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分文說
-
2 # 猛在一本正經地說
婚姻是人生大事,從古至今一直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視。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婚姻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後果,同時古人還認為婚姻為人類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提供了一種統一的行為模式,成為構建家庭進而維繫社會的紐帶。所以,古人創設了一些列繁冗複雜的婚姻禮俗,並不斷演化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婚姻禮俗。
中國古代傳統婚姻禮俗的核心內容是大約形成於周代的“六禮”。 據《儀禮·士昏禮》記載“六禮”順序依次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其中,前五項為婚前禮,屬於議婚、訂婚的過渡性禮儀,最後一項“親迎”為正式婚禮。下面我們簡單說說“六禮”。
“納采”。就是俗稱的“提親”“說媒”, 即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表示求婚之意。假如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則要備禮去女方正式行聘。“納采”要用雁為贄禮,古人認為有大雁“逐陽隨夫”“忠貞不二”和“長幼有序”的寓意。後面的幾項禮儀除“納徵”外,均要用雁作禮物。後世因活雁難得,多用鵝或雞代替。
“問名”。女方接受了納采的禮物,就初步表示同意結親。接下來,男方要託媒人攜禮物前往女方詢問女子的姓、名、字、排行以及出生的年、月、日和時辰,以便回去占卜吉凶,即迷信所說的“合八字”。如果屬相有衝或五行相剋,則不能結婚。口頭問名後,男女兩家要交換書有文字資料的“草帖子”,以示莊重。
“納吉”。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式。問名之後,經過占卜,如果是所謂的“吉兆”,即認為各方面都合適,男方就要再備雁禮派人通知女方,表示婚約已成,女方則設宴酬答,這就是“納吉”,相當於現代的“訂婚”之禮。“納吉”之後,男女雙方都要受到社會倫理的約束,婚姻之事就不可輕易言廢了。
“納徵”,也叫“納幣”“大聘”“過大禮”等,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較重的聘禮的儀式,經過這一道禮節,婚姻進入正式籌備階段。即“納徵”所送的聘禮,多取吉祥之義,數目宜雙忌單。
“請期”,也叫“提日子”“告期”“送日子”“探話”等,就是男方選好結婚的具體日期,並準備禮物請媒人通報女方,徵得同意。結婚的日期不是隨便確定的,也要經過占卜推算,選擇所謂的“吉日良辰”。大戶人家還要“下婚書”,即以書面形式予以確定。請期之後,男女雙方就開始忙於操辦具體的婚事了。
“親迎”, 是“六禮”中最後一道禮儀,也叫“迎親”“完婚”,就是結婚之日新郎迎娶新娘、舉行婚禮大典的一系列儀式和活動。“親迎”是整個婚姻禮俗中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繁縟瑣細的一個環節。 “親迎” 禮俗十分複雜,從開始到結束,共有三、四天,最重要的是親迎日的迎娶和成婚禮儀。其主要內容依次為出發迎親、叫門、搜轎、哭嫁、下轎、拜堂、喜宴、入洞房、撒帳、飲合巹酒、合髻、鬧洞房,等等。在親迎日的前一天有“搬嫁妝”“鋪房”,後一天有“拜舅姑”,第三天有“廟見”等禮俗。
經過“六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明媒正娶”,但並不意味著婚禮宣告完成。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為“回門”。 “回門”, 又稱“歸寧”“省親”或“拜門”,即結婚後新女婿攜禮品,隨新娘第一次回孃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回門的時間,從古至今並無定製,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近代通例在婚後第三天,俗稱“三朝回門”。
“回門”在傳統婚禮中也是很隆重的。一般仍舊是坐花轎或是乘花車前往女家,仍然有很多繁瑣的禮節。有的地方還有“謔郎”習俗,即如同鬧洞房時戲謔新娘一樣捉弄整治新郎。回門之日,女方大宴賓客,高朋滿座,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一般情況下,新娘在回門的當天必須隨新郎返回婆家,不在孃家留宿。若萬不得已非留宿不可,夫婦二人也不能同住一室。
“回門”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新婚夫婦從岳家返回後,傳統婚禮宣告完成。此後每年都有與此相關的家慶,即現在我們常說的“結婚紀念日”。
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習俗都已經不再沿用。儘管我們倡導自由戀愛,乘坐汽車迎親嫁娶,身著西服、婚紗舉行婚禮,但傳統的婚俗並沒有消亡,大多數婚禮中經常會看到傳統的樣子,傳統的婚俗依舊煥發活力!
(參考文獻:《中國文化概論》,第278—286頁,李建中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
-
3 # 逛一逛3
婚姻,是人倫之本,是人類的生存、繁衍模式規則,世界上各國各地區的婚姻制度是豐富多彩的,古代婚姻體制具有中國特色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妻子即嫡母,在家庭中具有相對性,既依附於夫權,又與丈夫並列家長地位,“與夫齊體”。妾是為生育而購買的,永遠不能具有家長地位權威,禁止以妾為妻……
婚姻的目的: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禮記-昏禮》
是兩個家族因婚姻團結在一起,婚姻注重的是家庭利益,婚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係利益服從於家庭利益,雙方當事人的意志是無從體現的。
婚姻的要件:
1是同姓不通婚;
2是滿足婚齡:西周時期,男“冠”(滿20歲),女“笄”(滿15歲)。後世一般是男16、女14歲。
3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結婚的程式:
西周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前去提親,避免雙方家長談不攏而尷尬,一般以大雁作彩頭,象徵誠信忠貞……
問名……指把媒人問詢來的女方的生辰八字,貢在祖先牌位前,問卦吉凶。吉則婚成,兇則婚罷。
納吉……則是由媒人再去告知女方父母,男方父母同意婚事,並送一些小禮物等。
納徵……又稱納成、納幣,即由媒人送達彩禮或聘禮,是婚姻程式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步驟,意味著婚姻的達成。明清時期,彩禮一般是16兩白銀即一斤白銀。
請期……即由媒人告知女方父母,男方父母所選定的良辰吉日,雙方家庭進入具體的籌備婚禮過程中……
親迎……即舉辦婚禮,古代舉辦婚禮是在傍晚(初昏)時辰,昏=婚,通假字。(具體婚禮形式多樣、講究不一)……(男方當事人必須親自迎娶新娘)……
……(還有就是現在所說的:三天回門習俗)……
宋朝時結婚程式簡化為:“三禮”即納采——納徵——親迎……(朱熹規定的)……
西晉時期,法律規定成婚的標誌:納徵,女方父母接受男方家裡的彩禮,即為成婚!如果女方悔婚,要受處罰(打板子),加倍返回彩禮;男方悔婚,也要受罰,女方可以沒收彩禮。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特點:
特別注重兩個大家庭的利益,忽視男女雙方當事人的利益訴求;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與夫齊體,並列家長地位,避免家庭內部矛盾;忽視財產關係的明確規定,一般而言,女方的嫁妝歸入男方家庭;相對缺乏格式化的家庭婚約(契約式婚姻)……
-
4 # 子午煉
以“門當戶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為姻緣形式的婚姻,謂之“明媒正娶”。
一家養女千家求嘛,到了適婚年齡的女孩,便會有很多人家來求親。客氣懂禮的人家,會先找個媒人前去提親,同時介紹男孩家的各種情況。在門當戶對,沒有異議的情況下,就交換雙方八字,然後各自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果八字相宜,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會很順利了……
此期間媒人會經常來女孩家串門子,寒暄客氣之後,總會有意無意的探聽女孩父母的口氣,以判斷女孩父母及其它長輩的態度……如果女孩父母鬆了口,媒人就會通知男孩家長準備豐厚的聘禮,擇吉日上門訂婚啦……
訂婚宴上親朋戚友、左鄰右舍,都會前來恭喜。訂婚宴上也會敲定彩禮、排場、以及迎娶時的吉日良辰。
有明明白白的媒人,也有父母的允諾和祝福。這才是一門堂堂正正、百子千孫的幸福婚姻。
祝天下有情人終結家眷屬。❤️
-
5 # 吾乃小祭酒
一句話就是: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分以下幾個步驟:
1.請媒人提親
2.男方問女方生辰,看看合不合八字
3.請媒人送過去薄禮,這叫小定
4.正式送過去聘禮,這叫過大禮
5.男方請算命先生,算一算良辰吉日,這叫擇日
6.新郎去新娘家接新娘過門,這叫親迎,也叫作迎親!
望採納!
-
6 # 雨後新晴原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綱常倫理,門當戶對,明媒正娶,拜天叩地,質板正典。明媒正娶,告天知地,有利於社會公序良俗,社會秩序的穩定,弊端是限制了男女愛情的自我選擇,釀出人生悲劇,但在當時的社會背境下,利大於弊。
古代結婚年齡小,十幾歲結婚的少男少女,可謂當今的未成年人,社會人生經驗不足,需要父母為之把控。又因舊時代文化不發達,文盲率居高,讀書人極少,過來人的社會人生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有“父母之命”之說。至於“媒妁之言”,還是契約文化的緣由。婚前穿針引線的媒人,也是婚後婚姻問題的擔保人。
諸多講究,門當戶對,無疑是最主要的講究。其他的,網友已講過,我就不再贅言了。舉人家不納白丁女婿,秀才家也要讀書人為婿,說起來有些世俗,其實有一定的道理。家風家訓門風類似,文化背景相近,成長環境接近,生活習慣類同,婚後矛盾摩擦少,琴瑟和鳴,生活相對平和、幸福,這也是舊時代離婚率低的主要原因。
惡妻毀三代,良母育優才,古人講究血脈傳承,特別是傳統家庭,對子女配偶的選擇,很重視對方的血統。在清代交通落後的生活背景下,我的高祖父與高祖母,當年相隔幾十裡地的結合,就是因為都是雙方都是舉人門庭。祖父與祖母民國初期的婚姻,也是因為兩家都是讀書人家庭,生活理念相近。
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限制了自由戀愛,特別是對於有自我追求的文化人群體,傷害很大。千古遺恨唱千古,陸游與唐婉,梁山伯與祝英臺,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婚姻悲劇,一直上演到民國時期的《家》。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只是個例,牛郎與織女《天仙配》只是傳說,底層百姓美好的人生願望,《花木蘭從軍》,只是家中能沒有男丁應徵,只有女扮男裝。
至於“夫唱妻隨”傳統觀念的生成,根源還在於社會背景。今人對於這一問題的解讀,主要從封建禮教起筆,其實這不全面。在當時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狀態下,不難想象女子社會作用所受的限制。古時女子不讀書,讀書者鳳毛麟角,除非是詩書家族。文化知識背景,生活視野的雙重限制,使“女子不如男”,所以有“夫唱妻隨”之說,男子成為家庭主角,女子成為生活中的配角。
俱往矣,這些都是過去的情景。如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男女地位同等,優秀女士迭出,成為社會主角。中國女排與女足,男足與男排的天壤之別,使華人看到了陰盛陽衰的世態。人口男女比例的失調,女士更為金貴,身價更高,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成了笑談,貓爸虎媽多的是,男子漢大豆腐,女強人聖旨一出,能屈不能伸。哈哈,腰細,腰細,男士們,跪過搓板,熱毛巾擦臉,冷飯熱茶,有人管總比無人管好,委屈並快樂著吧!
噓!聽地鐵上裡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正打電話:“老婆大人,求求你,給我發個紅包:請給我十元煙錢,二十元飯錢,總共三十元可以吧?常喝別人的酒,抽人家的煙,太不好意思了,求求你了……”不要笑,誰笑誰是登徒子,五十步笑百步!
回覆列表
古代人將就“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的原則來進行婚姻嫁娶,而且在娶妻是十分講究禮節,其中又以“明媒正娶、門當戶對”被人們所熟知,直到今天,一些地區仍傳承著這種古文化的習俗。門當戶對我們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嫁娶雙方必須是差不多的地位、差不多的家族世望。而“明媒正娶”則講求“三書六禮”。
“三書”是指古代用於證明夫妻身份的人文字說明,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結婚證是一個道理。
1.聘書
聘書是指男女雙方家庭之間的訂婚儀式,在男方家庭上門提親時交給女方家庭的書柬
2.禮書
禮書是指在進行收取聘禮時列明禮品的數量和物件的文書證明
3.迎書
顧名思義,迎書是指新郎在迎娶新娘時贈予新娘對我文書,相當於現在的結婚誓詞又或是情書。
而“六禮”是指在進行結婚時進行的六個步驟,分別為:
1.納采
“納采”是指男女雙方在婚姻嫁娶之前,男方家庭會事先找取媒婆去女方家提親。此時也會準備大約三十多種代表吉祥安康的禮品贈予女方家庭,而女方家庭也可以藉機打聽男方家庭的一些情況。
2.問明
在女方家庭接受男方家庭的婚姻請求後,會告訴媒婆女方的年歲和八字,以便於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也為日後的吉凶佔僕做鋪墊。
3.納吉
當媒婆把女方的年歲和八字帶回男方家庭時,男方家庭會把男女雙方的八字放在神靈或者祖先牌位面前,如果雙方八字不相沖,那麼這段婚事就基本定了下來。
4.納徵
納徵,又叫過大禮,是指男方家庭把聘書和禮書送至女方家庭。在婚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的時間之內,男方家庭會找四位女性親戚和媒婆到女方家去拜會,並且帶著聘禮、聘金、禮金等,而此時女方家須回禮。
5.請期
請期就是代表男方家庭看好結婚日子,並且徵得女方家庭同意。
6.親迎
在確定好婚期之後,在結婚當天男方會協同媒人、親朋好友等去女方家接娶回家。在未到達女方家時,男方必須先到女方家庭的祖廟祠堂行跪拜之禮,然後才能去女方家接新娘,回到家後完成拜天、地、祖先、入洞房。一場結婚這才最終完成。
以上就是古代婚姻嫁娶的習慣了,看到這裡,許多男同胞是不是慶幸自己生得晚,沒有那麼多繁瑣事。另外,不進行這些禮節的統統會被視為私奔,並且受到人們的歧視,在男方家庭還沒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