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IY生活圈
-
2 # 冬瓜劇透社
教學中資訊化的設計,我理解為教學過程中對資訊表達或傳達的設計。教學這個過程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資訊的傳達是雙向的,老師將知識以板書,PPT,講授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透過課堂回答,作業等形式對老師的授課做出反饋。這個雙向的過程就是資訊的傳遞,對資訊進行有效的設計即對教授內容進行資訊的程式化,可讀性等效率的提高。可以透過類比,圖文圖表,故事板等方式對資訊進行整合然後傳遞給學生,透過形式的多變提高資訊的對學生的吸引力,有效的將教學資訊傳遞給學生。
-
3 # 和我學電腦美工
因為語文學科又有其特殊性,語文教師在進行資訊化教學時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一、教學內容少一點。資訊化教學的優勢在於可以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增加課堂教學容量。不過對於語文教學而言,語言文字本身就包涵了大量的資訊,文字解讀的空間非常大。因此,優秀的語文資訊化教學設計恰恰要注意內容的精煉,和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要避免教學內容太多太泛,要避免資訊化灌輸課堂的出現。
二、教學流程慢一點。資訊化的一大特點是快。從教育學角度來說,教學是需要慢節奏的,是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的,是要給學生留下理解和消化的過程的。在滑鼠的一路狂飆中,能被學生吸收內化的東西實在是寥寥無幾。網際網路的快並不能取代教育教學的慢,資訊量大的教學並不一定有效的教學,有效的教學是以學生的理解接受度為評判依據的。學生理解接收少的大資訊量的教學課堂依然不是有效的課堂,也不是資訊化手段運用成功的課堂。適當地放慢節奏,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學生欣賞老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欣喜老師的即興塗鴉,跟著教師的板演漸入佳境,這是接連不斷點選滑鼠或者按動鐳射筆進行PPT快速翻頁所達不到的效果。
三、教學形象要逼真一點,就是說最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教學,尤其是重點部分,最好的是讓老師懂那個叫FLASH動畫製作軟體,將其做成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因為枯燥的文字大部分學生提不起興趣來,並且也不太好記憶,如果做成動畫的話,每個人基本都能消化,並且動畫容易記憶,因為世界記憶大師以及我看的電視上的《最強大腦》很多的人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其實他們很多就是鍛鍊自己的記憶力,如果鍛鍊呢,就是將許多枯燥的東西轉化為圖文並茂的生動形象的東西,結果就很容易記住,或者是以講故事的形式記憶,因為畢竟書本知識是死人,人是活的,並且最好將學到的東西能夠在社會上學以致用,而不是為了直接考高分,那樣沒用,真正的學到的東西是方法,這樣子才能夠受益一輩子。總之學到的東西是為了以後能夠走上社會,適應社會,這才是最重要,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還希望給予指點為盼。
回覆列表
以《赤壁賦》為例!
資訊化教學方案設計《赤壁賦》
《赤壁賦》教學設計 一、概述 《赤壁賦》是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上承《蘭亭集序》後接《遊褒禪山記》。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遊記類散文,它們與第一單元的現代抒情散文遙相呼應,互為補充,共同為“表達交流”部分的“寫景要抓住特徵”“學習描寫”“學習抒情”提供基礎和範例。這三篇雖都是山水遊記類散文但作者卻不僅僅停留於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個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赤壁賦》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合的典範,學習本文,在準確把握文言現象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鑑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就是本單元要學習的一個重點。因此,在《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鑑賞”二字,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本課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瞭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瞭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瞭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4、培養學生透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5、培養對精品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手法,辨別高下優劣。
6、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高中起點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對於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已經有了一些直觀經驗的積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此,現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由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逐漸將重點轉移到“鑑賞”的層面並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 另外,處於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渴望長大,但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難以釋懷,心中充滿了迷茫。文章中蘇軾面對挫折的那種坦然、達觀的態度,恰恰使他們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啟發意義。我以《赤壁賦》為載體,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為品性之人。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第一課時,先誦讀全文,把握全文大意;體會景、事、情交融的藝術境界,把握課文情感發展的脈絡。
2、第二課時,重點誦讀主客問答部分,深思其中蘊涵的情感與哲理;比較閱讀。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記,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覆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梳理字、詞、句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即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美讀成誦
(一)匯入課文 東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烏臺詩案,因政治迫害被貶黃州。從政治生涯看,黃州是他的謫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從文學創作看,黃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巔峰。最負盛名的 “赤壁三詠”就創作於此。同學們,讓我們品讀其三詠之一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走近失意飄泊中的蘇東坡。(伴隨多媒體錄音,展示《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首詞在詞的大江裡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從此一個聲音悠遠地響了起來——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壯景彷彿還在我們面前,那人生如夢的浩嘆彷彿還在我們耳邊,讓我們帶著這些溫馨的記憶走進他的散文傑作《赤壁賦》。
(二)疏通文句,通讀全文
2、初讀課文,學生互相讀給對方聽,糾正錯誤。完成檢測練習。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包括實詞的含義,虛詞的用法及意義,文言句式等,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作好積累。
3、再讀課文,試理解文意。
(三)美讀指導 (朗讀時,韻腳要交代明白,要響亮到位,使之同聲相應,一貫而下。整句是靠內容上的互補,形式上的反覆來強化表達效果的,朗讀時不能將文氣讀斷,要讀得前者呼後者應,似斷實連。層次內部讀緊湊,層次之間停頓要適度。體會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輕畸重,暴高暴底。)
(四)、熟讀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脈絡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蘇子的樂,樂由何來,——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蘇子愀然,緣何而然,——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段客訴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講何道理,——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段杯盤狼藉,為何如此,——忘情塵世的灑脫 文章由景生情,緣情入理,由景而生樂情,樂極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達胸襟的展示,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鬥爭的縮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 以上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完成第一層次的教學目標,耗時控制在30分鐘左右。
(五)重點閱讀“客曰”“蘇子曰”兩段,體會“客”之情與“蘇子”之理,並對此作出評價
2、每組學生選派代表發言。 以上環節耗時控制在10分鐘左右,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思維優勢,言之成理即可。
(六)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並介紹下一節學案的側重點。 問題:有人認為,文中“主”、“客”實為一體,你怎麼看待, 提示:1、緊扣課文內容分析,切忌空發議論。 2、從蘇軾人生際遇入手,查閱有關資料,“知人論世”。3、形成書面材料,準備下節課討論。
(七)佈置作業 1、誦讀課文。 2、完成第二節學案。(讀《漁父》,藉助註解和釋文讀通材料。) 第二課時 理解背誦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對待挫折的方法卻大不相同。好賭者借賭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樂家借音符抒發胸中的憤懣,文學家則借悲憤成就千古鴻文。蘇軾的《赤壁賦》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憤大苦痛時寫就的“以文為賦”的不朽經典,它文質兼美,情理並茂。 “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今天我們就試圖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哪一個在矛盾痛苦中完成昇華的靈魂。 (一)檢查鞏固1、檢查誦讀。 2、展示學案。 (二)圍繞學案上的疑難問題,展開討論研究 1、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人生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方法: (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文字的內涵,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師生互動,互相交流,透過理解探究走進作者的心靈。) 結合《創新設計》上相關背景資料、《念奴嬌 赤壁懷古》(1082年4月)《後赤壁賦》(寫於1082年10月15而課文寫於1082年7月16)進一步瞭解蘇軾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況。 2、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明確:這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能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3、三組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透過對比閱讀、研究性學習,在蒐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鍊,並且透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鑑賞藝術特色感受思想內涵,然後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語(5——10分鐘) (小組交流總結,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播提示並對學生提到的別具特色部分反覆誦讀品味。) 1(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 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蘊涵著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第一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第四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歷史陳跡、抒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與“不變’的哲理。 2(形象優美、善於取譬的語言特色。 如描寫蕭聲的幽咽哀婉:“其聲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情,寫得具體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 3(“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那種詩的特質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使全篇文情勃鬱頓挫,如“萬科泉源”,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整齊對仗不同,它的書寫更為自由。如開頭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平白如話;以下直至文末,雖都押韻,但換的較快,而且換的處往往就是文義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易於誦讀,極富聲韻之美,體現出韻文文學的長處。 4(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說明:回頭再次審視這篇文章,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 (四)拓展探究(作業) 將《赤壁賦》與《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作比較,尋找思想內容上的異同,然後交流。 (參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詠赤壁夜景,都聯想三國英雄的豪邁,都與他們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暫之嘆。大致有“三異”:詞寫壯美之景,文寫靜美之景;詞寫成功的英雄,文寫失敗的英雄;詞僅限於“江月永恆,人生如夢”的浩嘆,而文有“物與我皆無盡”的超越,文更達觀、更樂觀。當然,同與異,只是相對而言或大致說來,其實往往同中有異,或者似異實同。如:寫周郎,志滿意得,寫曹操,落荒而逃,看起來不同,但兩者傳遞的資訊是一樣的——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大江永恆,江月永恆,自然永恆。)
(五)板 書設計 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教學評價設計儘量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來評價;評價按“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展示交流”、“點撥昇華”、“達標反饋”五個遞進式的教學評價細目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訊息的評價,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在評價結果中還體現出本節課施教之後的優點和特點,有助於教師的進步。
八、幫助和總結 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本著“教師啟蒙,學生學習”的原則,由師生共同完成《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參與知識的構建,做學習的主人。 教是為了不教,教的是學習方法,是學習思路。教材是一個例子,教師透過教一篇、幾篇課文,讓學生學會一類文章的欣賞,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