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門猿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事件過程。

    呼延灼帶連環馬攻打梁山失敗,逃到了青州,想要走慕容知府的關係,條件就是幫知府掃蕩附近的強盜。青州外有三座山,都有強人聚集,分別是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等人)、桃花山(周通李忠)、白虎山(孔明孔亮)。

    呼延灼先去打的桃花山,周通和李忠打不過呼延灼,於是向二龍山求援。所謂唇亡齒寒,呼延灼既然要掃平三山,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二龍山派出援軍。呼延灼和二龍山人馬打了兩場,沒有取勝把握,這時又接到報告說白虎山在攻打青州城,御使撤軍回援。

    孔明孔亮也不是呼延灼對手,孔明被幹淨利落地活捉了。三山人馬會合,楊志提建議說:想要救出孔明,就要攻打青州城,必須要有大隊人馬,靠我們這點人不管用。不如去向梁山求援。再後面就是梁山泊打破城池,眾好漢青州聚義一段故事了。

    那麼打青州時,武松去沒去呢?

    楊志道:“俺們各守山寨,保護山頭,本不去救應的是。酒家一者怕壞了江湖上豪傑;二者恐那廝得了桃花山便小覷了酒家這裡;可留下張青、孫二孃、施恩、曹正看守寨柵,俺三個親自走一遭。”

    可見魯智深、楊志、武松三人都去了。

    而且後來也是武松遇上了白虎山人馬,因為武松和孔亮認識,所以三家人馬併到了一處商量對策。

    題目的疑惑,應該是因為呼延灼先和魯智深打了一架,後和楊志打了一架,但武松沒出陣。所以題主會問“為什麼武松不出馬”。

    回答小說類問題,一般都有兩個角度:書內人物角度和書外作者角度。

    從書內人物角度來說,呼延灼是馬上武將。二龍山這邊,楊志是馬軍,而魯智深和武松都是步軍。所以楊志肯定是要和呼延灼打的。

    魯智深和武松如果選一個的話,魯智深的兵器是禪杖,而武松的武器是雙刀。馬上作戰,長兵器佔有優勢,因此魯智深比武松更合適一些。

    而且魯智深是軍官出身,武松則是江湖好漢。雖然不知道魯智深是馬軍軍官還是步軍軍官,但他至少【有可能】有馬上作戰經驗,而武松應該沒機會獲得這種經驗。

    所以要和呼延灼打,讓楊志和魯智深來比較合適。

    從書外作者角度,魯、楊、武三位都是大頭領,作者對他們沒什麼偏愛,也不需要重點突出某一人物。所以戲份分配也就比較平均。

    因為要引出梁山,所以讓和宋江有關係的孔明被抓了。

    因為孔明被抓了,所以白虎山要求援。

    因為武松和孔明孔亮認識,所以由他來“負責”二龍山與白虎山交涉的這一段情節。

    因為在這裡武松出場了,所以前面的出場機會就分給其他兩人嘍。

  • 2 # 邏輯文史游

    武松之所以沒去打呼延灼,邏輯文史姨分析可能有三點原因,最後一點原因可能引起武粉不適,武粉們可以選擇性跳過…

    一,從劇情方面來講,呼延灼被徐寧擊敗後怕回去受罰就開始了自己漂泊的狀態,由於在投慕容知府之前和桃花山結下了樑子,因此在慕容知府的節奏下呼延灼準備“鎮三山”。我們發現二龍山的三位頭領都是天罡之數,自然需要給他們安排更多的劇情,於是乎魯智深負責又打又罵,楊志負責上演名門恩怨,而武松的作用更多時候是為了引出後面孔亮求援的劇情,畢竟二人也算不打不相識嘛。就這樣經武松的引薦,三山同心開始共同攻打青州城出這口鳥氣。

    二,從兵種方面來講,武松和魯智深的定位是步兵,楊志是馬軍,但魯智深的馬上功夫也不錯,同樣楊志也是步戰好手。而呼延灼是馬上叫陣魯智深,所以二龍山也得派馬軍出戰啊,於是魯智深和楊志就當仁不讓去馬戰呼延灼了。而小說中武松並沒有馬戰的記錄,甚至他連騎馬都有些抗拒,所以讓步將去戰馬將,也不合適。

    三,從實力方面來講,呼延灼在初戰回城後開始和慕容知府“彙報工作”,他說白天和二龍山的兩個賊寇交手,發現他們並非常人:

    數內一個和尚,一個青臉大漢,二次交鋒,各無勝敗。這兩個武藝不比尋常,不是綠林中手段,因此未曾拿得。

    單單這麼一句話,施公就把科班出身和綠林好漢的差距拉大了不少,眾所周知魯達和楊志可都是真材實料的在朝廷當官的人,楊志還應過武舉,那麼他們的作戰方式就頗為講究了。而武松功夫也不差,但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綠林功夫,搞搞突襲或者是衝陣還好使,但手持兵刃和受過正規訓練的軍人去單挑恐怕還是有難度。所以施公之所以不派武松出戰的原因也很明顯了,那就是面對高階軍官呼延灼,武松和他單挑毫無勝算,與其破壞了武松在讀者心中的完美形象,倒不如退而求其次讓他主動避戰更完美呢~

    好吧,我覺得看第三點就夠了~

  • 3 # 霧都溼氣

    武松要打人所不能,魯智深上去打個平手,青面獸上去又是個平手,武松上去嘁裡喀嚓收拾了呼延灼,那也太不給魯楊二大王面子了,再說咱還是兄弟不是。

    呼延灼對陣使用雙兵器的較吃力,高居天罡五虎上將尊位,打鞭槍雙絕的地煞孫立平手不說,迎戰地煞雙刀的扈三娘也難分難解,差點兒與小娘子又打成平手。

    武松不一樣殺人都是成雙成對的,雙劍飛天蜈蚣、遼南二國大王一雙、西門慶潘金蓮一對、飛雲浦打殺兩對、血濺鴛鴦樓,樓名又是一對苦命的。

    所以,對武松來說,打殺誰都不是問題,值不值得才是問題。

  • 4 # 田獲三狐

    嚴格的說這個事件發生在三山聚義打青州之前。

    進攻梁山的呼延灼所用的“鐵甲連環馬”被徐寧的鉤鐮槍所破,帶著殘兵敗將跑到青州慕容知府處借兵。不想夜裡自己的坐騎“踢雪烏騅”被桃花山的強盜偷走,第二天呼延灼立刻帶兵攻打桃花山,桃花山的兩位寨主李忠,周通抵擋不住,派小嘍囉去二龍山搬救兵。

    二龍山的三位當家魯智深,楊志,武松得知後立刻帶著人馬去解圍。

    來到桃花山下,雙方一言不合就開始打,魯智深與呼延灼打了四五十合未分勝負後雙方暫停,歇息片刻後楊志又與呼延灼打了四十餘合未分勝負,各自鳴金收兵。

    回營後呼延灼心裡暗道:這兩個好生厲害,且全不是綠林功夫。

    而作為三當家的武松這一次始終沒有出馬,為什麼呢?這是因為:

    一、武松是步軍將領。

    俗話說,“得道有早晚,術業有專攻,”武松是步軍將領,雖然有許多傲人的戰績,但都是平地作戰,相當於近身格鬥,馬上功夫是他不熟悉和不擅長的領域。而呼延灼是馬上將領,兩人如果交戰的話屬於不對稱的戰爭,就像你讓擁有“沙漠之狐”美譽的隆美爾開著飛機去戰鬥,肯定也不靈。當然,兩軍對壘時也會有無差別的戰鬥,但是,通常情況下,還是馬軍對馬軍,步軍對步軍,一一捉對廝殺。

    二、魯、楊二人急不可耐,根本沒給武松機會。魯智深來到兩軍陣前,一言不合就開幹,和呼延灼打了起來,這符合魯大師的個性,身先士卒,打完再說。以前他在赤松林也是不由分說和好久未見的好朋友史進幹了一仗,後來遇到楊志時也是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來就幹。

    魯,呼延兩人鬥了五六十合後稍作休息,楊志接著又上來和呼延灼鬥。可能楊志長時間在二龍山待著無所事事,看到這麼好的一個對手技癢難搔,也是很興奮的和呼延灼鬥了四五十合,未分勝負,雙方鳴金收兵,不打了。這樣武松也就沒機會出戰了。

    三、武松有些心灰意冷,很少主動請戰。武松自上二龍山後一直到招安後徵方臘,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主動請戰過。也許武松經過殺嫂、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這一系列的親身體驗,對於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對於人情世故世態炎涼,甚至對於江湖中鼓吹的兄弟義氣,都有了自己清醒的認識。他不再像剛開始出道的時候那樣滿懷信心,豪情萬丈,他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虛偽,冷漠,自己這身武功雖好,那兩把雪花鑌鐵刀也鋒利無比,卻斬不盡這世間不平事。

    從此以後,武松幾乎沒有主動出手過,當然也包括和呼延灼的這次戰鬥了。

  • 5 # 金洲91437526

    武松是步下將,善於步戰。再者魯智深、楊志均戰平手,即使武松出戰,也不會添彩。按武松性格,也不願車輪大戰取勝,贏也不甚光彩!

  • 6 # 一覽眾河小

    打虎英雄武松,打起人來那也是相當虎的。

    一般來說,江湖好漢中敢於赤手空拳的,都是十分厲害的存在,武松也不例外。打虎之後,武松有了很大的名聲,但是並沒有琢磨給自己打造一個趁手兵器,因為不需要。後來武松打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靠的是自身神技。直到後面為了避禍,張青孫二孃夫婦把他打扮成頭陀,這才配了一對戒刀。

    連武器都不配備就別提騎馬了,武松雖然是不騎馬,但是卻屢次有跟騎兵交手的事蹟。比如打遼國的時候對耶律得重,徵方臘時打貝應夔,武松採用了啥方法呢,都是步行對戰馬,將對方斬於馬下。騎兵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騎兵的單兵作戰力遠遠高於步兵,可是武松愣是靠著一雙腿就無視敵方大將的戰馬,這得多麼恐怖的戰鬥力。騎過馬的人應該感受過馬跟人的體型差距,根本沒得比,何況是戰馬,隨便踏在人身上不死也重傷。好個武二郎,管他是戰馬還是戰將,既然對上了,就一塊兒收拾。想想以前赤手空拳打老虎的經歷,老虎都殺得,何況區區小馬,倒也符合武松的氣質。儘管有不少武黑一直說武松從來沒有跟一流高手放過對,可是我就奇怪了,樑上天罡裡有很多是底層或低階武官或無業遊民出身,比如劉唐,史進,雷橫,憑啥他們就是高手而與武松對抗的那些蔣門神,西門慶,張團練就是不入流呢?

    武松血濺鴛鴦樓後,與孔亮兄弟還鬧了一場矛盾,孔亮遇上武松就宛若孩童一樣不堪一擊,後來再次相遇宋江,原來那會兒宋江在孔家莊當了師父,於是幾人冰釋前嫌,在孔家莊好好住了一陣子,分別以後武松就上了二龍山。

    就是這個孔亮兄弟,因為殺了同鄉一地主滿門,被迫白虎山落草,但是他們叔父就被青州知府捉住了,於是他們希望攻打青州府,救出叔父,而呼延灼正好在打桃花山,趕巧就遇上了,經過二十回合,呼延灼活捉了孔亮哥哥孔明。孔明孔亮是親兄弟,武藝差不多,一個孔明可以跟呼延灼幹上二十回合,孔亮估計也差不多。但是孔亮遇到武松連一招都走不了,這差距已經很明顯了吧。

    當時呼延灼打桃花山,桃花山李忠周通向二龍山求救,結果二龍山老大老二都出手跟呼延灼打了個平手,魯智深一般認為是個步兵,這次卻是騎馬出戰。也就是說為了對付呼延灼,兩員大將都已經出馬,本事起碼不比呼延灼差,他倆已經足夠了。所謂術業有專攻,打一個呼延灼還用得著不停的換人嘛,壓根也用不著武松出馬。

    試想一下,武松出馬會發生什麼呢。武松可不像宋江,見到一個人才就希望拉攏上梁山,不肯傷人性命,武松發起狠來,老虎女人都可殺,所以如果真的遇上了,起碼呼延灼的戰馬是保不住了,沒幾下被武松斬斷腿吧。下了馬的呼延灼怎麼會是武松對手,搞不好就要交代武松手裡。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武松還是不要上場為妙。

    後期的武松上戰場殺敵的次數也算不上多,我想也是出於情節考慮吧,畢竟梁山上可以對敵的人很多。如果武松出場次數多,次次都是把人拽下馬就砍死,那會不會有點無聊呢。

  • 7 # 灣火

    說是三山聚義打青州,實則是宋江使計攻陷了青州。 此中有無武松,都不重要。

    桃花山的周通和李忠敗給呼延灼,找到魯智深武松等人援助。第一仗魯智深和楊志輪番上陣,打了個平手,武松在旁掠陣,未曾出戰。兩邊旗鼓相當,再打也無勝負,各自收軍。

    次日,呼延灼碰到了白虎山的孔明和孔亮,他們趕著去青州救他叔叔孔賓,被逮個正著。兩人不敵,孔亮逃脫,把孔明捉了去。

    孔亮大敗奔走,急急如喪家之犬,恢恢如落網之魚。在林中碰到武松。武松先跟孔亮聊話,說楊志和魯智深隨後就到。由此可見,上日是魯智深和楊志打先鋒,今日是武松打前站。兄弟輪番,不遑多讓。不是武松不出馬,只是排兵佈陣的順序問題。

    大家見到孔亮如此狼狽,才坐下商議,就算大夥舉力攻打,碰到呼延灼武藝高強之人,也攻不下青州半個隅角。不如找宋江援助,共襄合攻。於是兵分兩路,孔亮先去找宋江求助,桃花山周通李忠,二龍山魯智深、楊志和武松攜兵領將在青州聚合候守。

    孔亮向宋江備細來情,宋江聽後決定調兵遣將二千人馬,到青州與三山頭領匯合。諸位這裡需看仔細,宋江攻青州的目的是什麼?話說慈不掌兵,義不行賈。宋江謀事做人向來深謀遠慮,不做吃虧買賣。

    此乃一箭雙鵰之計也。

    且看三山求助宋江出兵一起攻克青州,宋江立刻應允。此話怎說?

    一是若攻克青州,可佔一城池。也順救孔明和孔賓,盡兄弟之義,袍澤之情。白虎山必定感恩戴德,從此投托歸順,不在話下。一山歸附,其他二山的頭領也是結義兄弟,大勢如此,自會投奔大寨,共襄義舉。

    二是宋江早有統領各路山頭之想,齊攬眾將入寨。今日恰逢良機,幫他們平定青州之後再展凌雲志,攜梁山好漢一同招安歸順朝廷。

    宋江攻青州,用的是吳用之計。不可力敵,只能智取。設計拿下呼延灼,不但不斬,還禮為上賓。舌綻蓮花,諄諄勸說,讓呼延灼裡應外合,施展木馬屠城之計,拿下青州。順便收了呼延灼。

    打下青州,欽點攻城頭領,皆是梁山好漢。與三山諸位兄弟無關。別說武松,連魯智深楊志都未曾登場。這分明是讓三山兄弟賣他這個情。可謂此州是我攻,眾人是我救,我就是救世主,汝等還不歸順,便待何時?

    若論厚黑,唯當宋江耳。其餘之人,不過卒子。

    感謝諸位朋友閱讀和關注,不足之處,望予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蒐集每個朝代的著名詩人及過外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