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漢武帝劉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而劉徹在未做太子之時曾叫做劉彘,劉彘有什麼含義呢,又為什麼改為劉徹呢?

    彘兒

    彘通豸,在古時是小豬的意思,劉彘兒也就是劉小豬,聽起來令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帝王家的人怎麼能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豬呢,難道他們還不如平民老百姓有文化,一般貓啊,狗啊,豬啊,不都是大字不認識幾個的老百姓給自己孩子取的名字嗎?

    答案當然不是,關於漢景帝為何給漢武帝取名為劉彘一般有兩種說法:

    一、高祖託夢

    據說,在劉彘臨盆之前的不久,漢景帝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的皇帝老祖宗劉幫給自己託夢,告訴自己自己這個即將生下來的寶貝兒子會成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總之很重要,並告訴他要取名為劉彘,於是,在劉彘也就是我們的漢武大帝出生後,漢景帝給其起了一個相當高大上的名字劉彘。

    我認為這個應該是一個傳說,或者說是後人硬推測上去的,畢竟沒有任何正史記載,我相信如果劉彘沒有成為漢武帝,也就沒有這一傳說,這便是所謂的“名人是非多”效應。

    二、打壓王美人

    王美人王娡是漢景帝很喜歡的一個妃子,但是起初卻也僅僅是喜歡而已,並沒有喜歡到想把她扶持成太后的想法。主要還是王美人的出身不是很好,在現在應該叫做二婚,而皇帝漢景帝僅僅是其第二任丈夫,並且相傳至少還生過一個孩子,因此王美人的皇后之路基本是斷絕了,但是上天不負有心之人,王美人最後直接一躍成為太后了。

    王美人是一個心機婊,言語上可能有些重了,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漢景帝也不是省油的燈,也是懂得帝王之術的人,畢竟平時沒事總研究這個文武大臣怎麼樣,那個王公貴族好不好,順道在把自己的老婆媳婦研究一遍,王美人自然也跑不了。因此,王美人是一個啥樣的人,漢景帝心裡多少還是有點數的。

    無論何朝何代,每代帝王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那就是尋找一個所謂合適的繼承人,併為何鞏固地位,以便在自己登天之時,自己的太子能夠順利坐穩皇位,漢景帝也自然如此。

    漢景帝起初的皇位繼承人並不是我們的漢武大帝劉徹,而是當時的嫡長子劉榮,畢竟在古時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且劉榮的母親慄夫人的血統高貴,不知道要比王娡高多少。因此在漢景帝察覺到王娡生兒子有野心了後,給其兒子取了一個“小豬”的名字,讓我們的王美人冷靜冷靜。

    以上兩種說法全都是後人的推測,但是能經得起推敲的,一般都有些他的道理。並且我認為彘也不僅僅是豬的意思,也有著可愛的意思,畢竟小動物還是惹人疼愛的,下面我們在說說漢景帝又為什麼給其改名為劉徹。

    徹兒

    劉彘在被立為太子之時也被改名為劉徹,徹字有大徹大悟之意,在漢景帝下定決心要立劉彘為太子時,對其有一個期望,那就是希望其能做一個大徹大悟明辨是非的皇帝。

    至於漢景帝為什麼對劉彘有這個期望,我們還要從漢景帝的生長環境說起。漢景帝雖為皇帝,但是其在他那個家庭裡並不是最受寵的一個,而那個最受寵的人便是他的弟弟梁王,漢景帝也因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到死。

    大家肯定有一個困擾,漢景帝都當上皇帝了,不得寵就不得寵,天下都是自己的了,還要什麼寵。這時就不得不說漢景帝的一個特點“愚孝”,以及不得不提漢朝時期的一個牛掰的人物竇太后。竇太后漢景帝生母、太后、太皇太后,歷史著名女政治家,在歷史上留下濃厚一筆。

    竇太后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梁王,這個梁王能說會道,會討母親喜歡,每次進宮都會給母親帶來其喜歡的禮物。日子長了,竇太后生出了一個可怕的想法,那就是立梁王為皇帝,當然是在漢景帝死後。竇太后是一個有想法,並且能為之行動的人,很快竇太后便行動了,起初大家都以為竇太后是開開玩笑,畢竟立王爺為太子這事有些太荒謬了,但是漸漸的人們才認識到,竇太后是認真的,於是大家紛紛重視起來,因為竇太后在當時說話還是有些分量的。

    最難過的無外乎是這個有些愚孝的漢景帝了,自己敬佩的母親怎麼能這樣,怎麼的,斷定了自己要先死?偏心也就算了,怎麼還能這樣偏心,自己什麼都可以給,唯獨自己的底線皇位是萬萬不可動的,漢景帝從此內心開始了無限的掙扎,直到其駕崩那一天。

    上面說了這麼多,大家可以理解了吧,漢景帝為什麼要讓劉彘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因為漢景帝認為自己一向不被人理解,所以渴望被理解,所以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讓自己的兒子去吧,於是,我們的偉大的皇帝漢武大帝劉徹誕生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在重提一下,劉彘為何能夠成為太子,被漢景帝認為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劉彘這小孩確實聰慧,惹人憐愛(其母王美人也給力),二是因為前太子劉榮實在不是擁有帝王之相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不成器,正常功課做不好,還喜歡看小黃書,實在是擔當不起,國家的重擔(母親也不給力),因此漢景帝權衡利弊之後,力排眾議,就這樣劉彘成為了太子,並且多年之後成為了我們華夏民族敬佩的人。

  • 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以為:題中這個說法不準確,當時這可能不是提問者的錯,且聽我絮絮道來。

    劉彘的“彘"是小豬的意思,這倒不是景帝認為豬有多少可愛,更不是因為漢武帝生母王娡是二婚,已嫁景帝時已生有一女,景帝要打壓、羞辱她,劉啟如有此想法怎可能扶王娡的兒子劉徹做太子呢?況且大漢從開國皇帝起並不怎麼重視妻子是否出自名門,文帝的老媽薄氏,原是魏王豹的妃子,當時有個神算命的許負見到薄氏說她生的兒子會當皇帝,魏豹腦子沒拐過彎,他不懂得辯證法:自己老婆生的兒子未必就特指自己的兒子,魏豹本是幫劉邦打項羽的,以為自己有帝王之命,乾脆單幹得了,背叛了劉邦。後來韓信、曹參滅了魏豹,薄氏被送到織造府幹活去了,劉邦偶見其漂亮,把她收編進了後宮,薄氏成了薄姬,但薄姬一年沒見到劉邦,後來還是其他兩個約好無論誰得寵都共享劉邦的姐妹幫忙,劉邦驚訝不己,成其好事。劉邦戰鬥力爆棚,薄姬久旱逢甘霖,偶一上床就有了文帝劉恆;漢景帝老媽竇猗房農家女出身,後作為宮女被賜予文帝,後生景帝竟也成為皇后,景帝登基,又成了皇太后;劉徹後來廢了公主、表姐阿嬌皇后,以後立的衛子夫歌妓出生。劉啟和普通百姓父親的想法一樣簡單:給孩子取個賤名,期冀小孩像豬、狗一類的動物一樣容易養活。古時醫療水平不高,即便在皇帝家貴族家,孩子夭亡的也時有出現。如筆者上初中時聽過的評書《說唐》中的隋唐天下第一條好漢李玄霸,一對大錘八百斤,天下接得住他三錘的,不超過兩個。牛得不能再牛,但史實很殘酷,玄霸,高祖(李淵)三子,夭亡。

    初名彘,我的理解上就是乳名叫“彘",景帝希望兒子劉彘健康成長,說小豬多少可愛的文友,穿越到當代了!劉啟沒有這麼超前。

    而後叫劉徹,我的理解上是學名,改此名,可能是因為劉徹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據史載,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彘:“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他張口應對,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說武帝聰明,與史還是有據的。金屋藏嬌的故事文友們耳熟能詳,雖然有母親王娡交好館陶公主劉嫖之意,但幼小的劉彘像表演系出生的無痕演出,感動姑母,為自己最終上太子位加分,足見其智。

    再看,漢匈戰爭,劉徹作為漢軍的最高統帥,選出生寒微的騎奴衛青、私生子霍去病為前線兩大主帥,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漢成了一個民族的大姓,劉徹實在擔得起“徹"這個名。

    當然,當初取“彘",但彘不能用在正式場合,後來改名為“徹“,這本身都反映了景帝劉啟對兒子武帝劉徹的萬千寵愛,如此而已。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別小看了這一改,卻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一一漢武大帝!

    "彘",泛指豬,實屬賤名,出現在帝王家,歷史罕見。這也難怪,劉彘為漢景帝劉啟與二婚入宮的民間女子王娡王美人所生。

    雖然名字有點難聽,但畢竟是皇子,四歲被封為膠東王。但比之太子劉榮及其母慄姬的尊貴就差了一大截,遠不在一個檔次上。

    一切的改變皆因一個人的出現。這就是景帝的姐姐一一長公主劉嫖。自幼宮中長大,深受太后寵愛和弟弟景帝尊重。岀入宮如串門一樣隨便。

    這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一心想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成為太子劉榮的太子妃一一即今後的皇后。

    未料慄姬一根筋,更不懂圓通,當面來個斷然拒絕!弄得劉嫖下不了臺。最後竟惱羞成怒。

    於是她把目標瞄向了另一個侄兒一一四歲的劉彘。一次當著王美人的面問劉彘:"吾兒若有一天做了皇帝,會如何對待阿嬌妹妹?",劉彘乖巧的答道:"當以金屋藏之",這就是"金屋藏嬌"典故的來歷。

    劉嫖開始四處活動,在太后、景帝面前數落太子劉榮母子的不是。一開始景帝很反感,久而久之架不住姐姐嘮叨個不停,終於在劉彘七歲那年,景帝下詔廢了太子劉榮,其母慄姬也從此失寵。劉彘被立為太子,還換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一一劉徹,其母王美人不久也成了王皇后。

    劉徹母子並未食言,漢武帝登基後的第一位皇后就是陳阿嬌。

  • 4 # 伊耆角木

    劉徹恐怕壓根都沒有叫過劉彘,這個說法本來就不可信。

    首先我們來看出處。所謂劉徹本名劉彘一說,不見於《史記》、《漢書》等正史,而是出自一本叫《漢武故事》的書。這其實就是一本志怪小說,雖然託名《漢書》作者班固,但文風與漢朝文人截然不同,內容和《史記》、《漢書》中記錄的歷史事件出入很大,且內容多怪力亂神,與崇尚儒學的漢朝官方文人風馬牛不相及。偽稱班固,只不過想增加這本書的“可信度”罷了。經後代文人考證,年代不早於魏晉。所以,這本書中記載的內容,本不可信,何況沒有其他書可以佐證,孤證難立,因此,劉徹本名劉彘一說不能信以為真。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名字,彘的意思就是豬,雖說古代可能還挺重視豬這類牲畜的,但彘絕對不是個好詞。呂后掌權時,就把劉邦寵妃戚夫人砍掉手腳,挖去眼睛,燻聾耳朵,灌了啞藥,叫做“人彘”。有這個典故在,彘能是什麼好話嗎?

    有人可能會說,賤名好養活。但劉徹畢竟是皇族啊,他父親劉啟是堂堂皇帝,皇子名字叫個阿貓阿狗成何體統?誠然,漢高祖劉邦也有庶長子劉肥,似乎名字也不怎麼雅,但劉肥出生時劉邦還只是個亭長(甚至可能連亭長都沒做),怎麼能跟後來的皇族比?

    我們看景帝劉啟的其他兒子,分別叫:劉榮、劉德、劉閼、劉餘、劉非、劉發、劉彭祖、劉端、劉勝、劉越、劉寄、劉乘、劉舜。都是正常名字,怎麼就劉徹這裡叫“彘”,取個豬的名字?所以,這個故事真的毫無可信度。

  • 5 # 春三月

    劉彘爭得皇位的繼承人這個席位後,地位上升,景帝覺得“彘”這個名字用在未來的接班人身上似乎有些不雅。恰巧他看到《莊子·外物篇》裡有一句“心知為徹”的話。所以景帝將劉彘改名為劉徹,他希望這個皇太子能聰明聖徹。

  • 6 # 三叔小記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戚夫人被呂雉做成“人彘”,這是接觸“彘”字最廣泛的一個詞語。追究它的本義,彘字是指野豬。

    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彘”的字形便是一隻被飛箭射中身體的豬。既然能被箭射中,那肯定不是家養的,而是野生。

    後來,“彘”也泛指豬。

    可有意思了,大名鼎鼎的帝王漢武帝他的曾用名就囊括了“彘”字,叫“劉彘”。不過,《史記》也好,《漢書》、《資治通鑑》也罷,都沒對此作交代。

    反而直接說:

    立皇子徹為膠東王

    劉榮被廢后,又說:

    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

    也僅僅是交代漢武帝叫劉徹,而且在立膠東王之前(武帝三歲為膠東王)都已經是這個名字了。並沒交代他的名字是“劉彘”。名彘的說法出自作者不詳細又是雜史傳類志怪小說——《漢武故事》。館陶公主女兒陳皇后小名“阿嬌”就來源於此。

    漢景帝為什麼要給漢武帝取名“劉彘”?

    王娡得幸,進而懷孕。為顯示肚子裡孩子的特殊性,憑此母以子為貴。她跟漢景帝劉啟說:

    我身懷時,做夢,夢到有一輪熾熱而巨大的太陽,從天而降,破窗而入,撲進我的腹中。

    不得不說王娡這個女人很有手段……劉啟答覆她道:

    這是貴兆。

    王娡“夢日入其懷”,隨後漢景帝又做了一個夢,他夢到當朝高祖劉邦,劉邦對孫子劉啟說:

    王夫人生子,可以為其取名為“彘”

    於是,當王娡分娩生男時,該男子就被冠名為“彘”。這種說法一分化為二:

    第一,1996年出品的電視劇《漢武帝》裡交代說:劉邦託夢劉啟,並交代他好生照料該子,將來他是要當漢家盛主。所以,“彘”是豬,豬諧音“主”;

    第二,2004年出品的《漢武大帝》說:劉徹小時候最像劉啟,尤其是他的鼻子,像高祖劉邦。劉邦就喜歡小豬,所以取名為“彘兒”。

    總結以上所述,漢景帝為漢武帝取名“彘兒”,是因為劉邦的緣故。

    實際上,漢武帝不叫“劉彘”,只是小名“彘兒”,或說乳名“彘兒”。彘,豬也,名字接地氣,賤名嘛,好養活。猶如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雉,野雞。雉奴呢,小野雞的意思。貞觀十七年,李世民選太子,《資治通鑑》記載:

    公勸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

    世功莫大於高祖,漢武帝的小名跟高祖劉邦扯上關係,甚至是他親自命名的。這對漢武帝來說,有沒有好處?

    公元前150年,太子劉榮被廢,他被冊立為太子。

    當然了,小名“彘”上不得檯面,加上漢武帝聰慧,所以取名“徹”。徹,通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徹,明徹,乃智慧也。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大都督呂蒙帶徐盛丁奉和魏國的呂虔文聘李通對戰,哪一方會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