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高山松

    有人認為中東地區動盪不安,可能是因為伊拉克敘利亞伊朗爆發了戰爭。一場伊拉克反恐戰爭敘利亞反恐戰爭伊朗發生了油輪爆炸無人機墜落事件讓人感到中東動盪不安。這證明1945年以後世界確實很平靜,靜得聽不見風聲雨聲汽車喇叭聲。其實,世界總是無風三尺浪的。中東之所以“動盪不安”,是因為世界上有兩百個國家(過幾年可能達到三百個或三千個國家),是因為世界上有差不多一百億人口,過幾年還可能達到兩百億或三百億或一千億一萬億人口,人口只會逐年增加。儘管有些人不願結婚不願生小孩,儘管有些人死於地震、癌症、尿毒症,但下車的總沒有上車的乘客多,離開這個世界的總沒有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多。是因為每個國家都想當世界霸主,是因為人人都想當總統當市長當州長,是因為世界上總是有恐怖組織,總是有本拉登有薩達姆。是因為世界上黃金沒有沙子多,石油沒有海水多。是因為所有的汽車都離不開汽油,汽車加水無法啟動。是因為世界上不是每一個國家都生產石油。是因為生產石油的國家比不生產石油的國家少。僧多粥少。車多油少。全世界知道,全世界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是中東。美國之所以要退出伊核協議,是因為伊朗在中東太強大了,幾乎比美國還強大。實際上,美國已經無力制裁伊朗了。美國不敢擊落伊朗的無人機,伊朗敢擊落美國的無人機。誰強大呢?誰制裁誰呢?美國之所以退出伊核協議,是因為伊朗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地位。挑戰石油領導地位美元領導地位就是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就是想指揮美國不想聽美國的指揮。都是石油惹的禍。有人說都是月亮惹的禍。其實不對,其實是石油惹的禍。

  • 2 # 嶺南通途

    二戰以後世界局勢總體保持了和平,但是有一個地方依舊是戰火連天,那就是中東地區。二戰以後的大多數戰爭都是在中東發生,其動盪不安的主要原因是圍繞宗教文化、石油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展開的。

    一、宗教成分複雜

    中東地區有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中最大的就是伊斯蘭教,但是中東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兩派教義不同,已經相互鬥爭了上千年。

    二、巴以衝突

    在1948年,以色列宣佈成立,隨後,中東戰爭打響,阿拉伯人團結一致對抗以色列。中東戰爭共有5次,戰爭中,除了巴勒斯坦之外,約旦、敘利亞和埃及的土地也都進一步被以色列侵佔。

    三、爭奪石油資源

    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中東各國為了爭奪石油資源相互攻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為了石油資源,美國出兵中東很大的原因也是為了控制石油資源。

    四、爭奪水資源

    中東是極度缺水的地區,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各國為了獲得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也經常爆發矛盾。

    五、恐怖主義橫行

    長期的戰亂使中東成為了恐怖主義的沃土,恐怖主義的壯大又進一步增加了中東地區的動盪。

    六、外部勢力的干涉

    中東是世界石油的主產區,各國都想控制中東,美國的霸權主義,石油美元等,都必須確保其對中東要保持足夠的控制力,在中東推行顏色革命,保持中東的動盪,符合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利益。

    綜合以上原因,中東地區在二戰以後依舊動盪不安,在可見的未來,該地區會繼續動盪下去,想安定下來很難。

  • 3 # 懂個球球哦

    首先談談政治經濟根源:

    中東地區部分國家GDP增長率實際上長期處於正增長勢頭。

    中東地區動盪根源並不在於GDP增長,而在於中東國家的GDP增長沒有轉化為實際效果,即GDP增長沒有惠及普通百姓生活。

    中東國家在動盪前,由於美蘇冷戰地緣衝突,兩個超級大國大力扶持代理人,而美蘇扶持的代理人大多實行強人威權專政(或君主專制),延續至今。

    中東政治精英和強權專制集團執政官僚習氣嚴重,脫離群眾導致了社會需求與國家執政方針的脫離。

    長期對社會需求不聞不問,民眾改善基本生活條件長期被壓制。

    同時強人專制模式導致腐敗和政治體制僵化,無法靈活應對國際複雜局勢的變化。

    最終導致矛盾激化。

    這裡的社會需求和民眾生活條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貧富差距極化和失業率激增。

    民眾生活條件低下,沒有工作,貧困,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社會矛盾尖銳,再加上外部勢力煽風點火,民眾政府對立,矛盾集中爆發。

    經濟結構單一,極度依賴外部使中東各國經濟極其脆弱:

    表現在中東部分國家過度依賴能源、旅遊等產業,國際局勢發生變化,如金融危機油價危機等,自身受到波及。

    再談談宗教根源:

    首先在大中東北非地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教意識極其深入。

    同為伊斯蘭教的不同教派矛盾更為尖銳。

    1948-1949第一次中東戰爭;

    1956蘇伊士運河危機;

    1967六五戰爭;

    1973十月戰爭;

    1982黎巴嫩戰爭。

    幾乎中東地區每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都有不同宗教矛盾、同一宗教不同派別矛盾的縮影。

    現在的中東冷戰,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代理人和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代理人戰爭就是不同教派衝突的體現。

    在同一國家內,世俗化力量與宗教力量矛盾深刻,引發教派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萌芽。

    最後就是地緣根源:外部干預

    歷史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富藏能源引狼入室,成為殖民主義者、帝國主義者爭霸的戰場。

    美國主導的民主化程序,俄羅斯重新介入,地區力量重組。

    外部勢力的干預使中東舊秩序瓦解並向新秩序過度,但短期內難以形成穩定的秩序使中東矛盾頻發。

    以阿拉伯之春為例:

    外部力量干預阿拉伯之春波浪起伏:

    第一波:突尼西亞阿里政權垮臺,“民主化”

    第二波: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垮臺

    第三波:利比亞卡扎菲垮臺

    第四波: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垮臺邊緣

    外部勢力干預將使中東動盪長期化,持續化。

    真誠回答,贊和關注可以走一波!

  • 4 # winsen大人

    看了很多大佬的優質回答,作為小白的我一時無從下手,我們不妨換個角度,進行簡單的探究。其實,很多大佬們提到的原因,都源於一個共通點,地理位置。

    關注世界局勢的同仁們都知道,中東地區地理上處於歐洲,非洲,亞洲的區域地理中心。並且透過紅海,地中海,串聯起來大西洋和印度洋,遙望太平洋。可以說以中東為中心,到哪個大洲都相對來說是最近的區域。對於各個時期的大國來說,政治或者全球影響力的角逐都離不開中東這個中心,為什麼呢,小局取地,大局取勢!這是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競爭。

    至於為什麼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很多的起源於中東地區,則可以追溯到早期人類的遷移過程。人類祖先離開非洲大陸,最先抵達的地區據考古發現,大機率就是中東,並且從這裡走向世界各地。由此,古人對於未知的恐懼逐漸形成了宗教,後期成為統治者的一個統治手段。而,不同意識形態或者信仰的衝突也是中東自古以來戰亂不斷的原因。如今,宗教因素很多時候成為了域外大國,煽動局勢的抓手。

    當然石油資源的豐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南美石油資源也非常豐富,但是為什麼沒有變成像中東一樣的火藥桶呢?這裡有兩個決定性的因素,石油資源獲取的綜合成本即開採成本,和運輸成本(前面分析過地理和區位因素,石油運輸離不開四通八達的海上運輸之路)都非常低廉,這也就是一些產油國家無論油價走勢波動如何,也能繼續快樂賣油的原因,(另一方面這也是委內瑞拉從輝煌陷入倒退的原因,開採成本太大,一旦油價下跌,石油開採成本大於成品油的價格,經濟嚴重依賴於石油資源的委內瑞拉可不就混成了如今的樣子了。)而且域外大國的對於石油資源的競爭可不是簡單的石油資源本身的競爭,而是資源時代,石油定價權的競爭。伊拉克,敘利亞等等國家最終走向動亂,甚至所有可以看到的的動亂,絕不是簡單的資源競爭的偶發事件。看似某些國家在中東地區費力不討好,但是,背後究竟有多大的收穫簡直難以估量。人家不傻,有些事情看似吃力不討好,受到世界一致“譴責”,造成了很多慘無人道的人間悲劇,表面上冒天下之大不韙,實則近取了利,遠亦取了勢。各位看官細想是否如此?堂堂超級大國,幾百年來唯利是圖的西方國家聯盟,會幹傻事嗎?

  • 5 # liwei1518

    因為石油和猶太人建國,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西方公司控制中東的石油,經歷了埃及阿拉伯復興運動革命,石油國有化和第三次中東戰爭後沙特對西方的石油禁運才最終有了部分控制權,有資源的地方一定有利益衝突何況是戰略資源,猶太人建國是英法打入中東的釘子,卻最終變成了美國中東霸權的抓手,中東怎麼可能會有和平,再加上阿拉伯國家的內鬥。

  • 6 # 峽谷影視

    中東堪稱當代世界戰亂頻繁、最為動盪不安的地區,大規模的中東戰爭、以色列侵黎戰爭和兩伊戰爭,小型武裝衝突不斷,震驚世界的國際事件屢有發生。阿拉伯世界已經成為國際鬥爭的最熱點。中東地區為何長期戰亂不休、局勢動盪多變?在國際形勢漸趨緩和的背景下,為何在中東地區爆發了西方輿論稱之為“冷戰時期的首次國際危機”?追溯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東地區歷史積怨和遺留問題甚多。中東是世界古文明搖籃之一。在歷史上,現今的許多中東國家曾幾度處於一個大國的版圖之內。7世紀後,中東先後興起兩大地跨亞非歐的封建帝國,即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入18世紀後,衰落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歐洲列強瓜分,中東各地開始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二戰之後的民族解放運動中,湧現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這些國家、民族之間都存有相互征服、壓迫的時代烙印,領土疆域變遷不定,因而歷史宿怨和問題特別多。如果執政當局對歷史遺留問題處置不當,極易成為誘發摩擦、糾紛和衝突的動因。

    第二,從地緣政治來看,中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戰略要地。它位於“三洲五海”之地,有一條最重要的戰略要道——蘇伊士運河,又鼎足而立三個極具戰略價值的海峽。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環境,使中東稱為三大洲海陸空交通的樞紐和國際要衝地帶,是大國兵家必爭之地。

    第三,中東是世界石油寶庫,有“油海”之稱。在世界各大產油區中,中東石油的儲藏量、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首位。中東出產的石油絕大部分都輸往西歐、北美和日本,是西方最大的石油供應商。中東石油對西方世界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是西方經濟的生命線。控制中東石油資源和運輸石油的戰略要道,歷來是大國爭奪的重要目標。

    第四,複雜的民族矛盾。中東是多民族聚居的國家,阿拉伯人佔半數以上,也稱“阿拉伯世界”。中東民族問題的嚴重性,既表現在一些民族之間屢屢發生糾紛,也表現在阿拉伯世界內部的分歧和鬥爭。有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圍繞巴勒斯坦問題而釀成經久難解的爭端,有土敘、兩伊四國交界的庫爾德族與本國政府的武裝鬥爭,有兩伊戰爭中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留下的舊怨新仇等。阿拉伯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與紛爭的世界,阿拉伯人既有超越國界的共同民族需要,蘊含著促進團結合作的內聚力,又有著為疆域區分的國家利益的差異而產生的矛盾與分歧。儘管統一與復興是阿拉伯民族的願望,但嚴峻的現實使這個目標難以實現。

    第五,根深蒂固的宗教糾紛。中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發源地。伊斯蘭教後來居上,傳播最廣,中東各國居民絕大多數是穆斯林,被稱為伊斯蘭國家。各宗教之間、一個宗教內部的各教派之間,矛盾盤根錯節,非常複雜尖銳,並且常常同國內的政治鬥爭融為一體。中東各國家內教派割據的社會結構和掌握國家權力的教派政治,成為滋生無止盡教派爭端的根源。

    第六,大國霸權主義。中東地處戰略要地又盛產石油,一直是列強覬覦和獵取的物件。二戰之後,中東稱為中美在第三世界爭奪的焦點。美蘇在中東的激烈較量直接、間接引發了許多衝突與紛爭。

    以上各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使得中東成為世界上最為動盪不安的地區。

  • 7 # 達魯伊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里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利亞,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儘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絡密切。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指出,美國和以色列政權的最終目的是企圖改變中東地區的政治地理。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法維今天在伊朗南部克爾曼省的革命衛隊和民兵集會上發表講話說,美國和以色列政權侵佔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目的是企圖掠奪波斯灣地區的石油資源和改變中東地區的政治地理。

    薩法維說,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民兵的責任是發展伊朗,保衛伊朗的領土,加強國防和武裝力量。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表示,發展伊朗、建立伊斯蘭偉大文明都是為了捍衛伊斯蘭體制,鞏固國家的安全與穩定,他說,革命衛隊和民兵的責任是面對所有外國列強。

    薩法維就伊朗的科技發展而說道,伊朗在國防工業不需要從其它國家進口技術,因為伊朗在和平和保衛國家的道路上已得到了先進的技術,而且將進行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任我行為何把《葵花寶典》送給東方不敗修煉?鎮教神功不如吸星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