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史說史鑑史
-
2 # 高原藏羚羊520
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初期,繼承了武則天時代的部分政治遺產,剷平了太平公主勢力集團後,開始靜心治理國家。在這期間,他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廣開言路,獎勵賢能之人,對有用的意見一一聽從並且並且加以實施,使唐朝的國力迅速恢復。在人才方面,他還採取相當於 “能者上,平者讓,劣者汰”的選拔制度,為唐朝的恢復卯足了勁。
而在李隆基執政後期,面對繁榮的開元盛世他漸漸產生了驕奢的心理,對李林甫、楊國忠等人言聽計從。而這些人,政治上剷除異己,對自己不滿的忠臣採取極其殘忍的手段,斷絕了忠臣言路。並且李隆基寵幸上楊貴妃後,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唐朝的軍事制度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之一。節度使掌握兵權,無形中削弱了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和管轄。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3 # 高升視野
唐玄宗剛上臺的時候著重鞏固自己的權力,結束了武則天之後混亂的政局,再加上他任用姚崇等明相,唐朝在這種安定的政治環境下經濟必然高速發展.
但是隨著國力的提升,唐玄宗本人開始貪圖享樂,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真愛整天和楊貴妃廝混在一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與此同時唐玄宗也開始好大喜功,希望自己可以開疆拓土建立功勳,武皇開邊意未已說的就是他這時候的狀況.為了加強邊防軍的後勤保障,把以前由中央統一調配的糧餉改成讓地方大員自行在當地籌備.這極大的提高了效率,但是也造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唐玄宗本人對手握重兵的節度使非常放心,因為像安祿山這樣的異族同時出身卑賤的人不可能有足夠的號召力挑戰皇權,並且在外的武將也可以牽制中央那些有世家背景的大臣.可惜的是安祿山並沒有對這位重用他的皇帝感恩戴德,反而隨著自己掌握的軍隊增加滋生了野心,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造反之後,只是初期進展比較順利,打到潼關的時候陷入困境.此時的安祿山背後有顏真卿(沒錯就是那位書法家)等一批忠於李唐王朝的地方勢力不斷襲擾,前方的潼關只要對方堅守不出被耗死幾乎成為定局.但是唐玄宗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可能是想迅速平定叛亂重新樹立皇帝的權威,他強令前線將士出城迎戰.潼關守將哥舒翰被迫率領20萬沒有受過什麼訓練的新兵蛋子去迎戰久經沙場的邊防軍,於是20萬大軍全軍覆沒,安祿山叛軍一路攻下潼關、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大唐王朝由盛轉衰.
-
4 # 文史劉磚家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統治大唐長達55年,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公元710年,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實際控制大唐。公元712年,他從父親李旦手中接過皇位,這時離大唐開國整整95年,離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結束僅63年。經過“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時期的多項政治舉措,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日趨健全,門閥士族勢力逐漸消亡,底層平民向上流動,不斷成熟的科舉制度為朝廷廣泛招賢納士,向中央政府輸送了一大批政治精英。唐玄宗即位後不久,透過政治手段剷除太平公主勢力,然後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大興改革,勵精圖治,君臣一心,恢復“貞觀遺風”,任賢納諫,興利除弊,開源節流。透過十幾年的不懈奮鬥,使得大唐國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開創了大唐帝國的“開元盛世”。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大唐: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諸國,悉平為郡縣。自開遠門西行,亙地萬餘里,入河湟之賦稅。左右藏庫,財物山積,不可勝較。四方豐稔,百姓殷富,管戶一千餘萬,米一斗三四文,丁壯之人,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所以唐玄宗初期開創盛世的主要原因可總結為:
一是唐朝經過前幾任皇帝的治理,政治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為後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二是透過政治手段清除太平公主勢力,掃清了內部反抗力量,確保權利集中統一,政令暢通;
三是科舉制不斷完善,選拔了大批人才,使得唐玄宗有賢良之臣可用,保證改革順利推進;
四是任用姚崇為相,推行治國方略,朝廷呈現出一派勵精圖治、任賢納諫、清正廉潔、抑奢求儉的氣象,從而使得“貞觀之風,一朝復振”。
然後物極必反,盛極則衰,“登高必跌重”,大唐繁華背後埋藏的隱憂逐漸凸現。極度的繁華使得君臣意志消沉,逐漸頹廢,奢靡享樂之風盛行,貪汙腐敗嚴重,政治生態嚴重破壞,盛世王朝開始走下坡路了。
一、唐玄宗沉迷酒色音律,不問政事,大權旁落,宰相專權。
唐玄宗在開創盛世後,志得意滿,驕奢淫逸,再加上晚年感情生活不太順心,因此玄宗專注於宗教藝術,迷醉於酒色音律。因貪戀美色,他竟然不顧道義倫理,奪自己兒子壽王的妃子楊玉環為妃,上演了一出公公納娶兒媳的醜劇。從此“三千寵愛在一身”,夜夜笙歌,君王不早朝,醉心音律舞蹈,無心過問政事,國家大事都交由宰相處理。漸漸地,朝廷上所有的權力逐步旁落於宰相之手。李林甫為了獨攬大權,拉幫結派,排除異己,朝堂之上那些賢能的人才幾乎全被清除出去,剩下的盡是諂媚小人。同時,邊疆帶兵的將領也多由胡人擔任。這些胡人吃著大唐的,然後並不忠於朝廷。皇帝不管事,盡由佞臣瞎胡鬧,朝廷成了大臣們的“鬥獸場”。
二、節度使實力坐大,王朝中央空虛,藩鎮傭兵自重,中央政府難以集權。
節度使由按察使發展而來。隨著唐王朝國家影響力不斷增強,王室的對外擴張更加激烈。這麼大的地盤,國家管起來也不容易,於是中央派出監察使巡視邊疆,經常流動,如果在邊防重地停駐下來,中央要他對地方事務隨宜應付,臨時得以全權支配,就成為節度使。開元初年,王朝在邊境設定了10個節度使,傭兵48.69萬人,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為范陽節度使,傭兵九萬多。節度使在其管轄地域,可以指揮軍事,管理財政,甚至握有人事大權,形成“藩鎮”。
三、政治腐敗,宮廷內鬥加劇,引發“安史之亂”。
唐玄宗因為寵愛楊玉環,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因此就把她的幾位親屬安排到重要位置,最有名的是楊國忠。看著楊玉環,楊國忠在朝中快速升遷,開始挑戰李林甫的權力,起初隱秘而後公開。兩人在內勾心鬥角,在外拉攏握有軍政大權的節度使。等到752年李林甫病死後,楊國忠實現了對朝廷的控制,開始著手排擠之前和李林甫關係密切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隨著楊國忠的敵意逐漸暴露和明顯加劇,安祿山開始準備叛亂,最終引發“安史之亂”,持續時間長達8面之久,從此大唐走向衰敗。
所以,唐玄宗後期的衰落開始於玄宗個人驕奢淫逸,沉迷酒色,不問政事,逐步演變於宰相專權,加劇於宮廷內鬥和藩鎮坐大,最後結束於“安史之亂”。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代,皇帝對於王朝的發展至關重要。由於皇帝個人的昏庸,導致政治局面發生變化,而後才帶來其他領域的腐化墮落,從經濟再到軍事,最後才引起地方強大勢力的反叛和進攻。
-
5 # 一代天驕光武大帝
原因有很多:
首先,晚年唐玄宗昏庸,用人不當。唐玄宗早年任用賢臣姚崇、宋璟等,勤政愛民,開創了開元盛世。但是晚年驕傲自滿,沉溺於酒色,任用奸相李靈甫、楊國忠等人,李靈甫雖然理政能力強,但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導致唐朝損失大批人才。李林甫之後的楊國忠更是差距,一個流氓出身,伐南詔、逼反安祿山,直接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還有就是唐玄宗沒有發現安祿山這個野心家,沒有聽張九齡的建議趕緊除掉。
其次,就是過度開放,放鬆了對胡人的警惕性。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允許胡人當兵、從政,這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但是唐朝開放有些盲目。比如對周邊少數民族除了和親、封賞,連先進的制度和技術也往外輸出,文成公主入西藏,把中原先進的技術和制度都帶到了吐蕃,這客觀上促進了吐蕃強大。同時契丹、回鶻等少數民族也因此強大起來,他們日益犯邊,加深了唐朝邊境危機。宋朝為什麼和少數民族政權作戰非常吃力,這客觀上是拜唐朝所賜。同時,唐玄宗放任胡人,讓他們戍守邊疆,掌握軍權,安祿山、史思明等都是藉此崛起。同時唐朝軍隊內部胡人比例增加,雖然這些將士有很多忠臣,但並不是所有胡人都忠於大唐。隨著這些人勢力壯大,後來形成了危害唐朝的藩鎮割據勢力。
唐玄宗用人不當,錯用了安祿山這個野心家,也沒有聽宰相張九齡建議即時除掉,又重用了楊國忠這個無賴,直接導致安史之亂。同時,唐朝後來的皇帝大多昏庸,對此更是束手無策,即使有,也無能為力。由於安祿山掌握了當時幾乎最強的軍事實力,唐朝只好調在西域的部隊平叛,失去對西域控制,吐蕃、回鶻等趁機佔領西域。同時,為了平叛,只好在內地建立藩鎮,長此以往,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唐朝中央集權制度失敗,這一局面一直到宋代才結束。
同時,安史之亂導致北方長期混亂,破壞了社會經濟發展。由於藩鎮割據,唐朝政府急於平叛,無暇顧及邊疆問題,而此時契丹、吐蕃等少數民族也已經無償得到唐朝援助,經過改革強大起來,不斷蠶食邊疆領土。宋代之所以能出現遼金西夏大理多個民族政權對立局面、遼國西夏為什麼能建立政權、受到漢化、那麼難打……和這個有很大關係,這一局面一直到元朝才結束。
從安史之亂開始,整個中國幾乎處於分裂割據,政權林立狀態,這是拜唐玄宗所賜,唐玄宗有功,但他的過更可怕,危害了中華民族300多年。
-
6 # 歷史守望者
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是個大起大落的歷史人物。應該說唐玄宗是一位富有爭議的皇帝,在他任內唐朝國力曾經達到了巔峰狀態,但同樣也是在他手上唐朝開始轉盛為衰。
李隆基本身是具備出眾的能力和才藝的,他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任用名臣,在政治上也採取了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在前人耕耘的基礎上自己又勵精圖治,最終開創了“開元盛世”,唐朝國力此時達到了巔峰。
但是即便是如此英明的一位帝王,也沒能做到善始善終。李隆基在位後期逐漸昏聵,不僅怠政而且還沉迷於聲色,寵信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人,致使朝政腐敗,階級矛盾紛起。此外又因軍事政策失誤,導致邊疆節度使權力日漸增大,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國力也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
7 # 趙先森sir
李隆基在位年間,前期國號開元,啟用的都是一些能夠治理國家,把握政局的人物比如姚崇宋璟,可是堪比房杜的賢相政治也比較清明,文化經濟國家影響力,開創了大唐盛世,八方來朝的局面,漸漸的隨著日子安穩了,GDP什麼的都上來,那肯定要搞娛樂專案了,來到了中老年生活,改國號元天寶,顧名思義物華天寶,此時李隆基自己的懈怠,放縱,包括鬥雞,花鳥使去民間找美女,直到後來看上兒媳婦,朝政上用李林甫,楊國忠這些人,寵信安祿山,然後膨脹到安史之亂,其實都是李隆基自己的懈怠,國家的領導人放鬆自己的身心,懈怠國是,這肯定不是好的訊息。還是那句話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回覆列表
唐玄宗李隆基接手的是一個經過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武周政權幾代人積累的國力強盛的國家,李隆基技高一籌戰勝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再加上年輕氣盛想有一番作為大展宏圖勤勤懇懇的處理政務實現了開元盛世萬邦來朝的局面,百姓安居樂業生活繁榮富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忘記初心力不從心消極怠政這也是每個帝王的通病。李隆基害怕自己的兒子政變奪權將他們集中到一塊重兵看押,與楊貴妃長相廝守兒女情長將軍政大權交由丞相處理信任容忍安祿山坐大不管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衰敗。
開元盛世出現原因:1.唐玄宗李隆基登基接手的就是一個經過幾代英明皇帝治理的國家新官上任,新皇帝也一樣有野心有魄力有智慧能夠打敗太平公主這樣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絕對不是一般人。有雄心壯志的皇帝一定是大權獨攬的帝王絕對不允許其他人染指而且能夠開創一個舉世無雙屬於自己的時代,秦始皇漢武帝這兩個青史留名褒貶不一的帝王就是這樣做的。李隆基顯然也是狂熱的集權皇帝剛掌權的時候信心十足治理的國家天下太平,西域各國前來朝拜享用的食物都是高規格的宴席熱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消磨殆盡年齡一大感到力不從心就容易放權,再加上太子和丞相李林甫不合雙方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太子的勢力遭到陷害被李隆基下令殺害相權極度膨脹,守衛邊疆總攬軍政大權的節度使蠢蠢欲動國內矛盾重重皇帝卻沉浸在歌舞昇平之中一切只待一個契機出現就會爆發出來。
皇子被囚大權旁落2.唐玄宗是搞政變得來的皇位他生怕皇子們會效仿自己當皇帝,就建了一座宮殿集體囚禁所有的皇子派遣重兵看守與世隔絕。為保證皇權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都被殺害,越想守住權利往往越容易失去。唐玄宗時期在邊境地區設立藩鎮賦予武將軍政大權,安祿山就是其中的一個憑藉察言觀色討好領導的方式立下赫赫戰功最後到了已經無法賞賜的局面。唐玄宗面對這樣一個日益威脅自己皇權的人物也無可奈何甚至讓自己最寵愛的楊貴妃去陪伴安撫安祿山,給的越多欲望越得不到滿足。漸漸的安祿山手握重兵已經流露出了不臣之心,面見過唐玄宗快馬加鞭就回到自己的地盤雙方已經撕破臉皮裝不下去了。安史之亂就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祿山的大軍攻佔潼關後唐玄宗倉皇出一路上狼狽不堪風餐露宿手下將軍陳玄禮發動兵變馬嵬坡殺掉楊國忠吊死楊貴妃,飢腸轆轆無奈之下還向幾位婦人問道‘卿家有飯否?’逃到成都的時候唐玄宗身邊的宮女只有24個,禁軍剩下一千多人。
兩皇並立悽慘離世3.唐玄宗逃亡成都讓太子李亨收拾爛攤子,得到自由終於有了喘息之機太子看準這個機會與大將郭子儀合兵一塊擊敗了安祿山的部隊平息叛亂。太子在長安稱帝尊奉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從成都回往長安禁軍被收繳武器他本人也被軟禁起來嘗一嘗孤獨寂寞的滋味。李亨也是唐肅宗當太子的時候戰戰兢兢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沒有享受到權利的感覺唐玄宗前腳離世十多天後他也去世了。可見有一個英明神武壽命又長的皇帝父親是非常無奈的,太子受到皇權的壓迫不說壽命也很少有活得長的。唐朝在唐玄宗手上發展到頂峰也是從他開始衰敗下去的,成也蕭何敗蕭何。
人都有驕傲自滿的心理,李隆基就是這樣他的經歷可以說是和隋煬帝的下場非常相似都是將一個盛世的王朝帶向了衰亡,不過李隆基還比較幸運沒有成為亡國之君。‘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讓一個成功自信的帝王接受失敗是很難的,一旦發生叛亂信心遭受打擊非常容易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已經無法再現盛世的輝煌只能苟延殘喘維護現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