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像夢享家

    其實是有其內在原因的:

    一、作者群體參差不齊。如果在過去,別說成為作家。就是寫點文章想要發表都不是簡單的事兒。那麼就會對自己的文章精雕細琢,尤其是小說,更會仔細校對,力求完美。所以過去的文字作品相對而言,質量就比較高了。那麼到了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人人都可以寫東西發表在網路了,而且很簡單。就不會那麼深思熟慮了,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質量。

    二、網路平臺上傳播快。剛剛已經提到了,作者可以隨意上傳到網路上。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網路平臺傳播更快。過去如果是實體的小說書籍,你看到了或許我沒看過。而現在就不一樣了,我覺得不錯會分享給你,你馬上也能看到。這就造成了被大量閱讀的可能。這是網路傳播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現在的網路小說,哪怕質量很差,但是作者寫作的針對性很強,特別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年輕人又是網路上主要閱讀者,自然而然就有很多讀者,閱讀量激增。

    我們還是希望網路上能出現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吧。

  • 2 # 路過心上的句子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感覺被很多人忽視。

    網路小說質量差,差在哪裡?差在文筆。

    為什麼被大量閱讀?抓住了讀者的心。

    就像我們看一部電影,我們通常會去評價電影的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創造力,很少會去認真的稽核內容的問題。現時代的好書太多了,文筆好的和風格獨特的作家有太多了,我們接受完高階的寫作技巧後,就會覺得這小說文筆不行,爛文,但是網路小說就是這樣的,很多作家寫小說,是情懷是夢想是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但是他們的故事內容有些時候,比作家要好多了,一個描寫生活感悟,一個從零到一百的創作,我還是比較佩服想象力爆棚的網路小說家們!你們加油~

  • 3 # 麥田守望者說

    但是,如樓主所說,網路上確實充斥著大量質量很差的小說,遣詞造句傻的可以,情節結構完完全全沒有邏輯,卻有與之不想匹配的大量閱讀。

    我想原因大概有三:

    其一,背後有力量推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領域都已經形成了灰色的產業,包括電子讀物出版業,鼎鼎大名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是有機構幫助刷出購買量都已經不是新鮮事,更何況資源豐富的網路寫手,買流量呢,相信不難理解。

    其二,需求決定。還是回到傳播或者市場本身來看待這個問題。網路的普及尤其是行動網路的普及給大量之間沒有閱讀習慣或者閱讀習慣很差的人閱讀的空間和機會,他們有了閱讀的需求自然會有商品來滿足這個需求。

    第三:我們會有一種錯覺是以前的書經典現在的書差,一個原因是以前的糟粕之書被時間淘汰了,大浪淘沙之後我們只留下了經典;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網路出版小說成本極低,傳播速率快,我們接受了好書迅速傳播到我們視野中就不得不接受不好的讀物也進來,萬事都有兩面性嘛。

    最後我想說的是有關於審美標準有四個狀態:豔俗,素雅,矯情和病態(大概是這個意思,具體詞可能不準確),網路的普及和便捷性給了第一個狀態無論是需求還是供給以前所未有的成長土壤和環境,很難判斷這究竟是個好事還是壞事。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去找我們想要的並對我們有幫助的即可。

  • 4 # 本憨不憨

    要說網路小說這幾年瘋狂的湧現出來,原因就是不管你多高的學歷,多高的文化水平。只要註冊一個作者帳號你就能開始進行創作。

    因此也造成了質量較差的現象,關於為什麼質量差卻又有大量的閱讀。

    第一,網站的推薦,有網站的推薦量的小說一般閱讀量都不會太低。

    第二,書名和文案寫得好,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讀者會嘗試著去閱讀。

    第三,接觸網路文學的人,年齡低齡化,年紀越來越小。越淺顯的文化閱讀起來越簡單。

  • 5 # 大悔憶智周

    被大量閱讀的不一定是壞作品,很少人閱讀的不一定是好作品。

    有人閱讀是好事,四大名著都曾經流行,其中《紅樓夢》高雅之極,但也曾普及到“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

    過去有通俗期刊《故事會》,讀者眾多,現在九年、十二年義務教育,網文畢竟比《故事會》文學得多,所以它能夠成為受過多年教育的年輕人的《故事會》。

    所謂質量差差在文筆,但想象力還是有的,情感還是豐富的,構建情節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文學其實有一部分功能就是讓讀者暫時忘卻人間煩惱,“拔著頭髮離開地球”。

    遮天啊,逆天啊,封天啊,擇天啊,yy吧,天要下雨你都遮不住還得拿把傘,你還遮天!可是人就是要有神話才能活著。只不過現在的神話叫奇幻、玄幻、修仙、修真、種馬、種田……

    人類在自然和命運面前感到無力的時候特別需要神話,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現在太發達,過去不能高速開發現在飛速開發,人又覺得地球不踏實自己太渺小,於是再次想入非非,靠想象力覺得自己強大,隨時yy一把。

    再就是生活在後工業社會、高科技、人工智慧時代,機器遍地,似乎詩意較之農耕社會越來越稀薄,於是想象一些世外桃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文學的社會教育與精神層面的提高功能不是靠主題先行和說教實現的,首先得讓受眾喜聞樂見。

    我是純文學,所以你必須讀我,少年兒童思維。

  • 6 # 信君創意

    謝謝邀請!這是一個網路泛紅的時代,這是一個泛閱讀的時代,這是一個曾經被譽為好小說漸行漸遠的時代,這是一個傳統美被邊緣化的時代,這是一個追求快捷消費的時代,這是一個唯娛樂的時代,這是一個不圖天長地久、只求一時瀟灑的時代,這是一個只認錢的時代,這是一個有可能出現斷代的時代。

    好吧!小說乃至文化將會迎來重新洗牌的局面。鬆開抓住身後繫著來路的繩索(根),卻看不清去路,那就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只能活在當下,抱著今朝有酒今天醉的信條,甩掉包袱,加速衝刺。

    這更是一個新世界到來的前奏!這是歷史程序中的一環,誰都沒有錯。好吧!我馬上投入到網路寫手的行業,日更五千,日進五百元。這不能不是我的理想。

  • 7 # 織給一個人的圍脖

    首先,網路上的小說,跟傳統小說,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深度和文筆。

    傳統文學更講究深度和文筆。

    他需要對一件事,一個景色,一個物品的開端高潮承轉結局都進行深入的剖析。

    同樣他需要把他的思想剖析出來,引起你的深思和共鳴。

    他不需要你讀起來多爽,甚至他需要你費勁心思去沉浸進去,去理解一句話,一個段落,從而達到心靈的震撼。而網路文學則不然。

    情節,敘事,高潮,衝突,文筆,詞彙,這個所有的關鍵詞中,文筆詞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情節,是連綿不斷的衝突。

    網路文學,側重點是一個爽,一個讓你不用去費心思考詞彙句子,就能透過最簡單直白的敘事,達到心裡的爽點,滿足自己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達成的幻想。

    另外,網路文學相對應傳遞的人群是,青少年。

    他們心裡的好奇和慾望是天馬行空,難以滿足的。

    他們無法達到,而網路小說的主角卻可以替他們完成,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了!

    其實,不僅僅年輕人,對於年長者同樣如此,生活的逼仄已經壓的人喘不過氣來,能夠有一本不需要思考,就滿足自己心裡的幻想的書,不得不說,是一種生活之餘的放鬆。

    現在電子裝置發達,隨身攜帶方便,可以讓人們在生活工作的間隙去閱讀和品味,也是一大進步。

    最後,一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每個人,每個年齡階層的人,品味和眼光是不一樣的。

    我們感覺很差,有人卻感覺很好。

    總之,一切作品,只要不低俗,都是作者的心血。為他們加油!

    只是希望,網路小說可以繼續正能量!能夠登堂入室。

  • 8 # 那一抹鄉愁的痛

    網路上的小說,質量差卻被大量收閱讀,為什麼?

    1、如果確實差,卻又閱讀量,說明受眾需求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讀者喜歡的不一定都是好作品。就好像,低檔次的商品市場佔有率高,優勢就是低價位。

    2、網路小說順應了這個時代,寫得快發的塊讀的快,至於小說能不能有生命力,那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3、網路小說要求低,紙質傳媒小說要求高,它們受眾不同,讀者群體不同。

  • 9 # 不古文史

    首先要肯定的是,現在的網路小說的確充斥著大量低質量的作品。也許依舊有人會說網路小說也有優秀的作品,我們不敢否認,但那絕對是億中求一的事。

    為何這麼多低質量的網路小說卻擁有極龐大的閱讀群體呢?主要可以從以下五個原因分析:

    一、傳播媒介的變化

    所謂“網路小說”與其它小說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是藉助網路傳播的小說。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網路走進千千萬萬個人的生活,這種媒介或平臺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很輕鬆地尋找自己所想要的娛樂方式。注意,這裡所說的是“娛樂”的方式,因為閱讀網路小說最根本的目的其實就是娛樂。

    對於大部分70、8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應該最有體會。其實,網路小說在文學的歸類中當屬於“通俗文學”。在沒有網路這個載體的時候,人們也會去閱讀通俗的小說,比如盛行於90年代初期的臺灣言情小說,故事會等。

    所以,傳播媒介的變化導致人們擁有更多獲取通俗小說的機會。

    二、寫作門檻的降低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由於現在寫作門檻的降低,更多的人可以從事“寫作”這項工作,並厚顏無恥地自稱為“作家”。因為我從事過網路小說的寫作,所以我很清楚,現在的網路小說寫作者從初中生到大學生各個年齡階段都有。當然,我們並不是認定年齡越大寫出來的作品質量就越高,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大部分低齡化的網路小說語言粗糙、三觀不正、常識缺失,文字苦澀……

    也正因為寫作門檻的降低,讀者在選擇閱讀網路小說時,便有了更多的選擇。讓這些沒有接受過傳統文學薰陶的讀者或是文化水平較低的讀者去選擇,他們往往很難。所以,大部分讀者只能更“包容”地去選擇一本網路小說。

    據木心先生在《文學回憶錄》一書中所說,唐代時候童子、車伕、老人都能背誦唐詩。這是為什麼?顯然與當時唐詩的盛行有關。而相反,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種低俗、低質小說,讀者也就無從選擇。

    三、讀者群體的變化

    現在的讀者群體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讀者群體本身的文化修養有關:現今中國,讀者群體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閱讀網路小說的群體中包括:在讀的小中學生、無業的遊民、農民工、上班族、家庭主婦……這裡並沒有強調身份區別之意,只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傳統和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對一部分讀者來說的確有很大的閱讀障礙。且不說《紅樓夢》這類古典文學中並非人人可以讀懂的字詞詩句,就說近現代作家的名著,往往因為有太多的文學性而令這些文化水平較低的讀者難以接受。

    3,與讀者群體的心理壓力有關:正如上面所說的,現在的讀者心理壓力更被放大化,所以閱讀網路小說,越淺顯越好。他們在這些小說中尋找一些樂子,尋找一些與現實枯燥生活相反的刺激,尋找一些自己人生所不能達到的目的。

    當年,談到巨人公司開發的《征途》遊戲能成功的原因,其創始人史玉柱曾說:征途能成功,是因為滿足了一些人在遊戲中的權力慾望。

    這種慾望在網路小說中一樣存在。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者,往往需要從遊戲、小說中去彌補自己的慾望。

    四、小說內容的通俗化

    上面講到過:現在的大部分讀者閱讀網路小說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放鬆和娛樂。而網路小說剛好滿足了他們的目的。

    大部分低質量的網路小說語言通俗,口語化,甚至有許多網路用語。而創作內容上,這些小說並沒有深度。恰恰因為如此,讀者可以閱讀完一本本網路小說後,輕輕一笑就將它丟掉,轉而尋找下一本。

    五、商業市場的推動

    市場是供與需的關係。因為網路小說的通俗化,讀者的娛樂需求,導致網路小說這個市場更活躍了。更多的“商人”看到了這個契機,從以前的起點,到後來加入這個陣營的騰訊、阿里、愛奇藝……誰都想分一塊大蛋糕。

    所以,商業市場對網路小說進行更大力度的推動:宣傳,IP,改編……

    更多的網路小說被搬上電影和電視(真的不倫不類),這一方面對網路小說進行了一種隱性的宣傳,另一方面也讓更多寫作者產生投身於此的動力。

    六、“垃圾”讀者和“垃圾“”觀眾

    馮小剛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導致中國電影垃圾是因為一批垃圾觀眾”

    此話一出,引起許多人反對。我們承認,這樣的話的確對觀眾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但是,句話又豈是毫無道理?

    除了我們上面所分析的客觀原因,觀眾(讀者同理)的趣味和選擇不能說毫無關係。

    我們說回網路小說:同理,許多網路作家像這些娛樂圈明星一樣擁有大量粉絲,他們寫出的低質量作品,粉絲選擇盲目跟從(這也是近幾年流行的粉絲經濟、網紅經濟),即使他們支援的網路寫手(請勿用“作家”二字)抄襲,他們也會動用自己的感情選擇為他辯護。

    粉絲的盲目和瘋狂不能說是當下才有的,但與網路小說發展的大背景“不謀而合”,可謂助長了低質量網路小說的“發展”。

    總之,低質量的網路小說被廣泛閱讀與網路、寫作者、讀者和市場都有關係。面對這種現象,一方面需要有人來引導讀者(尤其是學生)選擇高質量的文學作品,一方面也需要對網路小說進行監管。

    最重要的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龔自珍語,龔自珍先生寫此句,是表達對人才的渴望。我們也希望在文學創作中,有更多的人才降生,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努力宣傳好的文學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現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是進入後期還是剛剛開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