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勤勞的貝貝兔

    對姚廣孝的評價有正反兩種。一種認為作為布衣宰相,其智慧謀略足以與張良劉伯溫媲美,輔助朱棣奪取皇位,然後激流勇退。堪稱謀略家的典範。

    一種認為他興風作浪,本來大明王朝安安穩穩的,是他讓朱棣起兵並幫助朱棣奪了朱元璋欽定接班人的皇位,這是大逆不道的,也是為正統人士所不恥的。

    其實在本人看來,他類似於《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鄔思道自己說過,他善於陰謀而非陽謀,在雍正繼位前他可以做很多私下的事情幫他上位,但是當雍正繼位,作為皇帝只可用陽謀治國,所以他不能再繼續出謀劃策。

    姚廣孝以和尚身份幫朱棣上位,對他個人來說是實現了他自己的抱負,也顯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我們作為後人,無法估量大明朝是在朱允炆手中還是在朱棣手中能夠走的更好,如果是前者,那麼姚廣孝可能阻礙了歷史的進步,如果是後者,那麼他就是成就了一個帝國。

  • 2 # 野草的沉思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實在應該怨朱允炆在削藩一事上搞得太急迫。剛上臺便削藩,難怪朱棣造反。

    在靖難之役中,姚廣孝最突出的貢獻,是朱棣久攻濟南不下時,勸朱棣,"不要再攻城奪地,而要趁京城兵力空虛,直取京城。"這實在是非常英明的策略。朱棣採納姚廣孝的建議,直下合肥,靈碧,渡過長江,攻佔了南京,一舉而成就帝業。

    建國以後,明成祖朱棣要姚廣孝還俗,賜給其府邸,美女,他都一一拒絕,始終居住在寺廟之中,仍著僧衣,只有上朝才穿朝服。他曾為太子太孫之老師。也曾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八十四歲逝於慶壽寺。封榮國公。配享太廟。

  • 3 # 關東俠客

    姚廣孝(1335一1418),法名道衍。是明初政治家和佛學家。姚廣孝歷史上最大的影響是唆使燕王朱棣造反,他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並以區區燕京一地力量打敗全國軍隊,幫助燕王朱棣成功登上皇帝寶座。道衍和尚自幼喜歡詩書,精通博學。他有非常強烈的政治野心想建立元初和尚劉秉忠那樣的豐功偉績。他雲遊四海廣結天下豪傑,留心天下大事。機會總是為有準備者開啟。洪武+五年,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死了,朱元璋選些得到高僧陪侍諸皇子,為他們誦經薦福。這個時候道衍和尚經人舉薦來到京師,並有幸結識了燕王朱棣。兩個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成為好友,這得感謝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1398年,朱元璋駕崩,形勢突變。諸皇子手握重兵,多有不法之事,以燕王朱棣勢力最強大。建文帝朱允文勢單力孤。大臣黃子澄和齊泰開始謀劃"削藩",有的皇子被削職為民,有的被逼自殺。燕王朱棣曾裝瘋賣傻想躲過危機。這個時候道衍和尚認為機會來了,他極力主張燕王朱棣造反,併為他精密謀劃,日夜訓練軍隊。朱棣以尊祖制,謀奸臣為國靖難的名議造反。道衍和尚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關鍵時刻,靈活多變進行戰略部屬。事實上,以燕京一地反抗整個國家,實力相差太過懸殊,戰爭頭三年打得異常堅難。道衍和尚佐佐朱高熾守衛燕京後方主持大局。朱棣攻濟南三月不克,道衍和尚認為已經土氣衰弱急時撤兵。攻打東昌戰役失敗,又折了大將張玉。朱棣有些恢心喪氣了,這個時侯道衍和尚又出奇招,避開明軍主力,長途奔襲直搗南京城,實行斬首行動,這是當初金兵入中原直取汴梁城的戰術。李景隆投降朱棣,引燕王軍隊進入南京城。朱棣造反成功奪得帝位。可以說沒有道衍和尚的出謀劃策就沒有朱棣的九五之遵。,所以,朱棣加封道衍和尚為僧錄司左善世,大夫,太子少師等職,另其還俗姓賜名廣孝,君臣關係更加緊密。姚廣孝非常謙虛識大體,做事小心低調,朱棣賞給他豪宅美妾都不接納,仍然位在寺廟中,穿著輜衣,是歷史上有名的輜衣宰相。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死,朱棣停朝二日以僧禮厚葬。不盡管後世對姚廣孝看法各異,但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繁榮昌盛,應該有姚廣孝一份功績。

  • 4 # 清水空流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姚廣孝是為了造反而造反,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驗證自己的能力,檢視自己智謀的水平。說白了,就是以造反行為來讓別人知道他的水平。結果他成功了,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得不償失。晚年的姚廣孝對此也許有些迷茫。

    姚廣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字斯道,政治家,陰謀家,靖難之役的策劃師。導演素有黑衣宰相之說。 (用現在的話說,也可以叫灰衣主教)姚廣孝在妙智庵出家為僧,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就此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謀劃靖難之役成功。朱棣登基後,姚廣孝為太子少師,設計北京城佈局。公元1418年,姚廣孝病逝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朱棣親寫神道碑銘,入明祖廟,是有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在《明史·姚廣孝傳》記載:”嘗遊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也。”可以說,姚廣孝是以陰謀家的的身份入明史的,也是後世對姚廣孝的一致評價。但顧炎武對他評價頗高。靖難之役的成功首先是建文帝君臣無能,再是朱棣的運氣,第三才是姚廣孝的謀劃。刻薄的朱棣卻認為自己得天下的第一功臣就是姚廣孝,所以對姚廣孝甚厚,把最器重的嫡長孫、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交給他來培養。但姚廣孝拒絕了一切的待遇,統統不要。顯然,姚廣孝不認為朱棣會對他“卸磨殺驢”。公然造反“滿手鮮血的”的一個和尚居然要成佛了,實在是莫大的譏諷?為什麼?這一切做何解釋?不僅僅是一個為了造反而造反就可以說明的。

    實際上,姚廣孝要造反的目的就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我覺得他和三國的賈詡很像。看透了一切。姚廣孝知道一旦造反,無論成敗都是千載罵名。他不在乎。在他這樣的人看來,名聲不過是身外之物。他要的是過程。失敗他也接受。成功了也就說明他的能力,至於成果不是他需要的。

    姚廣孝一生未婚,他用計太毒,太絕。應該是怕殃及子孫不敢。姚廣孝無疑是鬼陰謀家。但這個陰謀家精通佛,道,儒三家。超然於物外。他的行為就說明了一件事,他不想辜負一生所學,就是要驗證自己的能力。

  • 5 # 謝金澎

    姚廣孝其人,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些意思的人,被稱為“黑衣宰相”,早年出家做了和尚,但他對儒道釋以及各家學說都深有研究和心得,並且精通兵法術數,也結交了不少權貴及江湖人物。朱元璋在位期間,把眾皇子封為藩王,並從天下挑選了不少有才之士,讓他們輔佐各地的藩王,姚廣孝則被安排給了燕王朱棣,成為了朱棣的心腹謀士。

    太子朱標意外病死,給朱元璋的大統傳承出了老大一個難題,原本如果他把天下交給文治武功都有章可循的燕王朱棣,朱家二代領導集體就可以實現平穩交接,便不會有靖難之役的歷史悲劇。偏偏他一生防來防去,就是沒有防住眼前人而燈下黑。考慮到朱標宅心仁厚,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也出過不少力,朱元璋並沒有把皇位傳給能力出眾的朱棣,而是選擇了皇太孫朱允炆。為了防止各地藩王對朱允炆的帝位產生威脅,朱元璋死前曾留下遺詔:“新皇帝登基的三年內,藩王決不許進京面聖。”朱元璋以為自己已經做的萬無一失,也就放心蹬腿,溘然長逝了。

    建文帝原本也還算是一個比較稱職、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剛繼位沒多久,就聽從了以黃子澄為首的一幫書呆子的建議,大刀闊斧的實施削藩收權政策,準備將曾經刀頭舔血、為大明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叔叔們全部變成圈養的猛獸,基本上變成自己動物園裡沒有武力的觀賞品。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內,不少藩王都被削了藩,有些鬧情緒的甚至被逮捕下獄追究罪責。朱棣一看心裡打鼓,毛頭小子這種搞法遲早要輪到自己,一世征戰,倒在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夥子手裡,實在是有諸多不服氣。

    不服歸不服,但如果起兵造反的話,恐怕也是是九死一生。朱棣自幼飽讀詩書,尤其是歷代王朝的興衰史研究了不少,深知歷史教訓很少有王爺能夠以武力奪得皇位的。另外,他也害怕自己起兵不得人心,而自己的武力也遠不如朝廷壯大,這些問題讓他焦躁不已、猶豫不決。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該用在刀刃上的時候,朱棣自然不會把老是吃白乾飯的謀士姚廣孝忘了,直接問道:“如果我選擇起兵,天下百姓都支援朝廷,那時候我該怎麼辦?”

    姚廣孝莫測高深地回了六個字:“臣只知道天道。”自古謀士愛裝逼,姚廣孝自然不會例外,話只說半句才能顯得高深神秘,萬一事敗也才能解釋的遊刃有餘。朱棣一聽,自然是以為姚廣孝已經算準了一切,而且有把握輔佐打贏朝廷的軍隊,立馬打了雞血似的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了。

    在造反的過程中,姚廣孝倒也沒有躲清閒,天天搖著鵝毛扇子隨侍君側,朱棣每每戰事不利犯嘀咕之時,他就給朱棣打雞血,出爛主意,好歹吉人自有天相,朱棣一不小心居然贏了,逼死侄子,還假惺惺的感慨一番,然後匆忙登上了帝王。

    按說這下子姚廣孝這個黑衣宰相要轉正當白衣宰相了,該是權勢熏天、花天酒地享福了,但是這個怪人一心一意職業鼓動並參與造反居然不是混個好日子,朱棣的一切封賞他堅拒不受,大約灑家從來不把榮華富貴當做造反的目的,而是因為造反從來就是灑家的一種興趣。

    姚廣孝在靖難之役的造反活動中,扮演了鼓動、促使朱棣下決心的關鍵角色,如果沒有姚廣孝,朱棣要麼洗乾淨脖子等著朱允炆來收拾,要麼靖難之役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 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姚廣孝是個滿腹韜略之人,他愛好旁門左道之學,但一直鬱郁不得志,他造反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華。

    姚廣孝,十四歲當了和尚,法號道衍,他不是個循規蹈矩的和尚,不去好好唸經,卻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陰陽術數,一步步成長為陰謀家。

    二、姚廣孝在洪武十八年,作為被禮部考中的懂得儒術的和尚,隨燕王到北平慶壽寺當住持,在北平他千方百計說服朱棣造了反。

    馬皇后一死,朱元璋選十名僧人分給藩王講經薦福。道衍一見朱棣就說:大王如用貧僧,貧僧送大王一頂白帽子,王上加白,皇也!有野心的朱棣和道衍王八看綠豆一對上了眼,帶“求抱走"的道衍和尚去了封地。

    道衍到了北平,日夜勸說朱棣造反。到了朱允炆在書呆子重臣黃子澄、齊泰慫恿下,粗暴削藩,藩王們貶的貶,自殺的自殺。本有野心的朱棣被逼急了,姚廣孝又百般勸說,朱棣才以姚為軍師,正式打出“靖難"的大旗,造反。

    三、姚廣孝在朱棣心灰意冷之際,給朱棣指點迷津,改變戰略,直搗防禦空虛的南京。

    儘管朱允炆、黃子澄、齊泰平叛最高三人團頻頻瞎指揮,擅長防禦、不擅進攻戰的前線總指揮被逼去進攻,大敗之後本可防禦作戰,如司馬懿對付北伐的孔明,但黃子澄又舉薦蠢豬統帥李景隆接班,把朝廷六十萬大軍打光,李景隆僅以身免。但朱允炆畢竟家大業大,後期的傑出將領鐵鉉、盛庸在濟南之戰、東昌之戰中兩次大敗朱棣,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張玉也陣亡了,死裡逃生的朱棣心灰意冷,心中唱起敢問路在何方?甚至想跟姚廣孝大師做和尚之際,厚黑專家老姚告訴朱老四你我已成反賊,已無退路可走!朱棣再戰盛庸,大勝之後,姚廣孝分析形勢:朱允炆仍佔領大半壁江山,河北、山西一帶朝廷將領紛紛出擊我們老巢北平,造反不是光明正大之事,久拖與大王不利。姚廣孝主張繞開難攻的濟南,偷襲徐州,直下揚州,兵臨南京城下,朱棣依計而行,加之李景隆蠢豬加叛徒幫忙,打開了自己守衛的南京金川門,朱棣終於造反成功!

    綜合上述,姚廣孝是朱棣造反的定海神針,他對朱棣的重要性來說如劉伯溫對朱元璋。

    姚廣孝是個怪人,朱棣登基後,讓他留髮還俗,不幹,福利分房,送兩個美女給他,都不要。作為資善大夫、正二品的太子少師,他白天官服上朝,晚上僧服回廟。被後世稱為“黑衣宰相"。他的造反只是為了一展胸中抱負,牛人一枚,怪人一個!

  • 7 # 看遍山川

    朱棣在奪取皇位成功之後,大封功臣,以姚廣孝雖未臨陣參戰攻城掠地,但功績堪比蕭何與張良,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論功當首屈一指,其他武將也一致同意,沒有不服氣的。

    朱棣對皇位動了心思,同時面對被削藩的壓力,但畢竟作為藩王挑戰正統的皇權,於情於理是說不過去的。他掂量自己的本錢和能力,也是色厲內荏實在有些心虛。這時候如果有一股外在力量,順勢推一把,這種情況就會大有改觀。這對於普通人也一樣,當你對一件事把握不定時,如果有人告訴你,幫你分析原委證明你能行,那你至少會增加繼續幹下去的勇氣。

    姚廣孝就是朱棣的外在推動力,當然他沒有按具體的實力來為朱棣判斷雙方的優劣和他成功的可能信。而是透過占卜,相面,測字等一些旁門左道來向朱棣暗示起兵將會成功,皇位早晚是屬於燕王的。

    在燕王缺乏自信的情況下,正常的勸說反倒不如那些巫術迷信來的有效,古人也特別相信這一套,姚廣孝正是調動了種種異術,在起兵靖難的各個階段,千方百計為朱棣打氣加油。

    在輿論宣傳和軍事作戰方面,姚廣孝同樣向朱棣交出了理想的答卷。首先是姚廣孝撰寫了起兵檄文,以“清君側”的名義,在目標上繞開建文帝,並且改用“洪武”年號,以顯示朱棣與朱元璋的特殊關係。這樣既在表面上避免了犯上作亂的嫌疑,又表示自己不是另起爐灶,能收攬人心。

    而在具體作戰中,姚廣孝的表現也是出彩的,和朱高熾力守朱棣的大本營北平城確保不失。南方几十萬大軍被牢牢阻擋在北平城下,堅持到朱棣主力部隊的回援,內外夾擊大敗南軍。

    在戰役的最後階段,姚廣孝及時調整了燕軍戰略,利用北軍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避開盤踞在山東河北的南軍主力,放棄一城一地的糾纏,大膽展開縱深攻擊直驅南京。將南軍後方首要京畿攻克,取代建文帝,軍隊失去了為誰作戰的基礎,老百姓更是不管誰當家,反正都是朱家祖孫(文人士族怎麼看是另一碼事)。

    在整個靖難之役前後,姚廣孝始終在幕後指揮燕軍這部戰爭機器,朱棣沒有姚廣孝,他的戰鬥很可能最後演變成只是一場付出巨大代價的保衛戰,朱棣或許能贏,但一定是經過曠日持久消耗戰,他也會承受難以想象的損失。

  • 8 # 94310417小云

    姚廣孝是位深謀遠慮的智者,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有張良,陳平之才,對朱棣靖難起到了關鍵作用,是位智者懂權謀善決斷的一代偉人。

  • 9 # 求圓4

    謝謝邀請;姚廣孝本來是一名僧人,如果沒有各種機緣巧合的話,姚廣孝這個名字也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被人們所記取,歷史給了姚廣孝的機遇。不甘於任人擺佈的燕王朱棣,在與其侄兒朱允文奪嫡鬥爭中,經歷了許多浴血重生的場面,是這個足智多謀的姚廣孝,幫其力挽狂瀾,使朱棣從最初的弱勢走出困境,屢屢反敗為勝,最終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成功的登上皇帝的寶座。

    姚廣孝的貢獻在於能夠審時度勢,在朱棣最困難的時候,予以強有力的支援,以增強必勝的信心,在朱棣猶豫不決的時候,能夠當機立斷,做出果斷的決策,姚廣孝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不僅善於運籌帷幄打勝仗,而且在軍隊的管理,以及在籌措軍隊糧餉物質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朱棣得到了姚廣孝是如虎添翼,姚廣孝認識朱棣是如魚得水找到了用武之地。

    總而言之朱棣沒有姚廣孝的鼎力支援,是很難戰勝建文帝而登上皇位的。姚廣孝不追求功名利祿,朱棣事業成功後,姚廣孝就全身而退,依然重操舊業又當起了和尚,是一名真正的隱士。

  • 10 # 剋勀

    至關重要!

    姚廣孝以造反為己任,堅韌不拔,此志不移!從策劃到實施,操碎了心。在北伐最艱難的時候依然支援朱棣革命到底!是朱棣的劉伯溫。

  • 11 # 途牛山上談歷史

    按照《明朝那些事兒》的說法,姚廣孝是個瘋子,是為了造反而造反,這個說法確實有依據。當時是大明王朝第二任CEO當政。整個國家可以說是像個正在長身體的少年,一片欣欣向榮。對外有強大的軍隊,對內有仁德的小皇帝。皇帝勤政,百官清明,百姓終於擺脫了戰火,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所以也就不存在造反、起義的基礎了。

    可以說“燕王掃北”這個事情從雛形到誕生再到成功,一直都有姚廣孝的影子。他在朱棣建立不世功業的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我覺得總體是有兩點:

    首先是精神撫慰。當被朱允炆逼到牆角的時候,雄才大略的朱棣是有心造反的,坐以待斃不是他的風格。但是,用一個北京對抗全國,用自己手裡的幾萬府兵對付朝廷的百萬雄師,朱棣是心虛的,傻子都知道是什麼結果,所以有心造反,但理智上告訴他,這樣不行。等著自己侄子下手,只要順從,也許還能當個逍遙王爺,最不濟,自己的孩子還是有生路的,但如果造反,結果就是全家被誅殺。所以朱棣在造反這件事上,是很猶豫的。這個時候,是姚廣孝給了他信心。姚廣孝幫助朱棣分析天下大勢,給朱棣造反的信心,並且在掃北的過程中,積極的出謀劃策,並每每在朱棣打退堂鼓的時候,給他當頭棒喝。

    其次就是幫助朱棣訓練士兵,督促打造兵器,在戰爭中對朱棣不離不棄,出謀劃策等。

    其實說到底,靖難可以成功,一方面是由於朱允炆是個豬對手,大好局面反勝為敗;另一方面是朱棣皇叔的身份,繞過朝廷的佈防,直接抄了南京,美其名曰這是我們朱家自己的事,外人少摻和。姚廣孝作為謀士也好,算命大仙也罷,功勞都比較虛,不想張良之於大漢,或者劉基之於大明。

    歷史對姚廣孝的評價也不高,雖然也算有建國之功,但並不在古代賢臣的名錄中。後人談論他最多的莫過於算命和算計這兩者上了。而且姚廣孝就算在當時也不受人歡迎,親戚都不認他,好友也鄙視他。根本原因大概還是因為靖難師出無名吧。姚廣孝為了自己過癮,把全天下人都推進了戰火了,他還是有些太自私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厄齊爾貴為曾經的歐洲助攻王,也是阿森納的絕對功勳老將,為何就不受主帥埃梅里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