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說心理話

    幫助孩子走過一個正常的心理階段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正處於自我意識強烈(渴望積極的認同、強烈反抗消極的認同)、模仿性較強(別人怎樣我也怎樣,別人有我也要有)的階段,所以在這個時期,即使家長做出了很好地典範,依然無法阻止孩子經歷攀比心理的這個階段,我們要理解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家長會問,為什麼別的孩子沒有這樣的情況呢?實際上,這個和兒童的個性有關係,有的孩子善表達,有的則不是,但是,相同的情緒反應都會出現在他們身上,得意、難過、憤怒都會有所體現。

    所以,在這個階段,人格特質以及價值觀的積極引導和建立變得尤為重要,但是,如果攀比心理嚴重,那麼,家長也需要檢討一下自身的作為是否合理。

    1、家長是否過於容易的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部分家長是否溺愛孩子,有求必應成為了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之一,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更需要建立的是付出與回報之間的聯絡,除了愛的給予,物質上的得到是需要讓孩子明白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係。

    3、家長別過於緊張;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們看到別的孩子穿上了新款的鞋子、玩了新款的玩具,自然會有些不平衡的心理,即使是成年人也無法完全隔絕這種心理反應,更何況是一個孩子;當孩子出現這種心理時,別過於緊張以及嚴厲的教育孩子,這對於他們來說,反而增加了心理壓力。

    場景化的引導是最好的教育今天看到一條新聞:一個母親為了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帶著孩子上街撿瓶子,每當孩子想要得到飲料、玩具時,母親就會詢問孩子已經撿到了多少的瓶子和現有瓶子的價值,當孩子逐步開始去接受這個現狀時,其實即使不用說太多的道理,孩子也能夠去理解了。

    作為家長而言,我認為如果想要正確引導孩子的這種攀比心理,需要建立幾種正確的思維方式:

    1、相互性的原則;花多少錢買多少錢的東西、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就能夠得到多少回報,即使是父母給予的愛,也要得到同等的尊重。讓孩子進行基本的勞動以獲取物質回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對等性的原則;例如:衣服和衣服之間、玩具和玩具之間,他們之間除了樣子和價值的不同,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呢?一個能夠遮體保暖,一個能夠帶來歡樂,那麼,我們需要用場景化告訴孩子,對於這些東西而言,重要的是你得到了什麼。

    我個人認為,基於以上的這兩個原則去創造孩子能夠理解的場景是比較重要的。

  • 2 # 萌寶飯糰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怎樣孩子如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所以只是表面下功夫沒用,關鍵是父母的問題。所以需要父母從個人上去和孩子分析溝通。需要耐心,再就是看一些教育意義的電影透過溝通來探討。周圍的小朋友也都如此,這個問題是共性問題,所以耐心,時間,教育很重要!

  • 3 # 湯姆君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教育子女出現問題時,家長最好先從自身及家庭環境中尋找原因,俗話說,育兒先育己,你先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跟著你學,不需多費口舌來說教,身教永遠比言傳的力量更強大。

    關於如何克服攀比心理,家長們可以參考幾點。

    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家長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崇尚奢侈,不鋪張浪費。

    二、家長要表明自己的立場

    當孩子有攀比之心時,家長要誠懇地告訴他這樣不對,自己不希望他這麼做,同時言明自己心目中對他的期許,鼓勵孩子進步。

    三、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好處多多,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鍛鍊收納整理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家長可適當讓孩子負責記錄家庭各項賬目收支開銷,讓他明白錢財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四、培養孩子的理財技能

    家長應該明白一件事,孩子也可以對金錢做決定,透過正確的教導方式和鼓勵,逐漸引導孩子學會自行儲蓄和投資,這會讓他們在賺了錢之後,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不是隨便亂花,在生活中理性消費,用理財收入獲得的成就感剋制無謂的攀比心理。

  • 4 # 心夥伴

    攀比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愛攀比的人往往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的想展示自己的東西、生活比別人好。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產生攀比之心可能來自於對周圍人攀比行為的觀察學習,只要家長正確的引導,也是不難糾正的。攀比的行為只是表面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這種行為背後的東西。愛攀比的人往往會從與別人的比較中獲得優越感,進而來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因此孩子攀比行為的背後,可能是一種自我膨脹,也可能是由於自卑而缺乏自信。對於第一種自我膨脹的情況,可以引導孩子不要沉浸在物質上的比較,而是把這種進取心放在自己的學習上。

    可以比別人更加努力、上課更加認真聽講。而不是去比較誰吃得好、誰穿得好。並且鼓勵孩子進行積極的進取,同時也告訴孩子與同學建立合作的關係,而不是競爭。

    對於第二種情況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因此從攀比之中來尋找自己優於別人的地方。這種情況就要去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對他們完成的小事情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積極嘗試。讓他們意識到,自信不是來自於與別人的比較、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是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是自己對自己能力、價值的肯定。

    總的來說,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友善的與他們交流,去看看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 5 # 齊福順

    這是學校的問題,老師應該誘導孩子攀什麼,比什麼。要攀誰家的父母對社會做了什麼有益的事,對國家的貢獻;比同學之間的學習成績,比優良品德。現在學校雖然有思想品德課,但升學也不考,所以沒有專職教師,都有語數老師代理,給學生很少上思想品德課。所以……。

  • 6 # Veeyn

    孩子的年齡多大?是兩三歲,還是八九歲?了兩三歲,過去這一段時間就好了。八九歲的話,那就要把攀比之心正確引導,比如引導到學習上,閱讀上等。

    發現孩子有攀比心,家長不要強化這個觀念,讓孩子慢慢地把興趣轉移到其他方面。家長的強化,包括:吃驚!責罵!讚許!等等,各種情緒的表達。

    我家孩子小時候,大概是兩三週歲的時候,有一次穿了一雙新皮鞋,在外邊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那個小朋友穿的鞋子很舊了,我孩子就把自己的小腳往前伸出去,顯擺自己的新鞋。我就家裝看不見,該幹啥幹啥,不誇鞋子,不責怪孩子,完全對這一舉動進行忽視。後來,也發生多幾次這樣的事情,我還是直接忽略掉。後來,慢慢地就好了,又有了新的感興趣的東西。

    八九歲,如果孩子攀比的是衣服、玩具等等這些東西,家長要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我們只能承受和家庭經濟情況相適應的物質,告訴孩子,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以後透過自己的努力掙得到。現在好好學習,就能掙到足夠多的錢,買到足夠好的物品!

  • 7 # 味哎兒

    人生本無意事.意思.意義,但由於人及人生有:橫向比照比對比較,縱向比照比對比較,及趨利避害生物本能促使下進入好上加好的態式內,人及人生就有了意事意思意義。

    幼兒也不例外,小孩不攀比,不吹牛自家好,必是傻子。

    成年人可悲,自幼年態忘的乾乾淨淨,再見自孩子態狀時奇怪而驚異。

    攀比為聰辨能力以確立,盼都來不及,驚怪什麼呢。

    問題僅忍耐不被他人有自無有誘惑,而偷搶奪拿的訓練而已,從而有:子不規.父之過的詞說立。無此攀比為攀比,自應忍事項父教子怎形成。

  • 8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笑話:說張三家想買多大面積的住房,取決於TA的鄰居李四家住的是多大面積的房子,雖說鄰居李四家的事情與張三沒有半毛錢的瓜葛,可是,笑話裡透露出一個核心的資訊:攀比的心理。

    早前有行為經濟學家就說過,當下的人們是越來越有錢,卻感覺不到幸福,究其原因是人們的攀比心理在作怪,人們總是會和比自己更有錢的人去比較,慾望是難以填平的溝壑,人心無盡蛇吞象,攀比的精疲力竭,哪還有幸福可言。

    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的時代,家長也有一些“閒錢”給孩子提供攀比的物質基礎,當下家長也受到“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潮流的影響,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家孩子也得有,不差錢。跟隨時尚潮流,盡心盡力培養孩子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情,怕的是沒有分辨的盲目跟隨。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心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議題,教育就是要從孩子抓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一起來探討一下:

    適度的與孩子分享一下家長自身掙錢的壓力

    現在的孩子們是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豐富的幸福時代,家長本身不能太過在意外在的浮華,適度的與孩子分享家長的工作壓力,讓孩子知道“養家餬口的金錢”是來之不易的,引導孩子在吃穿住行方面,有一個限度和理性的消費觀點。

    不是所有的攀比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攀比心理具有雙重性:積極的與不積極的。引導孩子儘可能多的在縱向方面作比較,就是自己和自己比,看看自己學習知識過去比進步了多少。適度的進行橫向比較,看看同齡人中那些各方面相對錶現比較好的同學,是怎樣嚴格要求自己的,引導孩子不做盲目的橫向比較,多做縱向的比較。

    引導孩子理解正當競爭中的攀比的積極意義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世界一樣,時時刻刻都充斥著攀比、競爭,父母都願意拿別人家的孩子為標準,對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攀比,而這種攀比是不理智的比較,當然是越少越好!像參加知識演講比賽這樣的是正當競爭,告訴孩子這樣時刻的攀比,有利於引發自己讀書的興趣和想要去學習的動機。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客觀對待不良的攀比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攀比心理,作為父母要全面瞭解、客觀看待孩子的長處和缺點,不要隨隨便便以別人家的孩子優點為標準,來打擊自己家孩子的不足之處,依著孩子的優勢因勢利導去培養孩子,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

    幫助孩子建立起來不良的攀比和積極攀比的知識系統,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

  • 9 # 星星媽育兒說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麼辦?該如何引導?

    孩子對於新鮮事物都會比較好奇,如今的玩具和孩子用品,孩子們簡直是挑花了眼,很多父母都會比較苦惱,孩子們喜歡攀比,總是要求家長買各種用品。

    為什麼孩子會有攀比心理?

    1.從眾心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孩子交往的都是喜歡攀比的朋友,在朋友的帶動下,也不會不由自主地會被潛移默化,即使孩子原本不喜歡攀比,但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也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2.攀比心理。

    有些孩子的攀比心很重,別家孩子有了新玩具和新衣服,自己也要買一份,還要比別人的更多,價格更貴。

    有個女孩子,爸爸辛辛苦苦在工地打工,掙錢給她讀書,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但是她愛慕虛榮,喜歡跟同學們攀比,這次又鬧著要買蘋果手機,否則就不上學。

    她爸爸被迫無奈,只能多打兩份工,努力了兩個月,才掙夠買蘋果手機的錢,女孩拿到新手機,想跟父親分享喜悅,卻發現父親在烈日下,彎著腰在吃力地工作,她慚愧的落淚,後悔不已。

    3.父母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父母有攀比心理,不顧自己的經濟能力,盲目高消費,孩子耳語目染,也會形成攀比心理。

    孩子有攀比心理,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

    1.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攀比心理是不可取的,再光鮮的外表,再華麗的裝飾品,也比不上人的才華,如果一個人真的有能力,他不會用物質來攀比,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2.父母在物質上不要無條件滿足孩子,如果是孩子生活或者是學習的必需品,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幫助,那麼家長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

    3.父母要以身作則,作好榜樣,讓孩子學會勤儉節約,不過度消費,不盲目攀比。

    4.每次只購買一樣物品,父母要教育孩子,東西不是越多越好,反而適合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5.如果是學習上的攀比,對於孩子來說,也有一定的幫助,這樣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競爭關係,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你我互相幫助,大家一起進步。

  • 10 # 飛揚心理王老師

    孩子有攀比心,可以引導到學習和技能提高上。

    生本能心理學認為,人的攀比心是與生俱來的,源於人的強大自戀心理。由於自戀的存在,個體認為自己是好的,還要跟別人比較,還要超過別人。所以,小孩子有攀比心是正常的心理現象,關鍵在於正確適當的引導。

    主要方向是,引導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技能提高上做比較,不提倡在服裝、文具用品等物質方面的攀比。有些小孩子看到別人有足球,自己也要有;看到別人有樂高,自己也要有。這方面要有適當的引導。

    舉例來說,別人有足球,孩子也想要,這個可以有,但要好好玩,不能見一個愛一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好了,如果孩子再看到別人有輪滑,他還想要,也可以滿足,但仍要說明不能見一個愛一個,要好好玩。為什麼滿足呢?因為孩子要有正常的文化體育需求,這個要給予滿足,如果超出這個度,就不能滿足了。有了足球、輪滑,再看到別人有滑板,就不能事事滿足了,因為我們玩什麼要有一點恆心,不能小熊掰棒子,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扔一個。

    要讓孩子知道,不是在玩具的多少攀比,要在玩的質量和水平上“攀比”;不是在物質的多少或貴賤上攀比,而是在學習和技能上“攀比”。如果孩子做的好,要注意及時表揚和鼓勵。

    這樣的道理讓孩子接受,再加上父母的堅持,就能改變盲目攀比的不良做法,而在有益的方法得到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麻料有了雜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