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新發現
-
2 # 郭靜的網際網路圈
1.二三線城市的實體企業,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小程式能解決的是最佳化能力、服務流程、服務流暢度等問題,但小程式解決不了實體商家的客流問題,客戶口碑以及其核心競爭力問題。
以飯店為例,透過小程式可以讓使用者掃碼點菜、買單,無需透過與服務員的溝通,但飯店的核心是其菜品是否做的好吃、飯店的清潔度、飯店的服務質量、飯店的位置等,如果這些因素不行,小程式做的飛起來也沒用,飯菜難吃,顧客自然會流失,而不會因為一個小程式,就到這家店來吃飯。
小程式的作用是做在實體企業保證自身產品質量、自身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幫助使用者更好地購買商品、購買服務,這種過程中能夠節約使用者的時間和精力,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服務質量的提升。但肯定不能本末倒置,是先有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後有小程式的。
2.找到靠譜的開發商。互聯網裡的“騙子”不少,利用資訊不對稱,或者是一種誇張的營銷手法,讓實體商家相信他們的能力,像早期的網站、團購、手機網站、關鍵字廣告等,都曾有不少商家被忽悠交費。
這波小程式潮,不靠譜開發商肯定也不少,這種時候,商家還是自己要有明晰的分辨能力,其價格究竟如何,價值就沒有提到的那樣。
當然,任何新興服務都是需要花錢的,想要做小程式,不投入肯定是不行的,但最好能找到靠譜的開發商。
3.二三線城市的反應速度其實是非常慢的,仍舊有非常多的實體商家未加入這波小程式浪潮,而加入小程式浪潮的,也未必過的更好,核心還是其產品、服務質量如何,不是因為有了小程式如何。
二三線城市的很多動作其實在在“跟風”一線城市,至於其效果具體如何,等潮流褪去,自然就會顯出原型,比如智慧手環、智慧硬體等,小程式同樣如此,當用戶不再對手機掃碼點單、買單感到好奇時,就是考驗商家自身實力的時候了。
-
3 # 科技扯談官
最近幾波網際網路熱潮都有點奇怪。以前在網際網路領域有什麼新興產品,都是從一二線城市開始起步、流行,再逐步滲透到三四五線城市,像微信、支付寶、淘寶、滴滴、美團、餓了麼這些熱門產品,都是遵循這樣的軌跡。一線城市有著足夠網際網路流行土壤,包括經濟、技術氛圍、人群(較高素質、新事物接受度高、消費力強)等,所以成為網際網路產品第一站很正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逆勢現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網際網路大潮已經已經對全國多線城市進行了較全方位的教育,新產品的普及阻力大大減小,不用再經過一二線城市的能量積累和輻射,就可以讓三四五線城市使用者接受並開始使用。
2、小城市居民經濟:隨著全國整體經濟上行向好,居民手裡的錢越來越多,在一二線城市,居民的錢大部分要流向高昂的房價(不管是剛需還是投資),或者房租,所以其實一二線城市的白領雖然收入比小城市居民高,但手裡可支配的資金並不多。小城市居民房價漲幅沒那麼厲害,而且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家裡已經有房子,不用再投入購房和租房資金,加上各項消費較低,生活需求容易滿足,所以手裡可支配的閒錢其實更多。有了這些閒錢,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網際網路產品,就容易在上面花錢,像拼多多的流水就是一大幫三四五線中年婦女消費支撐起來的。
3、小城市居民時間分配:這點比較容易理解,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節奏都很快,上班族每天能擠出2小時在網際網路產品上娛樂就已經很好了,而小城市居民大都上班時間固定,強度小,空閒時間多,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新興網際網路產品中,這也帶動了產品的成長。
具體到小程式,除了上面幾個因素,還有一些基於小程式特有的優勢,使得小程式在二三線城市快速普及:
1、基於微信自帶的下沉渠道,小程式擁有天生的使用者規模優勢。微信本身已經是一個十億使用者規模的超級應用,利用微信自帶的下沉渠道可以實現使用者裂變增長。據調查顯示,使用者平均一天試用9個app左右,而其中有30%的時間是用在微信上,這說明微信平臺不僅是使用者數量多,粘性也強,這對於活躍於微信上的小程式來說,等於背靠頂級流量池。
2、小程式即用即走的設定,使得使用者使用成本低,無需註冊,登入、簡訊驗證等傳統app繁多的程式,開啟就可以直接使用,這也降低了使用者的獲取門檻。
-
4 # 拾書小記
參加過幾次小程式的培訓會議,有點類似會議營銷,租一個場地,請一個講師,一大波工作人員活躍氣氛,忽悠實體店,尤其是美容美髮店,酒店的老闆。
小程式在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2017年上半年小程式功能並不豐富,與服務號差不多,而且需要招募團隊去運營,成本較大,更關鍵的是很多商家對小程式不瞭解,不敢輕易去嘗試。
不過最不敢嘗試的區域倒成了小程式的爆發區:
1、網際網路熱度依舊,挖掘機會
二三線城市雖然沒有網際網路巨頭企業,但因為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共享單車的影響,他們對網際網路事物依然很崇拜,而且對於他們來說,沒有過多的網路垃圾資訊洗腦,更容易接受。經過騰訊的大力推廣,使用者教育過程已然完成,小程式也普遍為人所知,加上營銷人員一宣導,導致現在很多投資機構都在恐慌式佈局小程式——生怕錯過下一個風口。
2,小程式定位,更傾向線下實體店
當然,他們的目的也更明確,將線下場景與線上服務相結合。二三線城市的線下服務非常方便,而線上則薄弱的多,這就有利於小程式的接入。事實上,騰訊小程式也的確更偏向線下實體店,包括具體的位置服務,能夠更廣泛的接入本地場景,再結合微信支付,形成完整的營銷服務。
-
5 # IT人劉俊明
我曾經帶隊開發過一些小程式,對小程式的開發及應用特點有一些瞭解,所以借這個問題說一說我對小程式的看法。
小程式突出了兩個特點:
一個特點是小。小程式被嚴格限定大小(2M以內),這就要求製作者要設計精品。小程式因為小,所以並不會影響載入速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在推廣上也不會顯得特別硬。
另一個特點是程式。程式就要具備功能,所以小程式能做很多事,能完成大部分App的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小程式的應用價值。
-
6 # 事了了
這個事,從兩方面來看,但整體上,並不是一個好事,和百度競價排名當年很多企業投錢來做有些像。為什麼這以說?
但目前這種小程式快速增長,卻並不能幫助到多少企業,多數是很多軟體公司靠騙人弄來的。一些公司到處宣講,一個簡單的,展示 類小程式,或者一個模板,幾萬元,幾萬元的賣給小企業主。這些東西根本不會幫助企業獲得客戶。
反觀,現在上線的小程式,大多是簡單展示 ,也不懂維護,就是想著引流,增加客戶,最終一定不會有效果。
當年百度競價一來,有些企業賺 了錢,大家都學習,結果大多數人投了幾萬元什麼作用也沒有。反而覺得是網際網路沒用。
今天一些人覺得幾十萬的APP太貴,幾萬元有了小程式,就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賺錢了,結果 最後什麼效果也沒有,又會覺得移動網際網路沒用。
網際網路獲得客戶,服務客戶需要結合自己業務流程,需要一定運營能力,不要想著弄一個平臺,或一個小程式都可以獲得大量客戶,這種事根本就不存在。
-
7 # 全鏈路零售界
相比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雖然二三線城市沒有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他們一直嘗試在網際網路中尋找一個突破,而小程式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小程式的優勢1. 小程式的下沉效率高
有調查顯示,使用者一天平均用到9個APP,但花在微信一個app上的時間高達30%以上。而對於微信的使用量上,二三線城市的使用者已毫不低於一線城市。三線城市的使用者對於新事物接受程度不高,也不太願意開拓新的網際網路產品,所以小程式在微信上會有優勢,普及率高。有了微信自帶的下沉渠道,小程式的效率遠遠大於APP。
2.開發門檻降低
小程式開發門檻低,又可以節約資源,對於那些缺乏資金和資源的新生企業或者個人來說絕佳機會,不需要花費運營和維護一個APP那樣的精力和財力,就能帶來好的效果。二三線城市線下場景豐富、服務型別眾多,商戶就可以考慮用小程式去實現。
二三線城市有著非常不錯的實體線下服務。他們想要更多的接觸網際網路,小程式成了最佳切入點。另外,技術特別發達的一線城市,業務普遍輕量化,並不見得是小程式發展的最佳之地。
-
8 # 金錯刀
這和快手較為相似。快手作為以小鎮青年為核心使用者的創業公司,不僅讓創投圈目睹了其驚人的發展,更有人評價它讓割裂的網際網路世界變得完整,讓創投圈重新審視中國14億人口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還有不得不提的拼多多。這款可以用Low來形容的產品,雖然頁面粗糙,卻殺入了電商類APP排行榜第二名,併力壓第三名京東,在長尾市場和下沉市場最前線默默收割增量紅利、野蠻生長、悶聲發財。
而二三線城市正在興起的小程式浪潮我認為其原因有三:
三是創業公司更偏向於在二三線城市,因為二三線城市相對來說開發成本低,易於宣傳,獲客成本更低,能增加企業試錯機會。
正是由於這些優勢,現在很多投資者和創業者都在進行“恐慌式”佈局,拼命去抓住小程式這一風口,但小程式究竟是雞肋還是風口還有待市場定奪,但不得不說在二三線城市不失為一個好突破口。
-
9 # 少年老承
不僅僅在二三線城市崛起,在一線城市,小程式也很吸引著大批的使用者。
小程式的門檻低,在二三線城市推廣的阻力小
網際網路應用和聚到早已經滲透到二三線城市,完成了教育使用者的過程,網約車、購物、手機支付等操作使用者已是輕車熟路。如今小程式的出現,使用者也能熟練的體驗。
二三線城市創業成本低,投入小,產出高
就目前來講,二三線城市逐漸拉近了與大城市之間的距離,無論是從環境還是資源來說,二三線城市對網際網路創業的支援力度變得越來越大,小程式落地二三線城市,發展的機遇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二三線城市的發展機遇雖然大,但是人才的匱乏以及基礎裝置的落後,當浪潮過去之後,小程式的死亡也是在所難免的,除非像拼多多那樣,又能做大,甚至上市。對於創業公司來講,開發的小程式若是失敗,那邊是徹底的失敗。
-
10 # 大王別打我
小程式發展是一種趨勢,同時也是借用網際網路資源為已用,現在的小程式呈爆發式增長,相對於APP來說,小程式使用更方便便捷,並且小程式可以用來運作各種商業活動,成本低,風險低,不佔用資金,這些優點使得無數商家早早的就入主小程式,不管是小城市還是大城市,小程式利用不分職業
自2017年1月小程式正式上線,小程式便一直穩步,持續的發展。2018年年初,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微信小程式總量達58w個,使用者4億,日活1.7億,開發者100多萬,考慮到剛剛上線一年多,還未完全釋放出全部能力,這個格局非常類似早期的微信公眾號,導致現在很多投資機構都在恐慌式佈局小程式——生怕錯過下一個風口。
與小程式創業在內容、服務、商業模式的邊界不斷拓展並行的,是小程式創業向二三線城市持續的流量下沉。
回覆列表
與其他網際網路創業專案往往集中於北上廣深不同,小程式浪潮似乎從一開始就在不斷下沉,並在二三線城市迅速落地。而箇中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從大環境來看,二三線城市對網際網路創業的支援力度越來越大。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資源等,二三線城市已經拉近了與大城市的距離。這樣的大環境為小程式熱潮在二三線城市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已經具備普適性的小程式使用感受,大幅降低了二三線城市的創業者的准入門檻。為此,空間、地點等已不再是小程式創業的桎梏,創業者自然不用再扎堆去大城市。當然,在二三線城市創業也能夠將成本盡力壓縮。投入小及產出高的特點,讓小程式成為吸引創業者的亮點。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小程式並不只是通常意義上那些爆火的“跳一跳”、“歡樂鬥地主”等,更在結合LBS地理位置成為連線線上線下剛需場景的“中介”。這也意味著,小程式事實上更適合於本地化服務。維修、保潔、商超、餐飲等本地化服務,完全能夠透過小程式來實現。或許在一線城市創業良機難覓的當下,在二三線城市尋找新機會不失為一個好突破口。
但我們也要看的是的,現在小程式熱潮還存在跟風現象。要想真正在二三線城市成功站穩腳跟,創業者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