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角風發作
-
2 # K來愛
大明王朝1566:妻子難產而死,海瑞第一句話是“不孝”,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倪大紅 飾)黨羽密佈、權傾朝野,清官海瑞(黃志忠 飾)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第46集時,海瑞懷孕7個多月的妻子,因為長途跋涉難產而死,身為丈夫的海瑞卻說出自己不孝的話,真的讓人寒心。
封建時代一直標榜的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海瑞封建禮教學到迂腐。事實上海瑞的三任妻子都沒有好下場。
雖然不是好丈夫,但是個為民做主不畏強權的好官,這樣拍很好,優缺點都有。海瑞在當時即有刻板、不近人情的風評當是事實。《海忠介公行狀》曾有記載:”人之口實謂公此處認真太過,至六娶七娶“,該文還說,“妻妾無論被休、死去,或者遭遇不幸,正常人都受不了的,海瑞一律泰然處之。
海瑞做官大公無私,有自己的立場不和姦臣同流是優點。不過作為被程朱理學教育長大的男子,在私生活方面卻讓人詬病
-
3 # 書山有路96
《大明王朝1566》雖然是一部男人的戲,但也穿插著幾段感情戲:
比如芸娘跟沈一石、楊金水、高翰文的感情戲,齊大柱跟柱嫂的感情戲,裕王跟李妃的感情戲,再有就是海瑞跟海妻的感情戲了。
之所以說它是男人的戲,是因為整部劇中出現的女性角色,竟然沒有一個是有名字的。
芸娘只是一個代號,她真名叫什麼,劇中並沒有說明;柱嫂曾經被倭寇擄走,後來她認定了齊大柱,也是沒有名字;李妃也一樣,只知道她姓李,是裕王的一個妃子,當然查歷史書知道她叫李怡月,但在劇中沒有出現過名字;海瑞妻子也是一樣的,海瑞曾經感慨妻子也是詩書世家的閨女,卻連姓氏都沒透露過,甚至於海瑞的女兒也只有一個小名叫囡囡。
不僅這些,嘉靖帝的精舍,竟然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女子,別說皇后和妃子了,連宮女都沒有一個。反倒是嚴嵩家,睡覺都有兩個暖腳的丫頭,開篇嚴世蕃還被高拱諷刺娶了第九房姨太太。
既然是一部男人的戲,那麼僅有的幾段女人戲,就顯得異常珍貴了,我們單說海瑞的妻子。
如果把海瑞一家當成一個縮小版的大明朝的話,那麼海母就是嘉靖帝,一切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海瑞就是裕王跟嚴嵩的結合體,一味的縱容皇帝,阿諛奉承,好事是皇上的,壞事是自己的;而海瑞妻子,就像胡宗憲,如同嘉靖帝跟呂芳講的那樣,就是一個媳婦,兩頭受氣,但家務活還得幹;而海瑞的女兒更慘,就是黎民百姓,在他們三個的庇護下成長,但真到了不得已的時候,第一個被犧牲掉。
-
4 # 豬鼻上一根蔥
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導致海瑞妻子難產的直接原因當然是醫療條件和海瑞妻子的身體條件,而直接責任人應該是海瑞母親。
任戶部主事的海瑞借嘉靖帝遷居新居,群臣每人都得給皇帝上賀表的機會,冒死給嘉靖帝上了一道震古爍今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
在疏中,海瑞痛陳嘉靖帝一味尋道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幾十年懶政不上朝,致奸臣當道,貪墨橫行,民不聊生。
一道奏疏,把嘉靖皇帝在位幾十年批了個體無全膚。嘉靖大怒,海瑞被打入死牢。
海瑞上疏前,將母親和懷有身孕的妻子託付給好友李時珍帶離京城,卻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
海瑞母親和妻子來到雷州,準備渡海回家時,海瑞妻子卻難產了。地方官府因為海瑞是個罪臣,按清朝律法,不能派大夫過來,最終導致海瑞妻子難產而死,小孩也胎死腹中。
說海瑞母親是個專制、霸道的“Quattroporte婆婆”,一點都不誇張。
海瑞四五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由母親一手拉扯大。這就導致了海瑞對母親的極度尊重,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變態。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海瑞一個已經娶妻生女的、四十多歲的男人,“一個月有二十幾個夜間,是伺候著老母睡在一室”,甚至在海瑞遠赴淳安任知縣的前一個晚上,海瑞還抱著被子去母親房間裡陪伺。
海瑞母親全然不顧海瑞妻子的天倫權利,死死地把海瑞這個兒子掌握在手心,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種有悖倫理的孝心。這樣必然導致海瑞妻子生理和心理的極度壓抑,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
在海瑞母親所掌控的家庭中,海母是至高無上的,而地位最低的當屬海瑞妻子:
米耙在婆婆沒嘗之前,不敢吃;丈夫要遠赴幾千裡之外任職,她連和老公說一句體己話的資格都沒有。這還不算,不管是婆婆還是老公,心情不好時,她就是一個出氣筒。
也許,在海母眼中,在任何事情裡面,媳婦都不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欠人情,要強的海母全然不顧媳婦有孕在身,執意帶著媳婦離開高翰文家,這是海瑞妻子難產而死的最直接原因。
以高翰文和海瑞之間的關係和高翰文的為人,高翰文和芸娘一定會很好地照顧海母婆媳倆,她們也有這個能力。
離開高翰文家,婆媳倆一路長途奔波,再加上貧困潦倒,海瑞妻子有孕在身,對一個孕婦的身體是致命的傷害。
當然,這一切與當時的封建禮教有關,更與海瑞母親從海瑞四歲開始寡婦帶子有關。海瑞母親把海瑞培養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海青天”,海瑞母親無疑是個品德高尚的母親。
回覆列表
《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的妻子,難產而死,誰該負責?
一、
《大明王朝1566》雖然是一部男人的戲,但也穿插著幾段感情戲:
比如芸娘跟沈一石、楊金水、高翰文的感情戲,齊大柱跟柱嫂的感情戲,裕王跟李妃的感情戲,再有就是海瑞跟海妻的感情戲了。
之所以說它是男人的戲,是因為整部劇中出現的女性角色,竟然沒有一個是有名字的。
芸娘只是一個代號,她真名叫什麼,劇中並沒有說明;柱嫂曾經被倭寇擄走,後來她認定了齊大柱,也是沒有名字;李妃也一樣,只知道她姓李,是裕王的一個妃子,當然查歷史書知道她叫李怡月,但在劇中沒有出現過名字;海瑞妻子也是一樣的,海瑞曾經感慨妻子也是詩書世家的閨女,卻連姓氏都沒透露過,甚至於海瑞的女兒也只有一個小名叫囡囡。
不僅這些,嘉靖帝的精舍,竟然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女子,別說皇后和妃子了,連宮女都沒有一個。反倒是嚴嵩家,睡覺都有兩個暖腳的丫頭,開篇嚴世蕃還被高拱諷刺娶了第九房姨太太。
既然是一部男人的戲,那麼僅有的幾段女人戲,就顯得異常珍貴了,我們單說海瑞的妻子。
如果把海瑞一家當成一個縮小版的大明朝的話,那麼海母就是嘉靖帝,一切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海瑞就是裕王跟嚴嵩的結合體,一味的縱容皇帝,阿諛奉承,好事是皇上的,壞事是自己的;而海瑞妻子,就像胡宗憲,如同嘉靖帝跟呂芳講的那樣,就是一個媳婦,兩頭受氣,但家務活還得幹;而海瑞的女兒更慘,就是黎民百姓,在他們三個的庇護下成長,但真到了不得已的時候,第一個被犧牲掉。
二、
因為海瑞音訊全無,本來說好的五月初到南京接海母,結果海母一等再等,並沒有等到海瑞前來,反而等來了召李時珍進京的訊息。
很多人反感海母,其實楊角風想說,海母的品質沒有一點問題,至少從道德上講,在那個年代是主流,她的性格就是忠貞、剛強、正直!
海瑞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被倭寇打死了,是她一把手把海瑞拉扯長大。而且,她用“標準答案”教育了海瑞,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有數的最有骨氣的清官之一。
如果沒有內心的足夠強大,光村裡面的老光棍兒們,就打發不清楚,畢竟寡婦門前是非多。顯然,這一點,她做到了忠貞,是可以樹貞節牌坊的。
也正是因為海母的強大內心,才能庇護海瑞讀書,學習儒家文化。才會培養出一個異常講道理的海瑞,只要這娘倆認為對的事,誰都攔不住。官場送禮往往都從家屬突破,唯獨海瑞家,海母堅決不拿人家一針一線。
別人可以有很多依靠,唯獨海瑞母親不行,她只有一個海瑞,所以要牢牢抓到手裡。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佔有慾特別強烈,以至於海瑞都四十多了,還要每天晚上陪著老孃入睡。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海瑞,懷著一顆報國為民的心,時刻準備著“奉獻”。
如果不是譚倫的舉薦,我想海瑞一家會安安穩穩度過一生,沒有什麼波瀾。也正是這個舉薦,才讓後面的劇情得以發展,才給了海母改正的機會,雖然僅僅是那麼一點。
三、
海瑞妻子嫁給海家,是她的不幸,也是同時代很多婦女的宿命。
海妻第一次出場,就是在蒸荷葉米粑,五歲的女兒饞的咽口水,卻不能吃,這米粑只能給海瑞和海母吃。等囡囡拿著一個米粑給海母送去時,不僅沒有得到好臉色,還捱了埋怨:
“阿囡,去告訴你阿母,就說阿婆還沒死呢!”
一句話,就奠定了海家的家庭地位,海瑞要出遠門,絕不是海妻能決定的。但是海瑞再怎麼做,也是親兒子,而海妻不過是娶進門的妻子,自然就成了撒氣包。
再加上海妻一直沒能給海瑞生出個兒子來,海母更是沒有一點好臉色給兒媳婦,這種狀況直到李時珍來了才有所好轉。
“李太醫有這般手段,汝賢和他媳婦給我添孫子的事,全靠你了!”
海母很固執,堅持喊李時珍為李太醫,這也潛移默化地感染了海瑞,還是剛才說得那樣,只要她們娘倆認為對的事,一定會堅持。
其實海瑞跟海妻哪裡有什麼不孕不育症啊,倆人常年不睡在一起,怎麼可能會懷孕?這個道理,海母明知故問也就罷了,難道已經四十歲,且生了一個女兒的海瑞也會不清楚?
果然,在李時珍逼問海母還想不想給海家生個子嗣後,海母承認了錯誤:
“李太醫說的好,或許我這個做母親做婆婆的,是有點過分了。”
這才有了全劇中,海瑞跟海妻的唯一一段感情戲……
四、
雖說,海瑞跟海妻睡到一起去了,但是海母心裡還是難受啊,如果自己挨著也就罷了,她還非得唱出來:
“太陽要歇了,歇得嗎,歇得的……月光要歇了,歇得嗎,歇得的……阿囡要歇了,歇得嗎,歇得的……阿母要歇了,歇得嗎,歇不得……阿母要歇了,太陽就不亮了,月光也不亮了……”
一句太陽也不亮了,月光也不亮了,唱出了海母的辛酸,以及寶貝兒子被奪走的惆悵。在書中,海瑞聽母親這麼一唱,難受得不得了,於是又搬著枕頭去找老孃了。在劇中,則是海瑞先是要跟海母睡,結果海母把他趕出來了,這才去了妻子的房間。
其實不僅海母對海瑞的妻子當外人看待,海瑞自己也把妻子排到後面:
“兒子正在壯年,兒媳也才三十出頭。可母親快七十了。是兒子侍母之日短,嗣後之日長。”
而海瑞的女兒阿囡更是不知道排到多少位了,一直到後面慘死,也沒見當奶奶的難過,反而是海妻肚子裡不知道什麼性別的孩子,讓她異常難過:
“要是有李太醫您在,說什麼也能幫我們海家,保住那肚子裡的孩子!”
實際上,孩子沒保住,女兒也死了,更難過的應該是海瑞妻子,但是劇中硬是沒有給她一句臺詞。
五、
最後海妻的死,很多人歸咎於海母的不識時務,歸咎於海母的莫名其妙的要強。
其實蠻好理解,她之所以一開始同意藉助在高翰文家,原因有三:
首先,她們是李時珍帶過去的,海母信任李時珍,並把他當成自家人,也把他當恩人。
其次,海母一生要強,即使在藉助於此,也不想白住:
“每天能幫人家織些布,也不白住人家的屋子。”
最後,她去的時候就沒打算常住,說的就是一個月,等海瑞來了,馬上就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越發明白,海瑞一時來不了了,知子莫過母。海瑞能走向最後的上疏,完全是海母潛移默化教育的結果,這種“標準答案”的教育方式,必然會出現這種結果。
要強的海母,沒有等來海瑞,卻等來了調李時珍進京的訊息,她大概是明白了,於是執意要走。她怕的是海瑞擔罪,連累大家,她太講道理了,臨走時還想著還錢:
“李太醫,告訴汝賢,高家替我們花的錢,一文都要算清楚,還給人家!”
這才有了海妻的難產,躺在床上的海妻,明明醫生就在門口,但就是不敢進來接生。海妻必然是痛苦的,是充滿恨意的,本身身體不怎麼好,又是大齡產婦,還沒有接生婆,就為了給海家添個子嗣,她能不恨嗎?
所以,海母這種“標準答案”式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個清官,培養出了一個良母,卻犧牲了一個妻子,犧牲了一個孫女。
她的心中一直有婆婆,有丈夫,可是海瑞心中卻只有母親、百姓、君上,海母心中卻只有海瑞,還有從未謀面的孫子。
以至於,海妻跟她肚子裡的孩子都慘死之後,得到訊息的海瑞,只說了一句:
“我不孝!”
而等到得知嘉靖帝去世之後,他竟然眼睛發直,臉色慘白,以至於突然暈倒在地……隨後便是嚎啕大哭,嘔吐不止……
海妻的死亡,對海瑞來講,僅僅是斷了海家的香火,而斷了海家香火的後果,就是自己不孝,沒能實現母親的願望。而嘉靖帝的死亡,卻是錐心地痛,是對君父的痛,甚至都有可能把嘉靖帝的死,歸咎於自己上的疏。
所以,海母透過“標準答案”的方式,用經典儒家正統來教育海瑞,就必然會造成這種後果。而海妻的死,與其怪罪於海母,怪罪於海瑞,怪罪於大明朝,不如怪罪於人心的惡。
嘉靖帝評價的海瑞其實,一點都沒錯,他就是:
“無父無君,棄國棄家!”
因為整個大明朝,僅有海瑞是按照“標準答案”在做事啊!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