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靈毓秀業有成

    《兄弟》講述了文革和改革兩個時代,文革時悲慘,改革後瘋狂。宋剛是傳統道德的代表,李光頭是市場經濟(進取精神)物質主義的代表,兩者同時歷經中國的文革和改革時期,是意義上的“兄弟”。兩兄弟在文革中都很慘,傳統道德被打倒,右傾市場經濟也被打倒。改革開放後,作為傳統道德代表的宋剛一步步被逼的沒飯吃,因為他太講仁義道德;而代表市場經濟(進取精神)物質主義的李光頭,雖然越來越富有,精神卻越來越空虛,睡了無數女人卻從不知道愛情的滋味。最後宋剛(傳統道德)被環境逼迫自殺了,李光頭(市場經濟物質主義)也隨之陽痿一蹶不振。兩兄弟共同愛上的林紅,則是實實在在地代表愛情,最後林紅也被物質社會逼成了妓院老鴇。作者的意思是在揭露:沒有傳統道德作為精神支撐的物質社會,人們越來越無恥、瘋狂、空虛,最後走向毀滅。李光頭最後想去太空,即是對空虛的物質生活的逃離。《兄弟》全書是用荒誕滑稽的手法,批判文革和改革後的中國社會。

  • 2 # 愛喝可樂的小太陽

    餘華的書總是這樣,用淡漠的口吻敘述讓你潸然淚下的故事。用最殘忍的方式讓你看清世界,沒有大傷大痛後的大徹大悟,沒有後悔的餘地。一切的一切都順著命運的軌跡,那麼無可避免而又順其自然的發生。你看完全書有一種心痛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他冷漠的將社會的最陰暗的一面展示在你面前,然後冷笑著說,誰都逃不掉。

  • 3 # 棗花酥

    這部作品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代表作,用荒誕的語言描寫殘酷的現實。書中的兩位主角,宋鋼和李光頭,是異父異母的兄弟,故事也圍繞著二人展開。

    下面我說說我對書中各位主要人物的看法:

    李光頭是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他以暴烈的生命力肆意生長,在動盪的年代,在改革的年代,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都有他獨領風騷的身影。哪怕是偷看屁股被抓住,也能利用這個機會吃上五十六碗三鮮面,不得不讓人佩服!他是個無賴,但也是市場經濟的勝利者。

    宋鋼是那麼的忠厚老實,認真,有責任,有擔當。但是時代的變遷,使他的生活舉步維艱,他和林紅的感情深厚,相濡以沫,卻也逃不過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惆悵。他身體的垮掉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想給林紅幸福美滿的生活,拖著殘破的身體,卻只能拿回微不足道的薪水,他想把一切都給她,可他卻一無所有。宋鋼是個好人,每個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但是他卻是市場經濟的失敗者,那麼忠厚老實,認真,有責任,有擔當的失敗者。

    林紅是整部書中變化最大的人,從一個純情的少女,到戀愛中甜蜜的姑娘,再到賢惠的妻子,再到孤獨的留守女人,再到三個月的瘋狂情人,再到深居簡出的寡婦,最後成了紅燈區的媽媽桑。這一系列的變化看得我目瞪口呆,這樣的鉅變看起來那麼荒誕,卻又那麼真實……

    這本書將四十年的滄桑鉅變縮小到一個小小的劉鎮,用荒誕的筆墨描繪了歷史的波瀾壯闊,將浮躁的社會,殘酷的現實就這麼赤裸裸的擺在你我的面前,毫不避諱,毫不遮掩。

  • 4 # 鬼王登的電影日記

    這是一部阿爾莫多瓦式的電影,一部隱祕的生存祕史,一個時代的記憶,兩個兄弟的命運密碼解讀。中國先鋒作家的馬爾克斯情結依然揮之不去,強烈的南美風依然使這個江南劉鎮再次呈現出一副異樣的海洋性氣味。

    我現在看的是《兄弟》的下部,沒有反對者說得那麼不堪,但明顯比上部遜,就像很多人說得那樣,我也是在一個晚上加開車回京的路上看完的。多虧在晚上看的是前一部分,車上看的是李光頭髮跡後的下部分。恣意汪洋的敘述快感淹沒了人生的荒誕和悲憫,但平心而論,改編成一個電影還是綽綽有餘的。

    雖然後來李光頭對處女的迷戀無論從那個角度上來說都不可能在中國審查通過。過去的時代成了一種極具自然狀態的小人物撒歡的田野,物競天澤,適者生存再次成了人生規則,一個肆無忌憚的混蛋成了整個劉鎮乃至社會的主宰,而享受完美愛情的道德優勝者因為理念高尚而最後在妻子被勾引後臥軌自殺,而那個曾經對李光頭極盡羞辱的劉鎮美女林紅也在適當的時候完成了靈與肉的投誠。

    一對兄弟,一個女人,這樣一個毫不驚奇但極具經典意義的組合讓我們再次懷疑大眾道德的虛偽和不堪一擊,也完成了餘華對人生的荒誕解析。異樣的南美味道是同時代先鋒作家格非,孫甘露等一干人馬的共同母體氣味,但對人生整體和深幽的探祕,還原成若無其事的平和是導致餘華和中國大部分先鋒作家區別開來的一個根本因素,與蘇童,格非,孫甘露等一再留戀於人生和情感橫截面的怪異奇崛描述不同,餘華越來越沉溺於對人生根本意義的懷疑和異樣開掘,並且越來越能在行而上和世俗生存意義中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並不動聲色地講的意味深長。

    但這一次,尤其是下部,尤其是下部的後半部,餘華失控了,作家本身的俗世念頭戰勝了文學家應該的隱沒和危言大義,進入一種生趣盎然的激情發洩。

    也許餘華太想改變一下了,就像一個導演總對自己的成名作不滿,一個歌手總是不屑在朋友間的聚會場合唱自己的成名曲一樣,膩了,想換一種味道,孰料群眾不買帳,因為喜歡餘華的人非常不情願在餘華這兒看到莫言。

    大概這就是諸多對《兄弟》下部不滿的原因。還是那句話,《兄弟》改編成一個電影還是綽綽有餘的。不必過於厚非,《兄弟》需要的是再用慢火細細燉上一個下午,然後我們就會嚐到一鍋溢位罌粟味道的祕傳高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高人解答,“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