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畫點選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張廷玉非常瞭解康熙,而且也關心朝廷的安危,並不是八爺黨那樣純屬打造自己的黨派。

    張廷玉跟隨康熙數十年,他本人也是極度的聰明,而且時刻都在康熙的身邊,要說用心思,那也只是一種被夾在各種勢力之間謹慎言行的心思,康熙十分理解,但凡有人出來搗亂使局面尷尬時,張廷玉都能幫助他人或者幫助康熙化解場面,是一個非常得力的內參,所以康熙很是信任張廷玉,以至於最後把傳位如此大事託付於張廷玉知曉。太子一次被廢時張廷玉就洞悉了整個情形,而且在康熙面前敢言,就是因為這一份信任,每次講出來的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充分站在朝廷和康熙這邊,張廷玉舉薦太子就是看準了康熙的心思,康熙一心想穩住朝局而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太子復出,壓住各方相爭的局面,他能代表大臣上舉薦摺子,這也是康熙十分期盼的,這樣一來舉薦太子就更有說服力了,阻力也小,更能有效的緩解局面。就連老四都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幸好有鄔先生,而張廷玉是無派系的生存,能達到這種程度已經很厲害了。

  • 2 # 亂神虎

    很簡單啊。選舉就是騙人的。

    張廷玉作為全劇少有的聰明人,漢臣的領袖。那洞察力和判斷力是特別明智和謹慎的。

    封建王朝完全是君王說了算。尤其是清朝不用漢人的嫡長子繼承。完全是皇帝說了算,說你行你就行。

    所以說,這次選舉就是假象。最後還是皇帝拍板決定的。

    康熙表面支援選舉。平衡勢力。扶住太子老師王剡,還放出來圈禁的老十三,還對誇讚八爺的術士。給選舉造就了公平性。

    但是呢,張廷玉和烏先生與佟國維一樣聰明。看出來八爺和四爺最有可能。八爺黨實力太大,已經引起了皇帝的記恨,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成功。所以張廷玉沒有響應號召一起支援八爺。而是韜光養晦,看待機會。

    烏先生的想法很簡單。讓四爺和十三爺選廢太子。就是表現他們的忠義之心。無論結果如何,起碼保住了康熙對自己的好感。奪嫡不成功也可以穩當王爺。

    張廷玉是到最後才表態的。看見康熙問誰選太子才拿摺子支援太子。可以想象張廷玉的懷裡藏著掖著不少摺子。不過呢,直到最後才選出來。還不是穩妥點。

    結果也正是如此。康熙一句話結黨營私就強行結束了選舉。強行廢除八爺黨的資格,重新立廢太子。

    總而言之。所謂民主選舉不過是兒戲罷了。皇帝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權力讓別人為自己決定。不過是趁機看清楚各方面的勢力罷了,只是愚蠢的八爺黨當真了。拉選票的結果就是自食惡果罷了。

    張廷玉也取得了勝利。成為了上書房的第一臣。贏得了康熙的好感和信任。也不得罪下任主子。最後成為三朝元老的漢臣第一人。

  • 3 # 向敬之

    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時,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

    雖然康熙有言,除了皇長子胤褆之外,其他皇子,只有獲得王公大臣們的支援,他一定信守承諾,新立為儲君。

    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工部侍郎揆敘和漢臣王鴻緒在廷議上,領著滿漢大臣支援皇八子胤禩。國丈兼國舅佟國維、內閣大學士馬齊雖然沒有參會,但也是暗箱操作,議立胤禩。

    但此並不符合康熙的心思。他想復立胤礽為儲,幾次做領侍衛內大臣及滿洲親貴的工作,甚至以孝莊太后和赫舍里氏仁孝皇后的託夢為胤礽被廢訴冤,以及聲稱胤礽前次被廢,乃鬼魅致病,今亦痊癒。他還規定與胤礽有矛盾的馬齊,不得參與投票。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被安排為上書房大臣,即內閣核心成員,一直服務在康熙皇帝的身邊,自然明白康熙復儲的心願。故而,劇中設計張廷玉不與其他兩位上書房大臣佟國維和馬齊合議,而是獨上密摺,保舉胤礽,則是表現康熙做工作的一大成效。

    康熙有意復儲,為歷史真實。然而,張廷玉舉薦,則為藝術設計。

    一、康熙朝並無上書房大臣一職,上書房建於雍正中期,不是權力中樞,而是皇子教育機構。

    二、佟國維於康熙四十三年退休,至四十七年,只是國丈兼國舅、一等公,還有致仕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不再在權力中樞。

    三、此期,張廷玉的工作,主要安排在康熙帝辦南書房,做皇帝的高階顧問,享受四品官待遇。但是,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其母去世,九月其父去世,他按規矩辭職回家服喪守制,並不在朝廷任事。如果他還出來舉薦儲君,則要受到御史彈劾論罪的,就連康熙也保不了他。

  • 4 # 立志成蟲

    不是敢不敢,而是張廷玉瞭解太子被廢的詳細過程,更是對康熙的心思洞若觀火。太子被廢前,老八誘審肖國興栽贓太子是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主謀,這份口供康熙只給張廷玉一個人看過,張廷玉當著康熙的面給燒了,還說沒見過這份口供,康熙驚怒之下卻沒說什麼,顯然是默許了,因為君臣兩人都懷疑老八做了手腳,因為主審此案的還有老十三,老八撇開老十三連夜拿到的口供,老十三居然不知情。到承德的避暑山莊行宮後,圖裡琛向康熙報告了肖國興的反應是被老八騙了,康熙氣的大罵“(老八)其心可誅”。隨後太子一系列的“潑天大罪”的原因得到了證實,就在張廷玉的眼巴前兒證實的:太子瘋癲恍惚乖張悖逆,老三檢舉了是老大用巫術“魘鎮”太子,老大還慫恿康熙殺了太子甚至願意替康熙殺太子。太子調兵包圍行宮擺明了是要造反篡位,調兵的手諭就是被張廷玉當場識破是別人偽造的。如此看來,太子根本沒有被廢的重大罪行過失。當時因為是在承德,康熙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下廢了太子,後來康熙自己都承認廢太子過於倉促。太子在兄弟們利令智昏不擇手段的構陷裡被廢實在冤枉。康熙畢竟在太子身上傾注了30年的心血也不甘心白忙一場的放棄,更致命可怕的是另選太子會導致朝局更加混亂動盪,已經年老心力交瘁的康熙很可能會面臨不可收拾的局面,甚至害怕身後皇子們會上演“束甲相爭”的歷史慘劇。太子不是完全沒有希望,應該再給機會的。康熙的心思和朝野的形勢張廷玉完全清楚,當然明確支援復立太子了

  • 5 # 青燈問史

    張廷玉作為康熙身邊的股躬之臣,對康熙的心思焉有不知之理?康熙欲復之胤礽為太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胤礽雖身為太子,舉止失當,但從沒想過要了康熙的命謀反。二是太子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用厭勝之術魔鎮,事出有因。三是若輕易廢太子,必引發奪嫡之爭白熱化,朝政處於亂鍋煮粥之狀,八爺黨必趁亂起事。康熙要確保朝局的穩定,就必須狠狠打擊八爺黨,試問,有什麼比復立胤礽為太子更具有打擊力了?為鋪陳這次打擊八爺黨,康熙首先做通了佟國維的工作,與佟國維演了一出雙簧計,然後讓佟國維與隆科多一家人演了一出苦肉計,隆科多大義滅親,把個八爺胤禩玩得團團轉,還跪下來為佟國維求情。

    同作為上書房大臣的張廷玉不會傻到看不明白這些把戲。至少有一條他知道,康熙是很不看好八爺黨的,從四爺追比國庫欠款開始,八爺黨使絆子當攪屎棍,康熙看在眼裡,張廷玉又不是一頭豬怎麼會不知道。有人說說不定張廷玉左袖子裡藏的是舉薦八爺的,右袖子裡舉薦太子的,說不定還藏著舉薦四爺的,全看康熙的風向,把一個上書房名臣看作了一個投機分子,那也太沒水準了,像張廷玉這樣的歷史名臣萬不可能靠投機縱橫三朝,所以,張廷玉決對是看準了才出手的。

    他為什麼看得這麼準?完全是看透了朝局才做出的決定。一是前面所說,康熙已決定狠敲八爺黨了,八爺胤禩決對沒戲了,故無論如何,他不會舉薦八爺胤禩的了。二是康熙此時國庫空虛,吏治已出現危機,太子胤礽不爭氣,九子奪嫡的情勢必將愈演愈烈,誰會混水摸魚,誰會落井下石,此時全然不知,朝野又一邊倒的倒向八爺,康熙著實心裡不高興。儘管與佟國維,隆科多有一出雙簧計苦肉計在前,但康熙心裡也只能打壓八爺黨,之後何去何從還得有人出頭拋磚引玉,這個人還必須有相當的份量,那就非張廷玉莫屬了。

    這點默契對於在康熙身邊若干年的張廷玉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了,復立胤礽本就是康熙的意思,張廷玉只須寫個舉薦信就OK了,康熙然後照單全收,好好好,大家舉杯共慶,打擊八爺黨成功。至於不爭氣的太子胤礽吧,為了朝局的穩定,你估且還繼續當著,反正也不過一傀儡罷了。

    只是電視劇裡沒有交待演譯出來,張廷玉的大膽舉薦太子行為根本就是康熙的意思,何談什麼膽敢不膽敢。

  • 6 # 日慕鄉關

    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發生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以後,康熙在得知太子與鄭春華私通後,雷霆大怒,立即下詔廢了太子。

    除了太子的老師以及部分黨羽,所有人對這件事情都平靜接受,畢竟以太子的才學人望,被廢是遲早的事,更有八爺黨翹首以待,靜候新太子上位。

    所以當康熙下詔,讓百官推舉新太子人選的時候,以佟國維馬奇為代表的百官,上下串聯,舉薦八阿哥,力求一戰功成。

    而張廷玉卻默默退出聯名,並私下給康熙上了一道密詔。

    他推薦的是廢太子。

    平心而論,張廷玉這麼做有些不厚道,人家的事情都告訴你,你卻偷偷上密詔,內容還與大家的意見南轅北轍。

    如此特立獨行,想幹嘛?

    張廷玉卻另有打算,倒不是因為他未卜先知,而是比起那些咋咋呼呼的百官,更加了解康熙的心意。

    康熙是一代聖主,做大事從來都是乾綱獨斷,立太子關係大清朝的國運,怎麼可能像舉薦普通官員一樣讓百官來做決定。

    而老八在群臣心目中的人望康熙一清二楚,如果真的想傳位與他,哪裡用到百官推薦,直接給就可以了。

    擺明是在釣魚!

    拿老八釣魚,老八肯定不是康熙中意的繼承人。

    那麼是誰?

    誰也不知道,康熙也在猶豫!

    在別人看來,廢太子不過是把繼承權從一個皇子轉移到另外一個皇子,但對一個父親來說,無疑是把自己幾十年的心血徹底否定。

    做這個決定很難,但凡有一點希望, 他也不願意這麼做。

    而且太子一旦被廢,後半生將十分悽慘,太子是他與皇后唯一的孩子,他不忍心這麼做。

    張廷玉敏銳的捕捉到了康熙的猶豫,所以他迎合上意,密詔推舉廢太子,看似愚蠢,實則精明無比。

    什麼是忠誠?忠於皇帝才是最大的忠誠!至於江山社稷,千秋功業,那是皇帝的事情,做臣子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張廷玉這樣做當然有一定的風險,最直接的就是得罪以佟國維為首的百官,其次如果押寶不重,有可能被康熙徹底冷落。

    如何選擇是個問題。

    正如馬基雅維利在《君王論》中說到的那樣:人在避免一種不利的時候,難免會遭到另一種不利,但是謹慎在於能夠認識到各種不利的性質,進而選擇害處最少的作為最佳的途徑。

    如果張廷玉選擇和佟國維他們一起,不僅押寶錯誤,還會落個朋黨的罪名;押寶太子看似不合常理,至少給人感覺有情有義,過河不拆橋。

    兩相比較,當然是太子更好。

    當然,也許在康熙心目中另有合適人選,但這個時候另立山頭,無疑更加授人以柄,無論康熙還是百官都是無法接受的,與其標新立異,不如愚忠更加實在。

    不能不說,張廷玉的政治智慧太高了。

    佟國維自詡官場老手,比之張廷玉差了好幾個八爺。

    他低估了康熙對立儲的戒心,也低估了康熙作為一個父親做選擇的兩難,他的思維依舊停留在入關前滿人強者居之的老派做法。

    只要囤積足夠的官員聯名上書,縱然是皇帝,也只能乖乖就範,何況明面上看皇帝是很中意八爺的。

    他們忘記了:君子不黨,天心難測。

    如果皇帝這麼容易給你參透了,那還能是一代聖祖。

  • 7 # 達摩說

    因為張廷玉深深地清楚康熙提出要公開舉薦新太子的動機,就是要維護朝局的穩定,打擊冒頭的八爺黨,而康熙也需要有一個人能替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二人自然一拍即合。

    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前後,張廷玉是為數不多的全程親歷者和參與者,所以對康熙的心思最清楚。最初,老八胤禩為扳倒太子胤礽,故意誘審肖國興並將口供連夜送給了康熙。康熙叫張廷玉看,張廷玉看到便將其燒掉,說從未看過這份口供。康熙問其故,張廷玉表示,事有蹊蹺,而且事關一位皇子一位太子,太子又是國本,動搖不得,才燒掉信件,當成沒有。

    到承德後,圖裡琛問出了胤禩誘審肖國興的真相,康熙大罵胤禩“其心可誅”。緊接著,康熙發現了太子胤礽與鄭春華偷情的事實,可依舊沒有聲張,可見康熙從內心是不願意動太子的名位的,因為太子之位一旦出現變動,諸子奪嫡,牽動朝局,將一發不可收拾。

    可隨後便傳來了太子調兵謀反的訊息,康熙倉促之下,為求自保廢掉了太子胤礽,又處理了主動請纓要殺太子的大阿哥胤褆。但張廷玉卻旁觀者清,意外發現了太子胤礽的調兵手諭是偽造的,二人注視良久,心裡都有了答案,卻都沒有說出來。

    這個答案就是:胤礽並沒有謀反,是那位“其心可誅”的八阿哥胤禩企圖陰謀構陷他。

    在這樣的背景下,諸皇子均開始摩拳擦掌,準備爭奪太子之位,尤以“八爺黨”為甚,他們開始串聯朝臣,甚至整出一位道士妄稱天意,康熙所憂心的事情已經成為了事實。於是,康熙才炮製出一場公開的舉薦新太子活動,還與佟國維達成協議,為的就是讓“八爺黨”徹底暴露他們的狼子野心。

    作為這一系列事件的親歷者,張廷玉自然瞭解事件原委,更清楚康熙內心所想。要想維護朝廷的穩定,維繫皇子之間的團結,只能先把太子胤礽重新扶正,平衡朝局,再徐徐圖之,所以他料定康熙勢必會想法子把太子胤礽重新抬出來。

    但康熙作為帝王,金口玉言,說出要舉薦新太子就必須要選出一個,怎麼辦?而張廷玉正是看準了康熙的需要,才敢於上摺子公開舉薦二阿哥胤礽。

    在張廷玉的積極配合下,康熙順勢摧毀了“八爺黨”的奪嫡計劃,一方面把二阿哥胤礽扶正,又讓十三阿哥胤祥掌管刑部,重新平衡了皇子之間的權利格局,另一方面又順理成章地重組了中樞權力機構,秉承康熙意志的張廷玉成功上位,加強了君主專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入了不喜歡的專業,準備跨專業考計算機專業,該怎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