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然歷史觀

    長期以來,我們對“戊戌變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一直是一筆糊塗賬,尤其是在階級鬥爭史觀的窠臼裡、在細節和真相付之闕如的情況下,草率地把它定性為康有為、梁啟超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949年之後,人們認識戊戌變法,往往無條件地採信康有為、梁啟超一派的單邊說法,無論學術界還是民間,都是如此。不過,康梁作為當事人,“他們的著述自然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但他們著述的目的,不是為了探討歷史真相,而是其政治鬥爭的需要”。

    等到茅海建教授將清宮檔案、清廷高官日記、私人筆記、地方大員之間的來往電報等統統翻出來,與康有為自傳《我史》、梁啟超回憶錄《戊戌政變記》相互印證的時候,才發現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變法圖景。

    戊戌變法至今已有110多年,還有不少人相信康有為描述的就是整個事件的實情,實在匪夷所思。

    在讀完《簽註》和《閱讀筆記》兩本書之後,針對康有為構建的“戊戌變法史”,炳哥有話說:

    一、康有為大量造假,掩蓋真相,粉飾自我。

    茅海建教授指出,康有為在《我史》中描述戊戌變法時,大量作偽,“他用了張揚的詞語,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誇大自己的作用,並儘可能地將自己凌駕於朝廷高官之上。”

    戊戌政變後的9月24日,康有為在上海被英國船隻“重慶輪”所救,《我史》聲稱聽說光緒帝遭遇不測,“痛不欲生,即預為蹈海計”,並當即寫下絕命詩和遺書,結果為英華人濮蘭德攔阻。但根據英國領事的報告,康有為沒有欲投海自盡和寫遺書之情事。康此處自述,顯然是自我標榜對光緒帝的忠心,彰顯儒家強調的君難臣死之節義。

    康有為在戊戌政變後自編《戊戌奏稿》一書,錄有“請定立憲開國會折”,建議清廷“外採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

    不過,清廷內務府《傑士上書匯錄》儲存有康有為當年上書原件的抄本,其中根本沒有所謂“立憲法”“開國會”的內容。康在戊戌期間真實的政治思想正與之相反,他主張君主專制,在呈送光緒的《日本變政考》中曾詳言之。

    此外,維新運動開始一個多月後的7月16日,康在《國聞報》上發表《答人論議院書》,公開反對設議院、興民權,稱言:“敬告足下一言,中國惟以君權治天下而已。”

    因此,《戊戌奏稿》中這篇“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是不折不扣的造假,是事後欺矇世人的偽作。幸好白紙黑字的檔案尚存,使康氏的伎倆得以曝露天下。

    二、康有為對權力的渴望,遠超他對變法效果的追求。

    什麼樣的官員有資格進入制度局?按康的設想,光緒應擢用那些擁有變法思想的年輕小臣。在當時的京官中,誰符合這個條件?顯然是康有為及其門徒。康企圖透過進入制度局,而成為變法的領導者和決策者。

    制度局一旦成立,軍機處、總理衙門等固有的機構,將大權旁落、賦閒虛置。於是,針對制度局及其附屬機構,“整個政治高層不顧光緒帝的旨意,決計阻撓,成為戊戌變法中政治鬥爭的核心”。

    此後,康有為親自上奏或為御史代寫奏摺,三番五次建議光緒設立制度局,並將變法成敗繫於此。設定大權獨攬的制度局,屬於高層權力的大翻盤,至為激進,必然招致朝中樞臣的集體反對。

    將尚有轉圜餘地的變法之爭推導到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不能不說,相較於改革成效,康更看重如何身居高位。

    三、康有為變法思想中有大量荒誕、幼稚的成分。

    康有為奏請廢科舉、辦學堂、練新兵、興商務等,無疑具有進步意義。但是,他一本正經提出的變法措施,常常包含荒誕、無厘頭、根本不具備可行性的內容。

    比如,早在戊戌變法開始之前,康有為預感中國即將在列強的侵略下滅亡,他“中夜屑涕,仰天痛哭,為免瓜分之禍,保中華之種族”,想出一個救世妙方:

    “華人滿久矣,美及澳洲皆禁吾民往,又亂離迫至,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經緯度與吾近,而地域數千裡,亞馬孫河貫之,肥饒衍沃,人民僅八百萬,若吾遷民往,可以為新中國。”

    為了實現這一大計,康專門拜訪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李答以等巴西派來使臣再商量,打哈哈將他禮送出門。

    康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大行新政,此類事業約需款項五六億兩白銀。錢從何來?《我史》稱:

    “以全國礦做抵,英、美必樂任之。其有不能,則鬻邊外無用之地,務在籌得此鉅款,以立全域性。”

    據時任翰林院編修夏孫桐記載,康有為曾遊說協辦大學士、光緒帝師孫家鼐,希望朝廷將西藏賣給英國,而孫“見其言荒誕,知不能為”,沒有搭理他。

  • 2 # 青辰zq

    某些言論在現在看著正常但是在以前或許就是道德敗壞的體現了。史上對康有為褒貶不一,說是封建的保皇派但他的某些學說卻被當時視為離經叛道。說是主張變革的今世派系卻主張立孔為國教,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能事事如意呢,所以在某些立場上違背自己的意願發表一些言論實所正常。不過康在當時給封建社會帶來的新思想這是不可抹殺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康的背景:康出生在典型計程車大夫家庭,所以從小就詩書,滿腹古經學說加之康師為朱次琦,朱次琦可謂是博覽群書、滿腹經綸,去漢宋之學歸於孔子,朱次琦對他的影響尤為之大。

    基於當時的社會形勢康可謂是志向遠大一心為國為民,不過,“群經”讀盡後並未找到適用當世的“濟世良方”可以想象當時康是會陷入深深自我懷疑滴。

    自此康就把自己送進了小黑屋研究佛學以求自我解脫,可惜康好像沒有這方面的悟性經歷兩年一無所獲,只能出世。

    此時康接觸到西方學說自此周遊“日益明悟”進行了思想的轉變。不過康知道硬搬別人的文化過來是會水土不服滴,所以還是得入鄉隨俗才行自此“大同”出現了。

    鼎芬在1898年的《康有為事實》中說:“其宗旨以‘大同’二字為主(其徒所設之局,所立之學,皆以‘大同’為名),創為化三界之說:一化各國之界,謂世間並無君臣之義,此華人民與彼華人民一樣,古人所謂忠臣義士,皆是多事。一化貧富之界,富人之財皆常與貧人公用;此乃襲外國均貧富黨之謬說,小說戲劇中強盜打富濟貧之鄙語。一化男女之界,謂世間不必立夫婦之名,室家男女,皆可通用。將來康教大行後,擬將天下婦女聚在各處公所,任人前往淫亂;生有子女,即籌公款養之,長成以後,更不知父子兄弟是何事。數十年後,五倫全然廢絕,是之為‘大同’

  • 3 # 非常道畢延河

    長期以來,康有為被看做作是近代中國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偉人之一。他不僅領導並發動了戊戌變法運動 ,而且在近代思想、文化方面也卓有建樹。

    康有為的維新思想,對當時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和強烈的震撼,被梁啟超稱之為“颶風”火山,康有為思想整整影響了一代人。

    康有為在政治上是中國第一批探索憲政的人,君主專制作為一種政體受到挑戰。

    對於康有為向來有兩種評價,一是肯定康有為是改革家,名垂千古南海聖人。二是否定,說康有為是騙子偽君子,說一套做一套。

    康有為的歷史貢獻是思想啟蒙,但是維新變法的政治貢獻被嚴重高估了。

    一 、康有為是不是戊戌變法的領導

    歷史上的“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也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康有為吹噓自己以一人之力,發動了十八省一千二百多名舉人聯合公車上書。後來自己作詩,“東事戰敗,聯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不管多少人,自己吹就是。實際上,上書的是別人,根本沒有康有為。後世統計,“公車上書”大大小小一共有31次之多,而這其中並沒有康有為的那一次。

    因為康有為從一個內線太監那裡得知他考中了進士,如果他帶頭上書,眼看就要到手的“進士” 功名就會取消,康有為36歲才中舉人,進士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

    康有為曾在《哀詞自序》中稱讚翁同龢:“戊戌為中國維新第一大變,翁公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沒有翁同龢大力支援,維新派根本沒有機會。

    戊戌變法核心人物還有楊深秀和“軍機四卿”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人。康有為不過是個六品官,見皇帝都難。

    二、康有為吹牛行,實際能力堪憂

    康有為相當自負,自命 “聖人為”,晚年提倡孔教而被社會公認為“南海康聖人” 。康有為自號“長素”——不僅自視聖人,而且要比聖人還聖人。

    嚴復說:“誤清室者乃此二人,誤蒼生者,亦此二人。慈禧垂暮之年,倘康、梁不採取急進態度,則光緒終可暢行變法,乃康熱中過甚,卒演成賣君、賣友慘劇。康最後隻身遠竄,施施然以忠臣志士自命,堪雲無恥之尤,梁則出風頭之念太甚,救國之心不足,不惜以昨我與今我宣戰。”

    康有的變法措施有點不著調,過於荒誕無厘頭甚至有賣國之嫌。

    據時任翰林院編修夏孫桐記載,康有為曾遊說協辦大學士、光緒帝師孫家鼐,希望朝廷將西藏賣給英國,而孫“見其言荒誕,知不能為”,沒有搭理他。

    向巴西移民2000多萬,全國礦產抵押給英美,康有為還有一個瘋狂的人種改良計劃,認為國家方面應該鼓勵男人娶白種人女性。

    翁同龢再在日記中評價康有為“狂甚”。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就曾經斷言康有為說話不靠譜,認為只要康有為在,變法就不可能成功。

    章太炎:“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當代學者茅海建認為: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者,戊戌變法的基本方向是西方化的,但這個推動者卻不太懂得西方的思想與制度。表面上他們談西學,骨子裡其實根本不懂。(茅海建:《康有為懂不懂“進化論”》)

    三、康有為是偽君子

    康有為以聖人自居,偏偏去做一些欺世盜名、沽名釣譽的事情,典型的偽君子。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轟動一時! 錢穆認為是康有為剽竊了當時一位低調的國學大師廖平的著作。梁啟超後來也說:“康先生之治公羊,治今文也,其淵源出自井研(廖平),不可誣也。”

    茅海建指出,康有為在《我史》中描述戊戌變法時,大量作偽,“他用了張揚的詞語,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誇大自己的作用,並儘可能地將自己凌駕於朝廷高官之上。

    康有為喜歡篡改歷史,為我所用。康有為,在《我史》裡自己描述,當聽說光緒有難,當即寫下絕命詩和遺書準備投海自殺,結果為英華人濮蘭德攔阻。實際上,根據英國領事的報告,康有為根本就沒有欲投海自盡和寫遺書之事。

    康有為偽造密詔,說什麼光緒皇帝給自己單獨下了密詔: “朕維時局艱危,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妥速密籌,設法相救。十分焦灼,不勝企盼之至。特諭”。

    實際上,光緒的密詔只給了“軍機四卿”之一的楊銳,期望既不得罪太后,又可照常推進變法。康有為篡改詔書,把自己打扮成光緒所託之人,可以光明正大在海外招搖撞騙。

    四、康有為是騙子,專騙海外華僑的錢

    康有為是個經濟詐騙犯,打著營救光緒帝的旗號,利用華僑額愛國心,募集到了一千五百萬元的鉅款。

    為了達到目的,康有為偽造與光緒的合影。不得不承認康有為的造假手段多麼超前,在晚清就懂得PS照片。康有為畢生只見過一次光緒,並沒有安排拍照;梁啟超,則終生未曾被光緒召見過。

    康有為還說自己奉有光緒帝密詔,他在《奉詔求救文》裡寫道:“過承知遇,毗贊維新,屢奉溫室之言,密受衣帶之詔”,準備“奉詔求救”。不知多少華僑被康有為忽悠的涕淚交加,傾囊相助。

    光緒帝成了康有為斂財的最大資本,他在國外成立的“保皇黨”、“保皇公司”,讓海外華人捐款捐物,好回去營救皇帝。這些錢可以保證康有為揮霍無度,買房置業,妻妾成群,逍遙自在。

    根據統計,保皇會會員人數最多時達到近百萬人,規定入會者每年需繳納會費兩元,有此可見,康有為的收入有多高。

    康有為的流亡生活變成了豪華的旅行,自己說是“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他是登上北極的第一華人。

    康有為在海外變成了一個商人,“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

    在墨西哥炒房,在瑞典買島,康有為的生意做得不錯。

    五、康有為人格卑劣

    自古以來,像康有為這樣說一套做一套的聖人還真是少見,人格卑劣虛偽之至,道德敗壞不以為恥。

    康有為仕途不順,為攀附翁同龢,康有為遊歷北京時寫作了《廣藝舟雙楫》一書,將翁同龢父子吹捧為大書法家。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如日中天。康有為自然有所圖。

    康有為每次進京都會給各級京官寫信討錢。 若有人給他十二兩銀子,他就稱其為“大賢”;給他八兩、四兩,他就稱其為“大君子”。(見梁鼎芬:《康有為事實》)康有為的臉皮確實厚一點。

    康有為本來與公車上書無關,偏要冒充上書舉人的領袖。康有為無品無德,在學術上抄襲人家,還大膽偽造與光緒的合影,偽造衣帶詔,打著光緒的旗號騙錢,在戊戌變法中本來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偏偏四處吹噓自己是運動的領導者。

    康有為就是這樣喜歡偽造歷史,抬高身價,簡直就是一個厚黑專家。

    更可笑的是連妓女都對康有為都要鄙視,康有為喜歡嫖妓也罷了,還想吃霸王餐,嫖完不給錢,真是丟人到家,還自稱是聖人。

    康有為曾大聲疾呼在中國廢除一夫多妻的封建惡習,倡導西方的文明的一夫一妻制,但他自己卻前後娶了一妻五妾。而且要求人家,自己死後不準改嫁。

    康有為是典型的偽君子,對中國歷史來說,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高是如何取得秦始皇的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