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照章華
-
2 # 西府趙王爺
一代元首希特勒,也被稱為“波希米亞下士”,因為其在從軍生涯中,最高軍銜就是下士。
不過按照德軍制度,這個軍銜是不會終身保留的,所以當年隨著希特勒的失去軍籍,他這個下士的軍銜是沒有了的。也就是說,在後來的從政生涯中,他是沒有軍銜的。
不過,話說回來,希特勒對於這個“下士頭銜”還是格外珍視的,畢竟這是當年在一戰戰場他用命拼回來的。
這個原因就比較多了。
首先第一點,他沒那樣的出身和軍功!
德國的軍隊系統乃是以原普魯士軍官貴族為基礎,以制度嚴格,等級森嚴著稱。一看出身,而看軍功,普通人很難子啊這個體系下立足。
且不說希特勒是一個被開除了軍籍的“偽下士”,就算是他依然有著下士頭銜,想要晉升至元帥,那也是極其困難得,除非他親自上陣,去積累軍功。
在德國有著優良得軍人貴族主政傳統,先前的幾代首相最“次”也是軍中的上層官員(往往差二三級就達到了滿級)。
在這種背景之下,希特勒得權後最應該低調行事,處處“避嫌”,不要讓別人看到自己得權以後就瘋狂的提升自己,這樣的話就把“暴發戶”一說給坐實了。所以,利用權力提升軍銜也說不通。
當然,更多的是希特勒他不屑於那些“軍銜”,
他已經是元首了,在德納粹國的行政體系之中,元首已經算是最高級別的政府領導了,當然也包括軍隊。(這是希特勒當權之後所自創的職務)。
況且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貴族軍銜”,這個從他當年大封元帥就看得出來,他蔑視這些頭銜。
當然,最後一個原因,咱們前面提到過。
這個“下士”軍銜是他在戰場上拼來的,軍銜雖低,但是他格外珍視。
在戰爭結束以後,他也因為表現出色而被授予多枚勳章,不過這些勳章雖然讓他看起來光鮮無比,但實際的位置並沒有得到提升,這也讓他對德國的軍功制度非常不滿。
在希特勒心中,它代表的意義甚至高於如今的元首,所以希特勒對自己的這個小頭銜還是格外珍視的。
綜上所述,“希元首”之所以保持著自己的下士頭銜,是出於政治“避嫌”和個人心理的雙重原因。
後人在評判這位首相之時,也沒有因為他的頭銜過低而輕視他,所以提不提升自己的軍銜對於希特勒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其實類似得情況後世也發生過,比如埃及得納賽爾、利比亞得卡扎菲,當初都只是上校軍銜!
-
3 # 混沌聊史
其一,退伍後的希特勒不再是現役軍人,自然就不再晉升軍銜
1914年,一戰爆發時,希特勒志願加入了德軍,並參加了同英法聯軍的戰爭,希特勒因軍功被晉升為上等兵。1918年,在作戰過程中,希特勒因芥子氣的攻擊而導致了短暫失明,在希特勒養傷期間,德國投降了。1919年,希特勒被派往參與工人黨的調查,但就在其調查過程中,希特勒加入了工人黨,希特勒因其出色的能力,被任命為宣傳部長,而希特勒自己也愛上了工人黨的工作。1920年,希特勒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人黨的工作中,決定從部隊退役。後雖然希特勒以元首身份兼任陸軍總司令等軍職,但由於希特勒當時是非現役軍人,因而沒有再晉升軍銜。
其二,希特勒手握實權,不需要再通過晉升軍銜來彰顯自己的身份二戰時期,希特勒已經是集軍、政、財於一體的最高統治者,他後期自兼軍職,主要是因為與當時軍界高層的意見相左,才選擇自己兼任的。而對於掌握實權的希特勒來說,晉不晉升軍銜已經不再重要。更何況自他退役後,軍銜便已同他無任何瓜葛,所以,他也用不著通過晉升軍銜來刻意彰顯自己的身份。
綜上所述,希特勒不再晉升自己軍銜的主要原因是用不著,沒必要。
-
4 # 歷史總探長
在唯一能讓希特勒畏懼的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開始在德國實行獨裁統治,並且為自己量身定做了元首的職位。德國元首是德國的最高領導者,無論是德國的軍隊還是德國的政客,都要聽從德國元首的命令,因此希特勒一個元首的職務,就已經強過了德國任何的元帥軍銜。即使是德國的帝國元帥柏林,在軍隊中的地位也遠不如希特勒。
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希特勒借口德國陸軍指揮官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直接擔任了德國陸軍的總司令。德國陸軍總司令的職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納粹德國元帥的軍銜,如果此時希特勒給自己頒發一個陸軍元帥的軍銜,那麼希特勒的地位和普通的德國元帥就沒有任何區別,也就顯示不出希特勒獨一無二的地位。況且希特勒已經擔任了德國元首的職務,完全沒有必要再給自己創造一個新軍銜。元首一個職位囊括了所有的權利,這樣對於希特勒實行獨裁統治來說也有一定的好處。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說一下希特勒的下士軍銜,希特勒是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老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希特勒志願參加了德國陸軍,之後希特勒跟隨德軍四處南征北戰,他參加了包括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等戰役在內的大決戰。在戰爭中希特勒曾經多次負傷,但是他一直幸運的活了下來,到了戰爭後期的時候,希特勒還因為作戰勇猛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一戰後期希特勒受到毒氣彈的攻擊,造成雙目短暫失明,在希特勒從醫院養傷的時候,德國向協約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由於希特勒沒有上過一天軍校,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希特勒獲得的最高軍銜僅僅是一個下士。從希特勒參戰後的經歷來看,希特勒的下士軍銜獲得的十分不容易。在4年的慘烈戰爭中,希特勒數次負傷,多次從死神的手中逃了回來,才得到了這個下士的軍銜,這個下士的軍銜也足以證明希特勒在一戰時期的“功勞”。
當然下士的軍銜並沒有伴隨著希特勒一生,在德國投降之後,希特勒幸運的保留住了他的軍籍。他被德國軍方聘用為一名偵察員,負責調查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小黨派的情況。而被希特勒調查的這個黨派,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納粹黨。希特勒接受任務後,很快就加入了這個小黨派,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口才和敏銳的思想,希特勒很快征服了這個小黨派裡面的成員,成為了這個小黨派的首領。
之後希特勒開始在全國巡迴演講,將這個不知名的小黨派發展成為了德國納粹黨。在納粹黨發展壯大的同時,希特勒也離開了服役多年的德國軍隊,放棄了自己拼死換來的下士的軍銜。因為下士的軍銜並不是終身制,所以在希特勒從德軍退役後,希特勒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德軍的下士。而希特勒在擔任德國元首之後,已經是德國軍隊的最高領導者,完全沒有必要再給自己頒發一個新的軍銜,因此希特勒一生獲得的最高軍銜就是下士。
-
5 # 尼采講歷史
軍銜不軍銜的已經不重要了好麼,人家都廢除選舉制,進行對德國的獨裁了。意思是隻要他不死,只要德中國人服他,他就一直是德國的元首和總理。其實在很多國家管理實權並不是國王或者總統。比如泰國、比如越南、英國。
希特勒一心追求的目標是徹底廢除議會民主制,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希特勒手握行政大權後,要獨裁立法權也必須自己掌握。但是要攫取全部權力需要一個流程。
首先要獲得國會對他出任總理的認可,然後打破魏瑪憲法的約束,憲法中提到:規定德國為聯邦 ,主權在民。人民有普選權、創制權。採用責任內閣制,但總統有緊急命令權,可以暫時停止憲法中部分規定的效力。
希特勒要將自己的權利獨裁化,無疑魏瑪憲法就是首先要替代的憲法。1933年希特勒建立獨裁統治後,緊急命令宣佈《魏瑪憲法》中許多關於人民權利的條文停止生效,於是政府可以制定法律,那麼希特勒就掌握了立法權。
希特勒上臺後不到兩天就決定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改變國會格局 。授權法通過後,希特勒公佈法令,"各地政府完全服從中央。這樣,德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這架勢堪比秦始皇啊。
因此希特勒的行政權利是德國最高的,那麼軍事方面的頭頭都要聽命於他,所以他壓根不在乎曾經的他是什麼軍銜也沒想法改變。他要的都已經得到了,區區一個軍銜還能比元首高麼?而且希特勒對於德國曾經的軍事領導人是嗤之以鼻的,他不稀罕,甚至他濫用自己的權利一口氣頒發了12位陸軍元帥節杖和一個特大號“帝國元帥”手杖。讓戈林的地位超過其它陸軍元帥,是希特勒故意而為之,因為那是他法定的接班人。
所以說他都能賦予別人軍銜了,他還在乎什麼呢?而且如果他只是一個下士的軍銜不是更能侮辱曾經的政治敵人麼?
-
6 # 溫讀
希特勒、德國元首,二戰時期的風雲人物,曾經在二戰的戰場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耐人尋味的是,人們總以為這位獨裁者,一直到死都只是“下士軍銜”。
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希特勒身上早就沒有了任何軍銜。一般來說,只有永不退役的軍隊最高統帥才有資格保留自己的軍銜。對於那些退役的士兵,是沒有資格說他們還有軍銜的。在德國有些人稱希特勒為下士,這樣的“稱呼”更多是一種嘲笑和蔑視。
根據資料上記載,希特勒是在1914年8月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他只是一個傳令兵,但作戰異常勇敢,他曾經歷過大腿被炸傷、被芥子氣攻擊,多次死裡逃生。因為福大命大,他終於堅強的活到了德國向協約國投降,這不僅標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失敗,也標誌了世界歸於和平。
希特勒手握軍政大權,是德國至高無上的一號人物作為納粹黨的元首,希特勒並不用去在意自己的軍銜,因為在他任職的期間,一直實行獨裁統治,全國軍隊被他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實質上他就是整個帝國軍隊的統治者,那些高階的將領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個下屬,再高的軍銜也得聽命於他,故而軍銜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每次希特勒出訪,在他身後都會簇擁著一群狂熱的粉絲,那些粉絲有的是普通的群眾,有些事部隊的高等軍官,在那時的德國,他被人們視為超級偶像,不論走到哪裡,迎接他的都是鮮花與掌聲、歡呼與期盼,有了這些希特勒自然是不必在意軍銜的問題。
1921年,希特勒前往柏林,準備和德國北部的同黨建立起聯絡,從而將自己的勢力擴充套件到全國。正是在此時,納粹黨內部出現了反對他的聲音,得知這件事情,希特勒立刻趕回慕尼黑,準備將這些人趕出納粹黨來解除對他的威脅,從而穩固住自己在黨內的地位。為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力,希特勒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度,確立了領袖原則,甚至還對原始的黨章進行了修改,這一系列的改變,開啟了希特勒獨裁統治的序幕。
但可惜的是,巴伐利亞的頭目優柔寡斷,並且不願意按照希特勒的意願行事。故而在1923年11月8號,希特勒發動了暴動,企圖用暴動來幫助自己實現巨集偉目標,但可惜的是,這場暴動最終以失敗告終。政變失敗後,納粹黨慘遭瓦解,報紙也被廢除,希特勒鋃鐺入獄。
出獄後的東山再起,德國最高統治權
1925年希特勒出獄,並且在出獄後拜訪了總理,在和總理的談話中,他表示自己在1923年發動的政變是一個錯誤,並且再三保證,自己以後一定循規蹈矩,遵守紀律。得到了希特勒的保證後,政府撤銷了對於納粹黨的控制。再往後的五年中,希特勒休養生息,使得在短短五年間,納粹黨逐漸變成了一個可以接管政府的政黨。
次年的十月,世界範圍內開始爆發經濟危機,在這種時候,希特勒跳了出來,四處宣講造成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便是政府,若不是他們接受了《凡爾賽合約》的條件,德國便不會變成現在的這幅樣子,是因為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歷屆政府摧毀了德國。
由於希特勒自身的能力,以及納粹黨的壯大,他們很快取得了民眾的信任。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達了一個祕密命令,在1935年春天,德國的國防軍將由原來的10萬擴充到30萬,這樣做無疑是違反了條約上的規定,一時間,所有國家公然指責起希特勒。此時的希特勒哪還能聽進去這些人的話,他在1936年時,公然廢除了《洛迦諾公約》,且不顧凡爾賽合約的束縛,公然派出3萬德軍進入萊茵非軍事地區,且在德國西部建築起了防禦工事。這時若是有人出聲,希特勒可能還不會如此的任性妄為,可這些國家仍然覺得,希特勒會畏懼他們,會自己老實的縮回德國,可事實卻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
自此德國納粹黨的獨裁統治宣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也隨著他的離世變得明朗起來。
小結所以綜上所述,希特勒在退役前的軍銜是下士,可是在其統治和獨裁的這麼多年間,以他崇高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也就不需要考慮軍銜的問題,因為他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政獨裁者,帝國的元首。
-
7 # 歷史課課代表
德國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為很多地方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在二戰中很多人無辜喪命,很多都是希特勒所製造的慘劇。如果希特勒當時不發動二戰,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無辜百姓都被捲入到戰火中,所以希特勒的罪行罄竹難書,在二戰失敗之後,希特勒和德國都遭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批判。在1945年,希特勒帶著不可饒恕的罪惡自殺身亡,但是在希特勒死後,有一點引起了人們的議論,那就是為什麼希特勒到死還只是下士軍銜。
其實對於早已遠離了戰火硝煙的現代人來說,已經無法理解軍銜的重要性,其實軍銜對於當時的將領來說至關重要。軍銜很直觀的反應了將士的能力和貢獻,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會認為,希特勒的軍銜應該很高,應該不會只是一個下士這麼低階。而下士確實算不上什麼高級別的軍銜,所以希特勒應該在成為元首之後馬上給自己抬高軍銜才對,但是當時希特勒也有自己的考量,他認為一上臺就抬高自己的軍銜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這樣做也太明顯了。希特勒為了自己將來的政治路途做打算,所以不想因此被人們議論。很多人也許認為希特勒太要面子,其實這麼做的不單單是希特勒一人,很多政治家都對此很敏感。
卡扎菲當時的做法就和希特勒如出一轍,卡扎菲其實到死都不是利比亞的總統,這一點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畢竟卡扎菲所做的事情都是總統的職責,但是他卻沒有直接當總統。卡扎菲直到離世還只是一個上校,而非總統,其實他這麼做也是有理由的,卡扎菲不希望人們認為他是通過兵變而登上政治舞臺的,所以才會故意做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事情。所以即便希特勒和卡扎菲都沒有在掌權後給自己賦予更高的軍銜和稱號,但是他們的政治野心早已表現得十分明顯了。
其次,希特勒的政治理想就是統治德國,而成為總統之後,希特勒的這個理想算是基本實現了,他自然不需要再通過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所以軍銜是高是低,對於當時的希特勒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且從下士一下子提升到元帥也比較刻意,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確實沒有什麼光彩,所以希特勒當時沒有太在意自己下士的軍銜。
-
8 # 秦右史
希特勒作為德國政黨的領袖人物,有過參軍經歷,且軍銜就是下士。等希特勒徹底控制德國,建立納粹政權之後,軍銜提升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對於領袖來說,可以給別人授予軍銜,而給自己授銜,其實就有點掉份或者自降身價了。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的布勞瑙。第一次世界盃爆發之後,希特勒參與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穿越火線,九死一生,歷經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巴斯青達戰役等死亡率極高的戰役,獲得了鐵十字勳章,軍銜為下士。
1917年之後,希特勒不再眷戀軍旅生涯,而是投身於政治,組建政黨團體,積極發表演講,開啟了縱橫時代的遊說,1920年代籌建了著名的工人黨,買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觀察家報》作為宣傳機構,成為德國政壇上的新星。
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希特勒採取了蠱惑人心的口號,承諾自己可以使得德國恢復繁榮,成為德國真正的元首,自此大權集於一身。希特勒狂熱地擴張軍備,發展軍事科技,訓練士兵,不到5年光景,德國擁有了歐洲大陸幾乎最強大的軍隊。客觀來說,希特勒諸多政策確實降低了失業率,也暫時性的贏得了部分民意。
希特勒借助於自己建立的黨政一體化機構,實施獨裁統治,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消滅異己,最終醞釀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火種,軍銜幾乎是一個可有可無之物。
同時,希特勒在國際關係上,希特勒聯合墨索里尼等人,試圖控制歐洲大陸,建立純正的民族國家。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成為二戰歐洲戰場的序幕。德國軍事行動採取閃電戰策略,並創造了導彈等現代化武器,使得人類戰爭烈度步入了新時代。
-
9 # 小司馬遷論史
軍政分離,二戰雖說德國是獨裁政體,但是軍事和政治卻是分開的。也就是說德國並不是軍人強權政治,而是屬於納粹黨一黨獨大。
而這個指揮權是德國國會和納粹黨所賦予,也就是說將權力委託給希特勒,從法律上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並且對於希特勒而言,他是棄軍從政,也就是說希特勒本身已經退役,同軍隊沒有太大的瓜葛,他已經是步入了政界。
怎麼來解釋呢?納粹黨就像是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在軍隊中也有不少成員,軍官基本上都是納粹黨員,國會成員也大部分都是。
可以說誰領導了當時的納粹黨,誰就有了納粹德國的軍權、行政權,甚至是立法權!
並且當時的蘇聯也是這種類似的存在,斯大林也是這般,斯大林是蘇聯最高領導人,他也是靠著掌握了蘇共。
但是這種制度天然存在弊端,那就是必須樹立各種目標和敵人,需要將國民對德國國內的矛盾,轉移到對敵國的仇恨之中!
-
10 # 葛大小姐
就在希特勒剛上學的這一年,父親從海關退休,據說在希特勒12歲時,他的住所搬遷了7次,並換了5所學校。希特勒的父親一直希望他做一名公務員,不過希特勒的志向卻是想當一名畫家。所以,在希特勒17歲時,在母親的同意下,他到到維也納藝術學院去就讀,結果考了兩次都沒有被錄取。就在此時,父母雙亡的他,沒有了經濟來源,過著流浪街頭的生活。當時奧匈帝國開始徵兵,希特勒為了逃避兵役,逃往了慕尼黑曾一度行乞,並靠賣畫或者跟人打雜,維持生計。
1918年10月14日,德軍巴伐利亞第十六後備步兵團通訊員希特勒下士蜷縮在一處戰壕裡,當時的英軍炮火非常的猛烈,簡直榜抬頭。在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毒氣!”,希特勒跳起來去拿防毒面具,當時已經來不及了,很多士兵口吐白沫,抽搐死去。幸運的是希特勒只是短暫性雙眼失明,就在他療傷期間,德國向協約國投降了,而希特勒的軍銜,也在此定格,成為一名下士。
有人會問,從1933年希特勒做元首開始,到1945年德國戰敗,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其實,這個疑問很多人都已經解開。最主要的原因是,希特勒已經是一個國家的元首了,再也沒有比他更牛的人再授予他軍銜。如果,自己授予一個元帥頭銜,未免自作多情,遭人口舌。
其實,希特勒做了國家元首後,軍銜對他來說意義不大。畢竟軍銜是授予給功勳卓著的軍人,希特勒做了國家元首以後,主要是政治決策者和策劃人。他沒有上戰場,所以要把軍銜留給哪些在前線拼命的將士,他自己就沒有留下什麼高大上的軍銜。
希特勒在一戰時做通訊兵,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下士軍銜等級雖然低,但是他用生命換來的,下士就是他一生的榮耀,也是他軍人生涯最高軍銜。所以,希特勒一生都是下士軍銜,但是別忘了他真正的頭銜是納粹德國的國家元首。比起什麼元帥頭銜,國家元首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回覆列表
希特勒到死只是下士軍銜是歷史造成的,也是其本人的選擇。
原因一:服役時間較短
阿道夫-希特勒是奧地利人,出生於1889年,真正在德軍服役時間是1914-1918,一戰結束他也隨之退出德軍現役,故此他的軍銜沒有再變更。而魏瑪共和國及第三帝國初期的將軍元帥大多是1845-1880年生人,服役時間遠長希特勒。如保-馮-興登堡元帥1866年入伍,服役有40年,希特勒不到他的零頭;埃裡希-馮-魯登道夫將軍1882年入伍;即便是希特勒本人提拔起來的布勞希奇元帥,雖是1881年生人,但在1900年就已經是上尉了。看來德國軍隊裡也是要論資排輩的。
原因二:希特勒本人較自負
另外,希特勒也是一位極端自負的軍事家。從二戰中德軍組織形式和技術發展來看,希特勒對現代化戰爭的瞭解,遠超在軍隊中長期服役的大部分高階軍官,比如對坦克、航空兵和空降部隊的使用,以及戰爭後期對導彈的開發,同時在戰術上也較為靈活機動;而從一戰甚至更早的普法戰爭時代成長起來的部分將軍和元帥,其作戰思維還停留在大規模陣地戰和消耗戰的層面,沒有考慮到德國作為資源短缺型國家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彌補這一不足。所以在多次對軍隊高層的講話中都能看出希特勒對他的部分將軍和元帥的不屑,動不動斥責參謀總部的人頑固不化。
原因三:他已經是最高軍事統帥
1933希特勒以納粹黨黨首的身份,通過選舉獲得了政府總理的權力,但是魏瑪政府下的總理是政府首腦,對國會負責,當時德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興登堡。雖然納粹黨在中下層軍官中有一定影響力,但是在德國國民和國防軍中,保羅-馮-興登堡是攻無不克的戰神,作為下士的希特勒也知道自己遠不是這位德高望重的元帥的對手,前者和埃裡希-魯登道夫一起指揮了一戰中著名的坦能堡戰役,所以本打算參加總統選舉的下士後來直接放棄了。興登堡總統於1934年逝世後,一方面納粹黨加緊全面控制國家機器,另一方面政府中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制衡希特勒。他隨後就合併了總理與總統的權力,稱自己為元首,獲得了國家最高權力,既是政府首腦又是軍隊統帥。相信將軍、元帥一類的所謂頭銜在他心中已經無足輕重,更何況一位下士指揮著一群將軍和元帥取得了一連串驚人的勝利,也最能夠滿足他莫大的自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