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一部電影,都有一首或者多首配樂。比如《大話西遊》中的「一生所愛」,《加勒比海盜》中的海盜配樂。而後這些配樂也成了永恆的經典。對此你怎麼看?
9
回覆列表
  • 1 # 王小照

    電影是聽覺和視覺的藝術,而音樂則是人們聽覺情感的訴求。

    配樂對電影的影響力可以分為三個遞進的層次,補充影片細節、渲染影片氛圍以及帶動昇華影片。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很多人在看影片前半部分時的表情,卻能用片中程勇的一個經典動作來形容,就是他跟印度胖子談攏價錢後皮笑肉不笑的樣子。

    是的,影片開場的印度音樂太過魔性,以至於即便程勇上有老父生命垂危在醫院搶救、下有幼子差點被前妻搶走,都打破不了由背景音樂營造出來的強大的搞笑氛圍。

    然而,你肯定也不會忘記,影片後半段,準備接受清創的呂受益一邊示意妻子及程勇出去,一邊順手拿起毛巾叼在嘴裡的樣子,因為配樂的烘托,讓很多人再也管不住自己的眼淚。

    別不信,默片時代就有電影配樂

    很多人覺得配樂和電影並非天生一對,畢竟在1910年愛迪生髮明有聲電影機前,電影經歷了很長的一段默片時代。

    而事實上,我們真的應該為自己錯過了那個默片時代而感到可惜,因為那時候的電影都是現場配樂的!

    曾用於戲院演奏的手風琴

    那時候電影配樂的具體操作流程是這樣的:電影製片方會根據故事情節的基調提前約定好電影的配樂型別,比如歡快的、滑稽的、悲傷的等等。當膠捲送到影院後,影院會配備一支樂隊,按要求演奏。據說在這之前,樂隊更是可以根據電影情節自由發揮。因此,這邊正敲鑼打鼓地吹奏著《兩隻老虎》,那邊卻畫風一轉淚流滿面的放映現場,經常讓當時的觀眾哭笑不得。

    後來有了蠟盤發音技術,就是把配樂刻錄在唱盤上,在播放電影的同時開啟唱片機,手動製造出聲畫同步的感覺。雖然聽上去很麻煩,而且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不過這的確是配樂在電影發展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1910年,有聲電影機問世,它因為能夠同時記錄聲音和影象,推動了有聲電影的爆發。1915年,格林菲思在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首次與音樂家合作,創造出了完整的配樂形態,電影配樂開始成為電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誕生,聲音第一次與電影真正融合在一起,雖然影片中“同步”的臺詞只是一個無心之舉。

    爵士樂歌手

    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是兩年後,也就是1929年拍攝的《紐約之光》。

    紐約之光

    隨著電影配樂的快速發展,配樂與電影創作的關係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別驚訝,這些效果只有電影配樂能做到

    即便課本沒有反覆強調,我們也早已認識到,電影是聽覺和視覺的藝術,而音樂則是人們聽覺情感的訴求。因此,配樂之於電影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以時下最火爆的《我不是藥神》為例。毫無疑問,該片中蘊含的深刻情感的確激發出了觀眾的共鳴,而使影片能夠更直接、準確、深刻地喚起觀眾內心情感的,則是片中的配樂。

    事實上,配樂對電影的影響力可以分為三個遞進的層次,補充影片細節、渲染影片氛圍以及帶動昇華影片。

    我們先從補充影片細節說起。

    早期電影的配樂幾乎都是以補充影片細節為主,最簡單的如插入開門、打雷、大笑等環境音。如今的電影當然早已擺脫瞭如此簡單的音效配樂,作為對影片細節的補充,如今的配樂主要用來表達人物的心情和想法、表達環境和氛圍、交代人或事物的特點,以及表達某種劇情的發展程度。比如程勇坐飛機到達印度後響起的極具特色的印度音樂,就是對當時環境和氛圍的一個交代。

    當然,配樂對於電影的作用當然不止於此。那些不能借演員之口表達的情感,那些無法借電影鏡頭傳達的導演思想、那些無法簡單傳遞的氛圍等,如今均已成為配樂肩負的重要責任。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中戰爭雪地裡嗚咽不息的小提琴,《美國往事》裡冬日紐約街頭由於深沉的排簫等。

    辛德勒的名單

    而配樂的最高境界,則是能夠帶動昇華影片。它不僅能夠準確詮釋影片內涵、傳遞導演的思想,而且能給觀眾以思考、以啟發。比如久石讓為宮崎駿的多部電影所做的配樂。

    起風了

    敲黑板,電影配樂要這麼聽

    如今的人們都講求價效比,看電影也是。聽得懂電影配樂,就能讓你比一般“吃瓜群眾”懂得更多。

    說到電影配樂的欣賞,與欣賞其他音樂的最大不同,便是需要關注音樂中的情緒和電影畫面之間的關係。

    以《教父》中的插曲《溫柔的傾述》為例。這首配樂出現在柯里昂在西西里見到美麗姑娘的時刻,是電影中難得輕鬆愉快的一幕。而這首配樂就改編自西西里的民歌,有著地道的西西里“味道”,聽得懂的觀眾可以瞬間腦補出當地的風土人情。

    再如因為配樂而被詬病的《銀翼殺手2049》,只有看過1982年版的觀眾,才會在影片的結尾控制不住眼淚。複製K躺在被大雪覆蓋的臺階上時的配樂《Tears in Rain》,正是35年前複製人羅伊赴死前時的配樂。跨越時空的重疊映照,只有真正瞭解電影配樂的影迷,才能體會到影片中那最細微的情感。

    銀翼殺手2049

    現在,配樂早已是電影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有資料表明,電影配樂正在對電影票房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而不論如何,作為普通觀眾,電影配樂是電影情感的輔助表達,是我們“看懂”電影、“讀懂”導演、“透視”情感的一個重要視窗。而這個視窗,則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去擦亮。

  • 2 # 造就

    一秒鐘可以有一百種情緒同時發生只有音樂 可以一擊即中

    香港著名作曲家

    大家可能不認識我,但你們或許看過這些電影——《心願》、《如果·愛》、還有《寒戰》。

    我是一位作曲家,這些都是我給配過樂的電影。我今天要講的是聲音的魅力,而音樂也是聲音的一種。

    在我還沒有出場的時候,你們會先聽到音樂,猜想即將出場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01 用音樂傳遞“弦外之音”

    要知道什麼是聲音的魅力,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聲音。僅僅把它看成一個物理現象就太沒有魅力了,聲音還有著傳遞天然資訊的功能。比如有東西破碎的聲音傳來,我們透過聽音就能辨別是什麼質感的東西碎了。此外,聲音還能傳遞人造資訊。當我們將不同的音色與音節根據某種邏輯組織在一起時,就可以傳遞出心裡想說的話。

    於是,語言誕生了。更為重要的是,出現了音樂。

    為什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語言表達就可以了,而在電影中,用音樂表達情感卻是不可或缺的?你們下次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現場情緒是被配樂牽著走的。那麼,電影配樂是如何演繹情節與角色的情緒的?有以下幾個常用的手法:

    第一個手法叫做弦外之音。這是什麼意思?大家想象一下,在某個上午,一對男女在公園裡慢慢走到一起,彼此間沒有對白,也沒有介紹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但我可以借對白以外的東西來告訴你們人物關係。如果我配上很浪漫的音樂,那就暗示是情人關係。而配上一些很緊張的音樂,那這兩人肯定就是仇人了,對嗎?

    為什麼需要弦外之音?因為我們總不能讓演員從頭到尾不停地說話,也不可能在螢幕旁邊加個字幕,標示出「好人」、「壞人」。

    所以,我覺得這是電影配樂最有藝術價值的地方。它能夠藉助音樂「說」出對白裡沒有的東西。

    比如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

    02 選擇表達誰的情緒

    第二個手法是視角。

    舉個例子,一個大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非常開心,他回家告訴媽媽這個喜訊。此時響起歡快的音樂是不是很合理?對於這個大學生來說,此刻必定是無比開心的。

    但是他的媽媽聽到這個訊息,心情卻非常複雜。她雖然也開心,但想到接下來幾年都看不到自己的兒子,難免心中酸楚。

    這個時候,我和導演就會選擇比較傷感的音樂。因為這一幕戲是按照他媽媽的視角來配樂的。我們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的不是兒子的喜悅,而是媽媽的擔憂,甚至失落。有一部1999年的香港經典動作片,叫《紫雨風暴》。開場是在東南亞某國,一群人準備坐船出海,去西方學習一些新科技,然後回國組織恐怖活動。

    最開始我與導演陳德森討論那場戲,他覺得配樂應該是淒涼的,但我覺得不太對。的確,這個故事講到後面,這些恐怖分子的下場很悽慘。因為19年之後整個世界都變了,只有他一個人還堅守自己當年的理想,執著地想要完成任務。可是對於這樣一個「悲劇英雄」,如果此刻就配上淒涼的音樂,那是誰的視角?那是導演的視角,這個角色是他創造出來,一開始就知道他的下場,對不對?

    但是對於這個大反派來說,在他離開國家的時候,是帶著光榮的使命的。所以,在他上船那一刻,他越是感覺光榮,就越可以映襯他最後的悲劇結局。電影最後一場戲是在下水道里進行的一場大決鬥。他即便快要死了,也要將那個紫色的生化武器開啟。雖然只有他一個人會被毒氣傷害,可是他臨死前看到這些紫色的毒氣,就彷彿自己19年前的理想得到了實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們只不過把人性還給了這個所謂的壞人。

    為什麼有一些電影,尤其是動作片,總是看完即忘,而有一些卻會留下永久的印象。因為這些電影刻畫的人,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

    03 聯想與對比的藝術

    第三種手法就是聯想。我們一般說到聯想,就會說到樂器。因為不同的樂器會引起不同的聯想。比如鋼琴,會聯想到高雅、教養;說到吉他,就覺得是草根、文青。

    我們用樂器帶領觀眾進入聯想,交代某個情節的背景或內涵。

    有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傳教士要去一個野蠻部落裡傳教,得爬三天才能抵達。

    這時候,我們選擇的樂器是雙簧管。用別的樂器不行嗎?比如鋼琴?

    因為雙簧管吹出來的聲音很文藝,還代表著西方文化。因為傳教士到這些部落傳教的時候,不只是把宗教帶給他們,也將西方的文化留下了。

    最後一個手法的是對比。

    有句話叫「只有在安靜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是響亮」。美國現在的很多動作片,從頭到尾都是巨響的音效,會讓觀眾弄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情緒。

    我們最常用的一個技巧,是樂器的轉換、聲音的大小與音區的高低對比。

    04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什麼?

    如果我問你這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我覺得可能有三種。先從第三種說起,我覺得是心跳的聲音,它也代表了生命的聲音。當你聽到風聲、水聲、雨聲的時候,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聲音的。

    第二種最美麗的聲音是「愛的聲音」。當你聽到小孩子說「爸爸、媽媽,我想你」的時候,聽到自己的老公或老婆、男朋友或女朋友說「我愛你」的時候,當你無條件付出的時候,它們發出的聲音,都有可能是一首歌。

    那世界上最最美麗的聲音是什麼?

    上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寫過一首曲子,叫《四分三十三秒》。它有三個樂章。中間一個樂章寫著TACET。

    TACET就是不用彈的意思。在這個樂章,鋼琴家會把鋼琴蓋開啟,靜坐四分三十三秒之後,又把鋼琴蓋好。

    約翰·凱奇怎麼會寫這麼奇怪的一個音樂作品?他就是要告訴大家,其實音樂就在空氣裡面,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希望我們暫時關掉自己的耳朵,傾聽我們的四周皆存在的「音樂」。這已經超越了音樂作品的範疇,有一種哲學思想在裡面。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全世界最美麗的聲音是寂靜。《四分三十三秒》就是讓我們迴歸內心最純淨的地方。當你安靜下來時,你會聽到生命中最重要的聲音,那就是你的內心。

    非常感謝你們用生命中寶貴的二十幾分鍾來聽我演講。也許,你們現在聽這些會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但是我相信,在若干年後的某個晚上,當你遇上了一些事情,或者偶然間聽到一首歌,給予了你莫大的鼓舞或是啟發。你會想起今晚我說的某一句話、某一個字或聽到的某一個音符。

    也許那時候,你會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聲音的魅力。

    文字丨漢嵐

    校對丨其奇

  • 3 # 使用者100477378102

    我個人覺得電影配樂很重要,有時候也許隨著電視或電影的推入,唱的歌聲也許不太適合出現在這裡

    好的配樂有時會讓人不自覺進入劇情

    說個陳年舊事:當年86版《西遊記》的音樂,最開始配樂全部要求我們的名族樂器來演奏:也就是長笛、二胡、琵琶等。《西遊記》的開頭曲《雲宮迅音》,中間有電子和絃,當時許老作曲的時候,一開始不讓他加入電子和絃,許老說:不加電子和絃,猴子就感覺跳不起來,所有的名族樂器都是軟的,跳不起來,對於這個效果,夥伴們可以試下《雲宮迅音》可以試下,其他樂器的獨奏版,一對比效果就出來了

    每個大導演都有自己的御用配樂師王家衛:梅茂林

    金庸武俠配樂:胡偉立

    宮崎駿:久石讓

    仙俠配樂:麥振鴻

    還有很多配樂大師:

    日本:神思者、坂本龍一、喜多郎、橫山菁兒、吉田潔、姬神

    中國:譚盾、程池、林海、阿琨、許鏡清

  • 4 # 贈人以言

    首先電影是由影片和音訊組成,啞劇除外,所以配樂其實就是畫面影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好的電影離不開好的配樂,好的配樂可以昇華好電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拜登選擇賀錦麗擔任副總統,不符合美國白人至上的原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