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搞哥讀史
-
2 # 坐看雨收雲散
太平天國後期,在戰爭中成長起來兩顆耀眼的將星。一是陳玉成,二是李秀成。這二人擔起了太平天國的重現輝煌的重任。陳玉成因叛途出賣,被捕不降,英勇就義。李秀成獨支天國大廈,被洪秀全數度猜疑,但李秀成毫不在乎,以天國危亡為已任,率軍與清軍百戰頑強不屈。但終因天國勢衰,清軍越來越強大,被圍天京孤城。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天王不聽李秀成忠勸,撤離天京以圖東山再起。而是死守困城。李秀成無奈率領天京軍民對清軍殊死抵抗,直至城陷。又不顧老母和妻兒,護幼天王逃遁。被曾國荃活捉,曾國峑非常憎恨李秀成的拼死抵抗,就對李秀成進行非人的折磨,李秀成大義凜然,沒有向曾國峑低頭。
五天以後,曾國藩趕到李秀成關押之地,與李密談幾個時辰後,李答應投降清廷。李秀成以每天近萬字的速度,寫下了太平天國的發展壯大建國以及後期的滅亡,分析了天國成功和滅亡的原因。對於後世瞭解天國曆史留下了寶貴資料。對於幼天王的資訊及餘部的去向都沒有向清廷透露實情。但是狡猾的曾國藩並沒有把李秀成交給清廷處理而是把李秀成殺害了!
關於李秀成投降的原因,眾說紛雲。我想李秀成決不是貪生怕死。他投降的目的大約兩個方面。
一為天國留下珍貴的史料,以供後人瞭解真正的太平天國。
二借招供時汙陷曾國藩弟兄和湘軍與朝廷有二心,讓清廷與曾國藩互相猜忌引發火併。為天國復仇!李秀成視死如歸,鐵骨錚錚,怎能真心降清!你說呢?
-
3 # 布夫舟
首先來說李秀成投降本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目前並沒有統一定論。李秀成是在南京被清軍攻下以後,他將自己的好馬讓給幼天王,自己才將被清軍俘虜的。之後,他遭到了曾國荃的瘋狂折磨,用錐子刺遍全身,血流如注,但是他泰然自若,並沒有投降。從這一點來說,他對太平天國是忠誠的。
後來,曾國藩親自審問他,據說兩個人聊得相當不錯。李秀成寫了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講述太平天國的興亡始末。最後,曾國藩違抗朝廷的旨意,擅自殺了李秀成。不過,好在曾國藩並沒有折磨他。很多人根據《李秀成自述》中對曾國藩有吹捧的意思,因而懷疑李秀成投降了。
從李秀成被俘到自殺,前後僅有16天,特別是最後《李秀成自述》吹捧曾國藩,引發了極大關注。首先一點,李秀成寫的《李秀成自述》,到底是不是真的?目前來看,這份自述曾國藩是篡改過的,真正李秀成的手跡一直到1944年才在曾國藩的舊宅中發現。
至於李秀成為什麼要吹捧曾國藩,一方面有人認為李秀成是為了效法姜維,鼓勵曾國藩起來反抗滿清,希望恢復太平天國;另一方,有人認為李秀成最後對太平天國失去信心,因而妥協投降。不過總的來說,不管李秀成是否投降,他對太平天國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是功大於過的。
-
4 # 海闊天空9272501851666
因為李秀成的初衷是詐降,因為天京破城時如果李怕死的話就不會把自己的好馬讓給小天王,畢竟保命要緊。另外可能也是清朝政府故意誹謗太平天國的將領,我個人的觀點是曾國藩想要太平天國的寶藏,所以遲遲沒有殺李,最後可能什麼都沒有問出來,所以羞辱一番將李殺害,還扣上了很多帽子,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箇中情形可能已經無人瞭解了。
-
5 # 立志成蟲
李秀成如果真投降了可能不會被殺吧?至少不會死的那麼快,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李秀成投降的說法來自《李秀成自述》,寫完後就被殺了,是曾國藩報告給朝廷的,死無對證,曾國藩擅殺李秀成是不是殺人滅口有沒有進行篡改刪減爭論質疑一直都大的很。縱觀李秀成一生,也不大可能是個貪生怕死軟骨頭的投降分子,即使《李秀成自述》裡有吹捧曾國藩的內容,難道曾國藩等人就沒有對太平天國的將領有過讚美之詞嗎?最起碼石達開和陳玉成就義時的英勇表現清廷也沒有汙衊他們是瑟瑟發抖大小便失禁跪地求饒吧?都是同時代的風雲人物,相互欣賞敬佩是人之常情,無需誇大成有投降的心思
-
6 # 雁小驢
1862年,陳玉成困守廬州,被湘軍包圍,不得已走壽州投奔苗沛霖。然而,苗沛霖首鼠兩端,出賣了陳玉成,把他捆送至勝保大營。
後來,專家論及陳玉成被俘後寧死不屈,多引用下面四種資料。
一、《勝保事類記》
1915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一本《清代野記》,作者用的是筆名,叫做“梁溪坐觀老人”,書中編寫了從咸豐到宣統的四朝軼事。
梁溪坐觀老人名叫張祖翼,其父張承濤做過勝保的幕僚。陳玉成被俘前後,張父一直都在勝保軍中。
多年以後,張祖翼寫了一篇《勝保事類記》,編在了《清代野記》裡面。其中,就有陳玉成被俘後的情形。
有關陳玉成寧死不屈的文字如下:
時勝駐軍於河陝之交,得陳大喜,剋日親訊,盛投軍衛,陳立而不跪,大笑曰:“爾乃我手中敗將,尚靦然高坐以訊我乎!”因歷舉與勝交綏事。勝大慚,命囚之。
二、《被虜紀略》
趙雨村是個河南光州的少年,1861年7月,他被太平軍陳玉成部擄去。直到陳玉成走壽州之前,趙雨村一直呆在廬州英王軍中。事後,趙雨村返回家鄉,用刀口餘生的筆名把在陳玉成軍中的經歷寫了下來,名為《被虜紀略》。
陳玉成被俘時,趙雨村雖然不在現場,卻根據傳聞記下了此事。
有關陳玉成寧死不屈的文字如下:
苗將英王送與勝保,宮保坐中軍帳,旗幟槍炮排列森嚴,凡帶兵營官皆要站班,耀武揚威。升座,叫英王陳玉成上來。英王上去,左右叫跪,大罵雲(指著勝保)“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Quattroporte在天朝是開國元勳,本Quattroporte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石山塌而貳十五營,全軍覆沒,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爾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罵罷鋪墊而坐。
三、《書陳玉成苗沛霖二賊伏誅事》
薛福成是曾國藩的幕僚,太平天國天京陷落後的同治四年,薛福成入曾國藩幕府。事後,他寫了許多獨家爆料出來,《書陳玉成苗沛霖二賊伏誅事》就是其中之一。
有關陳玉成寧死不屈的文字如下:
(苗沛霖)送勝保軍中。勝保欲降之,不屈,因述勝保敗狀以為誚。
四、《陳玉成被擒記》
1920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了一本《清代軼聞》,編寫者為裘毓麟。其中,有一篇名為《陳玉成被擒記》的筆記。儘管《陳玉成被擒記》抄襲並演繹《勝保事類記》的可能性極大,但因為此文描寫最為生動,有關陳玉成的名句“大夫死則死爾,何饒舌也?”便是出自此文,所以不少人還是喜歡引用。
有關陳玉成寧死不屈的文字如下:
玉成既為苗沛霖所賺,解至勝保營。玉成入,勝保高坐愕眙曰:“成天豫何不跪也?”玉成曰:“吾英王,非成天豫,奚跪為?爾本吾敗將,何向吾作態?”勝保曰:“然則曷為我擒?”玉成曰;“吾自投網羅,豈爾之力?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爾猶記合肥官亭,爾騎兵二萬,與吾戰後,有一存否乎?”勝保默然。予酒食,勸之降,玉成曰:“大夫死則死爾,何饒舌也?”乃殺之。死年二十六。
小編雖然給出了四份史料,但四份史料卻都寫了同一件事。那就是陳玉成被俘後,面對勝保不可一世的傲慢,展開了毒舌反擊。不過說實話,令小編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勝保。試想,如果喚作小編,身為大帥被敵人當著部下的面這麼揭老底,早就讓人把他叉下去打嘴了。
其實,李秀成被俘後,在類似的情形下,表現也不差。
趙烈文是曾國荃的幕僚,李秀成被俘後,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想起當初雨花臺大戰被李秀成打的很慘,便拿著刀刺李秀成的大腿。趙烈文聽說後跑來阻攔,並把此事記錄在當天的日記裡面。
趙烈文的日記,是親歷者實時的記載,比上述四種史料可信的多。
聞生擒偽忠王至,中丞親訊,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或告予,予以此人內中所重,急趨至中丞處耳語止之。中丞盛怒,於座躍起,厲聲言:“此土賊耳,安足留,豈欲獻俘耶?”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動。
所以說,陳玉成和李秀成被俘後,面對或傲慢,或兇殘的敵人,表現都可以用“寧死不屈”這個詞語來形容。而且,李秀成面對的是拿刀割肉的曾國荃,陳玉成面對的卻是一罵就慫的勝保,在第一回合,小編說李秀成比陳玉成寧死不屈度還要多一些,應該沒人有意見吧?
不過,李秀成寧死不屈後很快寫了一篇自述,並在特殊時期被太祖定下了調子:“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忠王不終,不足為訓。”雖然他就義時的表現依舊寧死不屈。但自此,李秀成投降之名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其實,有一份史料向來為世人所忽略,因為它記錄了英王被俘寧死不屈之後,和李秀成寫自述的情形有點象,也就是不那麼“寧死不屈”的一面。
勝保是獲得陳玉成的滿清大員,陳玉成被俘後,勝保在奏報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粵逆之素稱狡悍,以陳玉成、石達開為最,奴才當以陳玉成必能洞悉賊情,因派員予以酒食,賜還衣履,使之詳述。陳得才之由豫犯秦及勾結石逆由川入陝,皆該逆主謀,所有逆匪張落刑、陳大喜等皆伊收錄之眾,聽其指揮者,詢以能否招致石達開、陳得才。始則雲必須親筆之書,繼則雲尚須斟酌,蓋其心猶向粵逆也。
所以說,陳玉成被俘後,並不是時時刻刻呈現打雞血狀態寧死不屈的,如果有機可乘,他也隨時可以與敵人虛以委蛇。
然而,勝保是滿族親貴,陳玉成即使虛以委蛇,也無機可乘。勝保儘管最終被朝廷賜死,但他的身家性命是與滿人緊緊捆綁在一起的。曾國藩則不然,他是漢人,在攻克天京後,手握兵權,受到朝廷的猜忌。所以李秀成只要有機會,就會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寫自述之名勸曾國藩造反。李秀成考慮的是太平天國的未來,所以沒有一直祭起寧死不屈的法器,所以在後世吃瓜群眾的眼中,也就不那麼“漂亮”,顯得就不如陳玉成遠甚了。
其實,很多人對陳玉成有一種思維定式,就是總認為他年輕單純,其實不然。比如廬州被困,陳玉成向陳坤書寫信求援,按照太平天國的規定,陳玉成要在陳坤書面前自稱兄,稱呼陳坤書為弟。然而,在求援信裡面,他卻稱呼自己為弟,反而一口一個兄管陳坤書叫著。很顯然,陳玉成就是一個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降低身段之人。
事實上英忠如果角色互換,陳玉成也會作李秀成一樣的事。
回覆列表
李秀成表示願意向清廷投降一事,出自其臨終前在獄中的供詞。曾國藩一開始上報給清廷的李秀成供詞手稿,是經曾國藩刪減的版本。後來在清廷的要求下,曾國藩陸續補上了被刪減的“天朝十誤”、“招降十要”、“防鬼反為先”等內容,但仍然不是全本。
直到1963年,曾國藩的後人曾約農將李秀成的供詞原稿影印本出版,才有了更為接近原貌的手稿版本。這一版本的問世,也證明了李秀成的確曾在供詞中表達了希望投降清朝的意願。
不過,對李秀成投降一事,我們也要辯證地來看。畢竟曾國藩最後沒有接受李秀成的投降,在他寫完供詞後就匆匆把他殺了,沒有人知道李秀成是否真心投降,我們也並不排除李秀成此舉是為了離間清廷與湘軍的可能性。而像清廷投誠明面上的理由,李秀成自己在供詞中已經自己做出瞭解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李秀成稱自己對太平天國無信仰可言李秀成在供詞中稱:“罪將是本不才,自幼在家為窮民,而圖日食,並不知天王圖國之為,來者數萬之眾願隨,獨非我一人愚蒙。我出名作事三四年之間,方知我李秀成微名也。”
面對一個敵對方投誠過來的人,清廷最看重的並不是其的能力,而是其忠誠。碰巧,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封號,叫做“忠王”,別人自然會想,李秀成是對太平天國、對洪秀全忠心才會得到這個封號的。
李秀成便用這段話,對上面這個觀點進行了否定。李秀成表示,自己從小是窮民,之所以加入太平天國,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根本不知道洪秀全有何政治目的,更不是因為信仰拜上帝會才加入太平軍的。
當洪秀全還在世時,他李秀成與曾國藩是各為其主。而如今洪秀全已身死,太平天國已經滅亡,李秀成便是自由身,此時他投降清朝,便不可謂其不忠了。
二、太平天國遊兵散將為害百姓李秀成認為,洪秀全一死,太平軍已經群龍無首,失去首領的太平軍只會重新變為流寇,為害百姓。所以李秀成在供詞中說:“今主死國亡,我兵數十萬眾亂壞世民間,我不能衛國,致其害民,皆我之罪也。”而李秀成自認在太平軍中有一定的威望,對他們是具有一定的號召力的。既然太平天國已經亡國,越早結束戰亂越好。這一條理由,完全是出於國家和百姓的福祉考慮的。
三、曾國藩對李秀成本人“恩惠甚深”這一條理由,看起來主要是李秀成的違心之語。比如什麼“承禁囚籠,蒙九帥恩給飯茶足食,老中堂玉駕由皖而來,當承訊問,我見老中堂大義恩深,實大鴻才,心悔未及”,還有“今見老中堂恩惠甚深,中丞大人智才愛眾,惜士恩良,我願將部下兩岸陸續收全,而酬高厚。”都是一些階下囚給勝利者戴高帽說的話。不過,李秀成這番話背後的用意卻值得推敲。
李秀成在這裡口口聲聲說自己投降是因為曾國藩、曾國荃,卻隻字不提清朝,不提太后、皇帝。一個有能力收全太平軍“數十萬眾”的人,卻只對曾氏兄弟表忠心,不得不令清廷感到疑懼。所以有觀點認為,李秀成生前或曾策反曾國藩,勸他揮師北上推翻清朝,恢復漢人江山。但正如一首詩所說的:“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李秀成未能再次大展拳腳,便已受戮身死,其投降清朝背後是真心還是假意,也不可能再被人們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