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鯨

    八級的銀幣MT?

    我想了一下,雖然是群雄爭霸、割據天下的等級,

    但是銀幣MT,說實話很少聽到有人提及,

    那麼我們統計一下吧:

    蘇系:2輛 美系:2輛 德系:2輛 英系:1輛 中系:1輛 捷系:1輛 日系:1輛 意系:1輛 法系:0輛 瑞系:0輛,共計:11輛(資料截止至1.0.2版本)

    那麼,我們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來寫吧。

    以下排序,結合了個人經歷、大佬經歷、資料等資料得出的“綜合能力”,由本人判定總結而出

    第一名:神隱的坦克殺手——Object 416

    所屬:S系 K-91(國服為430工程II型)線

    資料:1949年由第75設計局開始的專案,1950年完成圖紙繪製,由於炮塔設計問題,1952年才完成樣車,1953年完成一輛有大幅度改進的樣車,但是最終未能投入量產。

    優點:強悍的穿深、優秀的機動、強悍的隱蔽

    缺點:較差的裝甲、沒有全向炮塔、容易壞發動機艙和彈藥架

    評價:其實對比來對比去,416工程無論如何都能排行前列,但是說到“最強”,我想,416工程肯定能做到,沒有為什麼,就是強在他的支援能力,他的穿深有著連十級車都能懟的支援能力,雖然比起其他中坦,他並不是能算是一線常客,但是作為1.5線、二線的支援,他有著超越他人的隱蔽和低矮的外形,那麼除了他沒有別的MT能勝任吧,無論是八級房還是十級房,他都能做到優秀的支援,在前線傷員運往後方之時,他能及時出現,將位置的空缺填補。

    定位:一線支援替補、二線支援、重甲銼刀、攻守兼備

    建議:別急著上,先黑兩槍;別總想著黑,該上還得上;別衝硬骨頭,人生有把握;強吃軟柿子,幸福一輩子。

    第二名:蘇聯的可靠同志——T-44

    所屬:S系 140工程/T-62/430工程U型線

    資料:T-34-85的改進設計,T-34與T-54之間的過度型號,1944年定型,在德國投降前生產了200輛,1948年停產之時共計生產965輛,1970年全數退役,該車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蘇聯50年代中型坦克的典型樣式。

    優點:優秀的輸出、夠用的裝甲、不錯的機動、多樣式的主炮選擇

    缺點:較差的地形適應力、十分差的履帶適應力、容易壞彈藥架

    評價:綜合能力實際上比416工程還要有力的人物,但是由於穿深上打擊重甲不利,導致他在十級房會比較難受,偏一線的戰鬥專家,纏鬥能力絲毫不輸其他八級中坦,騷擾也是一流的,中置炮塔設計使其綜合發揮能力更強,不受到設計上的限制。

    定位:一線主力、一線支援、二線支援、攻守兼備

    建議:122mm口徑≠正義,100mm口徑=合理,偷偷摸摸≠後路,該幹就幹=上策

    第三名:遠征的弒敵之虎——M26潘興

    所屬:M系 M48A5線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軍研發的一款“質量上碾壓德軍主流裝備,尤其是虎式”的重型坦克,以1890年美國遠征軍將領、1898年美西戰爭古巴戰場將領——約翰·約瑟夫·潘興命名,1945年開始量產,但是潘興坦克登上歐洲戰場時歐戰處於尾聲,1946年,潘興被重新定義為中型坦克,在北韓戰爭中,潘興的重火力與優秀的地形適應力對華人民志願軍與北韓人民軍的坦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尤其是1950-1951年間。

    優點:優秀的地形適應力、優秀的主炮手感、優秀的炮塔裝甲、優秀的輸出能力

    缺點:一般的機動、較差的隱蔽

    評價:美系高階中坦的路從這裡開始,火力輸出能力開始變得好了起來,就是因為他優秀的炮塔防護和主炮,使他在複雜地形對抗敵人變得容易,潘興是八級裡少有的敢和十級車在一線對抗的車輛,他靠的就是他的主炮能力與一個鐵頭。

    定位:一線主力、一線支援、二線支援、攻防兼備

    建議:好好賣頭,天天偷炮,為鐵頭之崛起而欺負小朋友、騷擾大朋友。

    第四名:羅馬的最後榮光——P.44 Pantera

    所屬:I系 Progetto M40 mod. 65線(國服暫無)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義大利P.40重型坦克的變型車P.43的再改進方案P.44的戰後現代化改進方案,使用了自動填彈系統,據僅有情報稱,該車確定是有實體的,但是使用自動填彈系統的改進方案也僅停留在初步設計上。

    優點:優秀的地形適應力、提供多樣化戰術的自動填彈系統、不錯的機動能力

    缺點:脆弱的裝甲、過長的單發再裝填

    評價:這麼說吧,二戰身體+戰後科技,穿深並不算差,有著良好的俯角和機動,十分方便他隨時隨地支援,自動填彈系統實際上是給了這個黑槍主職的坦克有了一個新選擇:強吃,很多黑槍車因為爆發力不夠而容易被吃,他不會,只要彈夾裡有炮彈,一梭子出去,只要能穿,非死即傷。

    定位:二線支援、一線支援替補、攻守兼備

    建議:一開始——如果我看到你,我就把你黑,黑,黑! 抓落單——二營長,你他孃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上來!

    第五名:女王的忠誠騎士——百夫長Mk.I

    所屬:Y系 百夫長AX線

    資料:於1943年設計的綜合步兵坦克與巡洋坦克能力的“通用坦克”,是英國第一個專門採用傾斜裝甲防護設計的坦克,1945-1946年共生產100輛左右,1947年全數服役,他也是主戰坦克的鼻祖。

    優點:優秀的俯角、優秀的射速、優秀的炮塔防護

    缺點:較差的隱蔽、較低的輸出、容易壞彈藥架

    評價:在加強之後,他的頭也不是六七級車能夠隨便亂動的存在了,單發輸出上會有殘缺,但是這不就是英系主流特色嘛?百夫長Mk.I畢竟還不是神射手一般的存在,還是得注意一下的。

    定位:一線支援、二線支援、攻守兼備

    建議:現在的人們喜歡一發入魂和蹦出大數字,華麗的秒殺。我不擅長這個,從不擅長。我習慣將炮彈射出的彈筒堆砌成自己的戰績,傻得是我還一直以為這就是玩家想在他們的坦克身上看到的。不逞風頭,不是那種把部件耐久度都擺在彈藥架上的車,偷炮第一,幹活第二。這就是我從小被灌輸的理念,這就是我所知的一切。——改編自《女王》

    第六名:扶桑的亡命浪人——STA-1

    所屬:R系 STB-1線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日本自主研發的中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樣車,於1952年12月製造出第一輛樣車,在進行技術測試後,日本隨即在STA-1的基礎上設計出STA-2、STA-3、STA-4,並且在STA-3與STA-4的最終測試中實現了日本戰後第一代中國產主戰坦克六一式的設計,STA-1也奠定了日本吸取西方坦克強國經驗、結合本國地形的設計理念。

    優點:優秀的俯角、優秀的穿深、良好的主炮手感

    缺點:較差的隱蔽、較差的裝甲、一般的機動

    評價:說真的,這其實就是潘興的日本版本,都有俯角,都沒隱蔽,都不是很好的機動,但是STA-1有更好的穿深,只是因為沒有鐵頭,會比潘興能做的事情少一些。

    定位:二線支援、一線支援替補、攻守兼備

    建議:戰略若太複雜,必然失敗。——西鄉隆盛

    第七名:龍族的自強戰士——T-34-2

    所屬:C系 121線

    資料:抗美援朝結束後,上級意識到軍隊裝備的T-34-85並不能滿足國防需求,於是,中國向蘇聯求購T-54A坦克的全套生產技術,考慮到蘇聯會有不提供該車生產技術的可能,上級便下達命令要求自主研發一款類似T-54A、有效替代T-34-85的、與T-34-85配件通用性高的坦克,於是便出現了T-34-1,但是,T-34-1坦克的設計方案因為“仍未提升至目前的國防要求”而被中央否決,隨即出現了改進方案T-34-2,雖然在成功地得到了T-54A坦克的全套生產技術後還設計了T-34-3作為備用方案,但最終都隨著WZ120的成功而消失殆盡。

    優點:優秀的單發輸出能力、優秀的穿深、多樣化的主炮選擇

    缺點:較差的主炮手感,較差的裝甲防護

    評價:歷程是艱辛的,但是車子不是很好的,要不是沒有中國服自有國情三百穿,可能會更低。

    定位:一線支援、二線支援、攻守兼備

    建議:真的342,敢於300穿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裝59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的原話並不是這樣子的

    第八名:花旗的極品新星——T69

    所屬:M系 T57重型坦克線

    資料:基於T42中型坦克的搖擺炮塔式坦克的設計,1955年製造原型車並參加測試,但是測試後,軍方認為這樣的設計對裝甲的防護並不到位,於是該車並沒有量產。

    優點:優秀的爆發能力、優秀的地形適應力

    缺點:一般的隱蔽、較差的主炮手感

    評價:嘛,也是很少看到了,這玩意的防護全靠運氣(外星科技隨機跳彈),輸出全看能力,只能說欺負欺負脆皮吧,但是這玩意的支援能力卻出乎意料的好,比起法系的那些彈夾,他的威力沒打多大折扣,裝填空窗期卻不只是好了一個層次,很適合偷炮和強吃。

    定位:一線支援替補、二線支援、攻守兼備

    建議:“我T69就是爆彈藥架,死在重坦手裡,從諾曼底懸崖跳下去,也絕不挑軟柿子捏!”“真香。”

    第九名:胎死的南亞兇豹——印度坦克方案

    所屬:D系 豹一線

    資料:20世紀50年代,為了與持有M46巴頓的巴基斯坦對抗,印度需要組建一支足夠強大的中國產坦克部隊,但是由於其本身工業實力不足,於是只能寄希望於競標活動,德國戴姆勒公司、保時捷公司與ZF公司抓住了這個機會,基於E-50坦克與獅式坦克圖紙設計的基礎上,聯合研發了印度豹,但是該方案由於製作工藝過於精密複雜,最終沒有被印度軍方看中,他們看中了英國維克斯公司提供的維克斯Mk.I“勝利”主戰坦克(還直接提供了實體),於是,印度豹坦克成為了圖紙上的悲劇靈魂,也成為了德國公司參加坦克競標的一次嚴重的教訓——參加該國的坦克競標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該國的工業水平。

    優點:優秀的精度、良好的地形適應力

    缺點:較差的裝甲防護、較差的擴圈

    評價:你說這玩意有豹一的風格吧,我不否認,畢竟這個擴圈我是相信的,脆也是個常事,也算了,問題就在於這玩意打八級車都很吃力,能給這個位置,說實話還是看在他主職黑槍的基礎上有著不錯的精度才給的。

    定位:二線支援、一線支援替補、防守派

    建議:當大家都以為我會全域性跳過這車的時候,我跳過了,亦是一種不跳。——車德

    第十名:帝國的末日餘暉——黑豹II

    所屬:D系 E-50M線

    資料:在黑豹中型坦克出現後,德國開始了黑豹的改進方案設計,1943年,該方案被命名為黑豹II,1943年,M.A.N公司提出東線的黑豹根本不足以對抗蘇聯坦克而應該開始生產黑豹II,並製造出了一輛樣車,但是該提議最後被否決,原計劃生產黑豹II的廠商開始生產採用了黑豹II的少部分改進式設計的黑豹。

    優點:不錯的機動、優秀的精度、良好的穿深

    缺點:較差的隱蔽、較差的射速、較差的單發傷害、容易起火、不足以對抗同級車的裝甲防護

    評價:其實原來更慘,只不過,這次給了88mm L/100釣魚竿,讓他的處境變得好起來,裝甲與七級的黑豹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精度還是德系精度,支援能力上看沒什麼問題,實際上,由於怪物百出,黑豹II變得更加中庸。

    定位:二線支援、一線支援、防守派

    建議:除非想玩八級釣魚竿,否則還請花錢全域性跳。

    第十一名:中歐的再起東山——TVP VTU

    所屬:J系 TVP T50線

    資料:斯柯達公司為捷克斯洛伐克軍方設計的一款通用型中型坦克,未造出實體。

    優點:多樣化的主炮選擇

    缺點:全身上下都是缺點

    評價:雖然有著105炮和100炮的選擇,105炮有輸出穿深低,100炮沒輸出穿深高,實際上也就是70傷害和20穿深的捨去罷了,這輛車真沒啥子好講的。

    定位:二線支援、一線支援替補、攻守兼備

    建議:全域性經驗跳過去,誒,不跟你多嗶嗶。

    後話

    在我寫完的這一刻,我已經明白1.0可能要涼了,

    但我還是要寫下去,

    沒為什麼,

    我說過,7月18日,沒更新,和涼了沒區別,可以放棄,

    我真的不想放棄。

    後話寫到這吧,

    寫完了,挺晚了,

    晚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錦賽半決賽中張常寧作為主攻五局僅得一分,到底是身體原因還是與網傳冠希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