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V復古
-
2 # 西充車媒體
相信很多人已經熱的遭不住了吧,走在路上就差撒把孜然穿成串了,酷暑來臨推薦幾款美食消消暑。
1、喝杯牛奶,煎個荷包蛋
2、午後來碗綠豆湯,綠豆湯是我們傳統的夏季清熱解暑的一種“本土飲品”,綠豆湯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綠豆湯的煮法很多,可以新增薏米,蓮子或紅棗等,煮成相應口感和不同功效的消暑飲品。
3、晚上找一家非常實惠的烤肉店或者大排檔,擼著串,喝著夜啤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擺著家鄉話,想象那個場面,巴適得板。
-
3 # 果果2019211
三伏天氣,異常炎熱,很多人會疰夏,對食物缺少了大快朵頤的胃口與新鮮刺激的味蕾。可是,即使如此,還是有那麼幾款夏令美食能吸引你的注意力,讓你精神一振,品嚐到夏季舌尖上的味道。
(二)六月六餛飩 “六月六,阿貓阿狗要洗浴”,這句話在我們鄉間流傳,祖祖輩輩至今不衰,每到這一天,我外婆便會叨擾著這句話,如今我媽也會在這天念起它,當然我也不會忘記,口耳相傳,一直這樣傳下去。 六月六,小孩要洗浴 六月六前後,天氣開始入伏。每到這一天,我們就知道天氣開始炎熱,蒲扇、涼蓆等要備起來了,大家開始準備度過這漫長的苦夏,不過最開心的是,這天開始,小夥伴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家門前的小河裡盡情游泳嘻戲,大人們再也不會因水冷而呵斥阻攔我們。 蒲扇、涼蓆 “六月六,家家曬紅綠”,黃梅剛過,人們會坑箱倒櫃,拿出家裡的被褥、皮衣、大衣、鞋子之類的到大太陽底下去曬曬,消消毒,然後收拾好放心地放進衣櫃要到冬天才取出。因此古代,人們將這一天稱為“曬衣節”或“曬伏”,與入秋時的“寒衣節”遙相呼應。 曬伏 當然,伴隨著這一句句俗語的,還有“六月六,裹只餛飩落一落”,我外婆還會一個勁地念下去:“七月七,買塊西瓜切一切;八月八,採只菱來剝一剝……”反正民間的口語都是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有很強的生命力。 包好的餛飩 前幾年我外婆都會邀請舅媽們還有七大姑八大姨到家裡來裹餛飩吃餛飩,這也是家庭主婦們的一次大聚會,大家邊享受美食,邊聊聊家長裡短,敘敘舊情,有時還會端一碗給鄰里的阿公阿婆們嘗,人情醇厚,其樂融融,那天可熱鬧了。這餛飩,老掉牙的老人愛吃,剛長乳牙的小孩也愛吃,我們小孩一聽說有餛飩吃,歡呼雀躍盼著這一天早點到來。 餛飩 如今的六月六沒有以前這麼熱鬧,居住在城鎮,人情淡薄了許多,但我們也會約幾個閨蜜聚聚,大家一起動手做餛飩,你剁肉,我備料,一起圍著桌子裹餛飩,閨蜜之間感情融洽不少。 今年的六月六來得晚,已經過了七月中旬,天氣開始日漸灼熱起來,我們幾位閨蜜約好到我家來吃餛飩。一早去菜市場買餛飩皮子和肉,攤頭上已經排起了隊伍,店主忙著在機器前擀皮子,手上、頭上、胳膊上蒙著一層面粉,生意這麼好自然樂得合不攏嘴。這還冒著麵粉香味的皮子,薄如蟬翼,往Sunny下一照,透明如紙,一斤可以包五六十個餛飩呢。 餛飩皮 好的皮子還得配上好的餡料,包餛飩,前夾心最好,後夾心精肉太多,餡料吃上去硬邦邦的,肋條肥肉多太油也不好。這前夾以精肉為主,夾雜一些莖莖脈脈和少許肥肉,肥瘦正好,且肉質綿軟細膩。同時,純精肉的味道不如夾雜些蔬菜要鮮,夏天一般可以配上青嫩的小白菜(大白菜的菜苗)、小青菜或者芹菜,也可以放毛豆子或榨菜,吃起來“嘰咕嘰咕”,有嚼頭。一般一斤皮子配一斤肉,摻入少量蔬菜,正好合適。 餡料 準備餡料是重頭戲,回到家,先把小青菜和西芹在熱水裡撩一下,擠幹水分,捏成團,切細放盤。要處理這大塊的肉,得用勞力,一般會喊來家裡的男人幫忙。切肉也有小竅門,最好先放冰箱冷凍半小時,這樣拿出來切時,肉質較硬,有冰渣容易切碎,切起來不會肉兩邊疲軟,滑開去,下手方便多了,可以省去很多蠻力。老公自告奮勇,幫我們切肉,他常說絞肉機里加工過的肉不好吃,要木砧板上反覆剁碎且夾雜些木屑才有肉香。經過好長時間,一陣陣剁肉聲後,三大碗肉末終於準備好了。 切肉 接下來,要拌肉餡,每盆分別放入不同的蔬菜餡料,再放入少許鹽、黃酒,也可以放一點點美極鮮、雞精之類的調料,吊吊鮮,根據個人的口味來稍作調整。用力拌勻,這樣才入味。 拌肉餡 滿滿三大碗餡料準備好,閨蜜們聚在一起開始包餛飩。包餛飩有很多種式樣,元寶形的、三角形的、貓耳朵的、方形呈包裹狀的,我們鄉下一般包元寶形的,圖個口彩。夾一塊肉餡放皮子中間,往中間一折,再將兩邊的角輕輕往中間一彎,手指沾點水,兩角粘住即可。動作快的閨蜜一分鐘能包好幾個,只一會兒功夫,巧手們的巴掌上誕生了一個個小巧玲瓏鼓鼓囊囊的餛飩,一一整齊地放在桌布上、篩子裡,好像排兵佈陣,這兩百多個餛飩,形狀美觀,白如美玉,有序擺放,飽滿神氣,還沒包好,小孩子們饞得就嚷嚷著要品嚐。 包餛飩 下鍋“落”餛飩很簡單,我們這裡不叫煮餛飩或燒餛飩,“落”字形象而生動,一來說明時間不長,只要放入滾水中一會兒,這薄皮肉餡就會熟;二來,餛飩是要在湯水中浸泡養著,而不是靠火力煮熟,這樣的餡才嫩,汁水飽滿。 下鍋“落”餛飩 “落”好餛飩,即刻準備好餛飩湯,每個碗都放著油,用菜油熬熟,或者放上一層白花花的豬油,都很香滑,再澆上一小勺鮮醬油,撒上一點蔥花,從鍋裡撩起十個餛飩盛一碗差不多,一碗碗餛飩呈現在大家眼前。餛飩必須趁熱吃,冷了,皮子厚了糊了,味道就不行。 湯料 餛飩起鍋 一碗香噴噴的餛飩 大家一起開吃,我吃這個餡的,你也來嚐嚐那個餡的,這個是我包的,那個可能是你包的,滿嘴湯汁和肉餡,那個鮮美,那個熱鬧勁兒,就像一次美食沙龍,炎炎夏日下的這份熱乎勁兒,熱火朝天,生活更有滋有味。 鮮美的餛飩,香氣四溢
(三)冰鎮綠豆湯 烈日當頭,酷暑難熬,西瓜、酸梅湯、冰紅茶、冷飲等消夏食品成為夏天的最愛,其中數一碗冰鎮綠豆湯最為解渴煞念,只有吃過綠豆湯才算度過了真正意義上的夏天。 冰鎮綠豆湯 鄉下一年四季不缺豆,圓潤鮮嫩的豌豆是春天的時鮮,軟糯多肉的豇豆是秋天的最愛,補血養顏的紅豆是冬天的食品,而具有清涼解暑功效的綠豆,是夏天餐桌上備受青睞的寵兒。它有很多功效,隨口羅列一下就有好幾條,如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止渴健胃,利水消腫、利溼解毒,健脾醒神等。它的做法也有很多種,綠豆白米粥、綠豆南瓜羹、綠豆蓮心羹、綠豆銀耳羹、綠豆山藥湯、綠豆百合湯等。 綠豆 記得小時候,外婆最愛做綠豆百合湯,每到夏天,新鮮的百合成熟了,從地裡挖出來又白又嫩。每到這時,外婆便會從地裡拔幾棵百合,剪去根鬚,掰去外層又小又黑的老百合,剝剩下的一朵朵百合,像極了一尊尊飽滿欲裂的白玉蓮花,冰雕玉琢的感覺。然後外婆會耐心而小心翼翼地將百合的果瓣一張張掰下來,存在白瓷碗中。等綠豆快煮熟時,會放進這一瓣瓣百合,再煮一會兒,一碗綠豆百合湯就做好了:煮熟的綠豆,帶殼裂開,已經“開花”,小巧玲瓏,那白色的百合,宛如心形,白綠相間,漂浮在碗中,若隱若現,煞是誘人。外婆放入一小勺糖精,放在樹下的凳上涼透了就會喊我們吃,不知為啥我們小孩吃幾口,就說百合有些苦,便不太愛吃了;而外婆則津津有味地喝著湯,常說,吃點苦好,夏天喝這湯最補身體。因此,年年外婆照例要做這綠豆湯。 綠豆百合湯 我最愛的是那碗冰鎮綠豆湯,後來家裡生活條件好了,有了冰箱,我們每年會做來吃,可惜外婆已經不在了。 如今,做綠豆湯,花樣可多了,除了百合,還有很多食材。一碗綠豆湯,被商家變換著各種花樣,加入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食材,如青梅、金桔餅、佛手糖蘿蔔、京糕條、蓮子、金絲蜜棗、糖桂、玫瑰花,還有各種顏色的芋圓,做足了文章的綠豆湯甚至給人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 蘇式綠豆湯 因為煮綠豆頗花費時間,材料準備又繁瑣,現代人貪圖省力直接到街上去買各種各樣的現成美食。暑假閒來無事,我也常遵循外婆度夏的習慣,動手自己製作記憶中那碗清涼的綠豆湯。 煮綠豆 綠豆肯定是這碗湯的主角,又硬又小,不容易煮熟,因此隔夜便要浸泡在碗裡。第二天先瀝出水分,在電飯鍋裡煮,需要耐心等待約一小時。這個過程,看著一顆顆綠豆不斷浮起來,漸漸吸飽水分變得圓潤飽滿,身材大了一倍多,外邊的綠殼依次輕輕裂開,露出裡面細膩白色的肉質。最後鍋裡開成了朵朵小小的豆“花”,身體輕盈,在鍋中輕舞漫揚,上下翻飛。這時可放入少量冰糖,帶湯盛起綠豆放在冰箱中儲存,如果湯太多,則倒在另外的碗中喝掉,千萬不要倒掉暴餮天物。 綠豆中放入少量冰糖 煮綠豆是整個製作過程中最繁瑣的一步,很多人因為綠豆沒煮熟而導致吃上去口感不對。這裡有個小竅門,可以先將浸泡的綠豆放冰箱裡冷凍一下,凍成冰塊,綠豆浸泡後吸收水分,根據水結成冰體積變大的原理,經過冷凍,把綠豆撐裂。有裂紋的綠豆遇熱水後被撐開,所以能很快煮開“花”。這只是簡單的物理變化,營養是絕對不會流失分毫的。 煮好的綠豆 第二主角則是糯米,一般分量跟綠豆差不多,在電飯鍋上煮綠豆時可以順便放上層蒸熟,熟了即可,要粒粒飽滿剔透,不要夾生,更不能太爛,軟糯程度要恰到好處,冷卻後也放在冰箱中儲藏。 糯米 接下來準備冰水,只要將開水涼透連水杯一起放冰箱冰一下。其它的材料可就簡單多了,根據個人口味而定,有冬瓜糖、金桔、蜜棗和紅綠絲等。 配料 所有材料準備就緒,儲藏在冰箱後,想喝一碗清涼解渴的綠豆湯,隨時都可以取出各種食材調製一碗:取一勺綠豆,放一勺糯米,倒入一碗冰開水,配上一顆甜滋滋的金桔和一條清爽的冬瓜糖,再撒上紅綠絲,一碗顏色鮮豔材料十足的冰鎮綠豆湯很快誕生了。如果不甜可放入白糖輕輕攪拌一下,這個時候千萬別忘了放一樣東西——薄荷精,撒幾滴在碗裡更入味。清香四溢的薄荷,軟糯的綠豆混合著金桔冬瓜糖的香甜,味道久久地在舌尖流連不散,再加上冰水的作用,喝下一碗綠豆湯,一波一波的清涼逐漸漲滿身體,整個人從頭到腳頓時神清氣爽,原本燥熱上火的條條筋脈也舒展開來,身心安靜下來後,食慾也大大增加。
回覆列表
三伏天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三伏天里人們有很多飲食今天來給你介紹一些。
1、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華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2、鯉魚
夏季氣候溫熱潮溼,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溼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三伏天吃什麼?三伏天傳統美食有哪些?
3、黃鱔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為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
4、河蚌
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
三伏天吃什麼哪些食物適合三伏天吃伏天到底吃什麼最養生
5、姜
盛夏來臨,不少人會食慾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夏日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及時喝點薑糖水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
6、苦瓜
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苦瓜能洩去心中煩熱,排除體內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
三伏天傳統食物
三伏天吃什麼?三伏天傳統美食有哪些?
頭伏吃餃子
頭伏蘿蔔二伏菜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入伏吃羊肉
民間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
伏日吃麵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伏天吃雞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這就是初伏吃雞的科學道理。
頭伏吃餛飩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所以在毫無胃口的燥熱夏季,來一碗加花生醬、少許醬油和醋調味的冷餛飩來拌食,冰涼愜意的同時也令人食慾大增。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混沌”諧音。盤古開天,混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