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岢嵐二十五
-
2 # 大獅
這個標題不該使用“苟延殘喘”這個成語,朱可夫沒有你想象中的厲害,德軍更沒有想象中的不堪。確切來說,所謂的“土星計劃”(也稱‘土星行動’)並沒有想象中的完美,也沒有想象中的容易。
土星計劃的最初出現是在1942年,由於“天王星行動”的成功,蘇聯開始有些沾沾自喜。天王星行動在近代戰爭史上確實是個優秀的計劃,這個計劃致使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第6軍團以及第4機械化裝甲軍團,約300000人被包圍。(戰爭結果為德軍僅有90000人生還被俘,最終回到德國的只有可憐的5000人。)
為了擴大勝利,斯大林與參謀部計劃來一個冬季攻勢來延續勝利戰果,這個計劃被命名為“土星計劃”。確切來說,這個計劃並非朱可夫的觀點,將其放在朱可夫一個人身上,顯然是不正確的。而且當時斯大林對於科涅夫的企望更高,他不認為朱可夫是多麼優秀的指揮官。
蘇軍計劃利用沃羅涅日方面軍對付義大利第8集團軍,與此同時西南方面軍猛攻霍利特集團軍。隨後兩個集團軍一併佔領並切斷沃羅涅日到羅斯托夫的鐵路。這樣一來,中央集團軍南下解救南方集團軍的道路就會被切斷。而斯大林方面軍沿著頓河向西突擊後,與以上兩個集團軍回合後,共同攻佔軍事要地“羅斯托夫”。如果計劃成功,羅斯托夫地區的德國A集團軍群將有20萬人有來無回。這將導致第三帝國提前垮臺。
“土星計劃”交由朱可夫指揮,但計劃沒有變化大,戰場形勢的逆轉使得土星計劃不可能完美實施。在參謀部做了重現判斷後,決定放棄土星計劃,轉而實施備用方案“小土星行動”。
至於為何要取消,主要是因為蘇軍低估了對手的實力,羅斯托夫的德軍人數高達20餘萬,他們裝備優良,物資充足,而且身經百戰,想要在短時間內消滅這麼多人,簡直是天方夜譚。
而一些事先被圍困的德軍選擇了拼死反攻,比如頓河下游的德軍甚至一度進攻到距離斯大林格勒僅40公里的地方。德軍曼施坦因也沒有放棄解救斯大林格勒的行動,第57裝甲集團整裝待發。
如果集結三個方面軍強行攻打羅斯托夫,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保盧斯或許會趁機反撲,這樣的話,此前處於勝算的天王星計劃就有可能破滅。而曼施坦因也會趁機找機會打擊蘇軍。事實證明這些顧慮是對的,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會戰中蘇軍就嚐到了苦果,曼施坦因使用“回形針”戰術痛打蘇軍。
種種戰況預示土星計劃不可能完美實施,就算成功,付出的代價也會巨大,甚至有可能造成斯大林格勒前的被動局面。最終,土星計劃被叫停,而這個計劃也提前觸發了二戰史上一次著名戰役——庫爾斯克戰役。
-
3 # 探測衛星A
終止土星計劃,在現在看來究竟是好是壞,也很難說清楚。
當然“土星”計劃能順利實現,必定能徹底解決德軍的整個南翼,也必定能更順利地加速戰爭的順利程序,甚至可以提早1~2結束戰爭。
但如果失敗,則也可能丟掉來之不易的整個南翼勝利在望的局面,甚至被德軍反敗為勝,從而導致輸掉整個蘇德戰爭。
如果12月10日按原計劃蘇軍正式發起土星行動,蘇西南、沃羅涅日方面軍直搗羅斯托夫話,帶給德第2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將是難以應對的災難局面,或許能成功。這裡的關鍵是時間,其次還是時間,時間決定一切,只有在2~3周內奪取羅斯托夫,蘇軍才有大勝的機會,否則混戰帶來的局面將難以把控,甚至被德軍轉敗為勝。
假設12月10日發起土星計劃,蘇軍可投入的兵力是近衛第1集團軍和近衛第3集團軍等二、三個集團軍(近衛第3集團軍由近衛第1集團軍分拆而來,近衛第2集團軍已調至斯大林格勒西北部),但從前期蘇軍進攻戰的表現來看,此時進攻戰的能力並不強,是否能在2~3個星期內牢牢佔領羅斯托夫,蘇軍高階們將軍很清楚。
德軍相應的應對措施就是:暫停高加索A集團軍群的攻勢,回援頓河流域;從法國調集援兵(有黨衛軍第2裝甲軍等在內10個師可調);從中央集團軍群調集援兵(甚至放棄熱勒夫),並在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大部分割槽域採取機動作戰方式,以支援南方的決戰。這些援兵都會陸續在2~3星期內抵達。
遭到攻擊區域的德軍,在逐步退卻的同時,第2和第4裝甲集團軍將夾擊攻向羅斯托夫的蘇軍兩翼,二軍併產生混戰。當時在羅斯托夫德軍也增強了防禦力量,10月抵達的503重灌營也駐紮在此。
可見土星攻勢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相當的風險……
-
4 # 戰略論
首先“土星”計劃並沒有放棄,而是將進攻規模大大縮小了,成了一個“小土星”計劃,其次這個計劃的更改並不是朱可夫就可以決定的,儘管他已經是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副統帥,是斯大林的代表,但是朱可夫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權力去更改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進攻計劃,最終的決定權一直在斯大林手中。不過不得不承認,朱可夫的建議對斯大林最終的決定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畢竟朱可夫是當時斯大林最為信任的將領。
另一個需要說明的就是,放棄或者準確的說是縮小“土星”計劃並不能說讓德軍多苟延殘喘了兩年,這是極其錯誤的看法,相反是恰恰是蘇軍的這一正確更改從而保證了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的決定性勝利,扭轉了東線的不利態勢。原本的“土星”計劃是南翼蘇軍在粉碎斯大林格勒附近德軍後,隨意全線向西、西南方向推進,徹底打垮德軍B集團軍群的防線,進而前出到羅斯托夫,切斷高加索A集團軍群的退路,圍殲掉德軍這支戰略集團。這個計劃的規模比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還要龐大,突擊距離更加深遠,這自然對蘇軍的兵力和後勤補給提出很大的挑戰。
然而戰局的發展並不如蘇軍所計劃的那樣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被包圍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規模遠遠超出了蘇軍最高統帥部的預計,一開始蘇軍最高統帥部以為包圍圈裡的德軍只有不到10萬人,所以要求南翼蘇軍在迅速解決點包圍圈裡的德軍後,便立刻全部投入到下一階段的進攻中,即“土星”計劃行動。但是實際包圍圈裡的德軍(包括僕從國士兵)超過了30萬人,蘇軍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消滅這支軍隊,反而導致蘇軍兩個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主力都被牽制在了這裡,只有西南方面軍能夠投入“土星”計劃中,僅靠這一個方面軍不可能擔負起深遠的突擊任務,這最終導致了蘇軍最高統帥部對原來的“土星”計劃做出了重大修改,放棄了圍殲A集團軍群的宏偉目標。
如果蘇軍執意要發起“土星”行動,那麼極有可能會遭遇嚴重的失敗,甚至可能會失去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的機會,喪失之前取得的全部優勢。這並不是危言損聽,試想下,發起這樣大規模的攻勢必然導致蘇軍不得不放棄對第6集團軍的進攻而轉入圍困,讓第6集團軍得以繼續殘喘,更加嚴重的是對於羅斯托夫這樣的戰略目標做突擊必然會讓希特勒認識到將A集團軍群迅速從高加索撤回的必要性,從而加速了這個集團軍群向頓河集團軍群的靠攏甚至是併入到該集團軍群中,從而使德軍的戰線大大縮短,並擁有向蘇軍反擊的實力,不僅會粉碎蘇軍的進攻行動,也極有可能會打破蘇軍對第6集團軍的合圍,扭轉整個南翼的態勢。而且由於斯大林格勒德軍的存在,蘇軍在南翼發起進攻的後勤補給狀況非常惡劣,所有的鐵路都要經過斯大林格勒,而它們都被德軍第6集團軍所切斷了,能否保證“土星”行動的後勤補給存在很大疑問。
從戰略上看,蘇軍假使執意發起“土星”行動無疑於犯了。和德軍在夏季一樣的錯誤,即將使作戰行動大大超出了部隊作戰的承受範圍,蘇軍極有可能出現既無法推進到羅斯托夫,也無力消滅包圍圈裡的德軍,進而被從高加索撤回的德軍各個擊破,那麼蘇軍此前的一切努力就白費了,所以放棄“土星”計劃並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是蘇軍最終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的必要條件!
-
5 # 榮華之武器堂
1942年9月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激戰正酣,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制定了未來的反攻計劃。準備在斯大林格勒-羅斯托夫方向集結重兵,投入堅決的反攻,合圍並殲滅斯大林格勒的敵軍集團。之後,將增調的預備隊投入交戰以擴大戰略反攻正面,擊潰頓河中游敵軍,並向卡緬斯克、頓河羅斯托夫總方向實施突擊,切斷北高加索敵軍龐大集團撤向頓巴斯的道路,進而可以擊潰德軍整個南翼集團。
斯大林格勒反攻階段示意圖
9月底,最終確定了反攻計劃,斯大林格勒一線反攻代號“天王星”。11月中旬,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著手準備代號“土星”的新戰役,戰役計劃在斯大林格勒反攻2-3周後,以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部隊和西南方面軍右翼部隊,從頓河中游經米列羅沃向羅斯托夫實施深遠分割突擊。如果該戰役成功,德軍在北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也將被蘇軍合圍。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估計到如果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和北高加索陷入困境,德軍統帥部必將從其他地域抽調兵力支援南方集團。這時就應該發起“火星”進攻戰役,戰役目的不僅僅為了牽制敵軍,在勒熱夫-維亞濟馬突出部擊敗敵軍,而且還要進一步將敵軍預備隊吸引到這個方向來。
1942年10-11月,向沃羅涅日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補充了105211人、3391門火炮和迫擊炮和376輛坦克。
1942年11月19日,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開始了反攻,第二天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也轉入了反攻。經過激戰,到11月30日,蘇軍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不過由於兵力兵器不足,沒能分割陷入合圍的敵軍。
在完成對斯大林格勒敵軍集團的合圍後,11月24日-26日,遵照最高統帥部指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與各方面軍司令最後確定了“土星”戰役的戰役企圖,擬定了重新調整兵力和進行技術保障的重要措施。
由於要準備新的戰役,必須在最短期限完成殲滅被圍敵軍集團的任務。然而現實情況是合圍對內正面戰事在12月初呈僵持狀態。為了全殲敵軍,需要加強進攻部隊。但是,合圍外正面的嚴重威脅正在日益迫近,德軍正調集預備隊,向托爾莫欣和科捷利尼科沃集中,準備救援被圍的第6集團軍。
1943年的華西列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戰役做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
12月2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稽核了西南方面軍的“土星”戰役作戰計劃。戰役企圖是向米列羅沃、卡緬斯克-沙赫廷斯基總方向進行鉗形突擊:一個突擊由西南方面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第6集團軍相鄰側翼部隊從奧謝特羅夫斯基登陸場實施,另一個突擊由西南方面軍近衛第3集團軍從博科夫斯卡亞地域實施。戰役第一階段預定合圍並殲滅義大利第8集團軍,第二階段兩路部隊共同向米列羅沃和羅斯托夫方向發展突擊。進攻原計劃12月10-日開始,由於部隊集中沒有完成,推遲到12月16日。在此期間12月9日,大本營將原先參加“土星”戰役的近衛第2集團軍調離,去參加殲滅被圍敵軍集團的“指環”戰役。
與此同時,殲滅斯大林格勒被圍集團的“指環”戰役準備工作也在緊張進行。12月11日,最高統帥部批准了戰役計劃。不過由於第二天12月12日德軍開始瞭解救行動,不得不推遲。由於形勢嚴峻,12月14日最高統帥部應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將原用於消滅被圍集團的近衛第2集團軍用來抗擊敵軍反突擊。此外,大本營還抽調了機械化第6軍加強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頓河中游進攻戰役示意圖
有鑑於此,最高統帥部對“土星”戰役企圖做了重大修改。西南方面軍主要作戰力量不再是向羅斯托夫實施深遠突擊,而改為殲滅德國“頓河”集團軍群。為此將戰役名稱改為“小土星”。遵照只是,西南方面軍仍將使用近衛第1和第3集團軍在原先規定的地段實施突擊,但不是向米列羅沃方向,而是改為塔欽斯卡亞和莫羅佐夫斯克方向實施向心突擊。
12月16日,蘇軍在炮火準備後轉入進攻,到18日將敵軍分割成4個孤立地段。12月19日,蘇軍坦克部隊在航空兵支援下,向敵軍防禦縱深挺進。12月24日蘇軍攻佔塔欽斯卡亞。激戰到12月30日,殲滅5個義大利師另3個旅,擊潰5個羅馬尼亞師和1個德軍師,重創德軍4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迫使德軍統帥部最後放棄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為最終殲滅斯大林格勒被圍敵軍集團打下紮實基礎。
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俘虜的德軍
-
6 # 歷史扒糞機
土星行動計劃是1942年11月26日身在斯大林格勒前線的華西列夫斯基制定的,此時的朱可夫在哪呢?忙於11月25日針對中央集團軍群實施的火星行動!火星行動開始的時間本應早於天王星行動,因天寒地凍、道路堵塞導致部隊集結緩慢才推遲。
土星行動改為小土星行動也不是朱可夫的決定而是華西列夫斯基,他不過事後贊同而已。朱可夫到死都認為包圍第6集團軍同時應直趨羅斯托夫,切斷A集團軍群的退路。華西列夫斯基在其回憶錄中寫道:“一位著名的將軍提議對它(第6集團軍)不必認真對待,因為他認為這個集團已是‘一隻被困起來的兔子’。他建議蘇軍的主要力量應調往羅斯托夫去截斷北高加索撤退下來的希特勒匪軍的後路。”這位沒點名的著名將軍就是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是兒女親家,多多少少要給後者留點臉面。
1942-43年蘇軍冬季大反攻,除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獲得全勝外,其他地方僅小有收穫,像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對最弱的德第2集團軍實現了合圍也未能全殲。即使佔領羅斯托夫,怕也在德A、B、頓河集團軍群聯合夾擊反攻下最終失敗。
不是朱可夫或者甩鍋帝給德國續命兩年讓其苟延殘喘,而是它的氣數未盡還能掙扎蹦噠兩下。
回覆列表
可能是朱可夫在土星戰役前準備的不夠完備或者說沒有明顯優勢。當時的大戰役(地區性質決戰)以蘇聯一貫的戰略思想是對敵方要有壓倒性的優勢(武器、兵力),這都是大規模戰役前的必要準備。與相隆美爾在北非戰上出奇兵至勝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