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成為更好的媽媽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要不要上早教機構主要是看媽媽有沒有能力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帶給寶寶更多更好的成長陪伴!如果媽媽本身對各階段的寶寶都能很好地掌握髮展要領,其實也沒必要一定要上早教機構,早教機構只不過是提供更專業的指導更豐富的器材罷了。就好像你想健身,是要自己在家堅持跑步並在網上學習健身動作來達到效果還是去健身室找個健身教練一樣,只要看媽媽怎麼選擇!

  • 2 # 土豆那些事

    如果自己本身認可早教這種教育模式,且時間,經濟,人員配置齊全的話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以上配置有點欠缺覺得在家早教也是不錯的,父母陪伴本身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早教不要盲目跟風,結合自身情況慎重選擇,畢竟早教費用一般也不低

  • 3 # 青橙Wang

    你好!

    關於上不上早教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孩子爸媽如果有時間也有耐心和科學的育兒方法,完全可以讓孩子在家,跟著你來進行早期的教育。

    如果說孩子爸媽平時要上班,比較注重早期教育,希望抓住孩子的早期教育,老人帶孩子又擔心錯過早期的學習啟蒙期,則可以把孩子帶到早教中心去。

    畢竟,早教中心那裡有專業的老師,有專業的教具,還有很多同齡的小孩子一起互動遊戲,都會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更有系統的一個學習。

    具體如何選擇,前提是家長自己要對孩子上早教中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瞭解自家孩子的年齡是否適合去早教班,切勿盲目跟風。

  • 4 # 久隱290

    每位父母都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希望孩子健康又聰明。過去,這種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孩子身體健康上,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父母不僅希望孩子長高長壯不生病,更希望孩子具備良好的運動能力、恰當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完善的認知功能、在各月齡段表現出的良好心理特徵,適宜的情緒和行為。

    兒童生命早期的認知、思維、情緒、情感等,蘊含著個體未來發展的萌芽和基礎,當對孩子的發展有了更高要求,那麼父母的問題也來了:每位父母都不陌生的早教,到底是什麼?如何看待早教?早教教些什麼?孩子都需要去早教班嗎?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早教?早期教育有哪些重要原則?……今天,我們來說說孩子的早教。

    早教的概念起源於西方,特指早期教養和教育。按照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的定義,早期教育是指對0~8歲孩子實施的教育,在中國則主要指孩子0-6歲的學齡前階段,其中又以0-3歲最為關鍵。

    早期教育所包含的內容很廣,如感覺統合、身體運動、社會交往等,還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觀察習慣等的養成,概括起來就是五個方面:社會、情感、審美、智力和語言發展。早期教育的過程,就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促進兒童在以上方面全面、健康發展,促使潛力的充分發揮,為孩子多元智力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家長所關注,而父母們自然而然的想到,是不是可以透過早期教育機構,來完善對孩子的早教。也正因如此,現在各類嬰幼兒的早教機構非常多,環境、設施、活動以及早教班所宣傳的各種優勢,吸引著一心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父母。

    不可否認,規範的早教機構對孩子的心智發展有一定啟發和推動,有助於孩子體驗和掌握生活的能力,培養或增強孩子的興趣愛好,同時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和同齡孩子接觸接近的社交小環境,這對孩子的社交、情緒發展、語言的發展等,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孩子後期的認識、情感、人格等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圍繞著早期教育,家長們還存在著一些錯誤認知。為什麼會存在這些誤區呢?一起來看看。

    誤區一

    早教就是上早教班,因為是專業機構

    早教≠上早教班,早教班絕不能代替家庭及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所以,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師,家庭和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場所。國內外成熟的早期教育模式已經證明,高質量且有意義的早期教育,是以父母為核心和主體、家庭教育主要形式的。

    正因為家長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向注重兒童早期教育的美國,在2016年由衛生與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聯合出臺了《家長參與早期教育政策宣告》,明確指出:“家長參與”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核心,家長應作為合作伙伴,系統地參與兒童的發展、學習和快樂成長的一系列活動和專案中,並且參與對這些活動、專案和體系的規劃、發展與評估。

    兒童尤其是0~3歲的嬰幼兒,在家庭和主要帶養者的身邊成長,很難受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父母與寶寶在一起的時間最多,能最直接和敏感的體會到寶寶的發展和優勢劣勢,良好的早期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的日常點滴中,潤物細無聲的傳遞給孩子的。

    在家庭條件允許下,理性選擇合適的早教班固然很好,但只能是拾遺補缺。若是盲目的認為每週帶孩子上幾次早教課就是早教,或寄希望於早教班能解決孩子的某些問題,忽略了在日常親子教育中引導孩子認知、行為和情緒發展中的責任,正可謂得不償失。更何況,當前國內早教市場火爆吸引了很多不具備資質的機構加入,導致師資水平、服務能力、課程設定等都良莠不齊,所宣稱能達到的效果也難以衡量。

    誤區二

    大家都在上早教班,有條件也去上上也沒壞處

    上早教班不能隨大流。

    僅因為擔心孩子某一方面會落後、或是希望孩子能在某些方面出眾,而送孩子去早教班,是不可取的。每個孩子都帶著不同潛力和天分來到這個世界,在發育過程中孩子們既有共性——會經歷相似的發育階段,也有明顯個性——表現出個體化的發育速度和優勢,這就形成了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長,也呈現出不同的弱點和不足。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斷變化與成長,應尊重孩子個體化發展中呈現的差異。

    希望透過機構培養來彌補孩子暫時或部分的弱點,或盲目追求某些方面高水平的發展,是成人培訓的思維。

    目前各類機構對早教的宣傳的確是令人頗為動心。相關研究對採集到的早教機構常用廣告宣傳語,透過關鍵詞的雲分析發現:“精英”、“領袖”、“天才”、“贏在起點”等詞,是早教機構宣傳的常用高頻詞彙,這些宣傳語抓住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吸引著家長們報名各種課程。

    在不恰當的渲染下,父母可能會被矇蔽雙眼,就好比一輛公共汽車開來,等候的人一擁而上,大家都上了那我也趕快擠上去吧!卻沒去想想:這輛車究竟能否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誤區三

    早教就是早一點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早教”絕不等於“早一點教”。

    2017年上海市對2138名家長的調查表示,家長選擇讓孩子參加早教課程的原因,40.4%是“不想落後於其他人家的孩子”。

    針對兒童的早期教育的確會考慮兒童不同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或稱關鍵期),但是早期教育中,片面強調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數字、音樂等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似乎錯過了這個關鍵期進行教育,孩子的最佳發展就會錯過,就難以達到最佳的能力,這種片面的宣傳或認知,會讓家長誤以為早教就是“早一點教”,目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是明顯的誤區。

    要再次強調,早期教育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開展的適宜教育,父母透過提供良好的早期發展環境,促進孩子年齡段應有能力得到最充分的發展,絕不是提早讓孩子接受與年齡發展不相稱的、超前的、過度的學習。

    如果我們以運動來比喻人生,我們一定會將其比作漫長的馬拉松而非百米衝刺跑。孩子成長的路上,充滿諸多可變因素,早期教育只是孩子人生教育中的一個部分,以“起跑線”之說來強調早期教育,對孩子漫長人生的發展來說,並沒有那麼大的意義。

    誤區四

    早教就是教孩子知識、技能,

    能開發智力的早教內容

    早教≠認知教育。

    對上海市2138名家長的調查還表明:51.1%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22.2%的家長認為是各項知識、技能的學習。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超前進行的學校教育,要像小學生那樣系統地學習認字、背詩、閱讀等,這種對早教的誤區在家長中不在少數。

    顯而易見的是,父母不會讓未學會走路的孩子學騎車或踢球,然而某些時候,父母卻會讓剛學會說話的孩子背唐詩和三字經,讓剛學會認數的孩子練加減法、讓剛學會唱兒歌的孩子日復一日練琴……如果早期教育的內容,不顧孩子的年齡和發展水平,是以知識灌輸(如注重讓孩子認字、背詩等活動)或片面追求技能(如繪畫、音樂等方面的過度訓練)為主,那麼這無異於拔苗助長,不僅可能損害孩子學習能力的發育,也可能遏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養成。

    學齡期兒童要花很多時間參加學校課程,完成數學、語文、歷史等的“學業學習”,但兒童早期(學齡前)的學習,是明顯有別於學齡期兒童的,是在自身的成長中學會各種知識和能力,所以早期的教育,也應當融入到成長中,強調“體驗”式教育:每日的生活、餵養、遊戲……都是孩子早期教育的“課程”。

    孩子在這些“課程”中,透過具體的、視觸嗅聽等多感官參與的體驗,主動、積極地參與在認知活動中,當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是孩子需要和感興趣的,孩子就會調動全部智慧去探索和嘗試,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獲得了成功,孩子會以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更深入的探索和認識他們周圍的事物,並從中增長知識,這樣的早期教育過程,才是真正有效的。

    兒童早期的發展是一個多維過程,智力僅僅是兒童早期教育中的一個方面。兒童在社會、情感、審美、智力和語言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會交錯影響,某個領域中取得的進展,能成為其他領域進展的催化劑,同樣,某個領域的發展延遲,也能觸發其他領域的發展延遲。因此,早期教育的內容,必須從整體出發,由兒童發展的規律和潛力所客觀決定,不是父母或早教老師主觀規劃的。為了發展智力而將學校為學齡兒童設定的“學業學習”,提早到學齡前階段,不可取。

    誤區五

    早期教育,只是針對孩子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物件並非只是孩子,家長更需要接受關於兒童早期發展的教育。

    對選擇參加早教課程的家長來說,早期教育課程其實是父母獲取育兒知識、技能的良好途徑,然而同樣的調查顯示,讓孩子參加早教課程的家長中,僅6.3%是為了獲取早期教育的知識。可見當前絕大多數的家長並未意識到,父母本身也需要早期教育。

    早教過程幫助孩子實現良好發展,另外一個意義還在於,父母能學習如何真正瞭解孩子,如何當好父母。作為每個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老師,父母可算得上世界上最重要的“職業”之一了,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似乎並沒有與這一“職業”相對應的培訓,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父母大學”,很多父母在他們成為父母之前和之後,並沒有掌握足夠的關於教養兒童的知識。每位父母都愛著自己的孩子,盡心盡力的養育孩子,但愛和養育,也都是學問,父母要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學習。

    目前國內的早教課程設定,其輔導物件主要是孩子為主,家長為輔,針對家長的輔導課程極少。那麼家長們在選擇以及參加早教課程時,應更加關注與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方法,樹立科學、正確的早期教育理念。這樣,平時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會更有質量,也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很明確: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主要的施教者是父母,主要的施教環境是家庭,其重要前提是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好的早期教育機構,僅作為良好家庭教育的有益補充。那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選擇早教機構。

    目前中國的早教機構主要有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政府開辦的早期教育指導中心,有財政支援,目前僅在部分一線城市開展;

    第二類是託班,主要是各類幼兒園協助家長教育孩子,而在園所內設立的寶寶班,這類早教機構在教育理論上有一定的專業保障;

    第三類是各類培訓學校的延伸業務,雖不是專門針對早期教育,但在培訓場地、師資等方面也具備了基本教育條件;

    第四類是以諮詢公司等名義從事早教業務的機構,這類早教機構不同於二、三類,只需有一定的註冊資金,在工商行政部門註冊即可。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大部分早教機構都屬於第四種類型。爸爸媽媽們在選擇的時候,需要重點考察早教機構的型別和資質,此外,綜合考量早教機構的環境是否安全、衛生、離家距離是否合適等,不要被眾多的宣傳弄花了眼。最重要的是,帶孩子多試聽幾家,遵從孩子的興趣再做定奪。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學漢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qq怎麼恢復聊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