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淡如菊

    西湖龍井,屬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並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曆史。清乾隆遊覽杭州西湖時,盛讚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歷史上,關於西湖龍井的傳說典故很多。

    神話傳說

    傳說在宋代時,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村裡住著一個靠買茶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葉質量不好,賣不出去,老太太幾乎斷炊。 一天,一個老叟走進來,他在院子轉了轉,說要用五兩銀買下放地牆旮旯的破石臼。

    老太太正愁沒錢,便爽快地答應了。老頭十分高興,告訴老太太別讓其他人動,一會兒派人來抬。 老太太想, 這輕易地就能得 5 兩銀子, 總得讓人家把石臼乾乾淨淨地抬走。於是她便把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樹下邊。

    過了一會,老頭還真帶著幾個膀大腰圓的小夥子來,一看乾乾淨淨的石臼,忙問石臼的雜物哪去了。老太太如實相告,哪知老頭懊惱地一跺腳:“我花了五兩銀子,買的就是那些垃圾呀!”說完揚長而去。

    老太太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手邊溜走,心進而著實憋悶。 可沒過幾天,奇蹟發生了:那十八棵茶樹新枝嫩芽一齊湧出,茶葉又細又潤,沏出的茶清香怡人。 十八棵茶樹返老還童的訊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西子湖畔,許多鄉親來購買茶籽。 漸漸地,龍井茶便在西子湖畔種植開來,“西湖龍井”也因此得名。

    歷史典故----蘇東坡和辯才

    龍井位於鳳篁嶺上,三國時東吳曾來這裡求雨,龍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時,辨才和尚隱居於龍井寺(宋廣福院),開山種茶,品茗悟性。為方便客來客往,整治山林,開通山道,龍井一帶方才旺盛起來。許多文人學土,如蘇東坡、蘇轍、秦觀、黃庭堅、趙林等也來寺品茗賦詩,甚至還吸引高麗(北韓)王子來老龍井寺。辯才好客,每有客來,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龍井茶漸漸有了名氣。

    在老龍井寺邊有條遷回曲折的小溪,名叫虎溪。虎溪上有條供人行走的小橋,名叫虎溪橋。在橋的上方,有座古老的石亭,名叫二老亭。

    相傳辨才高僧歸隱老龍井寺後,立下清規:凡有客來,殿上清談,三炷香送客出山門,不過虎溪橋,為埋名隱居,才還在寺院後面建了一所草廬,取名遠心睡,以便靜心參。於是,近山民也就稱辨才為“遠公”。

    據說,當年蘇東坡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就十分敬仰辨才學問,曾去拜訪過辨才。轉眼過了15年,蘇東坡再次來杭州當太守。他頭戴竹笠,身披義衣,手扶藤杖,去會辯才。剛要進山門,忽見後面有個老者,槓著禪杖,上掛一個酒葫蘆,從龍井村方向走過來。

    此時,辨才也已認出眼前這位貴客是蘇東坡,於是兩人哈哈大笑,進得山門。剛坐下,蘇東坡才發現辯才身背酒葫蘆,驚奇地問:“長老,你身背酒葫蘆,莫非出家人也開戒了?”這時,辨才雙手作揖,微笑答道:“我深信太守不忘故交,知道你定會來!我是為你準備的。”隨即,辨才把太守引進內室,湖茶讀酒,還款意地說:“山寺無佳餚,只能用山茶和野筍算招待太守。”

    蘇東坡答道:“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於是,兩人開懷暢飲,談得十分投機。當有三分醉意時,蘇氏又應牌才之約,登上寺前的風算嶺翠峰閣。此時,但見層層修竹,綠樹成陰,四周平靜如鏡,蘇出口讚道:“此地乃是湖山第一佳處遠公好有緣分啊!”如此這般,天已晚,但話興未盡,當晚蘇東坡就留宿在龍井寺。次日清早,蘇東坡因公務纏身,只得告辭!

    為此,辨才又親自相送,邊走邊談,不覺已送過虎溪橋。這時,旁邊茶農見此情景,哈哈大笑道:“遠公,你送客已過虎溪了!”牌才聞聽此言,オ知自己早已過了虎溪橋,走上鳳嶺了!於是,作揖道:“杜子美有云: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太守忽我不遠送東坡笑答:“長老破律了,請留步!”於是才與蘇東坡告別而回。後來,辨才為了不忘這段情誼,在虎溪橋頭建了一座石亭,以示紀念。

    後人則將這座石亭,稱為二老亭,又把辨才破律送蘇東坡走過的虎溪橋,改名為二老橋,以表對辨才法師和杭州太守蘇東坡的懷念。

    歷史典故----乾隆皇帝“御茶”逸事

    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裡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位。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歷史典故----雙指扣桌的傳說

    史載,清代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四次到過杭州龍井茶區。相傳,有一次,乾隆為視察民情,喬裝打扮成一個夥計模樣來到龍井茶區暗訪,正遇雨而避讓路邊小店做息。店小二因忙於雜事又不識這位“客官”身乾隆皇帝份,便衝上一壺茶,提與乾隆,要他分茶給隨從飲用。

    而此時,乾隆又不好暴露身份,便起身為隨從斟茶。此舉可嚇壞了隨從,皇帝給奴才奉茶,那還了得!情急之下,奴才便以雙指彎曲,以示“雙腿下跪”;不斷叩桌,表示“連連叩頭”。以後,此舉傳到民間,人們便開始用雙指叩桌,表示對主人親自為大家泡茶的一種恭敬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淵源

    三國兩晉時期,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逐漸發展,靈隱寺建成,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動逐漸盛行,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茶隨著寺廟道觀的建立而被栽種傳播。

    隋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杭州因水陸交通的地理便利,一時成為東南物產聚散的“鉅富名邑”,唐代杭城的繁華初顯。此時,茶葉在杭州境內廣為栽培。

    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明嘉靖年間,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的記載。

    元代龍井茶初具美名,愛茶之人虞集寫有《游龍井》飲茶詩,詩中“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烹煎黃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廣為傳唱。

    明、清以後,龍井茶聲譽鵲起,袁枚的《隨園食單》讚道“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後來,龍井問茶入選新西湖十景,這裡的茶葉和風景更加身價倍增,每年清明前後,穀雨時節,茶農採茶、炒茶,茶香飄溢,吸引了更多的遊人。

    清時,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龍井,題寫六首龍井茶御詩,親封“十八棵御茶樹”,將龍井茶上升為至尊地位。

    民國後,龍井茶逐漸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 2 # 悠然品茶

    西湖龍井綠茶珍品,因產於杭州西湖龍井村而得名。關於西湖龍井的歷史典故如下。

    ①關於名字由來的典故。相傳在中國宋代, 在杭州西湖的龍井村裡,住著一個老婦人,家中有18棵老茶樹,靠賣茶為生。有一年茶樹老矣,不生新葉,愁煞老婦人。不想一日,一老叟走進門來,四處看罷,要買下院中井邊那口破石臼,老婦人欣然答應。老婦人將那石臼洗乾淨後,等著那老叟,誰知老叟見洗過了,競不要了。沒過幾天,奇蹟發生了,家中的18棵老茶樹新芽嫩枝,長滿枝頭,茶香芬芳沁人心脾。18棵老茶樹重獲新生的訊息,傳遍西子湖畔,鄉親們紛紛前來採要茶種。從此這種茶樹,遍在西子湖畔安家了。西湖龍井的名字由此而來,西湖指杭州西湖,龍指那化身的老叟,井指那井邊的石臼。

    ②西湖龍井與乾隆皇帝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了獅峰山下的龍井村,見村姑正在採茶,便上前一同採摘,突然下人來報,太后有恙,乾隆皇帝一著急,便將手中茶葉放入口袋中,匆忙趕回京城。見太后無大恙,乾隆皇帝便放心了,這時,太后聞到了一股清香芬芳氣息,忙聞乾隆何物?乾隆忙找,發現來自自己口袋中那一把茶葉,忙拿出與太后品飲,果然清香撲鼻,神清氣爽,滿口生津。後來乾隆將這18棵茶樹封為御茶,這18棵茶樹一直保留在“御茶園”中。

    ③關於 “龍井蝦仁” 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遨遊西湖,因下雨就到附近龍井村中一農家避雨,農家拿出龍井茶招待,乾隆皇帝品後,抓了一把裝入口袋帶回。當乾隆皇帝吃飯時,由於廚師慌忙之中,將龍井茶當做蔥花放入炒蝦仁中,沒想到,竟然如此美味, 乾隆皇帝心中大悅,賜這道菜名為“龍井蝦仁”。這就是杭州名菜“龍井蝦仁”的由來。

    (僅供參考,感謝關注風輕雲淡高山流水2900)

  • 3 # 思無邪學無涯

    西湖龍井茶,因產於中國杭州西湖的龍井茶區而得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西湖龍井茶的由來   

    傳說在宋代時,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村裡住著一個靠賣茶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葉質量欠好,賣不出去,老太太簡直斷炊。   一天,一個老叟走進來,他在宅院轉了轉,說要用五兩銀買下放地牆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沒錢,便爽快地容許了。老頭十分高興,通知老太太別讓其他人動,稍後派人來抬。   老太太想,這輕易地就能得5兩銀子,總得讓人家把石臼乾乾淨淨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樹下邊。過了一會,老頭還真帶著幾個牛高馬大的小夥子來,一看乾乾淨淨的石臼,忙問石臼的雜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實相告,哪知老頭沮喪地一跺腳:“我花了五兩銀子,買的就是那些廢物呀!”說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手邊溜走,心裡著實煩悶。可沒過幾天,奇觀發生了:那十八棵茶樹新枝嫩芽一齊湧出,茶葉又細又潤,沏出的茶幽香怡人。十八棵茶樹老態龍鍾的音訊長了同黨相同傳遍了西子湖畔,許多同鄉來採辦茶籽。漸漸地,龍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開來,“西湖龍井”也因而得名。

    西湖龍井故事傳說

      1、龍井問茶

      龍井位於鳳篁嶺上,三國時東吳曾來這裡求雨,龍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時,高僧辯才居住此地,為方便客來客往,整治山林,開通山道,龍井一帶方才旺盛起來。辯才好客,每有客來,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龍井茶漸漸有了名氣。明、清以後,龍井茶聲譽鵲起,袁枚的《隨園食單》讚道“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後來,龍井問茶入選新西湖十景,這裡的茶葉和風景更加身價倍增,每年清明前後,穀雨時節,茶農採茶、炒茶,茶香飄溢,吸引了更多的遊人。

      2、“御茶”逸事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製,品茶賦詩。在歸途中,將龍井茶葉帶回給太后,太后喝後肝火頓消,連說這龍井茶勝似靈丹妙藥。乾隆立即傳旨將胡公廟前的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年年採製,專供太后飲用。自此,龍井蜚聲海內外,問茶者絡繹不絕。

    龍井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撰寫的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寺、靈隱寺產茶的記載。而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中華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 4 # 龍井茶痴

    西湖龍井的歷史典故分真實版和傳說版,傳說版是網上說的最多的,誇大宣傳本來就是各種茶葉的通病,我就聊聊真實版的西湖龍井起源吧。

    很多小白開口就是西湖龍井有一千多年,實際上一千多年以前的製茶工藝是煎茶點茶的做法和現在的茶葉製法完全不同,龍井產茶到明代中期還屬於在普通茶葉之列,許次紓寫《茶疏》還捨近求遠,跑顧渚那一帶去品鑑羅岕茶,許次紓是杭州錢塘人(今上城區)。

    直到清代康熙年間,一位翁姓女子和海寧的陳家少爺,發生了一段主僕愛情被逐出海寧陳家開始。1687年,被逐出陳家在杭州梅登高橋一代開筆墨紙硯兼賣茶葉的這對夫婦生下了一個兒子,由於不容於陳家,所以隨母姓,姓翁取名耀廷。

    舊時梅登高橋,附近的杭州高階中學是貢院,是比較繁華的地方,《臥陶軒集》中有《梅東橋晚眺》詩:“古橋行近市,凝睇列廛居。紅燈夜煎餅,白頭人賣魚。細流煙棹艤,舊句酒帘書。不厭囂塵地,短嬰慚未如。”清張世葷《妙峰遺稿》有《梅東橋夜坐》詩:“秋清夜永漏聲遲,橋畔人稀獨憑時。水面雲生迷樹影,山頭霧沒見星移。露零淺草蟲先覺,月入深松鶴未知。靜景尋求須靜者,千家夢熟正賓士。”

    就這樣這對夫婦在梅登高橋,開店賣茶几十年,等翁耀廷大了以後,就由翁耀廷打理,並將雜貨店改成以銷售茶葉為主的“翁隆盛茶號”,由於店裡面的茶葉是來自於西湖邊的翁家山龍井村一帶的山上,所以也熟知製茶加工的辦法,雍正三年,李衛任浙江巡撫,由於某些關係,“翁隆盛茶號”得到貢茶機會,並開始了長達三年多的創制西湖龍井過程,1729年,成品的西湖龍井問世,就以色香味形俱佳的四絕特點,驚豔茶界,從此西湖龍井在貢茶名單中一直到清末。而西湖龍井的在茶葉中的地位隨著乾隆下江南,親自觀看製茶過程,御賜“天下第一茶號”“翁隆盛茶號”,併為此寫了幾十首御製茶詩,使西湖龍井當然聲望達到了頂點。

    照片中就是我自己拍的龍字茶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男朋友三年,今年2月發現男友嫖娼,但我們彼此相愛,我很痛苦,應該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