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維教育
-
2 # 心竺公考齊校長
一般先做常識,因為這個沒啥空間,會的就會,不會的就不會。這塊一定要快速做完,一道題20秒解決。
一般最後就是做數量關係。因為這塊比較難,對於很多人,這是個難題。往往放到最後去做。這塊往往價效比不高。但是,現在數量關係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相對來說比較合適的。
中間重點的內容就是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言語理解。這些分數必須要拿下來。
整體的優先順序的原則就是,先做能拿的分數就拿,把握性的分數一定要拿到。
但是這中間一定要安排好做題的速度,千萬要來得及,這個意識一定要強。
心竺公考,100萬小夥伴在用的公考神器
-
3 # 就上岸
建議,公務員行測考試,按照你最擅長的順序做題!
原因:
1,如果你並不擅長常識,但是,先做常識,蒙了一題又一題,你會有什麼樣的心理感受?是不是極其影響你的整個心情呢?
2,你擅長的部分才是最主要的得分點。
那麼,如何安排公務員考試的行測做題順序,做對更多的題目呢?
1,如果你擅長資料分析和數量關係,那麼,先做這兩個部分。
抓住這兩個部分,你就心裡有底了。
當然,你還是要把握時間的。
2,你擅長的部分,你會做得很順暢。
做得順利,自然會情緒高昂。所謂的好好發揮,不過如此。
通常看到一些人,平時學習很一般,但是考試能夠出人意料的取得較平時更好的成績,就是因為他有策略。
3,平時練習的時候,有意識的找到自己擅長的、能夠得分的題型。
練習套題就按照這個順序進行。考場上能夠更順手。
4,對於我個人而言,常識題大多不會,放在最後,直接塗卡。
先做數量關係和資料分析;然後是判斷推理,因為這部分也比較有把握;再然後是言語理解模組的閱讀理解,因為這一塊的正確率也還可以。做完這些,其實時間已經不多了。言語填空是我的弱項,總能神奇的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所以,快速瀏覽,憑感覺找答案。
個人的經驗僅供你參考,你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找到最適合你的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做題順序。
其實,你很厲害。你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是進步。當年的我第一次公考失敗就是傻傻的按照試卷順序做題。哈哈。
祝你順利上岸!
-
4 # 春風下的楊柳
我談談我常用的做題順序吧,僅供參考,因為我認為行測做題順序還是應該因人而異的。
發下試卷後,有個檢查試卷、填寫姓名的時間,這個時間大約是五分鐘左右,可千萬不要寫完名字,就在那乾坐著,協於分藝雖然不讓動筆,但沒說不讓動眼,可以去瞅題目,而什麼題需要瞅呢?很明顯圖形推理,這五分鐘時間,運氣好的話,可以瞅出三到五個圖形推理題。
考試鈴聲響起後,先把瞅出來的題目寫上答案,然後做言語理解。言語理解一般40題,用時在25——30分鐘左右。言語理解結束後,做邏輯判斷,這部分用時大約30分鐘,也就是到9點55分。接下來做數量關係,這部分題價效比不高,套路太多,我一般不會很多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也就是10點10分結束。然後開始資料分析,這部分我用時較多,因為價效比高,我一般做到10點45分或者50分。然後開始做常識判斷,為什麼把常識判斷放在最後呢,因為常識題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需要思考,而且平時正確率也不高,最後如果時間不允許,直接猜就完事了。
但是9點50時,必須塗卡,不管做了多少,一定記得先塗卡,塗卡大約3分鐘就搞定,然後繼續做常識題,做一題,圖一題。
以上就是我的做題順序,不一定適用所有人。大家也需要在平時練習時,摸索自己的答題順序及時間控制。不過臨近考試,不建議大家對做題順序有變動了,按照之前練習的做就OK了。祝你好運,加油!
-
5 # 中公教育
對於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省考來說,行測部分的答題最大的問題在於時間緊任務急。經常有考生表示答不完題。這種狀態常使一些考生迷茫而又煩躁。覺得答不完卷就考不上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或者說不成熟的想法。行測的命題初衷並不是要求考生能夠做到一板一眼的答完每一道題目。而是讓考生們在把自己的優勢專項答好的情況下儘量多答那些不太擅長的部分。
由於整個卷子中涉及到5個大專項,所以合理的答題順序有助於我們快速解題。如何能夠合理的安排答題順序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每部分分值大小不同。其次,我們要知道,資料分析和數量關係這種需要計算的部分往往個體題目分值較大。從難易程度來看,數量關係難度較大,資料分析難度較小。所以,我們可以先把資料分析認真答好。當我們把這部分答完之後心裡也就有底了。對於數量關係來說,很多考生在考場上可能會直接放棄,直接蒙同一個選項。這個做法雖然是迫於無奈,但並非是好習慣。如果我們平時做到了充分的複習,並且能夠抽出十分鐘的時間去做一做,我想還是可以確保至少答對三道題的。這樣一來,我們再去蒙七個題,我們就能答對5道題左右。而數量關係的五道題足以讓我們比大部分競爭對手在這個部分得到的分數高。
對於行測來說,判斷推理中的題目數量佔比相對比較大。而且通常判斷推理中還要分為四個專項。這四個專項在答題的時候,也要結合其各自特點安排順序。邏輯判斷這個專項需要在狀態比較好頭腦較清晰的時候去答。所以建議在做完資料分析之後就去答一答。類比推理和定義判斷以及圖推可以放在邏輯判斷之後去答。
對於行測來說,最後去答的專項肯定會存在精神狀態較差的情況。所以數量關係這種需要計算的專項不適合放在最後。建議放在第三項去答。第四項我們需要答言語中的片段閱讀和語句表達。第五項是常識。第六項答邏輯填空。說到這,有的考生可能覺得言語應該先答,但是問題在於邏輯填空這種題型我們經常會糾結。如果我們放最後就能有效避免糾結。
綜上所述,最終的答題順序建議為1、資料分析2、邏輯判斷3、類比推理、定義判斷、圖形推理4、片段閱讀和語句表達5、數量關係6、常識7、邏輯填空。
-
6 # 岸上教育
我認為,首先要做的是類比推理和圖形推理。雖然這類題的分值比較小,但是也比較容易,文字內容比較少、會比較節約時間。類比推理與圖形推理相比較來說,類比規律比較明顯,圖形推理有些會比較難,所以不要太過於糾結,浪費時間。
2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一般是,考察一些常識性的問題,相對來說,難度也不是很大。做這類題,速度越快越好,應該把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但是要儘量保持準確率。
3言語理解與表達
分值較高,時間控制在35分鐘與40分鐘之間,保證能夠答對30個左右。
4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是行測中,分值最重的,所以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20個題目,至少要對16個。雖然這部分文字比較多,但是我們沒必要全仔細看完,只要找到關鍵資料就可以。
5定義判斷、邏輯判斷
這兩個部分,分值都比較低。定義判斷,雖然字多,但是簡單。邏輯判斷,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有很多答題套路。
6塗卡
做完上面幾個部分,考試時間估計過去一大半了。為了以防最後沒有時間塗卡,得不償失,所以我們這個時候應該先把做過的題目的答案,塗到答題卡上。
7數量關係
數量關係,分值也比較高,但是也比較難。再做這部分題目的時候,不會的就不要太糾結了,直接跳過去。
-
7 # 中公曉曉
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的行測考試這麼設定題目是有一定意義的。總有同學抱怨出題人----太多的題目、太少的時間。這就是不瞭解我們考題命題的邏輯。其實我們的考題是在測查我們的能力。什麼是能力?不是簡單的數學運算,也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而是真正能投入工作,完成工作的保證。題量多,而時間少,就好像我們今後走上工作崗位也經常會遇到時間少而工作量大的情況。那我們也要會選擇重要的工作優先做並將其做好。其實做題也是這樣,時間有限,我們就要選擇我們適合的題目優先做。因此,我們做題的原則就應該是,自己擅長的題目一定要保證做好。
其次,對於我們做題的具體順序,我們也應該有一個把握。總有同學問老師,我先做什麼題目呢?其實這個情況要因人而異。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擅長什麼。在平時模擬考試或者做真題的時候,大家就要有意統計自己的正確率。而不要僅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有些同學,可能在言語方面比較擅長,有些同學,可能在判斷推理方面有比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些同學,可能在資料分析上研究的比較深。那我們就要根據我們自己擅長的來進行選擇。
如果覺得自己各個方面都差不多,那中公教育專家推薦大家還是先做言語部分,尤其是選詞填空,一方面來說,選詞填空需要一定的思考,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語感。這對於一些剛上考場比較緊張的同學而言,適合用來找感覺。另一方面來說,這部分的題目無論是什麼同學,都不會說不會做,因此能保證大家在考試開始時有一個不錯的考試心情,這對於我們考試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最後適合做什麼題目呢?中公教育專家推薦大家最後做的應該是不太需要邏輯思維分析或者是大量閱讀的題目。比如常識、類比推理。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考試進入了最後時刻,大家往往心情都比較浮躁,做題也很難沉下心來。往往在這個階段,大家看到比較長的題幹或者是需要大量計算的內容,就容易出現煩躁的心情,很難靜心完成考試。在這種時候,如果按照題目分佈的順序,最後做資料分析,就很容易出現找不到資料或者計算錯誤的情況。因此,在這個階段,常識和類比這種相對而言閱讀量不大,分析內容較少的考點就比較適合處理。這樣往往我們也不會因為心態而損失分數。
-
8 # 吉林國企資訊
在行測考試中,大部分考生做完之後就一個感覺“又雙叒叕沒做完”,此時一首《涼涼》送給自己!到底是為什麼?其實行測考試歸根結底和對手打得就是戰略,為什麼出題人不給考生三個小時去做120道題目?行測考查的就是考生的短時間內快速識別、理解、判斷、計算的能力。這其實和政府工作的思維結合的比較緊密,因為政府工作很多時候具有突發性,就需要公務人員具備這樣的素質,所以,看似一道題目,背後除了對題目相關知識點的考查,更多的是由題看人,正所謂“行測行測,行不行測一測。”那到底怎樣的做題順序才能讓自己發揮的更好,接下來給大家一個建議:
第一步:熟能生巧,優先做擅長的搶時間。
第二步:做題果斷,查漏補缺,把猶豫的題目直接跳過,放到最後去比較選答案。
拿文科的言語為例,大家都知道言語部分的文字量比較大,很多不擅長的建議放到最後,尤其是片段閱讀的主旨觀點題,很多考生都會出現糾結,然後浪費時間,所以放到最後用客觀原因讓自己選擇答案比較果斷,這樣反而做題的正確率比較高。
【試題再現】春節期間,duang“震碎”無數網友的螢幕。作為2015年開年第一個爆紅的“字”,網友張口閉口不duang一下,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而,隨著近年來這類網路新說法的日益增多,很多人開始擔憂它們對傳統漢字和傳統文化的衝擊,並建議應該規範漢字的使用。其實,漢字文化的演變本來就是一個繼承與發展的動態過程,這些網路新說法,作為當下社會發展的映照,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的漢字文化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可再生的文化體系。如果真的有一些說法被留下來了,也不失為一件悅事。
概括文段語義,最恰當的一項是:
A.文字傳承有自身規律,無需談“新”色變
B.新說法的湧現不會衝擊傳統文化,甚至還豐富了漢字文化體系
C.漢字的極大豐富說明漢字文化具有極大的可再生能力
D.隨著大量新詞的產生,應該不斷規範漢字的使用
【答案】A。解析:文段可以“其實”分為兩部分。先指出“duang”的爆紅,由“然而”引出隨著網路新說法的增多導致人們開始擔憂這些網路新說法對傳統漢字與傳統文化的衝擊,又以“其實”引出作者的觀點:漢字的演變本來就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過程,這些新說法正是一種發展的表現,沒必要過多擔憂。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最佳化點撥】這道題最容易選錯的就是B項,所以當你第一時間看完題幹,糾結一會答案還不定,就可以在題目旁邊標上“?”,直接做下一道題,等最後有時間,一對比,明顯發現B項表述過於絕對,“不會衝擊”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的意思是出現這種新東西很正常,所以果斷選A。
總之,一定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和方法,這個才是拿下行測,打敗對手的必要條件。
回覆列表
個人建議:
在拿到題(還沒有開考的前幾分鐘)先看一下常識部分,不動筆就能做5-10題;
再開考後立馬謄寫剛剛做的題,加上剩餘的部分,在6-8分鐘之內搞定-塗答題卡!
其次做言語理解部分,這部分閱讀量較大,所以要用55s/題左右-塗答題卡;
第三掃一眼數學運算,用10-12分鐘左右能做幾題做幾題(假如數學不精的話)-塗答題卡;
第四做判斷推理,依次去做,注意邏輯部分有難題的話別耗時太多-塗答題卡;
之後做資料分析,先從圖表開始,再做純文字的題平均不要超過4.5分鐘/大題-塗答題卡;
最後有時間就做之前剩餘的數學題,沒時間就蒙,重點蒙B和C-塗答題卡;
要是還能剩餘時間,就查缺補漏,注意千萬別在之前留太多拿不準或不會做的題,不然你會因為沒有時間填塗而白白浪費大量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