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北宋的軍制是以禁軍和廂軍為主,但是南宋與其不同,作為南宋主力軍的是駐屯大軍,取代了北宋禁軍的地位,南宋初年的駐屯大軍便是由各位大將統領,其強大的戰鬥力可以說在與後金的戰鬥中顯現了出來,所以其軍力強於中央的三衙之軍。紹興和議後,罷掉了諸大將的兵權,加強中央軍權。現在就用史料簡單分析一下。

    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祖宗內外諸軍惟廂,禁二色而已,禁軍皆隸三衙,而更戍於外;廂軍者,所在有之,以守臣節制。”可是靖康之變後,禁軍潰敗原有軍事系統己被徹底打亂。趙構受宋欽宗之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始開府招收潰兵、群盜, 後陸續又有一些將領率軍投入磨下, 才勉強成軍。建炎元年公元”置御營司, 作為最高軍事機構, 以節制諸軍。“ 諸將楊惟忠、王淵、韓世忠以河北兵, 劉光世以陝西兵, 張俊、苗傅等以帥府及降盜兵, 皆在行朝, 不相統一。於是, ⋯ ⋯因其所部為五軍, 以淵為使司都總制, 世忠、俊、傅等併為統制又命光世提舉伎司一行事務。” 總稱為御營五軍。建炎三年, 南宋統治機構初具規模, 軍隊數量進一步增加, 為了統一編制, 又在御營五軍之外, 另置御前五軍, “ 而劉光世所領西兵, 則謂之巡衛軍, 在五軍之外。” 所謂“ 御前諸軍者, 本高宗所收諸將部曲也。” 是南宋政府所依賴的最主要的野戰部隊, 分駐於前線各軍事要地。至於御營五軍無論數量、戰鬥力均不能與御前五軍相比其統兵將領的地位也大大低於御前五軍。

    建炎四年, 改御前五軍為神武五軍, 御營五軍為神武副軍。紹興五年十二月, 以神武北齊舊號, 於是改稱為行營四護軍, 張俊軍稱前護軍, 韓世忠後護軍, 岳飛左護軍, 劉光世右護軍。楊沂中統率的原神武中軍講入殿前司。《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 十都統制” 記為行營五護軍, 《宋史· 高宗紀五》亦同。據前一書載其五護軍依次是韓世忠左軍、劉光世右軍、張俊中軍、王處前軍、巨師古後軍。與諸書記載出入頗大, 不唯諸將所統軍號混亂, 且多與史實相謬。其中王贊於紹興五年三月因“ 敗師誤國” , 被貶為壕州團練使故不可能再統大軍。

    巨師古, 《宋史》無傳, 關於其事蹟極少見於記載, 可見地位較低, 時劉、韓、張、嶽軍實力明顯強於其它諸軍, 巨師古不可能再擔此重任, 而且又脫漏了岳飛、楊沂中二支重要軍隊故不可信。諸書均載後護軍為韓世忠軍。

    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載紹興二年十一月, 右僕射呂頤浩言’” 一又神武中軍楊沂中後軍巨師古, 皆不下萬人。” 當時岳飛部隊為神武副軍。《朝野雜記》可能誤把巨師古神武后軍記為後護軍, 或者誤以為行營後護軍的番號就是神武后軍的改換。其實在建炎及紹興初期由於戰爭頻繁, 勝敗無常, 南宋諸軍實力削長、分合變化較大。神武五軍、副軍五軍番號一變為行營護軍, 不是簡單的番號改變, 而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整編行動。紹興七年八月, 劉光世部將哪瓊率所部軍隊叛降偽齊, 於是以吳階統率的川陝軍頂替了右護軍番號。

    至此, 南宋諸軍基本整編就緒。關於其軍隊人數, 《玉海》卷“ 紹興三衙軍” 、《朝野雜記》甲集卷“ 紹興內外大軍數” 條均載“ 紹興初, 內外大軍凡十九萬四千餘而川映不與。宿衛神武右軍、中軍七萬八千二百右軍張俊、中軍楊沂中, 江東劉光世、淮東韓世忠、湖北嶽飛、湖南王趁四軍十二萬一千六百。” 關於川陝軍沐、數, 《中興小記》卷載“ 初, 右護軍凡七萬三千人, 馬九千匹。” 在紹興五年前後, 南宋諸軍總數約為二十六萬七千人左右。紹興五年春, 王崔被罷時, 以其軍一萬五千人隸韓世忠。紹興七年, 哪瓊率部叛降後, 劉光世軍所餘王德部八千人撥歸張俊, “ 由是三衙之外, 但有韓、張、嶽三軍。” 紹興十一年, 宋金簽訂和議, 遂罷去三大將兵權。

    南宋軍制又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據載“ 三大將兵罷, 諸軍皆冠以‘ 御前, 二字, 摺其偏裨為御前統領官, 以統制御前軍馬入銜, 秩高者為御前諸軍都統制, 且令仍舊駐紮, 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如韓世忠部將解元為鎮江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岳飛部將牛皋為鄂州駐紮御前左軍統制。吳磷為興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屯駐諸軍互不統轄, 無全國統一的軍隊番號以防止出現新的大將專權。關於這一點, 《文獻通考》卷兵考六記載很清楚“ 乃分命三大帥副校各統所部, 自為一軍, ⋯ ⋯遇有出師取旨, 兵皆隸樞密院, 依舊駐紮。而四川大將兵, 亦分屯就糧, 日興、成、階、鳳、文、龍、利、間、金、洋、綿、房、西和州、太平軍、興元、隆慶、漁川府, 凡十四郡焉。” 直到宋孝宗時, 除三衙軍力有所加強外, 屯駐諸軍仍以原三大將舊部兵力為最強。《朝野雜記》甲集卷載“ 今鎮江大軍韓氏部曲也, 建康大軍張氏部,鄂州大軍岳氏部曲也。唯荊南、江、池皆紹興末新創, 荊南則劉信叔所招效用, 而頗以鄂軍益之。江、池軍則三衙之疲弱者, 而江州一軍又雜以江西茶盜, 近歲皇甫固為帥, 始訓齊之。故東南唯以潤、升、鄂三軍為根本。” 諸路使、帥多以文臣充任, 遇有戰事, 則命重臣為都督或督視軍馬, 以節制諸軍。

    最後可見,駐屯大軍並非南宋的唯一正規軍。

  • 2 # 千山萬水357

    這個要看情況,事實上,一個王朝、國家的軍隊在不同時期,戰鬥力是不一樣的。北宋建國初期,趙匡胤雖然實行強幹弱枝、重文輕武的政策,但他也治軍嚴整,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其主力——禁軍是由精壯者組成,經過嚴格訓練,加之北宋手工業發達,軍隊裝備精良,所以戰鬥力強大,在消滅南方割據政權時展現出了強勁戰力,面對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宋軍可謂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十幾年時間就統一了南方,宋太宗時期,趙光義雖不及其兄,但也不算昏君,宋軍戰鬥力仍然可觀,消滅了北漢。但是,其後在收復燕雲十六州時兩次失敗(雖然兩次戰爭中宋軍部分部隊作戰也很英勇),又在面對西夏時屢屢戰敗,戰鬥力有明顯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北宋建國初期的“重文輕武”政策使得軍人地位低下,軍事體制落後所致,趙光義之後的宋朝皇帝大都文弱,且北宋中後期吏治腐敗,官員軍隊沉迷享樂,戰鬥力自然遠不及建國初,後來聯金滅遼,二十萬大軍竟然不敵遼軍殘餘,金軍南下,不下三十萬各地勤王之師竟被七八萬金軍擊敗,可見戰鬥力之低下。

    南宋軍隊戰鬥力也有變化,南宋之初,軍隊是在北宋殘軍基礎上建立的,但是經過岳飛、韓世忠、劉琦等人整頓,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比如著名的岳家軍,戰鬥力甚至超過了金軍精銳“鐵浮屠”、“柺子馬”,但是,這樣的戰鬥力主要靠的岳飛等名將的嚴格管理與訓練,一旦岳飛被害、韓世忠隱居,沒有了名將統帥,戰鬥力很快就下降,後來宋孝宗等北伐,敗多勝少便是明證。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南宋後期軍隊戰鬥力還是強於北宋末期的,不但與蒙軍聯合滅金,而且後來面對強大的蒙元軍隊,宋軍頑強抵抗,讓蒙元軍隊付出慘重代價(包括一個蒙哥大汗)後才最終戰敗,比起北宋軍隊的一潰千里要強的多。

    綜上,我認為在建立初期,南宋與北宋軍隊戰鬥力都較強,但後期,南宋軍隊戰鬥力明顯強於北宋軍

  • 3 # 日月光照古今

    宋朝(960~1279)結束五代十國,重建漢族封建政權,南方經濟發展較快,北和西北地區民族矛盾轉趨激烈。建立統一的封建政權後,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軍事制度發生巨大變化。

    北宋時期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其下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軍權及軍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時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

    1127年後,金兵繼續南下,宋政權偏安江左。北宋和南宋的軍事制度有許多不同之處,但總的是吸取晚唐、五代軍閥割據的教訓,皇帝加強集權,削弱大將兵權,以文臣御武事;集中大量財力、物力,供養大批招募來的軍隊,募兵制始終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兵力的配置上,宋朝軍制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紮在各地。京城的人馬最為精強,各方鎮知道兵力不敵,不敢造反。這就是“強幹弱枝”。如果京城有變,在各地駐紮的禁軍聯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夠對付變亂。這樣就“內外相制,無輕重之患”,這就是“內外相維”。

    北宋軍隊由禁軍、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以禁兵為主體構成一種中央軍和地方軍、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北宋滅亡後,南宋又撐了一百多年。那麼,北宋與南宋,誰的軍事能力更強一些?

    首先,立國初期,兩宋的軍事能力都不差,但是北宋衰落迅速

    北宋脫胎於五代十國的後周,在當時的叢林世界,後周的軍事實力最強。北宋立國初期,軍事能力很強的。趙匡胤的宋軍,滅了南漢、南唐、後蜀,趙光義又滅了北漢,對於極盛時期的遼國,柴榮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滅遼之戰;趙匡胤、張廣義都帶兵大軍征討過遼國。可見,當時的北宋,是不怕遼國的。

    雍熙北伐失敗後,北宋上下,談遼色變,面對遼國的報復,楊延昭等人雖然打了一些勝仗,宋真宗趙恆勉強按寇準的主意來到前線,但心裡一萬個不願意,此戰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結束。此後,北宋的軍事一落千丈,連小小的西夏都搞不定,“靖康之恥”前夕的北宋,可以說不堪一擊。

    南宋建國之初就憋了一肚子氣,它的主要軍隊來自於南渡之初,岳飛等名將們招募的軍隊,雖然組建倉促,軍事能力卻很強,有點類似東晉初期的“北府兵”。整個南宋,文人節制武將的情況,沒有北宋嚴重,國家一直處於軍事壓力之下,軍隊戰鬥力保持一直還不錯。從統治者來看,南宋的統治者因靖康之恥,進取心還比較強。

    北宋的衰落,真正原因在於“澶淵之盟”之後的百年和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打過仗的軍隊還是軍隊嗎?

    其次,從對手和戰績來看,北宋的軍事被南宋秒殺!

    北宋晚期,背叛與遼國的兄弟關係,與金國聯合滅遼。當時的金處於極盛時期,宋朝也是最富庶時期。戰績如何呢?北宋軍隊竟然被日薄西山的遼軍打得落花流水,還得金軍過來幫忙。甚至有史書記載,當時的宋軍,有的官兵連馬都不會騎。此戰之後,金國對北宋極度鄙視,才有了後面的靖康之恥。可以說,在軍事上,北宋君臣不知己、不知彼,自取滅亡。

    南宋跟金國打了四十年,然後休養了二十年。在與蒙古聯合滅金的戰鬥中,南宋軍隊的表現相當不錯,跟滅遼時期的北宋軍隊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當時的金國顯然比遼國強大。

    金國滅亡後,南宋跟蒙古打了四十多年。當時的蒙古,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機器,稱霸歐亞大陸,打垮了所有敢於抵抗的軍事組織。跟歐亞大陸眾多國家相比,南宋抵抗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最後滅亡的。試想,如果北宋面對蒙古,可能就一觸即潰了。

  • 4 # 南宮雁門

    他們兩個基本上就是半斤八兩,差不太多!南宋出了個岳飛本來還能逆轉!可是高宗害怕軍隊做大難以掌控便不讓岳飛收復河山!導致了最後偏安一隅,被蒙古所滅!

    宋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重文輕武的巔峰了!除了他再也沒有哪個王朝像他那樣弱化武力了!可能這和他的得國不正有很大的關係!

    當年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黃袍加身成為了皇帝,建立了大宋!之後大宋只是消滅了漢文明內的割據政權!對外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攻意圖!消滅了那些割據政權之後趙匡胤便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將的大權!自此對外戰爭幾乎就沒怎麼贏過!連個西夏都打不贏!

    趙匡胤之所以要解除武將的兵權是真的怕有人再黃袍加身了!當年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太子以後,唐朝便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那就是太子弒君!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也曾經企圖透過政變奪權,坐上皇位!唐玄宗李隆基為了防止太子奪權重用了安祿山,給了安祿山很大的權利,最後導致安祿山的反叛!大唐由盛轉衰!那個時候的社會已經是成王敗寇的時代了!只要是贏了再做出些業績出來!後人也就不會說你什麼了!宋朝皇帝可能就是看到了這些,加上自己又得國不正!非常害怕再有人黃袍加身!便極力削弱武力!最後導致了北宋很快滅亡!

    南宋軍隊自岳飛之後也沒有太大的表現!也是個北宋一樣弱雞一搬!雖然南宋的皇帝比北宋的皇帝對軍隊重視一些!但無奈無力迴天!錯過了岳飛這個能強大南宋軍力得人再也沒有了第二個可以替代的人了!

    歷史總會黑我們一些教訓!希望我們能不斷的總結教訓變得更好!而不是繼續走前人有過得路!

  • 5 # 傑哥000

    南宋軍隊更強一些。

    北宋軍事制度極速落後,為了防制武將做大,將不知兵,兵不能戰,戰鬥力一塌糊塗。

    南宋軍事技術在發展,南宋時期在把武器帶入新的高朝,尤其是火藥武器最為發展突出。

  • 6 # 凱凱趣說歷史

    在古代,王朝軍隊的實力強弱取決於統治者,而不在於軍隊本身。

    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他有自己的野心和抱復並精明能幹,那麼他就會想方設法的使軍隊強大起來。

    如果統治者根本就是一個沒有自己的夢想,而喜好玩樂的人。那麼就是給他再強的軍隊也沒用。這就好比領頭人厲害,他的手下能差到哪裡去!

    筆者認為,北宋和南宋軍隊強弱,並不是一個時期可以定論的。

    北宋初期的時候軍隊很強,把南方的政權都相繼滅掉了。證明北宋的軍隊也不弱嘛?

    南宋初期的時候軍隊也很強,宋金交戰,嶽武穆打的金軍那是節節敗退,並且收復了大宋許多失地。逼的金國使用卑鄙的的手段,威脅恐嚇宋帝自廢武功。這才使戰局扭轉。

    所以說軍隊強與弱,在於領頭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比較信賴進口奶粉,寶媽們有什麼好的值得推薦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