是民族、文化、地緣環境等差異巨大,再加上相隔千里,很難再像德國一樣實現統一。
-
3 # 鄉生
中國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
這說明了,再親的人,如果太遠的話,久了,也會沒有親密感,哪怕感情再好,如膠如漆的夫妻,分居久了,也是沒有感情的。
國家就是由有情感的人類組成的,所以上面那段話,可以完全概括了今後東西巴的情感走向,註定將無法統一的。
目前東西巴,有著遙遠的距離,哪怕印度是一隻軟柿子,在距離上,將會使兩國的關係,變得很脆弱的。
主要還是在人心上,山高皇帝遠,一方軍閥都有著佔山為王的想法,你千里迢迢的過來,到了這裡,就涼了一半。
世界上,比較有名的東西德,或南北越的合併,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哪怕沒有緊緊連著,最多就隔一個海而以。
我相信,南北朝有著統一的那一天。
我也相信,在美國衰落的那一天,阿拉斯加將會獨立,因為阿拉斯加與美國本地太遙遠了,又沒有相連,美國的衰落,不僅僅是阿拉斯加,就連本地的加州...都不保了。
-
4 # 渡之秋
印度和巴基斯坦合併,不可能。巴基斯坦強盛了,唯一可能做的,類似南韓做的,世界朝族同胞可來南韓生活,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二等公民。非穆斯林信徒的人,併入穆斯林國家太難了,全世界只有馬來西亞,非穆斯林相對容易移民,和非穆斯林結婚可以移民馬來西亞。印度阿星併入巴基斯坦,首先得入伊斯蘭教,割皮皮,灌石灰水清腸,一天5次祈禱。別看印度破破爛爛,印度人除了在英國洋大人面前卑躬屈膝,美中國人她都瞧不起,傲慢著呢。兩德不一樣,同宗同源,只是暫時的意識形態不一樣,分裂了,合併起來相對容易。下一個合併的就看韓朝了,南韓要是變成北北韓模式也不錯。免費出生,免費教育,包分配工作,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殯葬,一輩子做個國家規劃好的螺絲釘。扯遠了,巴基斯坦做成宇宙強國也不會和印度和平合併,除非武力合併,不過論當前實力,武器裝備印度肯定強於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人員戰鬥力應強於印度,巴基斯坦多年一直反恐,士兵戰術術養,意志力肯定強於印度,印度軍隊魚腩部隊,南亞東南亞軍隊特點,一動真槍,立刻軟腳蝦。南亞東南亞第一厲害的還是越南,其次緬甸。
-
5 # 古今會
個人感覺即使巴基斯坦國力強盛也不會出現類似冷戰末期兩德合併的情況。巴基斯坦的狀況就似於說如果北韓國力強盛了,會出現朝韓合併的情況嗎?從根本上再次出現類似兩德統一的情況在當代存在的條件還不存在,或者說還不成熟。
可以分別對這兩對國家進行簡單呢分析。
首先,兩德的統一是得益於美蘇冷戰的結束,是基於美國在冷戰後期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東德主動選擇和西德的合併。如果縱觀冷戰時,可以發現兩德的統一的基礎因素是雙方巨大的經濟差距,以及政治上壓倒性的勝利,所以說,設想,如果蘇聯和美國的競爭不以對方的解體為終結,而是雙方平分秋色,把鬥爭延續到後世,且雙方給予兩德的水平呈均勢,那麼兩德的合併估計不會那麼早到來。
兩德的分離首先是美蘇包括英法在內的協商產物,是兩大對立集團在政治上的分贓,人為的對德國進行割裂。所以對立集團結束後,兩德會主動謀求國家的重新統一,這是對共同認同的追求。
而印巴問題並不是繼續兩大對立集團而劃分,只是一方,或者說是英國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人為的將一個國家分離,儘管同樣是人為的產物,但是印巴分治和兩德問題卻存在的本質不同。印巴的分治是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兩個群體進行人為的割裂,這兩大群體彼此缺乏共同的認同感,甚至是擁有此次相反的價值觀。印巴分治後對於有爭議的問題不惜大打出手,但是這只是對於劃分領土範圍的爭奪,並不設計一方試圖吞併另一方。
如果巴基斯坦有朝一日強大了,它的主動行為可能只會限於用強大的實力重新奪回對爭議領土的控制權,如克什米爾地區的主導權。但是我想不出巴基斯坦強大後會主動謀求與印度的統一,又或者是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去強行吞併印度。
退一步講,即使巴基斯坦強大後有此想法,那這也僅僅限於是個想法,而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不同於西德分離時是被劃分為兩大集團的成員,印巴是在分離後才分別歸屬於不同政治屬性的國家,不論是當時的美蘇還是如今的美俄,有或是其他國家。如果巴基斯坦強大後想謀求與印度的重新統一,這個問題我想不會取決於他們自身,而是取決於域外大國。
兩國的重新統一涉及的問題太多,內部問題不必細說,僅僅是外部的態度就已經使印巴統一後的局勢難以為繼。兩國變一國將會極大的改變南亞的政治格局,進而會影響到世界格局的變化。
同時,巴基斯坦謀求合併的過程不可能是兩德式的主動型,而必是充滿暴力的戰爭性質,這又會引發地區乃至世界性的衝突和戰爭。原因肯定是雙方的域外支持者不願看到某一方在合併中或者合成後佔據絕對優勢,因為這又一次可能會改變世界均勢。
如果說朝韓某一方強盛後,這還存在著通過政治協商進而重新統一的可能性,畢竟南北同屬一個民族,且雙方的友好互動已經開始代替昔日的衝突對決。儘管如此,其合併依舊充滿變數。
印巴不具備重新統一的國內和國外條件,至少是不成熟的,不太可能出現類似兩德合併的情況。除非某個特殊情況,這個特殊情況的促成也是需要時間的,大家知道這個特殊情況指的是什麼嗎?
-
6 # Mr蜀北一
事實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兩德合併,那是因為柏林牆東西雙方,本就是一個整體,同屬一族,有著相同的歷史和血脈,並且都對德意志有著很強的認同感!
按照《蒙巴頓方案》的安排,將信仰印度教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分開建國,就成了後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當時的孟加拉國歸屬巴基斯坦,稱之為東巴基斯坦!
東西兩個巴基斯坦之間,被強大的印度隔開,二者間相隔千里之遠,歷史,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等都不相同,唯一一個相同點就在於信仰的宗教之上!
因此,文化,習俗及生活方式的差異,會使二者間的分歧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調和,就好比戀人間的三觀不合一樣!
當初兩者就曾經搭夥過過日子,事實證明二者並不適合在一起,與對方強大與否無關,僅僅是因為不愛而已!
再說了,孟巴兩國都是高傲的,誰又原意第一個低頭,去請求對方的原諒呢?不會的,高傲的單著,挺好不是!
-
7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印巴關係是破境難重圓,哪怕巴基斯坦國力強盛了,也不可能出現東西德合併成一個國家。
印巴不同與東西德,德國是因二戰戰敗投降,被代著著不同的社會形態的佔領國分治,但其主體民族一致,信仰相同,東西德人民雖生活在不同社會形態裡,但他們視彼此為骨肉同胞,無世仇恩怨,雖被柏林牆相隔,也阻擋不了德中國人心向和平統一,隨著蘇聯的解體,柏林牆被推倒,東西德自然而然走向合併統一。
印巴在日不落帝國英國巔峰時期,是英國的殖民地,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然而,隨著兩次世界大戰,其宗主國英國實力大損,不復往昔風光,無力撐控和管理其龐大的殖民帝國,紛紛獨立。而印度這樣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則肢解成若干個國家,其中印巴領土最大。
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不甘心,幻想著將來能重新撐控和管理其殖民帝國,於是在劃分領土之時,故意給印巴兩國留下歷史遺留、難分難解的領土爭議問題,造成印巴為了領土進行發生過幾次領土爭議戰爭,作為宗主國是不希望印巴將來強大走向合併!
其次,印巴不同於東西兩德,印巴兩國民族眾多,宗教信仰複雜各異,兩國民族矛盾歷史悠久,誰也不願意被對方合併,受對方統治。況且印度國土面積是巴基斯坦的十幾倍,試問印度會同意與巴基斯坦合併嗎?合併後誰說了算!綜合上述原因,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
8 # 世界史圖鑑
兩國不會合並,德國原本就是一個國家,雖然統一的時間並不長,但德意志的榮耀已經得到德中國人的認可,無論是一還戰是二戰,都是一這種榮譽為基礎才發動的。可以說德國的統一不存在內部問題,只要外部有變化,德國就會統一,當蘇聯無法控制東歐,德國的統一近在咫尺。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撤出這一地區時,就特意埋下了爭端,加上印度是一個地理名詞,並不指如今一個國家,內部的宗教,種姓,民族的爭端都是分裂的因素,印巴分制以後。巴基斯坦分為兩個部分,這當然不會被印度所接受,在印度看來,自己是英印政府的繼承者,應該繼承英印政府的全部管理區域,對於周邊國家不算友好,甚至公然吞併。
巴基斯坦就是怎麼被肢解的,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巴基斯坦的劣勢沒有以前嚴重,但與印度比起來還差很大一節,也就是說巴基斯坦無法超越印度,南亞第一一定是印度,因為它是南亞絕對優勢的所有者,巴基斯坦沒有國土縱深,印度有,巴基斯坦沒有財力加大國防,印度有。印度是西方的寵兒,巴基斯坦只是中國的寵兒,印度有廣闊的海岸線和海軍,巴基斯坦沒有,再加上東西巴基斯坦不接壤,印度絕不會坐視不管。
東西巴基斯坦也有很大的不同,分裂容易。統一很難,在如今的國際形勢下,不論之前兩國是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概念,一旦分開,想要在統一是難上家難。因為如今並不是官方說的,領土問題是內政那麼簡單,領土問題從來都是國際問題,只不過承不承認罷了。
-
9 # 歷史哨聲
孟加拉國的東巴基斯坦是否和巴基斯坦合併就必須要了解印巴分治的原因——一戰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滅亡引發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對立
19世紀期間總督官邸
英屬印度帝國的建立1、1600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批准建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負責東方貿易;1612年英國在斯沃利海戰中擊敗葡萄牙人,贏得了當時統治印度的莫臥兒帝國的信任;1615年,英王詹姆士一世派遣托馬斯 羅伊作為駐莫臥兒帝國的使者,開始和莫臥兒帝國簽訂通商條約——莫臥兒帝國的通商協議,成為了日後英國意圖再次和大清簽訂通商條約的前例。
2、1670年,經歷了55年通商之後,英王查理二世准許東印度公司擁有土地,並有權在其土地建立軍隊、鑄造錢幣、行政權力;東印度公司開始了和莫臥兒帝國之間的土地爭奪。
3、1773年,英國通過《印度規管法案》,規定東印度公司由英國內閣管理,並設立印度總督職位。
4、19世紀時,東印度公司不斷擴大自己的疆域;從理查德 威爾斯理開始擴張;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的印度總督、奧克蘭伯爵喬治 伊登因為在1835年開始扶持沙阿 蘇查奪取阿富汗的第一次英阿戰爭、勞累過度而老病纏身,根本無力將注意力放到東方的大清。
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在印度的拓居地(1501年至1739年)
5、1848年,拉姆齊侯爵擔任印度總督和孟加拉總督,以東方主義君主自居,開始大規模的兼併;拉姆齊以效益主義、維權主義、無嗣失權政策進行治理;1849年的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奪取了旁遮普地區;1852年英緬戰爭奪取了大部分緬甸土地。
6、因為拉姆齊的無嗣無權政策,觸動了印度種姓階層的利益,1857年發生印度兵變。印度兵變,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徒共同參與的兵變。
7、因為印度兵變,1858年英國流放莫臥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杜爾 沙二世到緬甸仰光,將印度作為英國直接統治的土地;英國在內閣中設立印度實務大臣,印度總督駐紮加爾各答,下設行政和立法機構,總督之下設立省長,管理地方;同時印度總督宣佈廢除無嗣無權政策,安撫印度種姓階層;
8、1909年的莫萊-明託改革讓高層印度人獲得參政權力,開始慢慢建立印度自治政府;
9、1917年,英國宣佈在印度進行提升印度人自治能力的憲政改革;同時作為印度穆斯林和遜尼派穆斯林合作象徵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時滅亡,導致印度穆斯林失去了依託——這是印度穆斯林為什麼提出兩國論的原因——重建穆斯林國家——畢竟當時穆斯林世界兩大帝國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滅亡了!
10、1942年,國大黨向英國要求完全獨立,並推廣退出印度運動;獨立運動領導人錢德拉 褒嗣在日本的援助下,建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卻成為了印度軍隊背叛英屬印度的現實根源;
11、1945年的印度國民軍士兵大審判之後,英屬印度軍隊整體背叛英國,要求獨立;1946年開始就獨立問題和國大黨進行對話;1947年英國進行印巴分治。
1909年英屬印度疆域
印巴分離的根本原因1、作為伊斯蘭帝國象徵的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被滅,印度伊斯蘭認為有必要組建自己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意思是純潔之地。
2、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對於日後如何治理存在價值觀的分歧:伊斯蘭教徒要建立政教合一國家,印度教要求政教分離,堅持世俗主義。
3、末代印度總督路易斯 蒙巴頓設計了由印度教的印度斯坦、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各藩王國組成的印度聯邦,以維持統一的印度,但都被國大黨和全印伊斯蘭聯盟所拒絕,最後蒙巴頓決定以宗教為原則進行印巴分治。
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的原因1、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被印度分割,成為飛地;
2、東巴基斯坦雖然信奉伊斯蘭,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因為地理上的割據,使得雙方在民族、文化、語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3、印度通過攻打東巴基斯坦援助獨立的孟加拉國臨時政府,支援東巴基斯坦獨立以削弱巴基斯坦。
綜述東巴基斯坦獨立後的孟加拉國,雖然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但根據其憲法,孟加拉國是世俗政權,而非政教合一國家。
巴基斯坦雖然在憲法中保障宗教自由,有總理和議和等,但憲法明確規定由古蘭經治理,不得違反古蘭經,實質上是政教合一國家。其他宗教在巴基斯坦也必須符合古蘭經的規定。
一個世俗政權的孟加拉國,一個政教合一的巴基斯坦,註定了兩國不可能合併。
一戰時英國這麼不會想到滅亡的奧斯曼帝國竟然引發了印巴分治。
-
10 # 蘇綻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再次合併的可能性基本已不再存在。孟巴兩國與東、西德情況也完全不一樣。
兩德的分開,是二戰失敗承擔的結果,不是兩德內部的分歧。而兩德分立以後,也在相互認同與和解,並且各自都在為合體而努力。
當東歐劇變發生以後,東德最大程度地做出了犧牲,而併入西德,使兩德再次成為一個國家。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原本合併在一起的基礎就比較薄弱。分立以後,也基本沒有再次合併的條件。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在古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僅靠兩方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沒有共同的歷史傳承和認同。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能夠存在為一個國家,僅僅是單一的對於伊斯蘭的信仰,才被簡單地作為一個國家建國,且孟加拉屬於巴基斯坦時,在巴基斯坦內部有相當大的自治權,融合程度與相互認同程度都並不高。除此之外,孟巴中間被印度完全隔開了1500公里,並未連成一塊。
孟巴合體建立巴基斯坦國共存在22年。此後再分立。而巴基斯坦與孟加拉最終的分離,也主要是上述因素造成的。
回覆列表
合併的可能性,無限趨近於0!
我們常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分裂和統一兩種狀態。但是,由於某些特殊的原因,某些國家在分裂後很快就能實現統一,可另外一些國家就難嘍,估計永遠都難以實現了!
第一,分裂的方式不同東德與西德分裂,一是作為二戰結束後的懲罰,二是美蘇冷戰的結果,就德國而言,它本身是不想分裂的。但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分裂,首先是源於內部矛盾,其次是印度的干預,兩國本來就是想鬧分家的。
由於地理和政治的原因,巴基斯坦被分為兩部分,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但是,由於國家核心在西巴基斯坦,各項政策也向該地區傾斜,引發了孟加拉的不滿,國內矛盾重重。
另外,巴基斯坦的面積足足是孟加拉的5.4倍,可經濟發展水平跟孟加拉差不多,甚至人均GDP還不如孟加拉(兩中國人口差不多,但巴基斯坦人均1473美元,孟加拉人均1698美元)。如果以後統一了,你說該誰當家?巴基斯坦說我面積大,我當家;孟加拉說我比你有錢,我說了算,這樣肯定有問題!
第二,民族構成不同東德與西德能夠統一,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同一民族,無論是風俗文化,還是宗教信仰,都是一樣的,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比較強,只要條件允許,馬上就能實現統一。
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不同,巴基斯坦人口將近2億人,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佔63%,他們屬於雅利安人種。信德人、普什圖人、俾路支人約佔33%,剩下的是克什米爾人、古吉拉特人等少數民族。孟加拉約有1.6億人口,其中孟加拉人佔了98%。
兩個國家當初能合在一起,全靠宗教信仰的加持,可是民族畢竟不同,風俗、文化等存在很大的差異,既缺少民族認同感,又缺少國家向心力,所以兩國分裂是必然,統一才是奇蹟!
第三,國際環境不同東德與西德的統一,得益於冷戰的緩和,是有國際支援的。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就慘了,中間隔個印度。如果兩國實現統一,印度將面臨東西包圍的局面,這絕不是印度想看到的,必定會採取一切手段阻止兩國實現統一。
基於以上三點考慮,我認為就算巴基斯坦強盛了,它與孟加拉也很難實現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