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阿堅
-
2 # 蛙農小天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產品實現了從長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全國農村總體上進入由溫飽向小康邁進的階段,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新階段,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然要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為明確新階段農業科技發展的方向與任務,確定農業科技工作"十五"重點和2010年目標,切實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特制訂本《綱要》。
一、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 。
(一)農業的發展,最終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
1.新的世界性農業科技革命正在興起。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國家紛紛採取增加投入、改革體制和組織重大科技行動等措施,加速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尤其是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並迅速產業化,資訊科技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變世界農業的面貌。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使農業效益大幅度提高;農業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湧現,帶動了農業結構的不斷最佳化;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農業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 中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挑戰和機遇。在日益激烈的農業國際競爭中,發達國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實力佔據明顯優勢。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在擴大。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農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也蘊含著巨大潛力和難得機遇。
2.中國新階段的農業對科學技術產生了更大需求。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加速農業科技進步。要透過培育專用、優質新品種發展畜牧業、水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整體質量和效益;透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透過科技提高鄉鎮企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隨著人口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將對農業生產包括糧食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水、耕地等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保持中國主要農產品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確保糧食安全,也必須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產率。 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中國人均資源量少,生態環境脆弱,尤其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環境汙染等問題相當突出。改善生態環境已成為農業科技工作急迫而長期的艱鉅任務。 提高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中國農產品質量差、生產成本高,國際競爭力弱。只有不斷提高中國農業技術水平,在關鍵領域達到並保持世界先進水平,才能迅速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實現農業發展的跨越,必須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
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儘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然要在農業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進適用技術及時充分地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加速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全面向農業滲透,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實現農業生產力水平質的飛躍。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是農業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紀的歷史使命,也是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農民面臨的艱鉅任務。 二、農業科技發展的方針、原則、目標與任務
(一)農業科技工作的方針與原則。
1.新階段農業科技工作的方針是: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實現技術跨越,加速農業由主要注重數量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
2.新階段農業科技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援力度,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政府主導的、多元化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既要提高學術水平,更要注重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既要適應世界農業科技的發展趨勢,又要根據中國基本國情,加速先進適用技術的組裝配套和大面積推廣;既要努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又要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技術與經驗,縮小中國農業科技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既要統一規劃、避免重複,提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調動部門、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民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農業科技發展的目標與任務。
1.農業科技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初步解決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科技問題,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健全完善與中國農業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使中國農業科技躍居世界先進行列,促進中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2.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農業科技發展要透過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加強政策措施的保障,實現技術跨越。未來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為農產品增產特別是糧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為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整體效益...
-
3 # 菠蘿蜜露露
(二)加快“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科研人員和高新農林企業的共同努力[11]。政府管理部門要為農業技術的推廣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統籌科研人員、示範企業與生產一線群眾的協作,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擴大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在農業生產上的影響力,最佳化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設定,提高廣大農技人員素質,增強農技服務能力。科研人員要重視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科技下鄉,深入生產實踐。如依託農業科技的發展,利用生物技術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結合滴灌技術提高農業灌溉水資源利用效率,生物發酵技術有效實現秸稈還田,以最終實現迴圈農業、低碳農業,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高新農林企業要做好示範帶頭作用,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信任度,促進新技術的推廣。廣大農業生產者,要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標準看齊,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識和技術水平,提高經營能力,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經濟、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科技生態農業的路子。
(三)改革農業供給側,提高農業科技投入與產出
農業部韓長賦部長指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要緊緊圍繞落實新的發展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謀劃和展開,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目標,努力在促進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發展方面下工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化應用水平,全面推動中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12]。農業科技發展應當從提高農產品數量和質量入手,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林牧副漁的有機結合,走迴圈農業、綠色農業之路。要創新體制改革,增加高校和科研院所農業科研的投入,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要改善資源配,並因地制宜,提高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充分利用農業高科技、網際網路技術,實現高新農業、網際網路+農業。要改善經營方式,開拓市場,建設休閒型農業,生態型農業。
科技就是生產力,農業的發展需要以科技為支撐,目前中國農業發展正處於結構轉型階段。建設社會化的農業、市場化的農業、生態化的農業離不開農業科技的進步。加速中國農業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大力發展中國農業科技,加快農業科技探索,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回覆列表
是不是說中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哪些問題?那就簡單說說現在中國農業科技發展問題及對策
農業高技術引領農業的未來,現代農業和過去農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高技
技術、農業先進裝備技術和農業資源節約技術四大現代農業高技術。其中,農業
生物技術是現代農業最基本的、核心的、關鍵技術。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
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面對新階段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必須從實
際出發,充分認識和重視農業科技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切實措施不斷加以解決,
才能保證中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現狀與問題
現狀與問題現狀與問題
現狀與問題
中國農業科技的水平,部分領域已躍居世界先進行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
的貢獻率已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現在的43%。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
相比(發達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中國的農
業科技還存在較大差距,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顯著進
步是不可否認的。現代農業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不斷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農業整
體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43%;建立了生物技術與雜交育種技術為代表的新品
種培育體系,雜交水稻和抗蟲棉等6000多個動植物新品種投放農業生產中,為糧
食生產,特別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術以及種養、機械化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生產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
年全國糧食單產達到每畝350公斤,總產達到5億噸,已經達到了豐年有餘的水平;
建立了畜牧水產等良種繁育、集約化養殖及疾病防治技術體系。目前,中國畜牧
總產躍居世界首位,科技貢獻率達50%,肉、蛋等產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中國農業資源利用率、生產效率、勞動產比率偏低、生產和經營方式
較落後。一方面中國資源短缺,另一方面中國資源利用率編低。如:中國農業有
很多地方仍採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進國家低1倍;肥料利用
效率不到35%,低於世界一般水平15%~20%;農藥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產穩產田只佔耕地總面積的35%。
此外,農業生態受到很大威脅。中國農作物病蟲害每年造成35%的減產,畜
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達10%~15%;農藥、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過量和殘
留問題等加劇了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並影響到農產品質量。由於品種型別單一、
產品質量偏低,糧食單產僅是發達國家的50%~70%。
農業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萬農業經濟活動人口所擁有的農業科研人員為140
人,中國還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目前。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
%到40%,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盡合理。農
業科研與農業技術推廣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二者之間聯絡不夠緊密;農技
推廣和農民教育工作多頭進行,使得有限的經費“撒胡椒麵”,難以達到快速提高
農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初步估測,中國農業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總體差距達
15到2O年。
2、政策與措施
(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農業科技進步創造有利條件。一是為農民提供技
術資訊服務。二是提供風險保障服務。在農民遇到新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時給予
一定的補償,例如遇到農產品價格大跌時給予最低保護價等。三是提供投入市場
的監督服務。這樣可以減輕中間商的盤剝,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農戶應用新技術
的積極性;四是進一步加大農業執法力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重點
是加強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嚴肅查處利用假冒偽劣種子、農藥坑農
害農的事件,並依法給不法分子以嚴厲處罰。
(2)發揮高新技術優勢,全面徹底改造傳統農業。農業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
和人口增長、生活改善的需求,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生物工程、資訊科技
等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一是要加強資訊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全面應用計
算機和資訊科技可以改善農業的行業弱勢,推進農業技術的量化整合和轉化推廣
速度,減輕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帶來的損失。從中國實際出發,應當優先開展智慧化決策系統的研製與開發,農業資訊網路化技術研究和農業經濟、資源、科技
資訊的研製與開發等。二是要大力提高農業生物技術水平。必須集中力量加強植
物遺傳改良、農用動物遺傳改良及生物製劑研究,微生物遺傳工程研究等。三是
加速高新技術的產業化。要以高新技術實用化研究為主,對已往成熟的技術和市
場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廣速度,使其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是要加強其
他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要加強材料科學、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衛星遙
感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重點開發航天育種、核輻射育種等。
(3)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中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根本問題
是體制問題,改革的關鍵在於面向市場強化公益性,而不是將政府所主管的推廣
組織市場化、企業化。首先,理順現有推廣機構的權責關係,把有效的政策落實
到實處。其次,提高資金保障力度。再次,積極扶持建設市場化主體,一是加強
科研單位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要視具體情況公平對待,不能一刀
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廣體系全部市場化,在市場化推廣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又毀掉
了行政推廣這條線。最後,創新推廣形式。農民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特
點,農業技術推廣的形式結合這些特點能大大提高推廣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