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初遇妞妞

    1、一評、手抓眼瞧(6-0分)

    手抓:一抓一掂量,結實有厚重感者,為上(3分);緊緻者,為中(2分);扎手輕空者,為次(0分)

    眼瞧:形色鮮活者,為上(3分);形色不均者,為中(2分);形色灰暗者,為下(0分)

    2、二評、鼻聞舌動(5—-2分)

    清是一切好茶的基礎,香是好茶的最天然屬性。

    水香一體,水即香、香即水者,佳境(5分);

    水帶香、香溶於水者,為上(4分);

    水上飄香者,為次上(3分);

    無香氣者,為平(0分);

    有異味雜味不清點者,居下(-2分);

    3、三評、吻喉回韻(1-7分)

    端起茶湯,徐徐喝下,慢慢回韻,用唐朝盧仝七碗茶歌境界回韻評判:

    一碗喉吻潤(1分);

    二碗破孤悶(2分);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3分);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4分);

    五碗肌骨清(5分);

    六碗通仙靈(6分);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7分);

    4、購買決策

    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數加起來即為極簡評判得分,滿分18分。根據實際得分:0-6分不建議買;7-12分可以買(價格高低是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參考);13-18分支援買(價格作為參考,但已不會買錯)。

  • 2 # 調皮小悅悅

      一、湯色透亮

      這是最直觀判斷是否是好茶的標準。不管茶湯是紅、綠、黑、白、黃,關鍵要“透亮”,湯色透亮除了讓人賞心悅目外,還說明:

      ①茶葉的製作工藝優良,無碎未。

      ②儲存條件良好,沒有灰塵,也沒黴變。

      PS.有時由於沖泡的原因,也會讓好茶出現渾濁,比如水溫太高,毫多的茶用高衝法等。因此,每一種茶的沖泡方式也要掌握得當。

      二、苦澀味從舌面散開,而不是收斂

      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是茶的本性,但關鍵在於能否快速散去。如苦澀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謂“盯舌頭”,應該不能算是好茶。也有人好這一口的,那隻能算個人的主觀標準。

      三、無異味、怪味、水味

      ①異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為茶在生產儲存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妝品的味道、煙味、其他雜味。因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產存放時一定要注意,異味一旦吸收,幾乎無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毀了。

      ②怪味,指的是茶本身讓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黴味。還有一些語言無法表達的,讓人覺得難受的味道。也有人說,這才是這款茶的特別之處,但怪味往往說明這款茶有問題,出現了有害物質,喝了對健康不利。

      四、葉底鮮活

      好茶的葉底,無論六大茶類的哪一種,鮮活是共同的特徵。葉底鮮活說明:

      ①茶葉的原料好。葉底是對茶青的還原。

      ②茶的製作工藝好,沒有把茶做死。

      五、好茶不能有農殘等有害物質

      這是好茶的底線。喝茶不能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忽視了茶的健康本質。堅決抵制農殘、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的茶。

      六、好茶讓人愉悅

      不要認為這是條主觀標準,好茶讓人愉悅是因為好茶中的芳香物質和某些成份,喝過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從而使人心情愉悅,頭腦清醒,而不好的茶會讓人越喝越鬱悶,紅酒也是如此。

      所以當你以上標準都沒把握的話,就把這當作唯一標準吧,畢竟,茶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民族所喜歡,不是靠教育傳播,而是靠茶的本質:喝茶讓人心情舒暢。

      不見得便宜的茶都不好,也不見得貴的茶無可挑剔;茶葉的售價其實取決於非常多個因素,一味追求高價的茶,往往會迷失在茫茫茶海……提升自己的買茶功力,很快地,你也會形成自己心中的茶道,對於一杯茶,怎樣才叫好,有一番很好的見解。

      對於喝茶的人來說,再多的標準都抵不過好喝。在安全的前提下,一杯茶,一杯好茶,重要的是對味。

  • 3 # 海濤的日常生活

    我們經常說喝茶好,大家喝茶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健康,茶葉裡的農藥殘留物、重金屬物質不得超標,這是最基本的。所有好茶源於安全的茶葉品質,成熟的技術,若保證不了茶葉的安全,濫施化肥過度農藥,或製作中有加入一些東西來提高茶葉品質,這些都欺騙了每一位消費者的權益,是一定要杜絕的的現象。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小翁著重說了三大“原”則,今天小翁再針對好茶的五指標進行細說。

      在茶葉安全的基礎上,我們還能透過什麼來判斷茶的好壞呢?

      一、湯色透亮

      觀湯色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濁度等方面來著手,辨別茶湯顏色深淺、正常與否、茶湯暗明、清澈或渾濁程度。所以要透過泡茶來觀茶,也是最直觀的一種方法。我們在品茶的時候會這樣評價一款好茶,這款茶湯色透亮、清澈、不渾濁等等。從這可以看出不管是什麼茶,湯色透亮是很重要的一點。

      茶湯透亮表示著這款茶的茶質較優且製作工藝優良,茶葉較為完整沒有碎末雜質。且這款茶的內含物較為豐富,在良好的儲存空間下很好地釋放出來。茶湯中的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會很快氧化,以致茶湯容易變色,因而要及時欣賞湯色。

      二、毫香蜜韻

      所以在泡茶過程中的氣味也是決定茶好壞的一項重要因素,不管是杯中氣味還是蓋碗裡的氣味。但也有些廠會透過高溫烘焙的方式來提高香氣,泡的前幾泡香氣十足,幾泡之後就馬上沒了香氣,不持久。這樣的香氣也只是一時的,過了之後就沒了。

      三、無異味

      茶的基本味道分為:甜味、苦味、澀味、酸味水味、以及無味。茶中有異味、酸味、水味,都是白茶不好的味道,當然在茶品茗時不希望有異味、酸、水味出現。首先茶葉的異味,大都由於茶葉在儲存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如煙味等其他異味。而茶葉製作不良幹度不夠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這些帶有酸味的茶,每每經過三、五開沖泡後,有的酸味會逐漸減少。酸味是品茗者不願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鮮的茶葉製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式處理不好,也會形成茶葉有水味。

      四、茶葉耐泡

      茶葉的耐泡性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茶樹的樹齡及生態環境,葉片老嫩及完整程度,製茶中揉捻和發酵程度,泡茶時茶水比例、沖泡時間、水溫,茶葉儲存的時間等等。

      我們在觀茶時,也要注意湯色的變化,茶葉在沖泡的過程中,茶湯的顏色是慢慢變淡,而不是泡了幾泡之後就淡如清水且無味。茶湯變化應該是穩定的,不該是大起大落的。

      當然茶葉耐不耐泡還得注意沖泡方法,茶水比例,水溫,儲存等等,按最基礎的玻璃杯比例,白茶在沖泡過程中的茶水比例應為1:50,不同的工具,不同款茶控制的量都是不同的。而白茶在規範的儲存過程中,經過內酶或外酶的轉化,其內涵物質變得愈加豐富,因而耐泡度也變得越來越好,這也是為什麼陳年老茶更加耐泡的原因。

      五、苦而不澀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證。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湯苦得難以入口,經過我們的祖先長期的培養,由‘野生型’茶樹而‘過渡型’茶樹,才變成為今天的‘栽培型’茶樹。雖然這是一連串植物生理學的演變過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場角度,我們比較關心的是由難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漸苦味淡薄,乃至於平常人能以飲用並視為美味珍品。

      澀味——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其實陳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陳年茶,已經不見苦澀了。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稱為好茶,有的茶口感有比較強的‘陽剛性’,有口感比較溫順的‘陰柔性’茶。而一款好茶的口感是苦、回甘好、並且不澀。茶苦是正常現象,但是在喝的過程中有卡喉且出現口乾、舌頭澀的現象都是不太好的。一款好白茶,回甘很重要,回甘是則是指喝完茶,舌頭有回甜的滋味。這也是好茶的一大特點。

      六、葉底鮮活

      浸泡後的茶葉(葉底),能真實反映茶葉的真實品質,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而葉底鮮活則表明這款茶不論從茶青、製作工藝、沖泡方式都是好的。評定葉底一是靠嗅覺辨別香氣,二是靠眼睛判別底的老嫩、勻整度、色澤和開展與否,同時還觀察有無其它雜物摻入。有些所謂的老茶,既沒有陳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獨就是火氣甚重。

      察看葉底,往往發現,葉底看起來非常乾燥,多有烘焙過度的痕跡。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應該有它的生命力,在歷經水與火的考驗後,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而對葉底的觀察,是常會被遺漏一個重要環節。

      

  • 4 # 山石言茶

    分辨茶質量優劣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評茶,是一種專業技能,需要有很多經驗的積累和對茶葉的加工、種植、儲存等各種知識都有一定的瞭解,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有一些方法是茶小白也能夠很直觀的去辨別優劣的。

    一款茶的內質是否豐富,它的生長環境要優良、生長狀況要好,才會在葉片裡積累豐富的內含物質。工藝好壞可以調整一款茶的滋味,但是是無法改變其內質成份的,或者說只能是減少內質成份,但無法增加。

    從茶的內質上分辨:

    壹|重量

    用手抓一把茶,同樣型別的茶,內質豐富的茶一定更重。尤其是那些樹齡大或生長於荒野中的茶,明顯比一般的臺地茶重。不過這個方法是需要有很多同類產品做參照對比的,去茶山收茶時會用上,效率還是很高的。但在平時生活中就用不上了,除非你有一款每天喝的口糧茶做參照對比物。

    貳|相對耐泡度高

    耐泡度高是指多次出湯後依然有滋味,並非單指色澤變化。內質豐富的茶一定更耐泡,所以看一款茶的耐泡度也是一個非常便捷,可以具體量化判斷的方法。但一定是同類型的茶做對比,不能拿生普和龍井比,非常普通的普洱也會比最好的龍井耐泡,畢竟兩種茶的種類和追求的特點是不一樣的。耐泡度也要匹配沖泡方式,最佳的是用功夫茶的方式來沖泡。

    叄|湯色透亮

    看茶湯是否透亮,是一個比較直觀的去辨別茶好壞的方式。這裡有原料的因素,也有工藝的因素,但只要不是工藝出了大問題,主要還是原料的因素。

    這個辨認方法很多人存在誤解,我就見過不少,他們認為茶湯裡有茶渣就是不好的茶.......看茶湯是看透亮度,比如沖泡出來的茶湯是否清澈見底,還是渾濁不清。比如說下圖這兩杯老樅水仙的茶湯,湯色烏黑濃郁,但還是清澈見底。

    因為原料內質豐富的茶,一定有足夠的生長週期,它的革質層厚,植物膠豐富,密度大且緊實,葉片上的物質不會輕易散掉。

    一些生長週期短,比如剛種了幾年的茶樹,一年採摘好幾次的茶樹,其葉片一定相對輕薄。在高溫下衝泡,葉片的細胞壁很容易被衝散掉,所以茶湯中就會看到很多漂浮的小顆粒,就算茶湯顏色很淡,也會覺得渾濁,是無法看透到杯底的。

    其原理就如同用養了兩個月的雞燉湯和用養了好幾年的老母雞燉湯一樣。

    肆|口腔的醇厚及飽滿感

    我們的味覺雖然很靈敏,但要清楚的辨別出各種香氣、滋味還是需要經過一些訓練的。但是透過口腔去感受茶湯的醇厚感及飽滿度是可以很容易掌握的技巧。

    醇厚感簡單來說,就是看滋味是不是夠濃郁、豐富。飽滿感可以透過含住茶湯,收縮口腔裡的空間來感受,優質的茶湯會給你一種有張力有彈性的感覺。另一種感覺是看滋味入喉的深度,味道是在前顎還是到兩頰,或是入到喉嚨,有的茶甚至連胸腔初都能有感覺,以越深越持久為好。

    一款茶好不好,它的內質是否豐富雖然是根本,但還要看加工的工藝是否正確,儲存是否乾淨。下面幾個方法很難說是透過內質來判斷還是工藝或儲存了。

    壹|茶湯是否柔滑

    小時候喝中藥,很苦那種,真是的捏著鼻子死命吞嚥才能喝得下去。還有那些刺激性飲料,大家留意一下,是否也要有比較刻意的吞嚥動作。但我們喝到美味的茶湯時,含在口中似乎自己就化掉、滑了下去,好像都不需要我們去吞嚥。一個是美味的茶湯會唾液腺受到刺激產生唾液,就會有生津感使口腔潤滑。另外一個是膠質豐富的茶湯,潤滑效果也很顯著。

    貳|香氣

    茶香分幹茶香、茶湯香、杯底香,茶湯香又分用鼻嗅的香味和入口的香味。原料、製作、儲存乾淨的茶,幹茶香氣很醇和,幹聞就給人很舒適的感覺。

    對比沖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和喝入口中的味道是很容易看出工藝水平的。工藝好的茶,香氣是落入水中的,否則聞起來很香,入口卻寡淡無味。還有,看入口的茶湯中是否有幹茶的味道,新增的香味落不到茶湯中。

    叄|耐不耐高溫沖泡

    這點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但我堅定的認為好茶是耐高溫的,綠茶也一樣。像那些內質很豐富、革質層厚、植物膠豐富的茶,溫度不高根本沒法泡出味道。

    有一些茶為了追求鮮甜感、高揚的香氣,發酵度降低、焙火降低,滿足了口腔的滋味需求,這倒是無可厚非。但是茶性以及被改變了,還跟消費者說是溫性的茶就有些不好了。

    判斷好茶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物質的基本規律和邏輯是一致的,只要記得不可輕信一些玄機妙法,就可以避免很多上當受騙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運會抽調U23球員,中超第15輪開始實施“補充新政”,誰是最大的獲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