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這個國名是怎麼來的,又包含什麼意思呢?
5
回覆列表
  • 1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公元3世紀之前,日本列島只有部落,曾有過“山島”、“邪馬臺”等一系列名稱,並未形成國家,其地理範圍與今天的日本也不盡相同。3世紀末,日本本州島上形成了以大和地區為中心的國家,其實力逐漸強大,最後統一了全島。因此,古代日本一度以“大和”作為國號,日本民族也以“大和民族”自稱。古代中國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稱日本為“倭”。

    日本依照字面意思就是“太陽之本”,即太陽昇起的地方,故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根據歷史文獻,“日本”作為對外使用的國號,可追溯到公元607年,即中國隋朝的大業三年。當時,大和國推古朝攝政的聖德太子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到中國,謀求與隋朝建立對等的外交關係。小野妹子向隋朝呈遞的日本國書中,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等字句。此中的“日出處”,可視為“日本國名的雛形。 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一次重要的政治、經濟改革。此後,日本仿效唐制,建立起封建中央集權制。“日本”作為國名,大約最早出現在7世紀的70年代。

    據《新唐書》記載,鹹享元年(670),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而“日本”國名正式記載於史冊是公元720年。這一年,日本用漢語紀傳體編寫成《日本書紀》把“大和”和“倭”等日本古稱都改為“日本”。《日本書紀》是日本重要的官修史書,由當時皇室的舍人親王等人奉敕編修,記述日本神武天皇(約前660一約前585年在位)至持統天皇(約690—約697年在位)時代的皇室譜系,具有權威的文獻價值。

    現代日本的正式國名為日本國自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國名為大日本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1946年頒佈的日本新憲法中,改成現今的名字。

  • 2 # 西府趙王爺

    日本這個名字還是非常有深意的,說起來和咱們中國還有這不小的淵源!

    首先介紹一下日本二字的含義。

    在“日本”這個名字產生之前,我們稱呼島國為倭國!

    歷史記載時頻繁使用了“倭”這個字眼,漢光武帝時還賜予過倭國國王金印。而在如今的字典釋義中,倭其實就是矮小的意思。

    在世界上各個民族之中,日本人的身高算是“墊底”的存在了,所以以前稱呼他們為“倭”還是帶有挖苦意味的。

    後來日本覺得這個字非常不適合自己,就想要更換名字。

    日本文化非常崇敬太陽,他們認為太陽昇起的地方是最神聖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又可以成為太陽的“本位”,所以可以更名為“日本”,這就是日本名字的誕生。

    “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其次是這個名字的“官方”更換過程。

    在整個唐朝時期,日本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於附屬國,每年都要到唐朝對君主進行朝拜,並且會派大量的使臣來中國接受“深造”。

    在國際上顯示出了作為中國附屬領土的姿態,所以他們在平常有什麼大的事情之時,也需要讓唐朝君主“拍板”才能實行。

    當然了,這“宗主國”地位是咱們打出來的。當年日本曾和唐朝爆發過“白江口海戰”。 不過這時候的日本跟我們根本不在同一“重量級”,無論是軍艦先程序度還是兵員素質,他們都處於絕對的下風,所以這次戰爭的結果就是日方艦隊被打的全軍覆沒。

    受了教訓的他們只好向“唐中央”認慫,並且跟高宗深刻的承認了自己犯的過錯。

    在雙方達成和解之後,日本派出大量使臣進入中國學習,日本使者就在這時候向高宗提出了“改名申請”。不得不說日本這次的申請是欠缺考慮的,雙方剛剛鬧了“不愉快”,你還想讓對方同意該名之事,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高宗在看到申請以後就果斷拒絕了。

    等到武則天時期,唐日兩國的關係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日方使者也經常來探望武帝。在一次接待外國使者的酒宴之上,日本使者趁著武帝比較高興,趕緊找機會給她敬了幾杯酒。

    等到時機差不多了以後,他們又把改名一事提了出來,武則天這時候心情舒暢酒態微醺,沒多加考慮就答應了對方的請求,日本就這樣把名字定了下來。

    以上就是日本國名由來的整個過程,不過近些年來日本有“國粹”主義者提出更名議案,認為這個名字是中國賜的,所以叫起來不能完全代表本民族的文化,不知道以後的日本會不會再一次更改國名。

  • 3 # 小海世界

    日本國名的由來: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國,在最早時候日本使用和還有倭來作為國名,日本這一個稱呼大約是在七世紀的後期才開始使用,關於日本過命的由來在日本的史書裡面並沒有記載。

    但是在中國的《新唐書》裡面則記錄的有,在公元670年,倭國派遣了使者來慶祝唐朝平定了高句麗,因為前來的使者懂一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個稱呼,所以回去以後就把國名改成了日本。

    擴充套件資料: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了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人也一直視太陽為圖騰,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

    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隋朝皇帝無意賜予的。《詩經·大雅·江漢》:明明天子,令聞不已。《史記·五帝本紀》: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

    天子顧名思義,天之嫡長子。所以,天子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

    宣揚自己生來就有許多瑞徵,所謂天子氣。人們便把他們比作龍,稱真龍天子。封建階級宣揚天子受命於天。

    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一切人都應受天命約束。古代中國的這種天命思想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遂也就稱自己的國王為天子了。

  • 4 # 煮酒吟詩聊書法

    日本國名的由來: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國,在最早時候日本使用和還有倭來作為國名,日本這一個稱呼大約是在七世紀的後期才開始使用,關於日本過命的由來在日本的史書裡面並沒有記載。

    但是在中國的《新唐書》裡面則記錄的有,在公元670年,倭國派遣了使者來慶祝唐朝平定了高句麗,因為前來的使者懂一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個稱呼,所以回去以後就把國名改成了日本。

    擴充套件資料: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了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人也一直視太陽為圖騰,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

    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隋朝皇帝無意賜予的。《詩經·大雅·江漢》:明明天子,令聞不已。《史記·五帝本紀》: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

    天子顧名思義,天之嫡長子。所以,天子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

    宣揚自己生來就有許多瑞徵,所謂天子氣。人們便把他們比作龍,稱真龍天子。封建階級宣揚天子受命於天。

    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一切人都應受天命約束。古代中國的這種天命思想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遂也就稱自己的國王為天子了。

  • 5 # 大國布衣

    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亞國家。日本這個國名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並不見記載。而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是因為日本人討厭“倭”這一名稱,所以改名為日本。

    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根據日本神話傳說,日本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不過,“日本”這個國名在當時並不存在,因為古代的日本列島曾長期處在小國林立的戰國時期,長期沒有出現一個官方性質的統一國名。日本彌生時代中期,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並獲賜“漢委奴國王印”。此印於1784年出土於日本北九州地區,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為日本國寶級文武。

    至少從東漢時期開始,古代日本人即被稱為“倭人”,國名就叫“倭國”。如《漢書·地理志》中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又如《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

    公元二世紀後半期,當時日本列島小國林立互相征伐不休,至三世紀中葉終於出現了一個較大的國家“大和國”,後來經過長期的擴張,逐漸實現了對日本中部大部分地區的征服統治。到了公元五世紀初,實力強大的大和國終於實現對各部落的征服,建立起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政權。日本這個國名正是脫胎於大和國,大和國在當時的中國又被稱作“倭國”、“大倭國”。而日本的主體民族“大和民族”也是源於古代“大和國”。

    日本之國名,正是脫胎於古代“大和國”。日本這一國名稱呼一直到公元七世紀後期才出現。但是其來歷日本史書並無明確記載,而實際上“日本”這一稱呼,還跟唐朝時期的遣唐使有重要關係。

    隋唐時期,倭國慕中華之繁華強盛,所以經常派遣規模不等的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原學習華夏文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到長安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些漢語,故討厭“倭”這一名稱,以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地為由,使者希望改國號為日本。這一段記錄詳細記載於中國史籍《新唐書》:

    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所,以為名。

    另北韓史書《三國史記》(講述新羅,百濟及高句麗歷史的史書)中新羅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記錄,不管在時間上,描述上都與《新唐書》相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2011年在中國西安出土了唐代百濟降將禰軍的墓誌,禰軍曾在公元664年和665年兩次代表唐朝出使日本。《禰軍墓誌》作成於678年,墓誌中出現的“日本“名稱可知其出現的時間最遲不晚於七世紀中後期。

    除了大和,倭國之外,日本在歷史上還有兩個非常著名的別稱,即東瀛和扶桑,但別稱畢竟不是正式名稱。從目前的史料來看,透過遣唐使來尋求唐朝認可更改國名為“日本”,這從另外一面也佐證了當時倭國與大唐之間是存在從屬關係的。更改國名,尋求唐朝的認可,可見當時盛唐威名博於四海,八方來朝,天朝上國之儀讓人敬畏仰慕。

  • 6 # 聽雨雅軒

    日本,這個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島國,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關於他們的記載,在過去,日本人因為身材矮小,被我們稱為倭人,慢慢的倭國也成為了他們國家的名字,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承認了這個國名。

    在唐朝以前,日本人來中國朝貢覲見時都是以倭奴國自稱,直到唐朝時期,他們才從中國皇帝那裡請了個“日本”的國名。

    唐朝時期,日本與大唐的文化交流不斷加深,在那段時期,唐文華和漢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正是那一段時期,確立了日本人文化的主體,他們將唐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明之中,建立了一個頗有特色的人文體系。

    在武則天時期,許多來到中國學習的日本“留學生”學習了先進的文化之後,發現中原對他們自己國家的稱呼好像不太友好,“倭國”的說法讓他們感到自己被侮辱了,雖然當時日本沒有獨立的主權,但任誰被貶低都不會好受。

    於是他們將這個情況上報給了天皇,在做出一番考量之後,他們決定派出使臣覲見武則天,以求皇帝賜給國家一個新的名字。他們給武則天帶去了許多有趣的物品以及當時他們國內最出色的作品,在朝堂上對武則天大加誇讚,讓這位女皇很是高興,便設宴款待了日本的使臣。

    在酒宴之上,日本使臣趁著武則天醉酒之時,提出了更換國名的問題,他們說自己的國家位於東方的盡頭,那裡是日出的地方,因此自己的國家當時日出之國。武則天很高興,當時就拍板確定,將“日本”這個名字賜給了日本使臣,從此以後,倭國就更名為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即便幾經戰亂分分合合,但只要是日本人自己的政權最終完成國家的大一統,那麼最終使用的國名一定會是“日本”二字。

    其實,在給日本賜名之後,武則天是有些後悔的,因為中國雖然不是一個神權政體,但政體上,人民還是十分相信風水妖魔鬼怪這些東西的,而太陽作為一個神聖的象徵,卻被自己拿來給東方的小國取了名字,這多少還是有些不合適的,只可惜,覆水難收,自己的詔諭都給人帶回國了,哪還有變更的理由?

  • 7 # 生產隊長老楊

    問:日本這個國名是怎麼來的?

    日本這個國名是由唐朝武則天賜與的。因為原先的日本人都很矮,被人們稱為"倭人″,中國的歷朝歷代也稱它們是"倭國″,那時他們是中國的蕃屬國,自己沒有主張,也認可這個名稱。

    後來他們覺得"倭國″這個名稱是個蔑稱,就想改個好聽的名字,但改國名必須要宗主國認可,就請示當時的唐朝女皇武則天,因他們在大唐東方,站在大唐地面來看是日出的地方,就想取"日本″這個名字,武則天認為有道理,就賜予他們叫了日本。

    叫他日本是以中國為座標,以中國為座標,南邊就是越南,西邊是西域,北邊是北番。

    如果日本的當初的宗主國是美洲的印地安人,那以印地安人為座標,給日本取名就不叫"日本″而叫"妖西″,它的國旗也不是膏藥旗,而是"拔顆牙虜″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藝術愛好者,你如何看待“藝術的宗旨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忠於生活”這樣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