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五9

    耶律大石稱雄中亞,東征金國為什麼會失敗我覺得可以從遼史中對耶律大石的地位評價就可以看出“大石苟延”,耶律大石雖然很厲害但當時契丹人勢力已衰,大石想力挽狂瀾終不可行。

    理由一:大石的核心精銳部隊過少,耶律大石在遼國將亡國時帶領兩百騎兵不顧遼末帝天祚帝的命令,逃亡到遼國邊疆重鎮可敦城,並且以自己的才學和遼太祖八世孫的貴族身份號召勤王討賊接管了可敦城七個軍州和十八部的遼國軍隊,得精兵萬餘戰馬數十萬,後來耶律大石靠著這支嫡系軍隊東征西討但一萬多的嫡系還是太少,雖然可以兼併其它民族的軍隊但按照嫡系與非嫡系的比率1:10來算最多可以統治十一萬軍隊,嫡系軍隊勢力還必須壓的住非嫡系,所以勢力有限,這從後來大石建國稱帝調集全國全部兵力七萬騎兵遠征金國就可以看出了。

    二,地理遠阻,《大金國志》記載金國曾經發兵一萬精銳徵調民夫運糧進攻大石的老根據地可敦城就因為沙漠險阻還沒到目的地就損兵慘重,這個可敦城還在現今中國的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北陰山北麓,後來大石建都虎思斡耳朵在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楚河州托克馬克境內布拉納城比這還遠,大家自己看地圖吧

    穿越新疆蒙古荒漠戈壁地區去征伐中原的金國,以當時的生產力是行不通的,後來大石起全國七萬騎兵東征金國行萬里還沒到目的地損失慘重無功而返,大石只能嘆息恢復遼國失敗是上天註定的,其實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就已經決定了它的勢力只能是在中亞地區割據了。

    三,耶律大石橫掃中亞,最輝煌的戰績莫過於打敗塞爾住帝國,但當時的塞爾住帝國已是日落西山。我們看看塞爾住帝國的發展吧,1040年塞爾住帝國佔領呼羅珊,並且進而征服整個波斯,1055年,攻佔巴格達,打敗穆斯林天下共主。1071年大敗拜占庭帝國,俘獲其皇帝佔領帝國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1092年塞爾住帝國在熊主馬利克沙死後,由於諸子爭大位,帝國四分五裂由盛而衰。雖然後來桑賈爾有所中興但帝國勢力大減,帝國內汗國雖然都尊桑賈爾為共主但並不統一。1141年卡特萬大戰大石所戰勝的塞爾柱帝國已是強弩之末並沒有那麼厲害,況且十萬軍隊還是聯軍,這樣魚龍混雜的軍隊軍心不穩極容易潰敗。不過大石打敗當時世界強國塞爾柱帝國也的確挺猛,歐洲和穆斯林世界都震動,以至於中國有另外一個名字契丹威震天下!塞爾柱帝國極盛時期疆域。

    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幅員萬里,疆域廣闊,但中亞地區人煙稀少生產力落後,以當時西遼的實力跨過萬里戈壁去征服中原和大金,並且當時金國處於早期國勢蒸蒸日上,的確沒有勝算!歷史上和耶律大石一樣想跨過險峻地形遠征中國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帖木兒親率三十萬大軍想遠征大明,不過大軍還沒到中國他就病死了,這些都是狂人和豐臣秀吉想遠征大明一樣想想都不靠譜。

  • 2 # 薩沙

    西遼帝國確實很強。

    西遼也是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的國家。

    當時遼國在女真人攻擊下崩潰,但勢力沒有涉及當時遼國在西北的地盤和軍隊。

    當時耶律大石認為遼國必然要滅亡,而且天祚帝昏庸無能、剛愎自用,脫離天祚帝自己去了西域。天祚帝沒多久就被女真人生擒。

    耶律大石逃到西北,由於他是遼朝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又是天祚帝的左膀右臂,成為契丹人信任的領袖。

    當時契丹在西北還有上萬精兵以及數十萬馬匹,地盤的經濟也足以維持部隊。

    耶律大石在今天新疆建立西遼帝國,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亞及西亞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兵力擴大到數萬人。

    當時新疆和蒙古國多是一些遊牧民族,實力比較弱小,不是西遼的對手。

    耶律大石是出色政治家和軍事家,在他的領導下,西遼地盤擴大了好幾倍,在西北站住了腳。

    1134年,耶律大石集中7萬人向東遠征金國。

    之前,金國曾幾次出兵攻打西遼,因路途遙遠,補給線太長,都被西遼擊敗。

    耶律大石由此認為金國軍隊戰鬥力並不強,堅定了東征的信心。

    結果,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耶律大石的身上。

    西遼大軍想要和金國決戰,必須長距離行軍,這一路都沒有補給。

    結果西遼大軍雖然連續擊潰金軍,但無法獲得決定性勝利,時間一長補給無法支援,只能主動撤退。

    其實不要說12世紀,就算是19世紀左宗棠遠征新疆,差點也因為補給無法維持而全軍崩潰。

    由此,耶律大石放棄攻打進攻,決定在西域立足,開始遠征中亞。

    當時中亞有相當強悍的突厥國,非常難對付。

    然而,耶律大石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徹底成為中亞霸主。

    西遼鼎盛時機,擁有十多萬軍隊,地盤包括今天的新疆、蒙古一部,還有中亞大部,國家的面積並不亞於金國和南宋。

  • 3 # 風光藝境

    西遼又稱黑契丹、哈喇契丹,為大遼皇族耶律大石於中亞建立的契丹帝國。

    耶律大石(1085—1143)為遼太祖八世孫,契丹皇族,通曉遼、漢文化,擅長騎射,頗具膽識與武略,堪稱文武兼資。大石進士出身,歷任遼泰州(今吉林白城市東南)刺史、遼興軍節度使等職。

    1121年底,金軍渡過遼河西進,大舉攻遼,勢如破竹。遼天祚帝嚇得遠逃夾山(在今內蒙古武川縣西南陰山)避難。到了1124年,遼國的主要土地基本被金軍佔領。七月,天祚帝集結部隊打算東出攻金收復失地。耶律大石審時度勢,力諫不可輕舉妄動,應養精蓄銳待時而動。天祚帝拒不察納雅言。大石見聖上一意孤行,遂自立為王,率領所部二百精騎脫離天祚帝,連夜飛馬西去。

    天祚帝貿然率軍東征,先勝後敗,1125年二月被金軍俘獲,遼亡。

    耶律大石率部快馬加鞭向西北疾馳,來到遼西北重鎮可敦城(今蒙古國布林根省喀魯哈河下游南側青託羅蓋古城,為遼西北邊防城,是遼鎮州與西北路招討司治所),屯駐下來,以便休整與擴充實力。大石以大遼親王的身份召集遼屬七州將帥與十八部落酋長集會,請求幫助;得到精兵萬餘人與軍馬場牧養的數十萬匹良馬。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生聚教訓、養精蓄銳有四、五年光景,實力大增,並建立穩固了根據地。

    1130年(一說1125)二月,大石命林牙(翰林)耶律佛頂鎮守可敦城;復依照大遼出師儀式,刑青牛白馬祭拜天地祖宗,率軍西行,開始其名垂千古的輝煌西征。

    大石率領西征軍進入古黠戛斯之謙河地區(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境內,復南下翻越阿爾泰山進入今額爾齊斯河與額敏河一帶的葉密立(在今新疆額敏縣東北額敏河南岸),在河邊築城屯駐。休整一段時間,大石率軍南下,欲從西域正中心直插進去。兵臨回鶻國(國都哈喇和卓,在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南),大石遣使致書回鶻國王畢勒哥,懇請借道西行。國王熱情款待大石,贈送其良馬、駱駝、羊,並願以子孫為質當其附庸,還一直將大石禮送至境外。

    大石率軍一路西進,跋山涉水,橫穿沙漠,遇到為敵阻擋的就將其征服,遇到歸降的便大加安撫。大軍遠行萬里,揚威域外,數個王國歸附,獲得軍需不計其數。大石的軍力倍增,士氣高漲。

    大軍西行來到中亞一帶。抵達尋思幹(西域古國名,即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時,西域諸國聯手舉兵十萬前來阻拒,試圖阻擋大石西進步伐。大石將部隊分為左中右三路,左右兩軍各二千五百士兵,分攻敵軍左右兩翼,自統主力攻敵中路。兩軍相距二里許列陣對峙,大石軍三路齊發猛攻敵陣,竟將十萬西域聯軍殺得大敗而逃,死屍遍佈數十里。大石一戰破敵,震懾了西域。大石在尋思幹歇兵九十天,回回國王聞風歸降。

    休整三個月,大石拔營繼續西進,抵達起兒漫城(在撒馬爾罕與布哈拉之間)。大石此次西行目標原本是大食(即阿拉伯帝國),可到達起兒漫後又改變了主意,決定不再西行,遂就比屯駐下來。

    1132年(一說1125)二月五日,耶律大石稱帝,號“葛兒汗”(亦作菊兒汗,意為大汗、眾汗之汗),漢尊號為天祐皇帝,改元延慶,在中亞重建契丹政權,史稱西遼。

    在起兒漫城居住了二年,1134年初,大石率眾東歸。東行二十天,來到了喀喇汗國(亦稱黑汗王朝;十世紀中西遷的回鶻聯合葛邏祿等部建立的政權,轄地包括今中亞和新疆南部部分地區)。喀喇汗向大石納土稱臣,並迎請葛兒汗進入國都八喇沙袞。大石遂據八喇沙袞並定為都城,號“虎思斡耳朵”(契丹語,意為強有力的宮帳;在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以東楚河南岸),改元康國。

    東征復國是大石的夙願。三月,大石組建了一支七萬精騎的東征軍,任命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剌為兵馬都元帥,統軍東征。大石對這次東征極為重視,先是對主帥蕭斡裡剌面授機宜,叮囑殷殷;然後舉行了隆重的出征儀式,邢青牛白馬祭天告祖,並樹起大旗與眾將士共誓,志在復遼。都元帥蕭斡裡剌率軍東進萬餘里,先後征服了喀什喀爾(今新疆喀什市)、和闐(今新疆和田市)。繼續東進時,為茫茫沙漠所阻,牛馬大多睏乏飢渴而死。若堅持東進,有全軍覆滅於浩瀚大漠的危險,蕭斡裡剌無奈,只得勒兵西還。大石喟嘆道:“皇天弗順,這是天數啊!”

    東歸復國無望,大石便將拓展的目光瞄向西方。西遼西面為塞爾柱帝國(塞爾柱突厥人在西亞建立的國家,原居中亞,信奉伊斯蘭教,後征服伊朗和兩河流域,1055年進佔巴格達,建立帝國;後繼續向西擴張,佔領敘利亞、巴勒斯坦、喬治亞、亞美尼亞及小亞細亞大部;1151年帝國告終),與從塞爾柱帝國新分裂出來的花剌子模國(在中亞細亞阿姆河下游,中心城市為烏爾堅奇;原為塞爾柱帝國的一個行省,帝國衰落後獨立)。

    1141年九月,大石興師西征,進抵阿姆河彼岸,大敗塞爾柱帝國附庸西喀喇汗國。隨後西遼在迪爾幹姆河(科克沁河)附近同塞爾柱展開卡特萬會戰,大敗塞爾柱帝國的軍隊,斬殺近十萬。蕭斡裡剌乘勝兵向西北,復大破花剌子模國軍隊,並生擒其國王阿提西茲。國王向“葛兒汗”發誓世代臣服西遼,歲歲進貢。大石遂將其釋放,花剌子模國自此成為西遼藩屬國。

    大石結束了中亞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疆域廣闊的西遼帝國。其疆域西南至阿姆河,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包今新疆地區,絕對的中亞強大帝國。

    西遼康國十年(1143),延續契丹國脈、建立西遼帝國的天祐皇帝耶律大石駕崩,享年五十九歲(一說大石生於1187年),廟號德宗。

    1211年秋,西遼末帝耶律直魯古被其女婿、乃蠻王屈出律篡位,成了太上皇(1213年去世),契丹西遼滅亡。契丹西遼傳五主,歷八十七年;若算至末帝直魯古辭世,則為八十九年。

    屈出律稱帝,仍號西遼,然此西遼已非彼西遼。

    由於史載耶律大石西行之事過於簡略、模糊,且多歧異,導致時間線索不清,事件脈絡不清。如大石出師西征有1125年和1130年兩說;稱帝時間有1125年、1126年、1131年、1132年等數說;稱帝地點有起兒漫與葉密立兩說;大破西域聯軍前後相差十幾年等等。由於水平能力有限,實難捋清頭緒,錯誤肯定難免,請諸君理解並諒解!

  • 4 # 冷兵器研究所

    在西方繪製的早期亞洲地圖中,卡拉奇丹一詞將出現在亞洲內陸地區,即中國歷史上記載的西遼王朝。在中國的史料中,西遼王朝一直是模稜兩可的。這種中亞霸權,被中亞稱為卡拉奇丹,在很短一段時間內一直是傳奇。

    很難理解為什麼一群像喪家之犬一般的契丹人能迅速佔領中亞東部地區。有人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東亞軍事水平同時帶動世界水平的反映。但他們也忽略了為什麼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會很容易被一個蒙古王子取代,他也是一條喪家之犬。

    1124年,遼國契丹王耶律大石在蒙古高原南部的克敦市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成為動盪時期的新王。不過這對他和他的下屬來說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如果不是東北亞山區的女真部落在過去幾年裡發起了一場毀滅性的戰役,貴族出身的皇室將繼續在遼國南京中過著優雅的生活。如果不是北宋在危急關頭在南方的奸詐,這個獻身於軍隊的軍事暴發戶,應該能夠繼續在幽州、居庸關一帶抵抗侵略性的金兵。經過與北宋、金軍的幾次交鋒,耶律大石不僅經歷了勝利的勝利,也經歷了戰敗俘虜的辛酸。

    他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當雙方都面臨戰略威脅時,我們可以奮戰。一旦與遼皇失去聯絡,他迅速建立新的領袖,穩定局勢。即使他被打敗和俘虜,他也不吝嗇自己的性格。他願意為西晉軍帶路,再找一次逃跑的機會。如此豐富的生活經歷,使他在當時的東亞大陸上卓爾不群。他除了因軍事資源無法與國王軍隊作戰外,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與不同的文化和行政區域打交道。

    耶律大石年輕時接受過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是傳統契丹人的騎射和軍事訓練,二是S宋人的文化影響。與大石一樣,整個遼國以南北兩院制來平衡手中的漢胡資源,而地方貴族在聚集一定力量後,可以建立自己的小領地。這一制度設計和文化遺產深刻影響了耶律大石的政治思想,也直接影響了契丹在中亞地區霸權的確立。

    耶律大石知道自己在遼南和蒙古高原東部無法繼續抵抗,便主動離開皇室,只帶著300名騎兵前往幾乎飛地的克敦市。憑藉他的皇室地位、政治威望和官職,他成了這塊小土地的主人。它不僅是遼國控制的西部貿易通道和草原地區的中心,而且是毗鄰西夏盟國、受草原和沙漠地區保護的優秀要塞。

    蒙古草原騎兵較多的是傳統的契丹軍事體系。但僅靠這樣一個一夜之間的邊塞,是不可能長期抵禦金華人民的威脅的。耶律大石別無選擇,只能向西方發展。當耶律大石終於發展完成建立西遼以後本來打算討伐金國,但是沒來得及就去世了。

  • 5 # 風正輕搖雨自飄

    天祚帝被女真人俘獲標誌著遼國滅亡,在漠北,耶律大石在鄂爾渾河畔的可敦城 (鎮州)建立了他的大本營,獲得了可敦城要塞2000名戍軍的支援,還得到了當地諸部落的效忠。

    耶律大石隨後自立為帝,並且採用了葛兒罕的稱號,在分析整個局勢後,他並沒有轉而向東與金作戰,大約在 1130年,耶律大石率領他的遊牧部族向西開拓新的領土。在一年之內,回鶻承認了他的宗主權,而且,他還在河中地區東部建立了一個根據地。之後,他逐步征服了從帕米爾到鹹海之間的所有地區。1134年,耶律大石遷都到八剌沙袞,改元康國。

    統治鞏固後,為了擴充套件了它的領域。以蕭斡裡剌為兵馬都元帥,蕭查剌阿不為副,率騎兵七萬東征。至喀什喀爾時,曾分出一支軍隊,進至阿姆河彼岸,與撒馬爾幹的算端展開激戰,獲得勝利。乘勝向西北進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投降。

    西遼的領域,在1143年大石病死時已基本上確立:北至巴爾喀什湖,東自今新疆西部,領有別失八里,東南抵和闐,西南界阿姆河,西達鹹海,統治花剌子模。

    1131年發動的一次對金朝的遠征以慘敗而告終,據《遼史》記載,是由於沙漠的阻隔,牛馬多死,難以前進,不得已而還師。但真實的原因應該是與鼎盛時期的金國實力相差太遠,導致戰敗而歸,這使耶律大石清楚的看到,恢復遼朝對以前領土統治的企圖是無望的。

    西遼稱雄中亞後,漸漸融入到中亞的歷史文化中,與中原文明漸行漸遠。

  • 6 # 津城沐雨

    耶律大石是怎樣稱雄中亞的?

    遼國末年,遼在金軍和宋軍的打擊下,最終亡國,而在亡國前夕,耶律大石脫離遼天祚帝,獨自帶領一支人數不多的隊伍向西而去。

    公元1130年二月甲午日,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祖宗,整頓隊伍向西進發,開始了漫漫西征路。耶律大石一路向西,沿途願意依附的就收攏,抵抗的就擊敗他們,於1134年三月建立了西遼。

    耶律大石始終不忘遼國故土,一直想打回去,恢復故國。他一路向西,只是為了積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東征大計。他越是向西,離故國也就越遠,然而為了積蓄力量東征金國、恢復故土,他又不得不繼續向西,離故土越來越遠,東征也越來越渺茫。

    這和離家學習的學子又何其的相似,父母為了孩子能夠不斷成長曆練,不斷的培養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從國內到國外的異國他鄉,孩子本事越大,離家越遠,而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所出息,又不得不把孩子一步步從自己的懷抱、推向越來越遠的異國他鄉。

    耶律大石在穩固後方後,決定東征金國,實現他恢復故國的願望。公元1134年夏天,耶律大石派遣手下大將蕭斡裡剌率領7萬大軍東征。然而,曾經的故鄉,早已經在萬里之遙的它方,浩瀚無邊的沙漠和戈壁灘,漫漫黃沙、茫茫草原,都成為阻擋他東歸的障礙,東征大軍向東不斷尋找歸國路,惡劣的環境使東征大軍的牛馬損失無數,大軍被迫返回。

    東征的失敗讓耶律大石心裡更加清楚,曾經的遼國,曾經的燕京,現在對他來說已經遙不可及,再加上西征後穩定下來的部眾不願意再跟隨他跋山涉水回到遼國,恢復遼國的夢想已經成為不切實際的夢。

    於是,耶律大石放棄了東征,轉而向西擴張,以贏得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公元1137年耶律大石率領大軍侵入西黑汗國,在忽氈擊潰了其主力軍隊,西喀喇汗國向其宗主國塞爾柱突厥帝國求援。

    塞爾柱帝國遂糾集多國約十萬大軍於公元1141年同耶律大石率領的西遼軍隊在卡特萬決戰,戰役中耶律大石擊敗十萬中亞聯軍,使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確立了西遼在中亞的統治,從此,西遼稱雄於中亞。

    只是,跑的太遠的耶律大石再也無法東征金國,恢復故土。

  • 7 # 心向青山

    這個問題需要了解公元12世紀的國際形勢。

    1,在中國

    金國興起,並於公元1125年滅遼,遼國西遷,是為西遼。

    公元1127年,金國滅宋,宋室南遷,是為南宋。

    同時,在遼金朝代更迭之時,蒙古諸部在今蒙古高原逐漸自立,西遼與金國均無法完全掌控。

    此外,在河西和西域還存在一個高昌回鶻的政權,是唐朝後期回鶻西遷所建。

    2,在中西亞

    這一時期的中西亞最強大的勢力是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另一支回鶻人所建的喀喇汗汗國(後分為東西兩部)均臣服於塞爾柱帝國。

    耶律大石在公元1124年稱王,於遼國滅亡後正式稱帝,史稱天祚帝,菊兒汗。西遼的制度與遼國相同,也是農牧合一。

    3,西遼與金國

    西遼在建立之初曾經派使者聯宋抗金,但最終沒能成功。

    後來在1134年3月,耶律大石曾以七萬騎兵東征金國。可是東征的結果卻是“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但西遼的這次東征還是引起了金朝的注意,次年,即1135年,金國遠征西遼。此戰與西遼徵金差不多,金軍在沙漠中被西遼軍伏擊,最終糧草斷絕,人馬凍死很多,無功而返。

    西遼與金國的戰爭,猶如隔空對掌,兩國中間隔著沙漠,同時還有叛服不定的蒙古人,無論誰先出擊基本上都是勞師無功。

    後來,耶律大石放棄了東征,開始西征中亞。而金國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與南宋的戰爭上。

    4,擊敗塞爾柱帝國

    西遼進入中亞,勢必與塞爾柱帝國發生衝突。

    公元1141年,西遼與塞爾柱帝國決戰於撒馬爾罕城外,史稱卡特萬之戰。此戰,耶律大石大勝,斬殺塞爾柱人10萬大軍,塞爾柱人伏屍數十里。

    卡特萬之戰,標誌著塞爾柱帝國在中亞的衰落和西遼稱霸中亞。

    從此,西喀喇汗汗國、東喀喇汗汗國、花剌子模全部臣服於西遼,西遼疆域遠至鹹海之濱,成為中亞霸主。

    西遼擊敗塞爾柱帝國後聲名遠播,耶律大石曾震撼了整個伊斯蘭世界。

    西遼最終在1218年被蒙古人所滅,在中亞立國近百年,西遼國滅之後又遷至波斯,於1224年建立了起爾曼王朝,也就是“後西遼”,這是後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2020賽季猛龍隊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