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員外

    就是因為慘,所以大家才同情他啊。

    秦楚兩國原本其實關係不錯,兩國做為中華文明圈邊緣國家,一直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惺惺相惜同病相憐,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楚國幫一直是秦國政壇一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宣太后時期甚至一度掌控秦國政壇。

    秦楚兩國雖然偶有爭端,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

    楚懷王覺得此次出訪加強了兩國的對話,為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琢磨該看的也看了,該聊的也聊了,該回國把這次籤的單子都落實了。

    結果秦國不放人。一直到楚懷王客死異鄉。被諡了一個“懷”字。

    無故扣押一國元首,此事不但喪心病狂,甚至空前絕後,秦楚關係從此徹底走向敵對。

    而做為當事人,楚懷王收穫了楚人最大的同情。太慘了。所以後來楚王也乾脆叫楚懷王,希望以此來喚起楚人對秦國的敵愾之心,

  • 2 # 衣賜履讀通鑑

    楚懷王雖然愚蠢,不過可能還算仁君,至少,在楚華人民心目中,對其十分愛戴。陳勝吳廣趙義後,覺得自己算哪根兒蔥啊,於是,就假稱公子扶蘇未死,大將項燕也沒死,是他們在領導革命,國號張大楚國。結果,一呼百應,也算轟轟烈烈弄了一場革命。

    項梁、項羽叔侄也起事了,不久,項梁聽說陳勝死了,便召開會議(這次會議高祖劉邦也參加了哦)。范增在會上發言說,陳勝失敗,意料中事;秦朝滅六國,楚國最無辜(咱也鬧不清為啥楚國最無辜,估計南韓人說南韓最無辜,魏華人說魏國最無辜,呵呵),自從楚懷王到秦國後一去不返,楚人至今懷念他老人家,因此楚南公(楚國貴族,據說是陰陽家)說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言論;如今陳勝最先起事,他不擁立楚王的後裔而自立為王,豈能長久?現在將軍你在江東起兵,楚地將領都爭相歸附,正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為楚將,故而能夠重新擁立楚王后代的緣故啊!

    項梁當時認為他說的很對,就從民間尋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羋心這時正在為人家放羊。前208年6月,項梁擁立羋心為王,因楚懷王群眾基礎好,乾脆就稱羋心為懷王,建都盱眙(江蘇省盱眙縣,讀如需夷)。

  • 3 # 冥蝶讀書

    兩個楚懷王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前一個楚懷王名叫熊槐,後來死在了秦國,後一個楚懷王名叫熊心,熊心是楚懷王的孫子,後來被項羽派英布殺了。按道理來說,懷這個字屬於諡號,是君主死後起的,而且一個國家中,一般不會用同一個諡號。熊槐這個楚懷王是正常的諡號,但是熊心這個楚懷王並不是諡號,而是被項梁直接立為了楚懷王,更像是一個爵位封號。項梁之所以立熊心為楚懷王,是有很深的用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楚懷王這個稱呼很有號召力。

    楚懷王熊槐被秦國騙得很慘,被大家視作昏君,但實際上,熊槐的功績跟他的昏庸其實不相上下。熊槐在位一共30年,前十五年和後十五年簡直就是兩個人。

    楚懷王在位的前十五年,楚國勢力蒸蒸日上。政治上,熊槐任用唐昧、屈原、陳診、蘇代等人,積極推行變法,恢復了吳起時期的變法法令。軍事上,楚國擊敗魏國,攻破越國,盡取越地。外交上,楚懷王成為合縱長,曾經組織了七國合縱攻秦(山東六國加上義渠)。齊楚聯軍攻下了秦國的曲沃,斬斷了秦國東出的觸角。應該說戰國時期的楚國在楚懷王時期達到了鼎盛。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後十五年的楚懷王就變得昏聵了,任用了子蘭等佞臣,排斥屈原等人。後來又被張儀忽悠得跟齊國斷了聯盟關係,結果發兵攻秦,三戰皆敗。最後又被秦國扣押,死在了秦國。

    熊槐的這些昏招原本是被楚人唾棄的,但是他被扣押之後,秦國逼他割地保命,熊槐突然表現得非常剛硬,寧死也不妥協。秦國最後無奈,熊槐病死後,就把遺體送回了楚國。史書記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當時南公看見這個場面,嘆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由此可見,在楚人心中,熊槐雖然有錯,但是依然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懷這個諡號,其實本身就有懷念的意思。

    陳勝吳廣起義,陳勝打出的旗號很有意思,叫“張楚”,估計是想說明自己是楚人。陳勝很快就敗亡了。但是反秦勢力卻一下子都冒出來了,比如劉邦、項梁等人。反秦這種大事,得有一個合理的口號。項梁雖然是項燕的兒子,但是他自己沒號召力啊。在范增的建議下,項梁派人找到了熊心。熊心是熊槐的孫子,此時已經淪為牧羊少年,至於怎麼識別出來的,就不知道了。反正項梁說這就是楚懷王的孫子啊,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恢復楚國啊。於是熊心就直接被立為楚懷王,成為起義軍名義上的領袖。

  • 4 # 葉子寫實

    楚懷王, 羋姓,熊氏,名槐,是楚威王之子,楚國大詩人屈原曾任他的老師, 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執政後期,與秦昭襄王會盟於武關,秦昭襄王將其扣押,脅迫其割地。

    楚懷王被扣三年懷王拒絕割地,最後客死在秦國。靈柩回到楚國後,“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楚南宮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古人在造反是總要給自已一個理由證明自己“得天意順民心”。陳勝吳廣打的是扶蘇的旗幟。項羽也要給自己一個理由呀,他是楚華人,又是著名楚國打將項燕的後人,起義的地方也是在楚國境內,也就打著楚國的旗幟了。

    楚人都很懷念楚懷王,他們就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立為“懷王”,以博得楚華人的支援。

  • 5 # 楊朱學派

    回答問題前,先捋清楚懷王之姓氏。楚懷王是羋姓,也是熊姓。並非羋姓熊氏。

    楚國祖先為熊姓,之後周天子賜予其羋姓。故楚國公室嫡出一脈既是羋姓,又是熊姓。楚國公室的庶出有羋姓項氏,也稱熊姓項氏。此外還有羋姓屈氏,又稱熊姓屈氏。

    楚懷王名為熊槐,屈原的弟子。楚懷王早期,與齊楚結盟,楚國十分強盛。消滅強大的越國。

    秦國為瓦解齊楚同盟,派張儀使楚,承諾以方圓五百里土地(即六萬平方公里)換得與楚國結盟。一起對抗齊國。

    楚懷王至秦國後,秦昭王將其扣押,脅迫其割地。 被楚懷王拒絕。

    最終楚懷王被囚禁致死。

    靈柩回到楚國後,楚人皆憐之。

    楚國群臣給熊槐諡號為懷,即緬懷,悼念之意。

    楚懷王之死,讓楚人對秦國痛恨之極端。為了激起楚人的反秦鬥志。范增建議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依然號楚懷王。楚人提到楚懷王,就化悲痛為力量,血脈噴張。

    在反秦義軍中,楚軍的戰鬥力最強。有兩大原因:一是項羽神勇。二是楚懷王之名,再一次喚醒了楚人對秦國深深的仇恨。所謂哀兵必勝。

  • 6 # 大秦鐵鷹劍士

    司馬遷寫的史記中是這麼解釋的:秦滅六國,楚最無辜,楚懷王被囚咸陽三年,終不肯割土屈服,最終客死咸陽,秦人送歸葬,楚人憐之。因此秦末楚人復國,項氏把牧羊小孩熊心尊為楚王,仍稱之為楚懷王,以此來激勵楚人抗秦復楚。

    楚懷王熊槐志大才疏,貪婪好色,親佞臣,遠賢臣,並非一個好的楚王。但是楚懷王也有優點,就是寧死不賣土地,秦昭襄王扣留楚懷王就是想逼迫楚懷王割讓土地,但是楚懷王到死都沒有同意秦國的要求,也算頗有骨氣!

    秦滅六國為啥楚國最無辜呢?原來秦國跟楚國在春秋時期就是盟友關係,兩國王室通婚十分的頻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楚平王把自己兒媳婦秦國公主據為己有,最終伍子胥率吳軍攻破楚都,不是秦國及時救援,楚國就完蛋了。大名鼎鼎的秦國宣太后是楚國宗室之女,秦楚兩國通婚普遍。

    按理來說秦楚兩國是兄弟之國,但是秦國強大後對楚國的攻伐相當頻繁,甚至佔了楚國都城,焚了楚國王陵,囚禁了楚國的國王。因此楚人對秦國的仇恨極深,用楚懷王的屈辱來激勵楚人的仇恨,比用楚威王的威武來號召楚人更有用!仇恨的力量大於榮譽啊!

  • 7 # 歷史有知社

    提起戰國時期的楚懷王熊槐,人們通常的印象,會覺得那是位被張儀耍得團團轉的“傻缺”君主。又因愛國詩人屈原的悲催遭遇及其詩篇的廣為流傳,而被很多人鐵定為“親小人、遠賢臣”的昏君。但是,為何如此之“昏君”,卻在秦末的楚地起義中,被楚人用作為抗秦的旗幟?

    楚懷王的“懷”,為諡號,諡號通常是死後才評定的,是對有地位的死者一生功過是非的評斷。但項梁項羽起義之時,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號之為懷王。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居鄛人范增...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楚人以死王之諡號,而加之於生王,是過去所沒有的事。其目的就是想利用楚懷王熊槐這面旗幟,而讓其在楚懷王(義帝)熊心的身上“還魂”(從民所望)。假使楚懷王熊槐,真如後人想象得那麼昏庸,而讓楚國跌入深淵,楚人會恨不得其早點死,又怎麼會憐之至今(秦末)?並決定與秦人死磕到底(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假使楚懷王熊槐真得那麼“傻缺”,楚人以“傻缺”君王為旗幟,就不怕引起其他諸侯笑話?這顯然不符合邏輯。

    實際上,楚懷王也是位有作為的君王,其在位期間,使得楚國的疆域達到了鼎盛。據史載,楚懷王即位初年,就攻滅越國、盡取吳、越之故地,拓地千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山東六國合縱攻秦,楚懷王為縱約長,當時有“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的說法。

    而在中國的文化中,總有一種“跪舔”勝利者的基因在,通常人會輕易地認為凡是勝利者,都是睿智神武的,總有人喜歡會為勝利者的眾多“無恥行徑”而辯解。而那些失敗者,則遭到肆意地抹黑與無情的嘲笑。這種價值認知,枉顧了世間一切良知與道義。其結果必然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崩解,而淪為人人互害的社會。

    誠然,從短期來看,張儀是將楚懷王耍得團團轉,但這背後卻是以秦國的國家信用為代價的。雖說,戰國時期已是“信義崩解”的時代,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還是要堅守的。而秦國可以說是下作到了極限,其結果換來的是:(楚)懷王卒於秦,秦歸其喪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絕。

    因楚懷王死於秦,換來楚人對秦人的刻骨之恨,而天下諸侯也都認為秦國不地道。而張儀的行徑更是遭人切齒,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嗣位,秦國群臣就紛紛向秦武王進言道:張儀素無信用、慣行欺詐、反覆無定,再被任用的話,恐被天下人恥笑。而秦武王也素來厭惡張儀這種行為,就將張儀一腳踹開了,而齊閔王更揚言說:只要哪個國家敢收容張儀,就攻打哪個國家!此後,齊閔王雖為免中張儀之計而作罷,但也從中說明張儀為當時的社會主流所厭惡,名副其實的“萬人嫌”。

    在秦末的大起義中,楚人的反抗是最為激烈的。從陳勝吳廣首義,而使起義如烈火烹油般在天下蔓延,到項羽於鉅鹿一役破秦軍主力,並最終率諸侯聯軍入關滅秦,楚人都始終為反秦、滅秦的中堅力量。項梁項羽以“楚懷王”的名號為旗幟,就是向要天下彰顯秦國的不信、不義。而在陳勝死後,楚人又以其雄厚的實力,再使“楚懷王”成為天下的共主,並在“楚懷王”的旗幟下,最終滅掉了秦國。

    參考史籍:《史記》等等

  • 8 # 鹹魚茶館

    首先不是說懷王對楚人來說多麼偉大光明正確,而是他在歷代楚王中,全國範圍知名度最高,說白了這貨段子最多,所以要滅秦號召全國,他比較有品牌優勢罷了。

    楚國向來和中原各國就不對付,楚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那以後楚國就基本上不和中原諸侯一起玩了,好傢伙中原都是這公那公,其實都是一堆伯爵侯爵,你一個子爵敢稱王,不開森啊。而且楚國個兒太大了,巔峰期大於周國其他諸侯總和,周王不止一次南下揍他,可沒佔什麼便宜,楚國也是第一個把周天子(昭王)整死的諸侯國。

    春秋時期哪個諸侯國要稱霸,就得去組團刷楚國。那時候秦國還不成氣候,齊桓晉文都揍過楚國,齊桓公那次沒開啟,雙方列陣開了幾次嘴炮,後來楚國認慫,願意向周天子行臣節並獻上貢禮。晉文也伐楚,退避三舍然後一路吊打。然後楚國更是差點被伍子胥滅國,幸好申包胥把秦軍哭來,加上越國偷桃,才勉強復國。

    戰國時候大家都是王了,但楚國還是和大家玩不到一塊,一方面楚人本來就不拘小節,和中原那些酸啦吧唧的貨不一樣,另外也確實橫慣了,以前做諸侯公敵也不怕,現在你們打成酸泥一樣,我更不尿你們了。

    楚國橫到懷王的時候,已經基本走到頭了,懷王時代也有過幾次輝煌戰績,比如揍齊國,讓魏國稱臣,後來七國縱橫攻秦,可惜七國有十幾副算盤,最後被秦國打得屍橫片野。之後就是大家熟悉的張儀時間了,本來齊楚聯盟可以壓制秦國,但懷王被張儀哄的各種二百五,和齊國分手,最後還被昭襄王扣押。這裡就看出楚人的性格了,要割地要賠款,姥姥!刀架脖子上也不尿你,後來客死他鄉,楚人覺得大王夠硬氣,大王麼麼噠!所以憐之,以後還當吉祥物反覆用。

    其實秦掃六國,沒有什麼楚國最無辜一說,這玩意兒市場競爭,我不吃你就等著你吃我。懷王讓楚人難以忘懷,主要是這貨基本就是楚國最後的大國輝煌,他死了楚國就gameover了。另外記住楚人是“憐之”,對他的感情是不那麼高大上的。聰明人橫,人們敬畏之,蠢人橫,人們憐之。加上秦末農民起義比較喜歡用用楚國logo,加之戰國後期楚國抵抗是最激烈的,項燕還讓李信吃癟,王翦舉全國之兵還天天寫信給嬴政要車要房,才拿下楚國。所以要借楚國宣傳六國老百姓比較有底氣,滅秦讓楚國帶頭,比咱們那些阿貓阿狗的君主可靠多了。再加上懷王名氣大,而且民間流傳的段子也多,所以就冠他的名唄。未見得就是多愛戴他,就是一個名頭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冠比賽,恆大贏魯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