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陝南老寧
-
2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先後平定了山東、河南,同時佔領潼關,元大都處在孤立的地位。朱元璋在同年五月到汴梁(今河南開封),與北伐軍商量滅元之事。之後,徐達親率大軍主力渡過黃河,攻佔邯鄲等河北各地。北伐軍到了臨清後和各路軍會合,水陸並進,同年八月明軍攻克元大都,元朝滅亡。元順帝逃到上都,史稱北元。
徐達本可以急行軍搶在順帝北逃之前圍困大都的,但他領會到了朱元璋的意圖:蒙古人雖然是蠻夷,但畢竟入主中原近百年,這是也算是天授了。必須承認元朝的正朔資格,大明取天下才名正言順。事實是,朱元璋默許了徐達放走順帝。
同年十月,朱元璋曾經詔諭元順帝父子來歸順,而北元方面沒有回信。朱元璋又以禮相待元朝時期的故官舊址,並安撫歸附的北方及蒙古人、色目人等地方百姓,下令嚴禁大軍騷擾地方。後來藍玉侮辱元廷妃子,令朱元璋異常氣憤,也成為藍玉獲罪致死的原因之一。
明廷認為元惠宗順天明命,諡號為元順帝。
元明之際有士人奉元朝為正朔,對元朝皆有故國之情,對於張士誠則有深厚的同情,而對於農民朱元璋則多表厭惡,當時江南士人,不論是否參加張吳政權,或參加朱明政權,乃至獨立人士,都相當懷念元朝。元明之際,由於元代的漢化色彩,漢人文士的華夷之辨觀念極為淡薄,而他們又不滿朱明所為,因而呈現強烈的遺民情結。朱明統治者憑藉紅巾武裝取得政權,在當時正統士大夫看來是“取天下非其道”,難逃僭偽之名,而且元末紅巾運動還帶有濃重宗教色彩,正統士人視其為“賊”、“寇”、“妖”。紅巾軍於汝陽起事,時人鄭元祐作詩稱“近者汝陽妖賊起,揮刀殺人丹汝水”;朱元璋部攻杭州,時人陳基記稱“妖寇犯杭”,洪武元年,明軍克大都,戴良作詩感慨“王氣幽州歇,妖氛國步屯”。
明初,不願仕官和不願效忠新朝廷的地主文人為了逃避徵辟而採取自殺、自殘、逃往漠北、 隱居深山等方法,誓不出仕。為應對元遺民對明政權的鄙夷與漠視,朱元璋設立深受後人詬病的新刑罰,宣告“士大夫不為君用”律,大規模徵辟前朝遺老、蒐羅巖穴隱士,並且殺害許多不願效忠明朝以及為新朝當官的學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導致“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而居於中原的蒙古人則大量留在明代做官或參軍,史稱“達官”和“達軍”。
-
3 # 情感韻律
朱元璋出師前,請著名學者宋濂寫了一篇《奉天北伐討元檄文》。宋濂不愧為一代文豪,此篇檄文文采飛揚卻又通俗易懂,比之駱賓王的《討武檄文》毫不遜色。論文彩,宋濂的《奉天北伐討元檄文》稍遜駱賓王,但作為檄文,個人以為,卻比駱賓王的《討武檄文》更勝一籌。
宋濂相比駱賓王,勝在檄文通俗易懂,畢竟檄文的目的是收攏人心,形成對敵人強大的輿論衝擊,如果百姓連文章意思也一知半解,如何達到收攏人心的效果呢?
《討元檄文》文風通俗大氣,是為其一,其二,宋濂在檄文中,明確提出了一句極具號召力的政治口號,這句話頗為霸氣: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這十六個字,意味著朱元璋不同於一般義軍領袖,他北上並非與元朝爭權奪利,而是拯救華夏子民。這十六個字,對元朝的震懾力,對中原百姓的人心鼓舞,勝過十萬雄兵。清朝末年,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便是借鑑自宋濂的《奉天北伐討元檄文》。
在強大的輿論攻勢下,加之統帥徐達驍勇善戰,朱元璋最終平定中原,並收復了丟失400年的幽雲十六州。僅此言之,朱元璋確實功垂不朽。
明軍平定中原後,元順帝率領皇族后妃親信狼狽逃亡大漠,但中原的蒙古人並未逃亡殆盡,據說僅北京就有上百萬蒙古人。那麼,朱元璋作為勝利者,是如何對待這些蒙古人的呢?
朱元璋在《討元檄文》中說過,只要蒙古人誠心投降,他絕不會對蒙古人橫加殺戮。這意味著,倘若蒙古人負隅頑抗,就別怪他朱元璋手下無情。但是,對蒙古人而言,朱元璋若殺他們,他們可以抵抗,但朱元璋竟然這樣對待蒙古人,簡直比殺了他們更狠。
朱元璋對付蒙古人的招數,用兩個字概括即是“同化”。具體而言,分三個政策執行:第一,蒙古人必須改姓漢姓,使用漢族文字,學習說漢語;第二,蒙古人不可再穿蒙古服飾,必須穿漢服;第三,蒙古女人不可與蒙古男人通婚,必須為漢人生孩子,否則貶為奴隸,甚至處死。
這樣一來,蒙古人的文化基因勢必漸漸被華夏稀釋,第一代蒙古人除了擁有蒙古血統,其他方面與漢人毫無區別。而第二代蒙古人,則擁有了漢人血統,文化上則更是傳承自漢人,成了徹徹底底的漢人。以後歷代,則更是如此。
這豈非比殺了蒙古人更狠?讓蒙古人成為自己人,非但不會再與元順帝的北元勾結,反而心甘情願做大明的忠臣赤子,為大明抵抗北元。
逃回外蒙古的也不好過。
回到蒙古高原的蒙古政權繼續延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
元順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觸漢文化較深的一個,大都陷落倉皇北歸的打擊,對於他來說是極大的,雖然依然還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是對於明朝軍隊繼續打擊又接連不斷,使他惶惶不可終日。終於,1370年5月23日,他懷著悲憤和鬱悶,在沙拉木倫河畔的應昌去世。
元順帝的兒子愛猷識裡達臘獲悉父親去世的訊息後,便在哈拉和林繼位,他將殘元政權又維持了八年,並厲兵秣馬盼望著有朝一日重登中國皇位。然而他非但沒有機會實現這一願望,還面臨著深入到蒙古地區的明朝軍隊的攻擊。1372年,明朝大將徐達率軍攻向哈拉和林,這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大本營,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一旦被明軍攻破,蒙古帝國將徹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譽為“萬里長城”的徐達一路上勢如破竹,愛猷識裡達臘幾乎到了絕望的邊緣。所幸,明朝的大軍由於戰線過長,後援不繼,受阻於土拉河畔。
1378年,愛猷識裡達臘懷著滿腔遺憾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這位第三任殘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恢復祖上的榮光更顯得毫無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萬人的明朝軍隊在大將藍玉的率領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脫木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
至1388年去大元國號(一說或1402年去大元國號),而結束後衍生為韃靼和瓦剌。
但是蒙古大漢的汗號卻一直保留著,但卻有不同的人來繼承。
-
4 # 崇州靜海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現在的南京)建立了明朝,提出“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北上伐元, 並於下半年攻破大都,元朝朝廷遠遁漠北,蒙古帝國對中原的統治宣告滅亡,總的來說,明太祖朱元璋對元朝的統治還是持正面的意見。
政治上:明帝國國號對元王朝有一定的繼承關係,由於朱元璋採取了“承元”,而不是直接“繼宋”的正統策略,因而與元的國號同出,“大明始終”與“大乾元”上下相連的繼承關係。其次,朱元璋繼位之初稱召與修元史,就是對於前朝的認同與延續。甚至朱元璋在洪武七年祭拜中國曆代先帝時,為元世祖忽必烈寫了一篇激揚澎湃的祝文。
對待元朝遺民的態度上。蒙元被滅掉後邊境殘餘的蒙古實力仍然不容忽視,朱元璋為此,一方面派大將藍玉北上追擊蒙元殘部,一方面在國內實行獨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政策。他誇獎舊朝並將被俘虜的元朝皇室子孫送回去,以示寬厚。對待歸順明朝的蒙古人,必須改為漢姓,廢除蒙文,禁止蒙語,蒙古女子必須與漢人通婚生子,不得穿蒙古服飾,必須著漢服。蒙古髮型可以留存。朱元璋採取了民族融合的高明手段,比後世滿清剃髮易服的殘酷手段高明太多!
朱元璋這樣施恩前朝,拉攏安撫前朝遺民。就是想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化解民族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是任何王朝開創之初的基本政策。
回覆列表
蒙古騎兵猛烈的戰爭,贏得了世界,建立了元朝。然而,它仍然追求馬上統治國家的傳統,使美好的世界陷入戰爭的泥淖,並迅速結束了自己在中原的統治。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紅色頭巾軍起義和元朝在中原地區的主力軍的戰爭,給了朱元璋在南方發展壯大的機會。朱元璋麾下的徐達、常宇春、傅有德、李文忠等猛將如雲,而他本人也更有知識,從平定中原到驅逐蒙古王室去沙漠,創造了明朝的280年王朝!
朱元璋除了在軍事中打敗元朝之外,還不會像原來的王朝一樣,像許多贏家一樣清洗蒙古族後裔呢?那些留在中原的數百萬蒙古人的結束怎麼樣?
在朱元璋統治時代,殺戮仍然非常頻繁。畢竟,戰爭是必要的。但朱元璋不是一個不加區別的人,他的鐵血手腕是有目的的。在處理元朝遺留人員時,朱元璋並沒有針對蒙古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報復”,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逐步區分、來同化他們。
元朝的統治者是落後的,他們甚至將世界人民分為四個,他們認為這會造成人民之間的矛盾,方便統治!因此,當朱元璋征服元朝時,有一個口號是“驅逐胡禹並恢復中國”。當朱元璋真正擺脫蒙古統治者時,他可以平等對待世界上所有的人民。無論如何,這是我大明的人!
具體到朱元璋如何對待蒙古人,他並沒有“復仇”他們。面對莫北的北元軍,朱元璋一手拿著一把糖一手拿著劍。當他拒絕接受時,他會派士兵來打他。如果他表現得好,他就會得到優待,而這會逐漸瓦解剩下的北元。被逮捕或投降的蒙古貴族受到優待,而在戰爭中加入明軍的蒙古士兵也作為一支特種部隊聚集到明朝軍隊。
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中原地區數百萬蒙古人的呢?在這方面,老朱的政績更加輝煌。他並沒有用武力來清除這些殘餘勢力,而是採取了逐步吸收蒙古族的政策。
首先,在服務、語言時做出規定。明確指出,禁止穿以前的民族服裝,佩飾等,語言也應該學習漢族,而以前的蒙古族姓氏應該簡化為漢族。第二,元朝滅亡後中原留下的數百萬蒙古婦女呢?在這方面,朱元璋的手段非常殘酷,曾明確規定,蒙古婦女不得與其同族結婚,必須與漢族人結婚。違反的人將被判處死刑或被當做奴隸懲罰!
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確。它是透過通婚逐漸淡化蒙古人民的血統,並將他們融入自己的人民之中。在他們有共同的文化認同之後,他們還會反叛嗎?
朱元璋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是一件讓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現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認元朝,認為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是對中國的一種殖民。現在的人不承認,反而那時候的朱元璋,卻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對元朝起家的。而且他當時是站在漢人的立場上,採用排蒙的方式反對的,就和我們現在一些狹隘的青年的做法,幾乎一樣。朱元璋在《討元北伐檄文》中,特別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樣的口號。
朱元璋之所以要提這個口號,目的是為了聚集民心,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討元的隊伍中來。而他確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確實因為這個,讓朱元璋的整個北伐戰爭打得順風順水。朱元璋先後發動了八次北伐,把北元攪得天翻地覆,讓北元再也沒有力量和明朝抗衡!
既然朱元璋依靠“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獲得那麼大的好處,並最終獲得大明江山。為什麼卻不繼續否定蒙古人,反而在建國後,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並且立刻給元朝修史呢?
我覺得朱元璋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承認元朝才不會成為無根之水。
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對於朱元璋來說,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沒有元朝這個“腐朽”,就沒有明朝這個“神奇”。
具體地說,就是隻有承認元朝作為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已經“氣數已盡”了,明朝這個朝代才會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
有人可能會說,明朝可以不承認元朝,只承認宋朝呀。可以認為明朝是在宋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呀。這樣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恰恰相反,只承認宋朝不承認元朝,有很多麻煩事。一是既然只承認宋朝,那麼你朱元璋就不該直接稱帝,而是應該尋找宋朝的後裔稱帝。二是隻承認宋朝,當時宋朝的版圖很小,那麼獲得的宋朝以外的領土,就是一種侵略。三是隻承認宋朝,對於元朝那段歷史的認定就會很尷尬,中華歷史,就成了斷代史。
二、承認元朝才有利於讓北方的百姓歸心。
明朝是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並不是只想偏安江南。既然想建立一個大統一的朝代,因此就必須要能夠讓整個元朝範圍內的老百姓都歸附。如果朱元璋一直只站在漢人的立場上,甚至是站在南邊漢人的立場,顯然是不容易讓中國境內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讓北方的各民族歸附的。因為北方的這些民族,他們很大一部分是承認元朝歸附元朝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認元朝,顯然是不利於團結的。
當初朱元璋討元的時候,目的是要讓更多的南方人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現在承認元朝,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國民加入到明朝的大家庭來。
三、承認元朝才有利於朱元璋繼續討伐北元。
如果認為元朝是一種異族入侵。那麼,當明朝恢復了原先南宋的江山以後,他就沒有理由繼續討伐北元了。因為人家蒙古人已經把你漢人的江山還給你了,你再討伐,就是一種侵略。
反過來,如果朱元璋承認元朝,那麼,元朝作為一個“氣數已盡”的朝代,他所有的版圖,都應該被新的“冉冉升起”的朝代所替代。也因此,明朝討伐北元,就師出有名,理直氣壯了。因為是要把那些“腐朽”的殘餘勢力消滅,當然就必要要趕盡殺絕了。
也正是這一點,朱元璋進行了八次北伐,並因此徹底撲滅了蒙古人反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