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靜夜史
最近關於明朝的問題是越來越瘋狂了。
明朝為什麼不征服世界?明朝為什麼不征服太陽系,或者整個宇宙呢?明朝連蒙古都不能徹底搞定,還征服世界,簡直是貽笑大方!
概括起來,明朝不征服世界的唯一原因就是:明朝沒有那個實力!
如今的網路上,很多人對明朝的吹捧簡直是過了頭,什麼明朝疆域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2000平方公里的都有,更有甚至將整個伏爾加河都算作明朝的勢力範圍,理由是清朝乾隆年間土爾扈特部迴歸新疆時,渥巴錫給乾隆呈上了明朝賜予土爾扈特部的大印,以此推斷明朝的勢力範圍達到了伏爾加河。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在波斯灣發現了明朝的沉船,就應該將波斯灣地區算作明朝的勢力範圍;在非洲發現了鄭和船隊的足跡,那麼非洲東海岸都是明朝的勢力範圍;還有將整個西伯利亞東部都算作明朝疆域的。
可以說,明朝皇帝們不曾想到的區域,他們都想到了,他們拼命給明朝“開疆拓土”的精神,恐怕連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好意思說話了。
承認事實很難嗎?
明朝為什麼不能夠征服全世界,這不光是明朝的問題,也是幾千年來我們所有中原王朝都需要面對的問題,而這和中原王朝固有的特點密不可分。正是這些因素阻礙了我們祖先的擴張,使我們止步於東亞地區。
1、小農經濟的保守型國策
明朝時期,疆域最大達到900萬平方公里,在這9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350多萬是核心統治區,即“兩京一十三省”,而剩下的包括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奴兒干都司、長城、關西七衛等地區,都是屬於明朝的羈縻統治區。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明朝統治者的心中,領土是有區別的,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這王土也有肥沃貧瘠之分。當然,對肥沃的土地,明朝是喜歡的,也是重點經營的。而經營的方式,就是重農抑商,發展小農經濟。
而在兩京一十三省之外,雖然也是明朝的土地,但是明朝更願意將這些地區交給當地的蒙古、藏族等首領,只要保證他們嚮明朝效忠就行。
而當明朝衰落時,這些地區也無一例外地脫離明朝版圖。不過因為沒有花多少力氣,所以明朝也不心疼。
但是兩京一十三省不一樣,作為明朝的核心統治區,也是為大明帝國創造財富的地區,所以要重點經營。這些地區是東亞地區最肥沃的土地,適合種地,朱元璋重回“重農抑商”道路,農業成為明朝統治疆域的重要考量。除了這些地區,在北韓半島、中南半島以及東北都不行。
這時,就存在一個問題,在亞歐大陸地區,除了明朝的兩京一十三省,幾乎沒有適合耕種的地區。明朝如果想要尋找這樣的地圖,就要到萬里之外的美洲地區。非洲的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從來就不是農業區,歐洲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適合種牧草。而亞歐大陸內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農業的天敵。
那麼,明朝有什麼動力向外開拓?
而歐洲殖民者的擴張動力是什麼呢?是黃金,是人口。因為他們需要原料和市場,對於氣候條件要求不高,這和明朝完全不同。
鄭和下西洋,其本質是明朝清除民間資本的壟斷手段,是對外貿的打擊,是閉關鎖國的前奏!因為農業帝國決定了這樣的遠航不會長久!
所以明朝不可能走向世界!
2、唯我獨尊的畸形領土觀念
明朝前期的中原王朝,沒有現代國家的概念,所有的王朝,都是強盛時拼命向外擴張, 衰落時又大大縮水。比如唐朝,領土變化之劇烈前所未有。
到明朝同樣如此。
在中原王朝不斷向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以中原王朝為核心的藩貢體系,即在中華帝國周邊,有一系列藩屬國,他們認中原王朝為大哥,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定時向中原王朝進貢。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朝貢國多是王朝強盛的表現,所以好面子的中原王朝也樂於對朝貢國進行大把大把的賞賜。而朝貢國除了得到比進貢更多的賞賜之外,還能得到土地等不動產。
比如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北韓後,請求朱元璋將鴨綠江以東地區賜予李氏北韓,在李氏北韓已經佔領該地的情況下,朱元璋將鐵嶺衛內遷到鴨綠江以西,從此明朝和李氏北韓以鴨綠江為界,數千年來中原王朝對鴨綠江以東的直接統治宣告結束。
因為這個面子,中原王朝不僅僅是吃了經濟的虧,更是吃了很多領土的虧,換來的只是朝貢國對中原王朝的所謂臣服。而當中原王朝走向衰落時,這些朝貢國紛紛消失,而失去的土地卻再也要不回。
一直以來,包括明朝在內的中原王朝都是這樣過來的,統治者只滿足於做一位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對於領土則沒有具體的概念,這寫畸形的領土觀念決定了中原王朝不可能走得更遠,因為從中原王朝向外,就是那些服服帖帖的朝貢國。
比如交趾,明朝費盡心思拿下,換來的是交趾地區此起彼伏的反抗,明朝只好放棄了佔據了20年的交趾,而交趾立刻又成為一個聽話的朝貢國。
所以,對於明朝而言,搞定藩屬國尚且困難,何談衝出亞洲,統治世界?
另外,在明朝的北部,蒙古問題長期懸而未決,作為漢家王朝,明朝和前朝一樣,缺乏有效統治草原的形式,這決定了明朝只能和蒙古形成對峙,進行長達200多年的拉鋸戰!
以明朝的實力,統治草原都困難,何談徵服世界?
所以,明朝絕對走不出亞洲,征服世界更是天方夜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白露為霜65799235
我們大漢族,古時候向來是天朝大國自居,對於大中國範圍外的國家,認為都是蠻夷,對他們宣示國威即可,懶得去直接統治。
-
4 # 北洋海軍炮手
明吹真是越來越臭不要臉了,我就想知道一個200多年都解決不了蒙古破關劫掠這一問題、被西洋武裝商人刷人頭的明朝如何征服世界?用嘴去征服?呵呵,洋人沒把明朝征服就已經算是老天爺保佑了,還征服世界?呵呵。
屯門之戰,葡萄牙人刷了人頭之後走了;料羅灣海戰,荷蘭人13條武裝商船幹掉了明朝200多條水師戰船,還燒了南澳,打的明朝給荷蘭人送了100多箱金銀,並答應荷蘭人開放貿易的要求;亞娘鞋之戰,4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武裝商船兩度零傷亡佔領亞娘鞋炮臺,擄走火炮(都是1-2磅的佛郎機)炸燬炮臺,重創廣東水師,炮轟、劫掠沿海城鎮,最後明朝不僅沒敢加害滯留廣州的英商,就連之前英華人行賄的禮金都退了回去,最後不得不依靠葡萄牙人的調停才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簽署貿易合同。
應該感謝當時來的都是武裝商人,如果來的是西洋正規軍,我想明朝就被洋人亡國滅種了,畢竟對見過大陣仗的洋人來說,明朝那些花拳繡腿都不夠打。更有意思的是,西方一艘400噸級的武裝商船都可以裝十多門12磅炮,大點的800噸商船可以裝30門左右的18磅和12磅炮。而明朝水師最大的戰船才能裝兩門炮,剩下的都是大號噴子,所以如果西洋正規海軍來了的話,那畫面太美我不敢想象。大英皇家海軍,我怕你啊荷蘭海軍戰艦七省號,裝備80門各型火炮, 團滅明朝水師完全不是問題
而且,我還非常好奇,明朝直到滅亡,連火繩槍、前裝火炮都沒有完全普及,還在用火門槍、佛郎機這種早就被西方淘汰的火器的明朝,如何去征服世界?可能還沒出門就被洋人團滅了。紅衣大炮不過是英國民用12磅非標準長炮,根本算不上什麼寶貝。歐洲巨型射石炮,可以將300公斤重的球形石彈打到兩公里,估計明軍被石彈轟了以後可以直接向洋人投降了。
-
5 # 南方的溼
沒那個見識和意識的,科技水平、生產力水平沒有突破,儒家大環境政治正確又是仁和虛假的德與威,士農工商的傳統階級分化,向外打仗是純粹虧本,缺乏能力動機
-
6 # 笑似花解語ID
朱元璋和康熙大帝比,給康熙提鞋都不配。一、領土:朱元璋沒能繼承全部的元朝領土,不但沒能繼承蒙古領土,就連緬越,也失去二十多萬,所以朱元璋是失領土。其次是領土是一個虛數,如吉林,黑龍江,遼寧、西藏,蒙古,新疆等,只能看作是勢力範圍,真正的領土,實際是北宋的加強版400萬左右。而康熙,則真正把勢力範圍,變成領土,還加上臺灣。朱元璋時的“藍玉犁庭”,打敗過蒙古,但沒能把蒙古變成領土,康熙做到了。二、人口:朱元璋繼承元朝時的人口和朱死時的人口,基本不變,還是六千萬左右。康熙元年時錄得人口一千五百餘萬,加漏統五百萬,人口不超二千萬,至康熙歸天,人口近二億,增加近十倍,雖康熙比朱元璋在位多近四十年,在人口增長方面,還是甩朱元璋出太平洋。三、政治遠見:朱元璋以家天下治國,建立的分封子孫、優渥宗室制度,使宗室成為社會的毒瘤,最後決定了朱明朝的滅亡。康熙以天下共主的理念治國,促進了民族共榮發展,人口快促增長就是證明。其它的不多說,就上面三條,朱元璋給康熙提鞋也不配!
-
7 # 宋安之
明朝為什麼要征服世界?
首先搞清楚,中國古代屬於農耕文明,農耕文明的特徵之一就是穩打穩紮,像西漢武帝時期就是一步步開疆拓土,比如說西域就是如此,經過漢唐兩朝的深化統治,之後歷朝歷代也將其納入傳統漢土的範圍。
而且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這片東方大陸上以後一直是分分合合統一的狀態,並非西方那樣小國林立,統一狀態自然是向陸地方向發展,比如說漢唐經營西域和陸上絲綢之路。
西方是一直屬於小國林立的碎片化格局,沒有人真正的徹底統一當時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時間一久碎片化格局根深蒂固,誰也徹底吃不下誰,所以就想向其他地方發展,於是海外開拓殖民地成為一種新的擴張模式。
像英國最巔峰時期3000萬+疆域,就是如此打下來的,英國也想征服世界,結果卻是盛極而衰。
所以兩個社會開拓的體系不同,別說什麼明朝不征服世界,就是放歷朝歷代也壓根沒可能。
還有這個問題看似正常,其實就隱患的黑明,同時方便那些黑明的人借題發揮,真是搞不懂出題的人什麼想法,不喜歡一個朝代可以拿歷史乾貨說出來,何必這樣呢。
還望大家仁者見智仁者見仁。
-
8 # 曹老師xixi
其實明朝已經征服了世界,只是到了滿清,滿清統治者估計抹黑明朝,企圖掩蓋朱明的輝煌,其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就是為了篡改明朝的歷史,導致現在的人都不知道明朝時期其實統一過全球。
今天就一些細節上可以看出明朝當年統治全球的痕跡。
比如16世紀明朝就已經繪製了世界地圖,說明明朝已經對世界瞭如指掌,你別問為什麼16世紀的地圖會有20世紀的地名,也許明朝人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講了你又不信。
再比如鄭和下西洋,你們只知道到達了非洲,其實鄭和去的地方遠遠不止這次,有證據說明鄭不僅到達過非洲,還到達了美洲、澳洲和南極洲,被稱為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再比如現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村,都是當年明朝通知世界的證明。
加上我明朝經濟發達軍事強盛,在天啟年間,已經發明出了高科技武器,其威力相當於2萬噸TNT同時爆炸,原子彈爆炸還大,現在稱為“天啟大爆炸”,還有失傳的機關槍圖紙,擁有近代陸軍的雛形神機營,雖然講我大明擁有對世界壓倒性的實力,但是當時統一世界主要還是靠的我大明的仁德威望,只要一擺出我大明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朱棣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所到之處無不臣服。
只可惜後來因為天災,冰河時期的到來,導致被少數民族鑽了空子,篡改了歷史,使先如今的群眾不能真正的瞭解明朝,認識明朝。
在這裡我要為明朝正名,明朝確實統治過世界!
1368朱元璋北逐蒙元,建國大明一統天下。自此明朝取代元朝成為當時世界頭號強國,老朱辛勤三十一載開創了強盛的洪武之治,老朱四子朱棣雄才大略繼位後派鄭和下西洋揚我國威,派陳誠出使西域交好中亞各國,派亦失哈出使東北確立東北主權並置奴兒干都司管轄東北,修永樂大典,修大報恩寺。疏通大運河,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五徵漠北解我邊患,收復安南。使明朝國勢達到全盛。當時與大明建交國上百,朝貢國達六十五個。藩屬國達三十餘個。大明國威之盛遠邁漢唐。明成祖成立了世界上最早成建制火器部隊神機營,比歐洲早一個多世紀。擁有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最強大海軍,明成祖1420年明朝擁有3800船,超過當時歐洲總和,威名遠揚的鄭和艦隊實際上只是強大明帝國一支海上特混機動編隊罷了。明成祖時代中國疆域過千萬堪比整個歐洲。經濟佔比達世界一半。大明宣德極盛時軍隊達280萬,而當時英國,法國,德國總人口也不過如此!成祖時代中國經濟,科技。文化。貿易,繁華,富裕,造船,農業,手工業,影響力。威望,地位。等等綜合國力穩居世界第一。而當時歐洲東羅馬尚未滅亡,任處於中世紀末期且黑死病橫行死了三千多萬人。歐洲數十個小國混戰不休。當時歐洲窮破亂。
回覆列表
縱觀歷史,從大航海時代以來,不斷有新的帝國湧現,在世界範圍內擴張、征服、樹立權威並且建立自己的發展體系。回到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明朝似乎非常符合我們對於一個帝國的想象,比如說鄭和下西洋背後所代表的強大國力,經常令後人將明朝和其他海洋帝國聯絡起來,並且產生更廣泛的聯想。
對明朝“霸權”帝國的設想,往往來自於將鄭和下西洋與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活動進行比較,認為中國在大航海時代,和西方有著同樣的對外擴張能力,在我看來,明朝的強大和稱霸世界並沒有必然的聯絡,因為對一個國家來說,稱霸世界是發展的一個必要環節,但對明朝的發展來說,這並不會對國家本身帶來太多的好處。從明朝內部的政治經濟結構來看,政府的建立主要是要靠對人口的控制和土地的稅收,在這樣的“經濟基礎”而形成的“上層建築”,更加註重的是對內的控制。所以相關的政治結構,基本是為這種政治思考模式服務的。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便可以很好的瞭解,一方面明朝即使有實力,也沒有對外擴張的政治系統,另一方面,明朝從思想上來看,缺少沒有向外的精神動因。
精神動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西方的諸多霸權帝國,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往往有著,非常堅實的思想背景,比如說傳教士就是在對外的情況下,就是一種具有“精神動因”代表性的存在。宗教內在思想上是否具有對外擴張的動力,直接反映在政府和民眾身上,當然,隨著“海禁”政策的出現,政府依然處在對外交流的首位上。
從明朝當時所面臨的情況來看,來自北邊和西邊遊牧民族的威脅,遠遠大於海上的倭寇。靖難之役後,朱棣坐鎮北京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就是北邊的蒙古勢力和女真勢力,加上北韓的李氏王朝和越南的黎氏王朝,都是近在咫尺急需解決的變換問題。從外交關係上來說,明朝依然處於一個“天下”的中心,朝貢體系依然在運轉,這種在東亞地區形成的國際關係綜合考慮之後,對明朝沒有進一步拓展海疆就很好理解了,畢竟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明朝政府可以預見未來海權控制對一個世界性帝國的重要性。
綜合來說,明朝是否對外擴張,爭取東亞稱霸甚至世界稱霸,都取決於內部發展的需求,這也是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