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微笑面對糖尿病

    雖然循證醫學顯示,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強化降糖治療,儘量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HbA1c<7.0%),可預防、減少或延緩微血管併發症的產生或進展。

    但是,當前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血糖控制的越低越好,血糖接近正常範圍即可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尤其是部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超過允許範圍0.1個百分點就認為血糖控制的不理想,就要千方百計使血糖正常,可血糖太低付出的代價是發生低血糖的機率增加,而低血糖又促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增加(約4倍),這樣週而復始會影響到患者健康。對於每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非常重要,但必須個體化治療尤其是老年患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與非老年患者有所不同,要根據個人的年齡、預期壽命、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和(或)合併疾病及其程度、臟器功能狀況、HbA1c水平、認知功能、飲食控制情況、活動能力、低血糖發生的頻率、血糖監測情況等而定。如一例90歲患者有多種疾病,其預期壽命在5年之內,HbA1c在9.0%左右即可;而一例75歲患者又無嚴重合並疾病,預期壽命在15年左右,HbA1c在7.0%為達標。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請關注線上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 2 # 郭大夫說常識

    越低越好的說法是錯誤的,接近正常水平就行!

    高了,對身體造成嚴重併發症!

    低了,最容易造成低血糖,長期低也會造成身體損害!

  • 3 # 營養師說新疆食品

    不是這個說法,血糖太低,是低血糖會暈,昏迷。正常餐前血糖4.5到6.5應該很好

    餐後兩小時8.5到11都很好

  • 4 # 急診科鮮醫生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長期血糖控制欠佳,血糖處於較高水平,全身各臟器微小血管收到高血糖的損害,引起血管損傷,長期以往,可導致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諸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糖尿病足等。因此治療糖尿病的關鍵在於採取各種綜合措施控制血糖在目標值(血糖在此範圍內可明顯降低糖尿病導致的相關併發症風險)。那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值究竟是多少呢?越低越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血糖控制的越低,可能增加發生低血糖的風險,雖然一直強調要將血糖控制達標,但是一次低血糖的發生對腦的損害可以中和很長一段時間將血糖控制目標值範圍內帶來的益處。因此強調,在控制的血糖達標時,減少低血糖發生的風險。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範圍為3.9-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針對不同人群糖尿病控制的目標值亦不相同,一般來講主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及預期的壽命而言。1、針對普通成人糖尿病患者,預期壽命長,目前無明顯糖尿病併發症或者糖尿病併發症輕微,我們一般強調血糖最好控制嚴格達標,即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是一種反應近

    兩三個月血糖控制的總體情況,糖化血紅蛋白<7.0%;儘量避免低血糖發生;2、針對老年糖尿病或對低血糖反應耐受差的患者者,可適當放鬆血糖控制的目標值,建議空腹血糖小於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7.5%;3、針對高齡老年人伴有高心血管風險的老年患者,預期壽命短,建議空腹血糖<10mmol/L,餐後血糖<14mmol/L。

    圖示糖尿病的眼底改變,是目前導致失明的又一重要原因。

    綜上,糖尿病的控制水平應個體化,糖尿病的治療方案強調個體化,同時強調醫生、患者、家庭的共同協作,將血糖控制達標,儘可能延緩並減少糖尿病的急性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存質量。

  • 5 # 高山話健康

    非也,非也。無論正常人還是糖尿病人,血糖值都是有一個正常範圍,並不是越低越好。而且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控制血糖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穩,即保證血糖不出現大幅度波動。如果太低,甚至發生低血糖,那麼對身體傷害就嚴重了?

    最低值應該是多少

    一般來說,正常人和糖尿病人的血糖最低值不一樣,正常人最低值2.8,但糖尿病人就要維持在3.9以上。

    低血糖危害

    低血糖的發生分為兩個角度,一個是急性,一個是慢性。

    急性低血糖會出現眩暈,昏迷等。因為葡萄糖是唯一能夠穿過血腦屏障的供能物質,如果急劇缺乏,會造成腦部供能不足,出現一系列問題。同時也會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發生誘因。

    慢性低血糖則長期導致大腦供能不足,出現神經細胞不可逆鎖上,導致反應變慢,神經症狀。

    萬事皆有度,而我們糖尿病人更要把握好血糖的度,平穩,連續!

  • 6 # 吉祥健康解答

    糖尿病不是絕症,治癒它身體就健康了,糖尿病不是寵物,為什麼要養著它、控制它,控制糖尿病就要傷害其他臟腑功能。

  • 7 # 薇健康

    健康先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並非控制越低越好,血糖過低會出現低血糖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維持血糖平穩,避免神經、血管受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才是重中之重。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性疾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其病理為機體分泌胰島素減少或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糖尿病患者血糖並非控制越低越好,血糖為機體正常運轉提供能量,血糖過低會出現大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症狀,低血糖可造成腦及心臟功能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維持血糖平穩,避免神經、血管受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才是重中之重,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平穩血糖呢?糖尿病患者應遵循“五架馬車”原則維持血糖平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教育: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避免糖尿病誤區所致糖尿病併發症。

    藥物:遵醫囑用藥,不要隨意更改或增減藥物以勉因血糖不平穩所致糖尿病併發症。

    飲食:避免高能量、高糖、高脂、高升糖指數、粥化食物的攝入,但同時應注意少食多餐以避免低血糖造成健康威脅。

    運動:三餐三十分鐘後運動以平穩血糖以避免血糖波動所致糖尿病併發症。

    監測:監測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動所致糖尿病併發症。

  • 8 #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我相信不管是糖尿病患者,還是高血壓患者都有這樣的想法,我是不是將自己的血糖控制到非常低的程度,或者將自己的血壓控制到非常低的水平,就對自己的預後有所改善。

    不可否認的嚴格積極的控制血糖和血壓對於遠期預後具有功不可沒的好處,但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是,嚴格控制未免都是好處。一般來說,只要將血糖控制達標就可以,如果血糖控制太低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也是非常危險的。

    尤其是對於高血糖患者,平時身體耐受了較高血糖的存在,對於低血糖的耐受性也是比健康人差的,所以大家更需要關注自己血糖的問題了。

    血糖控制雖好,但是要適量噻。

    我是小眼睛醫生

  • 9 # 大腦梗知識

    血糖應該控制在什麼範圍呢?這個和年齡、基礎疾病有關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年齡小於65歲,新發現的糖尿病人,沒有什麼基礎問題,對自己的要求要高一點,糖化血紅蛋白HbA1C在6.5以內;

    年齡大於65歲的,沒有基礎病的可以控制在7%以內,如果大於65,還有心臟病、腦梗塞等問題,控制8%以內也沒有關係,或者更高都可以。

  • 10 # 糖人健康網

    營養師小糖來回答這個問題。糖尿病人當然不是血糖控制越低越好,很多糖友們都存在這樣的誤區,剛查出糖尿病的時候,一看哇,血糖都高到十幾二十幾了,好可怕,就想著趕緊把血糖降低下來,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血糖降得太快有害,太低了也有害。

    如果血糖降得太快,會導致血糖在短期內出現一個較大的波動,而真正導致併發症的,就是這種波動性。一般,一天的最大血糖波動幅度不超過4.4mmol/L,大家可以算算自己一天最高的血糖減去最低的血糖,看是不是超過了這個值,如果超過了就要注意了。所以說,糖友們降糖不可急於求成,應該追求平穩降糖,讓身體有一個適應過程。無論是飲食還是藥物,都不能一下子控制得過嚴。

    再來說下,血糖要降到多低的問題,一般是建議糖友們至少把空腹控制在7以內,餐後控制在10以內,而對於病程較短的年輕糖友,則建議按照正常人的血糖來控制,即空腹不超過6.1,餐後不超過7.8。而對於病程較長,年齡較大的老糖友,血糖的控制範圍是可以適當放寬的,這類糖友血糖控制得太低了身體反而不舒服,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一個比較高的血糖。對於某些易發生低血糖的糖友,醫生反而是建議不要苛刻血糖。低血糖的危害完全不亞於高血糖,嚴重時甚至有致命危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現詩人鬱郁不得志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