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讀
-
2 # 任說天下
民國時期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確實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無論春秋冬夏一直是以長衫遮體。我們從他遺留的歷史照片上就不難看出,杜月笙基本上每一張照片都是穿著長衫。
那麼杜月笙為何會一直偏愛長衫呢?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上下幾點:
一,杜月笙出身貧寒,幼年父母先後離世,杜月笙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流浪街頭,以乞討為生,勉強度命。經常是衣不遮體狼狽不堪,後來志向遠大的杜月笙,終於在上海灘闖出來名堂,成了名震上海灘的“青幫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最輝煌的時候,他的產業幾乎佔據了上海灘半壁江山。如魚得水,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黑白兩道通吃。但是杜月笙富裕了他依然忘不了以前窮苦的日子,因此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所以他就以一件長衫來作為他的標誌性著裝。
目的就是證明他杜月笙現在發跡了,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衣不遮體的窮小子啦!
二,杜月笙是黑道出身,因為他身上刺有紋身,所以當杜月笙發跡後,他為了洗白自己的黑幫身份,他便經常穿長衫來遮掩自己身上的紋身,就算是在炎炎夏日,杜月笙仍然穿長衫,扣紐扣。保持著一種紳士風度。他覺得這樣才算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久而久之穿長衫已成了杜月笙的習慣。
三,杜月笙這個人沒有讀過什麼書,算是個文盲,但是他卻特別羨慕尊重讀書人。因為在當時凡事穿長衫的人大多都是文人墨客,所以杜月笙就效仿這些文人的裝扮,穿起了長衫。並且還時常手裡拿著一把摺扇,這也成了他標誌性的動作。
杜月笙成為青幫大佬後,更是規定自己的門徒,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要著裝整潔,衣冠不整袒胸露背者他都禁止進入杜門。
這就是一代梟雄杜月笙的特性,杜月笙穿長衫的這一習慣也一直延續了一生。
-
3 # 歷史三日談
當然,杜月笙穿長衫絕不是為了與自己長的特別低調的外貿搭配,而是出於自身追求的考慮,杜月笙也年輕過、也年少輕狂過,想當年也是狂的沒邊,生怕別人認不出自己,在穿衣打扮上是十分高調的,當時耍流氓高調一點穿什麼?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不可能是長衫長衫都是知書達禮的文明人穿的衣服,杜月笙哪能瞧得上這個,人家穿的是短衣短褂,頭上是明晃晃油膩膩的髮蠟,再戴上一根在當時十分流行的手指頭粗金鍊子,這才是杜月笙本來的扮相。
就是在他發家之處,杜月笙都沒覺得自己這身行頭有什麼不妥,高調嗎?要的就是高調不是!但是杜月笙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也可以說身在曹營心在漢,杜月笙混著混著就發現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才咣噹,也就是真正厲害的從不在於外在是個啥。
你要是個人無,啥都不穿不戴別人也得敬你三分,你要是個小癟三,就是穿上貂皮來,也會被人當個狗皮對待,特別是杜月笙後來向工商界轉型,大家都不帶大金鍊子,大家都不穿短衣短褂。
杜月笙也有意在穿衣打扮上跟上潮流,主動放棄了暴露身份的裝束,開始以長衫示人,自習查閱杜月笙留下來的照片,基本上都是長衫,而且都是正襟危坐的那種,釦子是一定要全部扣齊的,不管天再熱,都是如此!
-
4 # 有書共讀
提到杜月笙,世人皆不陌生。他作為昔日叱吒上海的青幫三巨頭之一,其由小癟三成功逆襲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同時他遵循的人心至上等處世理念,亦被世人當成了職場行為原則。他在世人心中一反尋常流氓形象,而成了“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君子先生。
其實我們觀民國照片,就會發現幾乎每一張照片上的杜月笙都是一襲長衫,而且領口的紐扣系的嚴嚴實實,給人一種穩重文雅之態。
這與我們印象中黑幫老大袖頭高挽,敞胸露懷的粗鄙的短打扮不同。那杜月笙為什麼偏愛穿長衫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杜月笙雖自幼失學,卻崇尚文化渴望成為文化先生。
杜月笙,1888年出生於上海浦東貧寒之家,年幼失祜只得倚仗親戚寄人籬下,根本就無入學機會,幾乎就是大字不識的睜眼瞎。
後來他迫於生計,14歲時就到上海灘混生活。他從水果店學徒做起,一路憑藉機緣與自己人情練達的睿智,竟由泥鰍躍龍門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齊名的青幫大佬。
杜月笙雖成上海黑幫風雲人物,可其內心需求與黃金榮等人大相徑庭。就如黃金榮總喜歡人們稱其老闆,以彰顯其耀武揚威的勢力。可是杜月笙卻喜歡人們稱其先生,先生一詞既顯示他行事低調,更顯露了他對幼年學業缺失的遺憾,以及他對成為有學問之人的極度渴望。
由此可見黃金榮還停留在打打殺殺的粗人層面,杜月笙視野更開闊,他在極力躍上更高的文化先生層面,以彌補心中缺失之洞。
我們皆知長衫是舊社會文化人標誌。就如孔乙己即使落魄到站在櫃檯旁,就著茴香豆飲酒也要穿長衫彰顯文人身份。我們是不是由此可見窺見杜月笙偏愛長衫的點滴原因呢?
不過杜月笙可不只是穿長衫那麼簡單,他為學文化亦是煞費苦心。他不識字無法讀書就請人到家中講評書,他透過聽歷史故事來學習參透權謀之術與處世哲學。他的許多處世理念皆由聽書而來,由此可見其悟性之高。
同時他還請專職老師教其識字練書法,甚至他為開闊視野廣交文化名人,就連性孤傲的章太炎亦被其感動結為莫逆之交。
我們知道章太炎學識淵博,堪稱當世頂尖大儒,尋常人豈能入其眼中?
他卻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風骨,他一旦認可杜月笙就傾力為其講學佈道,並將其本名月生改為月笙字鏞,透過改名字為杜月笙提升文化氣息。
天道酬勤,杜月笙在章太炎的調教下,竟練成一手漂亮楷書。
我們今日觀杜月笙遒勁雋秀的書法作品,怎能想到作者曾經目不識丁呢?可見杜月笙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所付出的努力與自律,真的超出我們想象。
杜月笙不但要求自己苦學文化,而且更重視子女教育。
他每天看見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學習成績,如有懈怠必受到嚴懲,以致孩子們看到他猶如老鼠見到貓,唯恐避之不及,所幸孩子們在其嚴苛之下多學業優異。
如果說杜月笙只提高自家的文化修養,還不足以令人讚歎。他竟然在上海捐建了一所職業技術學校,也就是今日的江蘇科技大學,只不過校址搬遷到了鎮江。
杜月笙不但有辦學的遠見卓識,同時他還向租界內的幾個大圖書館捐贈大量書籍,其中《西行漫記》、《魯迅全集》可是當時禁書。只因這些書上有杜月笙贈的印章,別有用心之人才不敢將書銷燬,由此這些革命書籍才得以廣為傳閱。
我們由杜月笙為向文化先生靠攏所做點點滴滴,就可以體會到杜月笙偏愛長衫,其實就是對渴望成為文化先生的一種內心訴求,
二,細節彰顯一個人的格局,杜月笙更渴望洗白成君子先生。
有時從一個人言談舉止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
比如杜月笙幼年家境貧寒,就連一個月五角錢的學費都出不起。我們想象中的貧窮之人,大多都是衣不蔽體骯髒邋遢形象,可是杜月笙無論境況多麼落魄,都把自己拾掇的乾淨利落。
我們由此細節不但可以看出杜月笙對別人的尊重,更有他對自己的高要求,即使在最低境遇也要活出最好模樣。
杜月笙成為上海黑老大之後亦有過黑社會標配打扮。
可是當他真正想融入上流社會時,才發現那些真正有教養之人,不是西裝革履就是一襲長衫,更無一人手帶頗具土豪氣息的大金戒指,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高貴氣質令人景仰。
杜月笙再看看自己高挽的袖口,看看胳膊上裸露在外的紋身刺青,看看晃眼的大金戒指直感芒刺在背自慚形穢。
據說杜月笙為成為真正人上人,放下了酷愛多年的煙槍決定戒菸,又擼下戒指放入保險箱,同時穿起長衫並把領口袖口整理的嚴嚴實實,掩起刺青黑幫標識。
杜月笙說到做到,這身裝扮一直延續到其去世之日。無論夏天多熱他都身著長衫衣著得體才見客人。就如有一年七月上海舉辦足球賽,主辦方邀請杜月笙前去做開球嘉賓。杜月笙亦穿著一襲長衫到場,可是天氣實在太熱了,他只得下場象徵性踢了一下球就匆匆離場了。這就是對自己要求嚴苛的杜月笙。
同時杜月笙為改變世人對杜門的看法,不再見到杜門弟子皆避而遠之,他嚴禁敞胸露懷一身短打扮的弟子出入杜門,要求弟子一律衣著莊重整潔利落。
其實杜月笙不只是透過改穿長衫洗白自己,他亦在逐步摒棄黃賭毒產業向正規產業進軍。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杜月笙的產業基本都是正當產業謀利了。
杜月笙不遺餘力的洗白自己脫離黑幫印記,也終於為自己賺足了人面、情面、場面,成了黑白通吃的上海皇帝。英華人寫的《上海名人錄》,曾將杜月笙描述成自幼經商的最有權勢的居民。可見杜月笙在人們眼中已不是百分百的黑幫老大,而逐漸成了工商界領袖。
杜月笙偏愛長衫,其實就是其時刻要求自己跳的更高的大格局。雖然杜月笙一生洗白並未達到自己完美要求,但其已做到了自己極致。其臨終前要求子女們繼續洗白家族黑幫氣息,嚴禁子女涉足黑幫,堅持走文化路線獨立自主掙乾淨錢。
杜門後人秉承父親家訓,不論經商或做學問皆徹底擺脫了黑幫印記。尤其是其么兒杜維善,已成世界聞名的收藏家與古錢幣研究專家,他並將自己收藏的價值連城的多枚古錢幣,捐給了上海博物館,為祖國考古事業盡了綿薄之力。
九泉之下的杜月笙看到後人如此優秀,也許會覺得自己堅持穿長衫值得了。
-
5 # 憤怒的面瓜
在杜月笙留下的照片中,幾乎全是穿長衫的,不僅如此,釦子也都摳得很緊,一襲長衫,一把摺扇,誰說是流氓?分明是京劇中儒雅的讀書人嘛。
不過我還是很“不懷好意”的想起烏鴉和孔雀的故事。
烏鴉羨慕孔雀漂亮,有兩種辦法,一是撿一隻孔雀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儘量向孔雀看齊,再一個辦法就是趁孔雀不在意的時候,把孔雀的羽毛拔掉,前者是從羨慕到嚮往,後者卻是羨慕嫉妒恨——有些大老粗整讀書人,手段之黑,令人髮指,但杜月笙很顯然屬於前者。
杜月笙出身貧寒,無緣讀書,所以對讀書人有一種天然的嚮往,他發跡後對讀書人十分優待,興辦學校和圖書館,培養子女向學向善,他因此結交了大批的朋友,遍及新聞界、知識界、政界。
上海灘三巨頭,張嘯林喜歡別人稱他“張大帥”,黃金榮喜歡別人叫他“黃老闆”,杜月笙終生卻喜歡別人叫他“杜先生”。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品位”,終究“上流”不起來,要真的成為一個 有地位的人,就必須讓文化人看得起。
黃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便差人每月送去500大洋。
袍哥首領、川軍師長範紹增初到上海,杜月笙親自為他削梨。
落臺總統黎元洪來到上海,杜月笙卻帶著保鏢畢恭畢敬日夜守護,黎元洪的秘書長感動地為他寫了一幅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以此種手段,章太炎、章士釗、楊度、江一平、鄭毓秀、陳群、楊雲史、楊千里等人都跟他“平生風義兼師友”。章太炎還為杜月笙撰寫了《高橋杜氏祠堂記》,把杜月笙的先祖們狠狠誇了一頓。
有人把杜月笙的長衫情結解釋稱附庸風雅,不以為然,但是這說明至少風雅還值錢,總比斯文掃地強得多。
回覆列表
杜月笙穿著教書先生的長衫,手裡握著刀子,在舊時代的十里洋場上海攤縱橫。
杜月笙可以殺死任何人,但他可以將刀子放下。
杜先生為什麼執著去穿長衫呢? 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打造自身的社交屬性,還有他個人的喜好。
民國穿長衫的都是什麼人?都是舊知識分子,如辜鴻銘,魯迅等等清末民初鼎鼎大名的高階知識分子。
杜先生一來是確實是苦出身,沒什麼文化水平,但是人家情商一等一的高,還善於學習。二來,杜先生確實身材高瘦,套上長衫十分有型,加上後期養氣功夫一流,不相熟的人必然以為是個教授,再不濟也是個混文化界的讀書人。
這也是他能在軍政商民都吃得開的原因:
軍隊看實力,杜先生手下門徒何止上千,杜先生振臂一呼,萬千底層民眾呼應,想要控制上海灘這片寶地,沒有杜先生絕對不可能。(這就是杜先生在軍界的最重要資本)軍官一看杜先生是個讀書人,自然不會過於為難他。
政客看能力,杜先生廣交全國各地黑道白道,誰人不賣幾分薄面與杜先生。杜先生對官面上的都是嚴肅談判,那麼作為常人最高階的長衫就是最好的裝扮。普通官員調任上海,若沒有杜先生,怕是3天就得滾蛋。(杜先生的上海灘就是這麼霸道!)
商人看金錢,既然是黑幫,那麼走私等等各類暴利生意是少不了,想在上海辦廠的得杜先生先點頭,才能提交到市政廳。(隱隱然上海灘皇帝)杜先生行俠仗義,仗義疏財,長衫下依舊是俠肝義膽,令上海商人敬佩不已。
百姓看人情,杜先生苦出身,對下層民眾寬容仁厚,時常接濟他們。一身長衫就區別了曾經也是窮苦人的歷史。黃包車伕都直說:“做人要學杜先生。”
自有了長衫,那麼杜先生路子越走越寬,直至風靡一時。
上海三巨頭,張哮林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黃金榮喜歡別人叫他“黃老闆”,杜月笙喜歡別人叫他“杜先生”。
而先生,在古代向來是對有大學問之人的尊敬之語。杜月笙從小家境貧寒,沒讀過書,不過他對文人素來十分敬仰。對章太炎,楊度等文人,也是十分關照。
因此,他雖然成為上海三大亨,青幫大佬,但是心裡對文人的敬仰並沒有因為他的身份減弱半分!
可能在他的心裡,如果當年的他出生於書香門第,那他一定會成為章太炎這樣的國學大師。
可是,這輩子都不可能了。這一襲長衫,喜歡聽別人恭維一句杜先生,大概就是他對於這個遺憾最好的慰藉了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