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給個機會我想做好人
-
2 # 香茗史館
尉遲恭雖然早先是劉武周麾下將領,但在歸順李世民之後,不僅為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更是先後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命,且在玄武門之變中居功至偉,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也是名列前茅,可以說是李世民的絕對愛將。然而天下平定之後,尉遲恭卻是有些居功自傲,甚至因宴會的座次問題而毆打任城王李道宗,被李世民嚴厲警告之後這才警醒,此後便極為收斂。
尉遲恭因性格原因,頗有些居功自傲李世民登基之後,對於愛將尉遲恭的賞賜那是毫不吝嗇,不僅將其封為吳國公,還將齊王府的全部財產都賜給了他,並拜其為右武侯大將軍,實封一千三百戶,僅次於裴寂的一千五百戶,與長孫無忌、王君廓、房玄齡、杜如晦相等。
然而由於尉遲恭性格過於憨直,身為武將的他乃是憑藉戰功上位,因而對那些憑藉嘴皮子上位的文官極為看不順眼,不僅多次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甚至在朝堂上與其厲言爭辯,這使得他與這些文官關係開始逐漸惡化。
李世民對於這種文武之爭極為無奈,畢竟都是自己的愛將和寵臣,無奈之下他只好將尉遲恭外放地方,先是任襄州都督,後又升任同州刺史。
△李世民
貞觀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慶善宮大擺宴席,受邀者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朝中重臣,身為李世民愛將的尉遲恭自然也在受邀之列。慶善宮乃是李世民出生之地,選擇這裡舉辦宴會,可見李世民是打算放下帝王身份,與臣子們進行同樂。
雖說不是正式宴會,但座次排序卻也極為講究,尉遲恭到現場一看,發現竟然有人座次比自己還高,頓時怒髮衝冠,厲聲喝道,“你有什麼功勞,配坐在我的上席?”
△李世民和尉遲恭
任城王李道宗正好坐在尉遲恭的下席,對其性格也算頗有耳聞,於是便向其解釋,誰知道竟然惹得尉遲恭大怒,當著李世民的面,二話不說就是一記老拳,李道宗雖說也是武將出身,奈何猝不及防之下捱了個結實,一隻眼睛差點被打瞎。
李世民以“劉邦殺功臣”進行警告,尉遲恭性格就此收斂李世民見尉遲恭竟然如此放肆,大怒之下離席而起,宴會也就此不歡而散。尉遲恭畢竟戰功赫赫,李世民雖然不想為了此事就嚴厲處罰,但也知道如果放任其如此下去,遲早要出大問題。
於是,李世民便私下對其進行規勸,說道,“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夠善終,對此我總認為漢高祖做的太過分。然而當我登基之後,才明白韓信、彭越等之所以遭到殺戮,其實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只能有獎勵和處罰,額外的恩惠,不能給的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可別做出後悔不及之事。”
尉遲恭雖然性格憨直,但也不是傻子,見李世民竟然以“劉邦殺功臣”的事情來規勸自己,哪裡還敢放肆,連忙磕頭謝罪,此後開始小心約束自己的行為。
貞觀十一年(637年),尉遲恭被拜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並允許其世襲刺史之位。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曾告訴尉遲恭,有人告其謀反,雖然因其戰功李世民並未追究,還讓其出任夏州都督,但這句話想必已經引起了尉遲恭的警覺。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已經58歲的尉遲恭請求回家養老,獲得准許,並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尉遲恭就此閉門不出,安心在家養老。
至於此後尉遲恭閉門不出長達十六年,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有了前兩次教訓,他不得不收斂自己的性格和行為,為的就是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二是其晚年找到了人生樂趣,一方面迷信丹藥之術,自己煉丹服食,另一方面則學習演奏樂曲,自得自樂。
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12月25日),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唐高宗李治為此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弔唁,追贈其為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對於一位開國武將來說,能得此善終已經是頗為不易了。
-
3 # 大山汗
尉遲恭依靠玄武門之變功勳卓越,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控制李淵這一點就讓他再也上不得檯面,即便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強大毋庸置疑,李世民發動的是武裝政變,於理不合,更何況是殺兄囚父!即便是在貞觀一朝,儒家討伐李世民的聲音從未停息過,跟何況抓了李淵的尉遲恭,二臣賊子,比其他參與者嚴重的多!
所以最後尉遲恭只有利祿,而無功名,淡出人們的視線。(並不是因為打架這種低階錯誤,打架鬧事程咬金,張亮等都比他要嚴重的多)
-
4 # 讀史鑑往
對於尉遲恭最後十六年拒絕與外界接觸史書上就有過說明,尉遲恭晚年沉迷仙丹,在家挖池建樓還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
敬德末年篤信仙方,飛鍊金石,服食雲母粉,穿築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我認為不僅僅是這樣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這樣做是為了釋放一種自己年邁老朽只顧貪圖享樂的政治訊號。雖然李世民不殺功臣,但是也不代表他就可以完全放心功臣手握大權,況且後來尉遲恭有點居功自傲了。
尉遲敬德剛開始是做為劉武周的偏將,打敗過唐朝永安王李孝基,捉拿了獨孤懷恩、唐儉等人。之後李世民打敗劉武周,尉遲敬德也跟隨了李世民。之後在攻打王世充的時候劉武周大都叛逃了,部將都勸說殺了他。李世民不僅沒殺他還賞賜了很多金銀珠寶,事實證明李世民的眼光是正確的。在之後的交戰中李世民差點死在單雄信的手下,是尉遲敬德拼死救下李世民衝出了重圍,李世民也因此更加重用於他。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也遭到了太子府兵馬的強攻,關鍵時刻是尉遲敬德拿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才使得太子府兵馬軍心潰散四處逃離。在之後論功行賞的時候他被評為首功,李世民把整個齊王府都賞賜給了他。
之後尉遲敬德就有點居功自傲了,總是指責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人的過失,導致宰臣不和。在一次宴會上有人做在了他的上位,他大為不滿上前就指責別人有什麼功勞配坐在他的上位。任城王李道宗前來勸說也被他一拳打在了眼睛上。李世民就很不高興了對尉遲敬德說漢高祖殺韓信、彭越的原因,希望他嚴於律己別做什麼後悔的事。這句話就相當嚴重了,尉遲敬德也感到了自己已經觸犯到了底線,之後就上表請求退職。
嘗侍宴慶善宮,時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太宗不懌而罷,謂敬德曰:“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我想這件事就是尉遲敬德之後不與外人交往的原因吧!在李世民徵高句麗班師回朝後也是退職居家。雖然尉遲敬德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建立了不少功勳,但是任由他放任下去難免會遭到別人的記恨。即使李世民感念他的功勞而不嚴懲他,繼任的皇帝也不會由著他胡來。
-
5 # 昨夜月朗星稀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尉遲敬德此舉不過是明哲保身,為避禍保全之計耳。此舉無非是告訴朝廷,我尉遲敬德沒有異心,沒有拉幫結派圖謀不軌,只想安享富貴,頤養天年,請朝廷放心。
每當天下大亂時,君主就必須依靠猛將謀士輔佐,才能平定天下,在平定天下過程中,君主待猛將謀士如兄弟臂膀,同甘共苦,言聽計從,榮辱與共,共創大業。但當天下平定後,一些猛將謀士開始持寵而驕,橫行不法,亦或是功高震主,圖謀不軌,為君主所不容,於是開始剪除功臣宿將。這時候的功臣宿將們往往只能透過急流勇退,低調自斂,不戀權位,不問世事來求自保,而尉遲敬德正是遭到過君主的敲打試探後,為徐圖自保,才這樣做的。
尉遲敬德是唐初猛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人勇冠三軍,屢立戰功,對李世民更是忠心無二。俗話說,攻高莫過救主,尉遲敬德在李世民打王世充,劉黑闥的戰爭中,在李世民危難之際,總是挺身而出,保護李世民殺出重圍。在後面的玄武門之變中,當李元吉將要扼殺李世民時,是尉遲敬德及時出現,射殺李元吉。當東宮,齊王府將士攻打秦王府時,也是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的頭示眾,使其士卒潰散,化解了危機,最後也是尉遲敬德一身帶血戎裝面見唐高祖李淵,並奏請高祖親筆寫詔,命令天下兵馬聽從李世民處置。可以說是為李世民登基立下不世之功,玄武門事後論功行賞,尉遲敬德更是被李世民評為頭等。可以說是李世民的頭等元勳功臣,心腹猛將。
但是等李世民稱帝后,尉遲敬德就開始慢慢的自負其功,居功自傲,整個人都飄飄然了。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都不放在眼裡,常常譏諷議論。甚至在朝廷上與之厲言爭辯。
待到貞觀六年,尉遲敬德又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大宴功臣時,席間,尉遲敬德見別人的席位在他的上面,怒斥道:你有什麼資格,敢坐在我的上面。當時的宗室李道宗出來解釋。尉遲敬德勃然大怒,居然當眾痛毆了李道宗,還差點打瞎了他的眼睛。尉遲敬德的囂張跋扈讓李世民很是不爽,對尉遲敬德說道:我常因為漢高祖不能善待功臣,而責怪高祖。而我登基之後,總想保全功臣,與功臣們善始善終。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後居功自傲,橫行不法,我現在才明白韓信、彭越的死,並非高祖的錯。以此來規勸尉遲敬德要嚴於律己,不要做後悔不及的事,這番話一說完,尉遲敬德可謂是汗流浹背,毛骨悚然,忙磕頭謝罪。
由此可見,這個時候尉遲敬德的傲慢無禮是連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才會說出這樣的重話來敲打他,言外之意也就是說尉遲敬德若還是一意孤行,不知收斂,韓信,彭越的下場就是他的前車之鑑,到時別怪他李世民不戀舊情了。自古伴君如伴虎,聽到君主這樣嚴厲的警告,若他尉遲敬德還不翻然悔悟,那麼下場必死無疑,從此尉遲敬德吸取教訓,才約束自己的行為。
此後,尉遲敬德又遭遇了一次試探,李世民曾直接對尉遲敬德說:有人說你想謀反,你為何如此啊。逼得尉遲敬德脫衣顯示身上的傷疤,才使李世民釋疑。
綜上所述,尉遲敬德最後十六年裡拒絕和外界接觸,乃是明哲保身,避禍保全之計。與漢初三傑的張良在西漢建立後,託辭多病,急流勇退,閉門不出,專心修道的目的是一樣。都是在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害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韓信,彭越。才不得已而為之。
-
6 # 深夜聊齋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世民登上皇位後,並沒有學漢高祖劉邦,對自己的功臣良將們大開殺戒,對他們個個有情有義,除非像侯君集這種犯了謀反的大罪,才予以處死,否則還是相當寬容的。
但是,儘管如此,他的“底線思維”還是有的,一旦這些功臣們觸犯了他的底線,那也沒有好果子吃。 尉遲恭是李唐開國大將,也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的最大功臣之一,他曾多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因此也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大將。
但是,尉遲恭的人生最後歲月,卻幾乎與世隔絕了,其原因就跟他曾觸犯了李世民的底線有關。
公元632年,貞觀六年,李世民在宮中大宴群臣。既然是宮中的正式宴會,坐次自然會有講究。尉遲恭自恃勞苦功高,平時沒少得到李世民的寵信,於是便覺得自己的位置肯定是在最靠近皇帝的位子。
可沒想到的是,有人已經捷足先登了,一屁股坐到了尉遲恭的前面。尉遲恭當時就火了,而旁邊的任城王李道宗,是李淵的侄子、李世民的堂弟。他當時位於尉遲恭之下,但也沒露出什麼不滿。
他還當起了和事佬,在二人中間說和。沒想到他不說還好,一說和尉遲恭更來氣。 就在任城王李道宗在中間為二人拉扯之間,只見尉遲恭提起醋缽大的老拳,一拳就打在了李道宗的臉上,這一重擊勢大力沉,差點揍瞎了李道宗一隻眼。
這一幕,讓坐在上面的李世民看的真真的。雖然李道宗沒有跟尉遲恭計較,但李世民好像看出了深層次的東西,這一拳,比打瞎他弟弟的眼睛更可怕。如果不嚴加管束尉遲恭這樣的功臣,下一拳,可能就要打掉他的大唐江山了。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李世民的宴會也不開了,他單獨把尉遲恭叫了過來,對他說:“漢高祖劉邦殺功臣的榜樣,我是不想學的。我是誠心實意,想跟你們這些功臣,一起共富貴。
但是,以你這次的表現來看,我才知道,劉邦把彭越、韓信處死,並不全是劉邦的錯啊!國家法紀綱常,就是賞與罰,不是你該得到的恩惠,你是不會經常得到的,請你好自為之,不要做了後悔的事!”
李世民一席話,看著是跟尉遲恭上歷史課呢,實則是一個不太露骨的“死亡威脅”。他的用意也已經十分明顯了:再這麼不把我這個皇帝當回事,等到你的,就是韓信、彭越的下場! 尉遲恭一聽這話,當時就老實了。
歷史記載,他後來天天在家修仙打坐,不問世事,安度晚年,壽終正寢。一代悍將,也算是活明白了。
回覆列表
尉遲恭家中去世。善終,享年七十四歲。
前半生戎馬征戰頗有戰功。尤其是在玄武門事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控制了皇帝李淵。
後期居功自傲,得罪了不少人。在一次朝廷宴會中打了皇室成員李道宗,李世民對此頗為震怒。因此對尉遲恭說:我曾經對漢高祖劉邦斬殺功臣的行為很是不齒,所以當了皇帝以後希望跟功臣共享富貴,但你多次觸犯國法,我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
自此尉遲恭深居簡出大為收斂。基本上就處於退休狀態,一直平安富貴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