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宋朝是個軟弱的王朝·歷史真是這樣嗎? 在我們認知裡宋朝是軟弱無能的,也可以說是任人宰割好比晚清時期 但是真是這樣嗎? 一說到宋朝人們都婉婉嘆息,甲說軍事軟弱年年納歲貢,乙說皇帝昏庸各個都是奇葩,丙說國土太小不像個統一王朝…… 雖然說宋朝只佔今中華半壁江山,更是沒有得到燕雲十六州,但是北宋可是牢牢佔據著北方中原,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在這裡,雖然說國土並不大,也可以說的上是正統王朝 其實宋朝的軍事並不弱,只是對手太強,相比唐朝,宋朝的敵人更為強大,宋朝面臨的是遼,金,西夏,蒙古等文明國家,相比唐朝面臨的更多是遊牧民族比戰鬥力更為強大,而且宋朝對外戰爭也是勝多敗少,所以不要說是宋朝是個軍事軟弱的王朝 再說宋朝的經濟,當時宋朝經濟佔世界百分之22.7.比當今我大中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可否認宋朝的富庶與繁榮是中國5000文明史上首屈一指的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沒有宦官亂政,軍閥割據,可以說是中華歷史上的文藝復興和經濟革命。宋朝三百年間,二度傾覆,都是因為外患,是一個唯一沒有亡於內亂的國家 所以宋朝並不像我們所說的積貧積弱
13
回覆列表
  • 1 # 往事越千年2020

    不盡然,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王朝的政策有關係。宋朝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尤其軍隊基本集中在中央,地方府州軍隊較少,所以邊境經常受到遼和西夏的侵擾,看起來宋朝比較弱,其實宋朝經濟文化非常發達,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強盛的朝代。

  • 2 # 錢君史話

    小編要說的是,宋朝之所以給人如此感覺恐怕是因為送朝重用文官,文化經濟繁榮。可軍事上其實並不弱,只是運氣不太好而已。宋朝遭遇了前所未有強大的敵人,比如蒙古人吧。蒙古人對後世的影響其實並不僅僅限於對中國,而是整個歐亞大陸及北非,甚至可以說在當時是整個世界性的!即便如此,蒙古人蕩平整個世界所遭遇的最大阻力還是大宋!所以,一直到忽必烈時期才真正滅亡大宋。

  • 3 # 一隻活著的假面

    南北宋的情況可能有些不同。

    北宋皇帝可能是皇帝骨子裡就有些慫,除了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太祖太宗外,其他的皇帝魄力都不夠,包括宋神宗。

    神宗雖然支援新法,主動伐夏,但始終沒有徹底放棄對軍隊的“遙控”,而且對新法也談不上全面支援。宋朝有一種叫作“異論相攪”的祖宗家法以鞏固皇權,所以神宗始終做不到當斷則斷,抓大放小。而且宋神宗的死可能也和內心的脆弱有關。

    北宋唯一一個不算慫的可能就只有宋哲宗了,哲宗比他爸狠多了,親政以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只不過命太短,24歲就去世了,所以也不好判斷到底是不是慫。

    至於北宋其他皇帝就不用提了,如果有魄力立志改革,敢放一定權利給野戰區的主將,堂堂一個”準統一“王朝怎麼可能被區區西夏欺負成那樣?宋仁宗比神宗還要慫,慶曆新政阻力一大就準備混吃等死了。

    南宋除了趙構比較慫以外其他皇帝不用苛責。因為南宋的時候希望已經不大了,皇帝慫點很正常,也可以理解。

  • 4 # 沙中土大溪水

    ​宋朝給人的一個基本的感覺就是文化繁榮,軍事不行的王朝。從一開就被遼吊打,然後是西夏,以後又是金,南宋是和蒙古死磕了五十多年。感覺就沒贏過,除了納幣就是稱兒皇帝,就這也沒逃脫了靖康恥以及以後的崖山之後。連帶著一提宋朝就是恥辱,只能拿清明上河圖和經濟文化發達聊以自慰。

    如果從皇帝個人的出發點考慮這些,會發現宋朝是一個很自卑的王朝。從一開始的陳橋兵變的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就意味著宋朝不是戰場上拼殺出來的,是偷來的,是談來的。所以中國鴉片戰爭前就宋朝談了一堆合約,對比明朝崇禎吊死煤山都不敢輕啟談判一事。由此帶來終宋一朝從未有傾國一力死戰的雄心,總是以為可以談,但不知沒有戰場上東西做後盾,談判得到的只是虛幻,就這樣一步一步丟,丟到後來就到了崖山,就啥也不剩了。

    ​這一系列論點背後就是證據就是,北宋一朝賦稅十之六七用於養兵,剩下還有十之一二居然不時用於神問卦。可以看看宋朝的皇帝,居然有皇帝自稱神仙,如果一個皇帝這樣也罷,但終宋一朝多個皇帝均這樣,就不免有些顯得心虛之至。本來中國信鬼神就是實用主義,但做為治國大道,堂而皇之用於廟堂也就宋朝。而且,說來不免報應之說的警示,宋朝多個皇帝無兒子,不像其他朝代出現此類狀況,均是權臣、外戚、宦官的廢立皇帝引起的皇帝年齡太小引起的。最有名的就是八哥趙構,還有北宋第四個皇帝仁宗在位四十多年居然也是沒子嗣,這其中不免更讓疑神疑鬼。一些事情積累下來,趙宋一朝只有不問蒼生問鬼神。也就可以理解靖康恥時,軍國大事居然能相信撒豆成兵的神棍,就可以理解。

    ​說宋朝重文輕武,只是從結果說,其實宋朝是太重武了,對武將的猜忌太重。真是泛泛而談容易得出看似正確的理論,但離歷史真實差多了。從本質上講,宋朝還是得國不正,造成立國之本不紮實。不是經過血雨腥風的鐵血戰場上得到的東西,終究是心虛。對掌控王朝之力不免不自信,帶來結果就是終宋一朝的憋屈。

  • 5 # 飄泊故鄉異鄉客

    評價一個國家的軟弱通常是指對外政策,而不是內政。在中國歷史上地方性政權不算,在統一王朝中宋朝的確是最軟弱的。他的國土面積甚至比晉宋兩個短命王朝還小,民族結構更是在統一王朝中最簡單的時代。構成中華民族的東北、西北、西南的主要少數民族全不含在宋的統治中,這在歷代統一王朝中僅有的一次。戰爭之後,簽訂朝貢條約一直保持到亡國之時,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兩宋。可以說宋朝保持著中國統一王朝N多個恥辱記錄。宋王朝的黑記錄不單單這一點,有人說宋朝是文官最幸福的時代,但這只是一個特定的團體。如司馬光、歐陽修、三蘇、二朱這樣沒自己政治主張的純文人、亦或是維護統治利義的文人的確受到了重用。就連蔡京、米芾之流也可以高官厚祿,但歷史上的純文人強如李白、杜甫、司馬相如又怎樣呢?但相反的是有政治主張的文人卻反而不得志,如范仲淹、王安石、陸游、辛棄疾。辛棄疾單騎在萬軍中活捉李安國是何等英武驍悍?硬生生讓大宋國逼成了個文人。而大宋兩個立下定國安邦不世之功的宰相寇準、李綱,戰事剛一結束,馬上卸磨殺驢,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事情。李綱更是三上三罷,救了國家三次而落得罷官結局的,在歷史中只有李綱獨一人。在終宋一朝,出了兩個神級戰將。岳飛在性格上的確不算完美,但他的精忠報國、大公無私,在中國歷史上又有幾個人做的比他好呢?如果非要雞蛋裡挑骨頭,岳飛不算完美,但狄青不還是被一幫文人整死了?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連個歌妓都敢嘲笑他,狄青大怒,打了歌妓一頓,結果怎樣?就是那個素有愛兵如子之稱的韓琦,當著狄青的面前殺了他手下大將。狄青救情“焦用是個有軍功的好男兒。”可韓琦卻嘲笑道:“好男兒當東華門外唱名。”韓琦什麼身份?西北軍的一把手。他都看不起自己的下屬,宋朝不弱才怪呢。中國歷史上人品、能力、戰功如岳飛、狄青的人屈指可數,但他兩人的結局也是歷史上罕見的。

  • 6 # 白帝遊俠

    沒有哪一個皇帝願意對外族低三下四,除非是國力孱弱,或內部不穩。

    宋朝自建國以來就有重大缺陷:第一北方重要軍事要塞已經失去,以首都開封為中心的華北平原長期處在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威脅下,第二北方西北重要產馬地也不在控制中,影響軍隊戰鬥力,第三自建國以來實施的重文輕武制度,更是對軍隊及軍人榮譽感有極大挫傷,第四宋朝痴迷於商業和海外貿易,巨大的財富消磨了統治階級的拓韁意識

  • 7 # 大國布衣

    改朝換代,轟轟烈烈。而趙匡胤,卻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就讓天下改了朝,換了姓。宋朝的軟弱無能是出了名的,對遼、金、西夏採取的都是妥協媾和的策略。強唐弱宋,舉世公認。

    南北兩宋文官極受重用而武官卻常受皇帝的忌憚,這大概要從趙匡胤還是後周殿前都檢點的時候說起,後周世宗英年早逝,幼主柴宗訓(恭帝)繼位時才四歲,符太后年紀輕輕就守寡,孤兒寡母無依無靠,趙匡胤靠著底下計程車兵譁變才得以黃袍加身改朝換代,所以繼位之後對手握重權的將領極為忌憚,杯酒釋兵權極大的提升了皇帝的中央集權,但也為兩宋後來的重文輕武埋下了禍根。

    960年北宋建立後,陸續花了18年時間才消滅十國統一南方,此時遼在北方正處極盛,特別是在取得幽雲十六州之後更是成為北宋的頭號敵人,宋與遼對峙基本都處於下風,特別是宋真宗與遼定立檀淵之盟後,每年還要屈辱的向遼提供歲幣30萬帛15萬,不僅如此,在西夏崛起之後,北宋與西夏也多次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在好水川之役北宋損失15萬精兵,最終北宋轉而與西夏息兵講和,間接的承認了失敗。

    連年征戰的結果是北宋疲於奔命,國力因此大為削減,在遼國發生鉅變被崛起的金朝滅國後,北宋的日子依然不好過,一來無能將,二來金比之遼更加的強悍,1128年東京淪陷,欽徽二帝被虜,北宋滅亡,父子兩代皇帝同時被俘虜這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

    繼承北宋正統的南宋又是怎麼樣呢?南宋比北宋稍微強一點的是名將能將比較多,諸如岳飛,宗澤,韓世忠,張浚等軍事指揮能力都很強,但這些將領依然沒有得到太大的重用,岳飛被害死於臨安,宗澤壯志難酬憂憤而死,張浚北伐失利後被孝宗削職為民,宋高宗重用秦檜不惜出賣南宋主權與金朝媾和,度宗重用大奸臣賈似道把南宋推到了滅國的境地。

    南北兩宋的漢民族血性確實是比較低的,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從北宋到南宋,一脈相承,都是為求自保偏安一隅的守成怕死的皇帝,當然比如宋孝宗之類的皇帝畢竟是鳳毛麟角,兩宋確實是非常窩囊的朝代。

  • 8 # 千秋文史

    宋代經濟文化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但為什麼還被說成“軟弱”呢?其實這主要基於宋的國防來說的。宋朝的“軟弱”本出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國和改革開放以前比較一致的看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宋代統治者的防禦意識和重文抑武政策導致的。

    “重文抑武”的政策

    北宋在經歷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夫跋扈以後建立,在統治階層形成了武人為動亂根源的認識,在加強統治專權的背景下,宋朝確立了防範武將的政治原則。同時,在“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思想支配下,科舉制度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使文官隊伍不斷地擴大,而且從文也成了當人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在收回兵權的過程中,對軍隊採取了大力的整治措施,特別是對當時的禁軍三衙的統帥防範是極其嚴格的,比如冤殺殿前都虞侯張瓊和貶逐殿前都指揮使韓重贇,對於高階將領極度的猜忌,讓高階將領整體沉默。同時宋太祖有意提高文官地位,處心積慮營造“崇文”的氣氛,他公開要求武將學習儒家經典。曾經長期以統軍大帥征討四方的曹彬,對文臣極為敬畏,以至於位居樞密使時候在街上接單士大夫,也要做出退讓的姿態。到了宋仁宗時候“重文輕武”之風達到了頂峰,軍工遭到了社會的普遍輕視,長期倍受壓制和歧視,也導致了宋朝武將隊伍整體素質的下降。武將中稍有戰功,有頭腦的,不是被迫害就是受到壓制,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宋與遼、金、西夏、元的鬥爭中的失利。

    防禦性的國防政策

    宋朝自從宋太祖建立國家開始,比較漢唐來說統治者缺乏一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對外部經常採取防範和猜疑的態度,這種防範和猜疑,表現在國防上面,就是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這種政策直接導致軍事設施、軍事建制、部隊配合、戰爭手段等全部貫穿著防禦的思想,以防禦為主的軍隊去做進攻戰時候,與擅長進攻的強大騎兵對手交戰的話,敗多勝少是顯而易見的。宋代的軍隊雖然號稱百萬之眾,但是分佈零散,難於集結。

    被認為軟弱如能究其原因有三點:

    一是北宋和南宋均在短時間內被金和元滅亡;

    二是即使在對峙的年代裡,在與遼、金、西夏和元的鬥爭中常常扮演者賠款、乞和、退讓等被侮辱的角色;

    三是宋雖然奉行防禦戰,但是所謂的防禦常常是被對方打入境內以後的防禦,而不是把對方阻止在境外。

    宋代的“軟弱”並不單是軍事能力的大小問題,而更多的是宋代統治者主觀認識的問題。偏安一居,守家的思想一直是宋代統治者的主基調。

  • 9 # 今時雲軒

    世人一直詬病宋朝軟弱無能。但從南宋崖山海戰失敗,十萬軍民跟隨投海而亡,就足以說明文人治下的宋人,是有錚錚鐵骨的。分析當時情況,你會發現,無論從軍事意願,還是軍事實力上,宋朝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軟弱。

    1.在軍事上。宋廷給人印象似乎是:不思進取,偏安一隅。但實際情況是,終宋一朝三百餘年,宋廷始終有北伐、乃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念頭和行動。奈何自從丟失燕雲十六州開始,宋朝就註定在軍事上處於弱者的地位。

    首先,沒有了燕雲十六州,相當於沒有了國門,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王朝的重要性,從明朝朱元璋遷都北京就可以看出。與此同時也丟失了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武器——馬匹,沒有優良馬匹,就等於沒有騎兵。特別是南宋末期,隨著蒙古人攻陷漢中和雲南後,南宋軍隊幾乎沒有馬匹可用,宋軍一次只能組織幾百騎兵的衝鋒。因此對於宋軍來說,與北方遊牧的騎兵進行大規模野戰,無異於自尋死路,所以宋軍只能依託山地水網等地形條件,修築城堡關隘,依靠先進的火器和強弩進行防守,這等於喪失了機動性,基本沒有進攻能力。

    其次,與宋對峙的遊牧王朝,無論是遼、金,還是後來的蒙古,其戰力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首先是遼朝,按理說開國軍隊戰鬥力是很強的,當時北宋太宗趙光義,也是這麼想的,當他掃平北漢後,就想利用勝利之師一鼓作氣,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以失敗收場,之後又進行北伐,又以失敗告終。縱然有很多因素導致這個結果,但是如果當時遼軍沒有絕對的實力,是不可能輕易擊敗宋軍的。其次是金朝,完顏阿骨打數千人起兵,6萬騎兵,卻能席捲當時強盛的大遼(雖說遼廷腐敗,但好歹還有30萬軍隊,且多為騎兵),緊接著又滅了北宋,悍勇無可匹敵。可憐的是,北宋君臣當時還想乘機恢復遼所奪的燕雲諸州,與金相約夾攻遼,結果唇亡齒寒,導致國滅;此外,幾百年後,金的後人再次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足見金軍的戰力也是十分強悍的。最後是蒙古軍隊,這個不用再說,橫掃歐亞大陸,沒有對手。唯獨征服南宋,因為無法徹底摧毀宋軍的山城體系,先死了一個大汗(蒙哥大汗在攻打釣魚城時受傷而死),後不得已又採取迂迴戰略(從雲南借道),最後花費數年攻克襄陽後,才撕開江淮防線,最終滅亡南宋,蒙古征服南宋所花費的時間是最久的。

    2.文人治國。唐末五代十國,藩鎮割據,導致國家分裂、軍閥混戰。宋太祖趙匡胤深知武人治國對於統治的危害性,所以“重文抑武”。但這個舉措卻導致宋軍戰力下降、軍隊系統混亂。對於武將,一方面朝廷希望其帶兵出征,另一方面又懼怕武將帶兵威脅朝廷統治,始終處於非常矛盾的狀態,典型的例子就是岳飛,岳飛伐金剛有點起色,宋廷就把他召回殺害,世人都說是秦檜陷害,但如果沒有宋帝的默許,秦檜又怎敢輕易下手呢?

    其他諸如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宋朝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詞格律因何存在,流傳後世的呢?請眾發表感想,活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