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衿池書畫

    王羲之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為“書聖”。他的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其書法之美。

    王羲之書法從古至今一直被視為書家必修教材,影響中國書法1700多年。後世學者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既蘊含了老莊哲學的至簡玄遠,又展現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淡泊平和。

    王羲之對書法的貢獻:

    1.他將質樸的隸屬、真書組合創新,開創了行書、草書。

    2.傳統的書寫較慢,跟不上寫作思維,王羲之的行草推廣開來,使得書寫與思維拉近了距離,推動了整個文化發展。

    3.他將書法推到了至高的藝術高度,成為所有文人潛在需要具備的學識之一,使書法脫離了工匠氣。

    國學師兄說:經得起歷史考驗的藝術家,必須具備:至高的學識,高尚的品德,豐富的閱歷,淒涼的遭遇。

    王羲之一生勤奮,博覽群書、筆耕不輟、才華橫溢。他品德高尚,助人為樂,史上多有他相助貧弱、見義勇為之舉。他才華出眾,遭人嫉妒,一度稱病棄官、潛心修道。一生經歷豐富,仕途坎坷,才煉就了後世敬仰的書聖楷模。

  • 2 # 齊延洲書法

    一點拙見,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稱作“聖人”,分別為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書聖王羲之。南朝梁武帝時期,對二王成就的高下評價不一,而南朝時人往往更推重王獻之,但是王羲之卻被梁武帝蕭洐推薦崇,使王羲之的書法地位得到提升,輿論得以平息。隋唐時期,隋代要數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論王獻之貶為“翰墨之病”,評鍾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蒙“譽過其實”,經過對比,李世民認為王羲之:“盡善盡美”,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極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風靡一時,逐獲“書聖”桂冠,獨步書壇千餘年之久。王羲之的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他開創了不激不勵,中合為主,流美俊逸書風一直籠罩著中國書壇,唐朝及以後書法學習者,均以王羲之為正宗,他的書法作品被大量摹拓、收集,當時的書法家也多學王羲之,如虞世南,褚遂良,《蘭亭序》。《樂毅論》的各類摹本也都出自他們的筆跡。總之,王羲之精妙的筆法,飄逸的行筆,委婉的筆勢,遒美的結體,清秀的骨格,疏密有致的點畫,巧妙的章法,獨有的書體魅力,讓世人效仿臨習,千年不改,廣為流傳。

  • 3 # 萬氏制筆

    李世民認為王羲之:“盡善盡美”,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極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風靡一時,逐獲“書聖”桂冠,獨步書壇千餘年之久。王羲之的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他開創了不激不勵,中合為主,流美俊逸書風一直籠罩著中國書壇,唐朝及以後書法學習者,均以王羲之為正宗,他的書法作品被大量摹拓、收集,當時的書法家也多學王羲之,如虞世南,褚遂良,《蘭亭序》。《樂毅論》的各類摹本也都出自他們的筆跡。總之,王羲之精妙的筆法,飄逸的行筆,委婉的筆勢,遒美的結體,清秀的骨格,疏密有致的點畫,巧妙的章法,獨有的書體魅力,讓世人效仿臨習,千年不改,廣為流傳。

  • 4 # 臨池管窺

    王羲之的成功及貢獻,稍微瞭解書史的,都能道出一二來。總結下來無非:條件+機遇+努力。

    不是有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嗎?王羲之除以上具備成功的條件外,起決定因素的還是他的性格特點:“骨鯁”,而又特立獨行!

    從他入仕與出仕的履歷中,我們能看到他的“骨鯁”;從他能成為“東床快婿”及眾多傳說逸事裡,我們又能感受到了他的特立獨行。“骨鯁”能轉化為堅持自我,深沉而善思想;而特立獨行則是“創新”的基本素質。

    在書法史的關鍵節點上,歷史召喚了王羲之,而王羲之也應運而生,迴應了歷史。。。使這顆沉浮的“種子”得以破土發芽,最終成為蒼天巨樹的,卻是帝王的賞識。

    漢末魏晉至盛唐這五六百年中,書法的進步走在了其他藝術的前列,從上到下人們對書法已痴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從蔡邕《熹平石經》一出,便觀者雲集,經月不散。到近年西北邊陲出土的眾多殘書片紙,似乎還能觸控到當時的學書熱度。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李世民發掘了王羲之,使之作品能以多種形式留存下來,比起同時代許多書藝不輸於王羲之的人來說,可謂“歷史的寵兒”。同時,王羲之不僅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書法之美所在,還從中讓人們更瞭解了他所處時代的風采,其中有一些是讓我們追慕的永恆。

  • 5 # 歡橙墨客書院

    都知道“聖人”這個稱呼是對擁有特別美德,或者說符合儒家思想的人的尊稱,大家都知道杜甫被稱為“詩聖”,這是因為他一心繫國,愛民如子,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具有時代特色的千古絕句。

    王羲之能被稱為“書聖”,除去他為後世留下的書法珍品來說,他的為人也是才德兼備,他的書風也是其精神內質的體現,是他思想、品格的反映。

    我認為王羲之能被稱為“書聖”,有大致三點原因:

    1、就是上面提到的,王羲之為人德才兼備,自我意識覺醒,超然物外。

    2、王羲之的字確實是千百年來難得一見,魏晉之後的眾多書家都取法於王羲之的字,質樸妍美德書風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王羲之的書法是後世文人書法取之不盡的源泉,後面詳談貢獻的時候會講到。

    3、唐太宗喜愛王羲之書法,並親自撰寫《王羲之轉贊》,確立了王羲之在初唐時獨尊天下的地位,並決定了初唐書法的發展方向,這也對他“書聖”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現在來談一下王羲之對書法歷史做出的貢獻:

    王羲之對後人影響最大的是行書,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喪亂帖》、《得示帖》等,完成了魏晉時期書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將書法藝術推向歷史的高峰,成為後世文人書法取之不盡的源泉。

    ①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的楷書都是借鑑王羲之的楷書,取法於此。

    ②唐代著名楷書大家顏真卿在學習王羲之的基礎上,轉妍為質。

    ④在草書方面,從他的兒子王獻之,到張旭懷素,都將他的書風一路相片推進,捲起狂草波瀾。

    當然,王羲之為書法所做出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些,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總之,王羲之的“書聖”當之無愧啊!

  • 6 # 翰墨今香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為書法的變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二,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推崇;其三,後世文人書家對魏晉風流的崇尚。

    王羲之對書體的變革

    對今草的變革,讓原本偏古典的草書,變得更加跌宕起伏,形態舒捲多狀,特別是連筆的映帶連綿,表現得十分明確。王羲之的晚年的今草,經常會一筆寫出幾個字,而之前的草書往往是單字的草書,很少兩字之間有連線。王羲之的草書突破了這種單字為造型單位的舊法,變為由兩個或者三個字為一造型單位的字群結構。這是王羲之對草書的貢獻,展現了草法的結構美和突出了筆勢的連綿魅力。

    行書的變革,王羲之成熟期的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的作品,淘汰了隸書的筆意,具備了遒美攲側的品格。《蘭亭序》筆姿變化多端,中鋒與側鋒靈活運用,運筆的速度流暢,筆勢自然含蓄,結構攲側而能整飭,嫵媚卻又天然。王羲之還把今草的草法和筆勢運用到行書中,行書中出現了今草體,而且還把今草中筆勢貫通的那種“字群結構”用到行書當中,例如著名的《喪亂帖》就是如此。

    楷書的變革,王羲之之前鍾繇的楷書,隸書的筆意還是很濃的,古意拙趣較多,結體略顯鬆散。王羲之的楷書更加內斂,筆法稱為“內擫”。跟鍾繇的楷書相比,羲之的楷書筆畫之間的結構關係更加緊密,體態勻稱整飭,他將楷書的筆法、筆意、結構推入到形巧而勢縱的新境界。

    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推崇

    唐太宗喜歡書法,而且對王羲之的書法最喜歡,他特意為王羲之寫了《王羲之傳贊》,因此上行下效。本來王羲之的書法就很受人歡迎,再加上李世民的推崇,一下子就成了書法中的王炸。為了求購王羲之的字帖,不惜花重金,因此民間模仿王書的現象非常的多,很多人學書法也必以王書為廟堂。這個就不過與累述了。

    後世對魏晉風流的崇尚

    魏晉文人,是自我開始覺醒的時候,強調自我的感受,嚮往自由和擺脫束縛。魏晉風流是一種態度,跳出俗塵用一種豁達的態度去看待實踐的一切,讓心裡遊蕩于山水之間,不關注世俗的名利,更關注生命的本真。這種人生觀是後世文人非常羨慕和追求的。而書法家又大多數都是文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二王就是這種魏晉風流的代表人物,因此被後世推崇也就不奇怪了。

  • 7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聖讚譽背後的王羲之

    魏晉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是王羲之,而歷代對於王羲之的讚譽不絕如縷。

    唐朝最為著名的皇帝唐太宗認為: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作為一代英主,能獲得如此讚譽,可見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之高。但是王羲之為何成為書聖王羲之,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讓後世如此評價他呢?

    實際上呢,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我們如何評價一個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成就的問題,也就是在書法史上,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有些書法家他的書法成就是這麼高,而有些書法家的書法成就是這麼低。

    書法家成就的評判標準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不是所有的書法家都能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或者說值得我們記住,並且去闡釋他的書法意義的。

    能夠進入書法史的這些人,其實都是改變了書法史的人,他們的重要意義就是他們決定,並且反映了最終歷史上書法的發展面貌,而不是說他們的書法就一定寫得非常的漂亮,或者說非常的美,才能夠進入書法史,一定是他們對書法的發展歷史程序產生了某種影響作用。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

    比如說魏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我們知道他比較擅長的是行書和草書,但是同時他非常喜歡寫楷書,尤其是他的小楷,寫的秀氣十足,靈動曼妙。

    但是對於王羲之來說,他主要的貢獻並不是在楷書方面,而是在他的行書和草書方面,因為在他那個時候,楷書還並未發展成熟,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書法發展氛圍。

    而到了魏晉時期往後,尤其是唐朝時期,楷書才逐漸作為一種規範的書體被許多書法家學習和研究,這個時候對書法的研究就有了自身的發展潛力和他的發展面貌,那麼書法家來進行楷書的書法創作,也就有了相對應的創新空間。

    魏晉時期書法的發展現狀

    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的自覺期,自覺期就是說人們開始用一定的意識去審美,並且評價一個人的書法好壞,或者說他在書法上的成就。

    王羲之那個時代,雖然楷書並未完全發展起來,但是說行草書從隸書的雛形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書體。

    行書和草書的發展大大促進了人類對於藝術的欣賞和對於自由天性的追求,他們無所顧忌的進行書寫,展現自己的天性,顯露自己的真性情、才學、氣質、涵養。

    王羲之書法成就的促成原因

    而王羲之作為那個時代的貴族,他的書法極具有代表性,首先他貴族的身份讓他擁有優渥的家庭環境,還有比較深厚的書法文化的教育,其次,他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不需要為其他的事情而擔憂,可以專注於書法藝術的創作,最後他個人致力於追求自由天性,他有著更高的藝術追求,超越世俗的超越感,所以他的書法才能夠取得如此眾多的成就。

    但是因為那個時代,他的楷書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是他的成就並沒有足以改變那個時期楷書的發展歷史程序,所以他的楷書也就無法稱得上是影響後世深遠的書法了,只有他的行草書成就較高,而且可以載入書法史。

    除了我們上述所說的這些東西之外,也就是書法家他自身的努力和發展的情況之外,還有後世的書法藝術評論家,書法藝術家對於他們書法的認識和推動作用。當然這裡也並不只是包括對於藝術有研究的人,對於藝術沒有研究的人,或者說有其他動機和目的人,都有可能去促成這樣一件事情的發生。

    後世評價者對王羲之書法稱聖的推動作用

    我們還是拿往王羲之舉例子,王羲之之後,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是隋朝和唐朝。在隋朝和唐朝之前,有一些比較小的國家,比如說梁朝這個國家,他對於王羲之的書法就非常的推崇,因為他們本身就地處南方文人群體,而南方文人群體有多半就是喜歡王羲之書法的,所以他們擁護並且推崇王羲之的書法有一定的現實政治作為基礎。

    而後世的隋朝和唐朝為了鞏固南北方的關係,以及緩和各個階層之間的緊張局勢,他們必然會對王羲之為代表的書法藝術和他們的藝術審美追求表達肯定。也就他們代表了當時比較高的,具有比較高文化藝術修養的貴族精英知識分子的審美意識,有一定的肯定和宣傳作用,這就在無形中更加確認了他們在整個社會文化體系中的地位,從而對他們實行了有效的籠絡好統治。

    這一節比較鮮明的體現在了唐朝書法家,尤其是唐朝的皇帝唐太宗,他對於王羲之的推崇,影響了當時唐朝的諸位書法家,王羲之就成為了那個時代書法至高無上的代表,後世對於王羲之的推崇,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結語

    因此,決定一個書法家能不能進入到書法史的行列中來,不僅僅是要看他個人的努力,他當時的時代發展水平,還要看後世的人如何承認並且闡述他的。

    他的書法是否符合的以後書法發展的方向和文化藝術追求的方向。比如說王羲之的書法,他就既滿足了他那個時代書法的藝術發展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往後書法藝術發展的方向,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前瞻性,比較好的反映了當時他那個時代以及往後各個時代藝術應該發展和追求的方向,所以他的書法就受到了後世的推崇,成為了一個比較具有影響力的書法家,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也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高效記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