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對於這個問題都能夠寫好幾本書了,而且各種觀點都有,什麼美援說當然蘇聯肯定不承認,蘇聯人自己說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我倒是覺得還是蘇聯人自己說的更靠譜一點,具體一點就是蘇聯做了比德國更充分的戰爭動員,這一點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首先提出戰爭動員這個概念的是德華人。魯登道夫在總體戰中提出來要把國內所有的資源集中在軍事方面,採取快速行動,迅速的擊敗敵國。德國在二戰初期的得手,除了先進的戰略戰術以外,德國早於西歐各國進行了戰爭動員也是重要原因。

    而到了蘇聯,由於蘇聯的國土廣大,加上蘇軍的苦戰,掩護蘇聯轉入了戰時體制,由於蘇聯的體量原來就比德國大。蘇聯經過兩個半五年計劃,工業生產的數量已經超過德國,當然質量還是不如德國。同時蘇聯人的計劃經濟是嚴格的計劃經濟,國家對於社會各方面的資源都有詳細的瞭解,而對於這些資源到了戰時能有什麼用處,蘇聯都有詳細的計劃。蘇聯人沒有計劃到的是,德國搶先動手,大片的國土淪陷,蘇聯人是急急忙忙的搬工廠,儲存了寶貴的工業生產能力,到了1943年,蘇聯已經完全轉入了戰時體制,蘇軍也開始轉入了反攻。

    蘇聯從事軍工生產的不只是原來的軍工廠,包括民用工廠都在生產軍用物資,比如玩具廠開始生產炮彈的引信等等。

    而德國雖然很早進入戰時體制,但是德國的戰爭動員卻十分不徹底,沒有象蘇聯那樣把全部資源集中使用,到了戰時還在生產比如水晶吊燈一類的奢侈品,浪費了巨大的產能,就是軍工廠也還按照平時的工作節奏,慢慢悠悠的每天一班的生產各種戰爭物資,等到了施佩爾掌管德國的軍火生產,充分發揮德國的工業產能的時候,美國這個比蘇聯還要巨大的工業國也已經投入了戰爭。當時蘇聯和美國是世界第一第二工業大國。而這時德國再怎麼深入挖潛都無法趕上這兩個巨大工業國的產量。

    當然其他的一些原因也有影響,比如蘇聯的天氣,美國的援助,德國的多線作戰等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還是蘇聯的戰爭動員要比德國更加充分。

  • 2 # 靜夜史

    那麼,為什麼不可一世的德軍會折戟蘇聯?納粹德國兵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在實力的周邊,是那些壓垮德國的一根根稻草。我們仔細分析:

    1、沒有搞定英國就掉頭東進

    兩線作戰絕對是兵家大忌。希特勒想要避免這一點,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1940年,納粹德國消滅法國,完成了整個西歐大陸的征服後,將目標瞄準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

    對於英國,希特勒並沒有想過立刻趕盡殺絕。但是此時英國的存在勢必嚴重威脅德國後院,在不列顛空戰中,為報復希特勒對倫敦的空襲,丘吉爾組織過一次對德國本土的空襲,這使得希特勒意識到英國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但是此時的希特勒面臨著兩個嚴峻挑戰:

    一是德國的陸軍雖然極其強悍,但是海軍和空軍的實力則遜於英國,作為傳統海洋強國,英國的海上力量輝煌一時。而渡過英吉利海峽需要海軍,海軍的安全又需要空軍的掩護,加上英國的雷達技術也比德國先進,這些都讓希特勒一籌莫展;

    二是德國在緊張地對蘇備戰時,蘇聯也在積極謀劃進攻德國。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就是蘇聯進攻德國的前奏,如果不先下手為強,缺乏縱深的德國很有可能被蘇聯一擊必殺!

    不過有一點令人欣慰,蘇聯軍隊在蘇芬戰爭中的表現堪稱一塌糊塗,大清洗帶來的負面效應太過明顯,導致蘇聯傷亡慘重。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斯大林想要突襲德國,這樣的動員能力真心令人不敢恭維。

    那麼,希特勒如何對英國的呢?先勸降,遇到了死硬的丘吉爾;要進攻,遇到了英國上下的大反殺。

    按照希特勒的設想,英國和德國媾和,德國同樣可以避免兩線作戰。但是丘吉爾不吃這一套,所以希特勒只能打。

    但是,德國在打了一半之後就不打了,給了英國喘息之機,這是德國犯下的第一個錯誤。因為只要有英國在,美國的援助就有落腳點,英國的轟炸機就能覆蓋到德國本土。

    如果德國不斷保持對英國的攻擊,即使傷亡較大,但也會大大削弱英國,最後拿下英國也不是沒有可能,可惜德國最後選擇了放手!

    蘇德戰爭爆發後,英美盟軍正是不斷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牽制了德國大量的空軍力量,才有效減輕了蘇聯的正面壓力!

    2、低估了蘇聯的抵抗意志

    希特勒在開始進攻蘇聯後,曾大聲宣告,用3個月滅亡蘇聯。

    但是,德國最終還是被蘇聯反殺。究其原因,是因為希特勒低估了蘇聯人的反抗意志。

    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是希特勒決心消滅蘇聯的重要因素,因為在此戰中,蘇軍表現出的低水平,不僅讓世界譁然,更讓希特勒認為蘇軍真的不堪一擊。然後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閃擊蘇聯。

    應該說,德國的突襲是極其成功的,雖然蘇聯對德國的進攻有所準備,但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斯大林在收到情報後仍然對當前的形勢感到樂觀,所以面對德國的突然進攻,蘇聯猝不及防。

    事實上,導致蘇聯前期一潰千里的,不僅僅是斯大林的麻痺大意。更有蘇聯大清洗帶來的無窮貽害。

    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斯大林在蘇聯掀起了空前規模的大清洗,無數元帥和將軍落馬,蘇聯的國防力量受到了毀滅性的傷害。

    在德國進攻蘇聯前,蘇軍全軍指戰員的素質大幅度下降,很多連級指揮官甚至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德國素質大踏步前進時,蘇聯軍隊素質卻在停滯不前甚至大踏步後退,作戰思想落後,軍官素質低下,這導致蘇聯對於現代戰爭的接受能力大打折扣。

    等到德軍進攻時,蘇聯全軍猝不及防,根本就不能組織有效的防禦。開戰四個月,蘇聯軍隊損失慘重,其中在7月份開始的基輔會戰中,超過66萬蘇軍被俘,成為蘇德戰爭中蘇聯最恥辱的一頁。

    到莫斯科會戰前,蘇聯損失軍隊將近300萬人,其中超過70萬人被俘,飛機損失了96%,火炮坦克等損失不計其數。此時蘇聯損失了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喪失國土超過150萬平方公里。

    因為蘇聯的主要國防力量都佈置在西部地區,侵佔波蘭東部後蘇聯又將陣線大規模西移,這導致蘇聯的大部分裝備都在德軍閃擊戰的打擊範圍內,所以開戰之初傷亡殆盡。

    雖然德軍到莫斯科時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但是蘇聯真正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但是,蘇聯並沒有屈服,更沒有放棄莫斯科。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在最後關頭選擇留下了,和莫斯科共存亡。在斯大林的鼓舞下,蘇軍士氣高漲,逐漸穩住了陣腳。

    然後斯大林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震驚世界的紀念十月革命勝利閱兵式,隨後蘇軍對德軍發起反攻,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可以說,斯大林的堅決抵抗是希特勒沒有想到的,正是這樣的堅決抵抗讓希特勒陷入了蘇德戰爭的泥潭,最終輸掉了戰爭。3、總體戰略存在偏差

    對於德國而言,兩線作戰是大忌,因為輸掉一戰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兩線作戰的掣肘,這一點希特勒心知肚明,所以也在竭力避免兩線作戰的發生。

    所以,希特勒和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然後大舉進攻西歐,然後又在西歐只剩英國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大舉進攻蘇聯。

    在希特勒看來,雖然英國的事情還沒處理完,但是短時間內英國無力反攻,這段時間拿下不堪一擊的蘇聯足夠了,希特勒定下的目標是三個月。

    不過希特勒把蘇德戰爭想得太簡單了,日本也是如此。在一戰前,決定整個戰爭勝負的,基本就是幾場關鍵戰爭,比如法德色當決戰,日俄對馬海戰等。

    但是一戰之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幾場戰役已經不能完全決定戰爭的成敗了。雖然蘇軍屢戰屢敗,但是隻要斯大林不投降,德軍就得一直打下去,直到消滅斯大林為止,這讓適合速戰速決的德國很受傷。

    所以,將戰爭的勝利寄託在戰役的勝利上是極其不靠譜的。因為戰略的偏差,導致德國沒有進行持久戰的各種準備,所以一旦德國陷入戰爭泥潭,衰敗就不可避免。

    1941年10月莫斯科會戰開始後,天氣轉冷,德軍鞭長莫及的後勤供應導致很多德軍只能穿著夏季軍裝和蘇聯作戰。

    希特勒在缺乏蘇聯基礎設施資料的情況下貿然進攻,導致大軍陷入東歐平原上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因為對蘇軍的估計不足,以為蘇軍只有180個師,結果戰爭開始後蘇聯迅速動員超過360個師,導致德軍筋疲力竭;

    同樣是因為沒有做長期戰爭的準備,德軍沒有有效的方法來組織美國隊蘇聯的大規模援助。導致德軍越打越少,而蘇軍則越打越多!

    可以說,這一系列偏差,導致了德軍在陷入蘇德戰爭的泥潭開始,就註定了不可挽回的失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梅好秦天

    納粹德國對蘇的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背離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巴巴羅薩計劃的三個戰略目的在最初的勝利和巨大的誘惑下一個也沒有按既定計劃去完成!也就是說德軍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

  • 4 # 順其自然必有天助

    本質原因就是實力不夠,就像希特勒要娶斯大林當媳婦,買車10萬,買房39萬,彩禮10萬,總計59萬,希特勒實力只有30萬。結果是車,房,彩禮就是湊不齊。所以失敗。

    戰爭第一階段順利。(德軍武器,人數,經驗,偷襲突然性)蘇軍許多軍隊舊裝備上交,新裝備沒發下來,戰爭爆發太早了,蘇軍半自動步槍還沒生產夠,戰爭開始了只能停止生產半自動,因為零件多,佔用工時長,只能生產拉栓步槍

    第二階段德軍感覺就很困難了,德軍將軍希望善待蘇聯老百姓,這樣可以減少攻擊阻力,希特勒從全域性出發國家啥也缺,必須從蘇聯搶糧食,肉,蛋,奶,蘇聯女人要靠白天給德軍洗衣服,晚上陪睡覺才能得到豬腸子,因為物質被搶蘇聯老百姓不能活,所以恨德軍所以游擊戰也狠,德軍正規軍對待游擊隊更狠,所以每月打死游擊隊,普通老百姓很多(有些因為報仇,有些為了多報戰果殺老百姓,你想想配電腦的,修車的亂要價就知道軍隊虛報戰果多可怕,不是多要錢,而是殺敵方老百姓充數)蘇軍利用大地盤領土,偷工減料大量武器,少量新式武器打的德軍終於到了相持階段。德軍確實打其他小國時間兩天,一1星期,1個月多點,打蘇聯3年10個月,感覺區別就像打小國就像周邊自駕遊打蘇聯就像繞中國一圈再去西藏自駕遊,感覺既費時間,又費油,又考驗技術,又考驗運氣。

    第三階段希特勒也沒信心了,好幾次戰役德軍將軍請求蘇軍沒準備好,趕快進攻。希特勒沒信心,等多造些虎式坦克再打,結果蘇軍挖的戰壕又深又多,德軍造100輛坦克,蘇軍造500輛。好不容易坦克感覺不少了,進攻也迅速,媽的又得休息一個星期等的加油,(德軍後勤油罐車自己燒掉的,游擊隊破壞,拉到蘇聯只能剩下1/3)。還是老毛病實力不行,不存在德軍將領對,還是希特勒對,聽德軍將領的話快速打擊,蘇軍是沒準備好,但是自己的重型坦克數量也少,其他輕型武器攻擊力,抗打擊也弱。德軍後期一切連招架之功也沒有了,許多戰役希特勒,情報部門,德軍研究蘇軍主攻方向哪裡,認為蘇軍和小國一樣一次只能主攻一個方向,大國牛逼的地方就是老子同時打二,三個方向不行嗎?最後德軍只能一路逃。(雖然有劃時代噴氣式飛機,導彈,沒原料,沒燃料一切完蛋。德軍老大自殺,德國失敗。德軍插曲,製造原子彈重水被炸拉到,假如中美蘇,這樣的大國研究所,重水生產可以5,6個廠家 ,(可以在偏僻,中心地帶)敵人就算炸了,特工逃出去也費勁,估計大多數能弄死。大國報復,小國根本承受不起,大國就像獅子,老虎,這樣的猛獸,輕了咬一口(小國少一個省或者破壞對方重要物資)惹急了直接咬死,消化的小國成歷史 ,標本了。

  • 5 # ZDC海納百川

    蘇德戰爭初期,希特勒制定的閃電戰確實收到了奇效。蘇軍一敗塗地,兵力損失幾百萬之多。大片國土淪喪,人心渙散,幾乎到了崩潰邊緣。希特勒為閃電戰所取得的如此輝煌的戰果,欣喜欲狂,認為徹底滅亡蘇聯指日可待,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他在德軍高層會議上狂妄地說,蘇聯只不過是一間破舊的房子,只要踢上一腳就會轟然倒地。:

    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之下,希特勒制定了全面進攻的計劃,首要目標就是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在精神上摧垮蘇聯人的抵抗意識。為此,他集中了德軍的南北兩個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希特勒飄忽不定,即想攻佔莫斯科,又對烏克蘭的糧倉和高加索的石油垂涏三尺,妄圖魚和熊掌兼而得之。於是在半道上,他命令曼施坦因的中央集團軍群向烏克蘭挺進,而古德里安的裝甲集團軍群也被從莫斯科城下調走,參予對基輔的進攻。這種目標不明的戰法,無疑犯了兵家大忌,貽誤了德軍合圍莫斯科的最佳時機,從而使斯大林得以喘息,從各地調集軍隊參予莫斯科保衛戰,並最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莫斯科大會戰的勝利,在國內,極大地鼓舞了蘇聯軍民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信心,也終結了德軍所向披靡的閃電戰不可戰勝的神話。而在國際上,美英等國也不在觀望,認識到了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在武器、糧食、石油等各種物資上,開始全力地援助蘇聯。使蘇聯的後方供給得以持續保障。

    而莫斯科會戰以後,希特勒並沒有冷靜下來,也根本沒有認識到蘇德戰爭的永續性和長期性。在德軍並沒有得到全面的修整和補充情況下,又匆匆忙忙地發動了斯大林格勒會戰。希特勒故伎重演,還是沒有能夠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結果導致斯大林格勒會戰,再次遭到慘敗,也使得德軍從此由戰略進攻轉向了戰略防守。而斯大林挌勒會戰之後不久進行的庫爾斯克大會戰,其實是德軍在蘇聯境內最後的瘋狂。彼時的希特勒,從某種程度上,精神似乎己陷入錯亂狀態。所以,無論他手下的將軍提出什麼意見,希特勒都無法接受。他完全放棄了戰爭的實際,而是憑主觀和混亂的幻想調動德軍。所以德軍最後的全面戰敗,註定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 6 # 心靈季節

    一、德華人兩線作戰

    二、德國戰略錯誤。

    1)沒有封死西方援蘇港口,

    2)應一開始就在近2000公里頓河兩邊沿岸設重兵建一封鎖線,把蘇聯一分為二

    3)沒有有效的利用蘇聯人民的反斯大林情結,

    4)德戰爭動員不徹底,沒有棉衣,馬拉大炮就是例證

    5)軸心國不團結,日不要攻美,德日聯和佔巴庫,日本兵多,整個二戰才死200多萬,43年前估計才死100多萬

    6)希特勒,用人失誤,干涉太多。

    哈哈,事後諸葛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筆書法中順勢入筆更符合書寫習慣,為什麼教材上教的都是逆鋒起筆和回鋒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