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張衡地動儀,公元132年,東漢已具備地面遙感技術,精確感知千里之外的地震。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個,它是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打仗的時候用來運送糧食。不需要人工,它自行就會走路,只不過就是速度有點慢,每天可以行走20裡地。

    可以說木牛流馬的出現,大大的穩定了戰爭時期的糧食供應。不過很遺憾的是,它製作的原理沒有保留下來,所以,這個東西算是失傳了。

  • 2 # 黑白歷史說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世界鑄造技術的巔峰。許多精美器物不僅外形美輪美奐,其工藝之高超,技術之複雜也足以震驚世界,現代技術都難以複製。

    在2400多年前的戰國早期,就出現了鬼斧神工的青銅器,震驚整個考古界的文物。它的製作繁瑣,工序複雜,外形驚豔,堪稱世界之最。被列為國內首批禁止出境展覽品,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青銅器就是曾侯乙尊盤。

    簡介尊高33.1釐米,口寬62釐米,盤高24釐米,寬57.6釐米,深12釐米。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

    尊盤有兩部分組成,一為尊,一為盤。尊為酒器,用來盛酒,盤是水器,用來裝水。尊體上裝飾有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形態各異,活靈活現。更有花紋、雲紋、伏獸等多種鏤空雕刻圖案,讓整個尊盤飽滿而富有生氣。

    這件青銅器工藝極其複雜,用中國獨創的失蠟法焊接鑄造而成,是中國青銅鑄造史上里程碑的作品。

    當年的出土文物報告是這樣寫的

    “玲瓏剔透的鏤空附飾猶如行雲流水、龍蛇蠕動。其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在所有傳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精品。”故事

    曾侯乙尊盤於1978年出土。曾侯乙是曾國的國王,姬姓名乙。是今湖北隨州一帶的小國。據說,當時楚國聞聽曾國有這樣一件絕世珍寶的青銅器,多次興兵襲擾曾國邊境,以求威脅曾侯,達到索取尊盤的目的。

    結果曾國祭祀之後,曾侯來到楚國,獻上尊盤,雙方的劍拔弩張立刻變成了和氣生財。楚國立馬撤兵,並言世代交好。

    沒過多久,吳國使者來訪楚國,說出一個大秘密。曾侯也送了吳王一個尊盤,想看看與楚國的這個尊盤是否是一對。這可挑起了楚王的怒火與猜疑,去問曾侯,結果曾侯磕磕巴巴說不出話來,楚王疑心更重,一氣之下,不小心將尊盤打落在地,摔了稀碎。竟然裡面參雜了泥土。

    楚王發怒,興兵伐曾。曾侯懼怕,一病不起,不久離世。將尊盤作為陪葬之物,帶入了陵墓中。楚滅曾國後,四處搜尋尊盤下落,卻始終不得,從此曾侯乙尊盤音信全無,消失不見。

    直到1978年出土,這件曠世奇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結語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曾侯乙一個小國,卻有舉世無雙的珍寶。引來楚、吳兩國的覬覦,最終而滅國。

    故事令人惋惜,卻也證明曾侯乙尊盤的絕代魅力。曾侯乙尊盤在2400多年前,就已出現,而現代技術依舊難以複製,可謂一大奇蹟。

    曾侯乙尊盤,精美絕倫,真的是難以想象在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下,是如何製作而成的。恐怕只能用鬼斧神工來形容。

  • 3 # 青史一葉

    我來說一個古人巧奪天工的作品——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這件蛋殼黑陶杯高22.6釐米,口徑9釐米,為泥質黑陶製成,整體呈細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裝飾六道凹弦紋,細柄中部為中空,且裝飾有細密鏤孔,其內放置有一粒陶丸。為什麼叫它蛋殼黑陶杯呢?是因為其杯壁厚度如蛋殼一般,甚至比蛋殼還薄。雞蛋殼的平均厚度在0.5毫米,現代醫院針頭的最小針孔也是0.5毫米,但黑陶杯最薄的地方僅僅0.2毫米!黑陶杯全重僅約40克!而且若想要陶器存放至今,燒製溫度必須保持在900℃以上!900℃環境中得保證杯身不變形,還要使表面細膩,質地堅硬。即使放到今天,也難以複製出如此薄且不變形的黑陶杯。

    所謂“蛋殼陶”,是一種製作精緻、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高柄杯,多見於較大型的墓葬中。蛋殼陶的質料全部是細泥質的黑陶,不含任何雜質。薄陶胎是製作工藝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最薄部位在盤口部分,薄者0.3毫米,個別薄至0.2毫米,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因要承託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見也不超過1至2毫米。器身高度不超過25釐米,重量多數為50至70克,也有更輕的,重40克。

    蛋殼黑陶杯是山東龍山文化特有的標誌性陶器,也是中國古代製陶藝術的巔峰之作。蛋殼黑陶杯所用陶泥細膩,陶胎內不見任何雜質,其質地細密堅硬,幾乎沒有滲水率,可見當時龍山文化時期的製陶工匠對陶土的選擇和燒窯技術的掌握均已達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足見龍山文化時期陶器燒製技術的高難度!

    所以我認為,蛋殼黑陶杯可以稱得上巧奪天工。

  • 4 # 張峰149764346

    多了基本上人類製造都是科學發明,都是巧多天工的東西。

    一,金字塔,人類製造,舉世無雙,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讚歎。

    二,木牛流馬,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給前線將士們運送糧草量身打造的運輸工具。

    三,木人木鵲,這是1600年前中國工匠史祖魯班發明的世界上最早會動會說活的木頭人和能飛上天的木鵲,是飛機最初的飛行器。

    四,中國刺繡,用一根針,一根線一雙巧手把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江海湖泊,等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能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仰眺望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寫真的藝術效果堪稱一絕而名滿天下。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巧奪“天工”者,專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的事物。

    古語有云:

    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巧奪造化。

    何謂造化?

    造化者——製造演化。

    杜甫說: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嶽》

    杜甫說的是泰山,泰山自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了,非人力可為也!

    但是又有人說:

    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晉·葛洪·《抱朴子·對俗》

    人,也是可以參與到大自然的“製造演化”中去的。

    比如,人類可以藉助光合作用製造出“一顆白菜”,鬆土、上肥、撒種子、澆水。

    然後等到收穫後,拿去燉豆腐,燉豬肉,燉粉條,無論燉什麼吧!百搭的白菜,燉什麼都好吃。

    白菜非常容易種植,價格亦非常便宜親民。

    老百姓都喜歡。

    喜歡歸喜歡,哪怕你喜歡到不捨得吃掉它,打算弄上一顆就擺在哪裡欣賞呢!

    但是,你必須去種地施肥讓白菜從地裡長出來,哪怕你是有錢人呢,也要去花錢買回來,萬沒有可能像做衣服那樣,去自己做一件衣服似的自己去做一顆白菜。

    白菜不是人力可以關起門做出來的,人,要想獲得一顆白菜,必須藉助大自然的力量。

    然而,有人不信邪!

    誰呢?

    當然是皇上家了!

    大清皇室曾經用翡翠製造了“一顆白菜”——翠玉白菜!

    這個“翠玉白菜”長18.7釐米,一邊寬9.1釐米,一邊寬5.0釐米。

    其大小和真實白菜相差無異,由一整塊翠玉琢雕而成,有白菜葉,有白菜幫,還有白菜幫上的筋,白菜綠色的葉子上還停留了兩隻昆蟲。

    你把它擺在那裡,從視覺上來說——它就是一顆白菜。

    當然了,它不能吃,一顆白菜沒有食用價值雖然有點可惜。

    但他卻有其他價值,它非常值錢,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輕易不會拿出來讓人們觀看。

  • 6 # 臥聞海棠

    我們不時會聽到中國某某地方、某某古蹟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巧奪天工的文物,同時也是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太陽神鳥。

    太陽神鳥的發現

    太陽神鳥誕生於三千多年前,但其出土的時間並不久遠,是在2001年,距今也不過19年時間。2001年2月,當時還屬於郊區的成都金沙村在進行市政施工,鋪設地下管道,不曾想,在挖掘的時候,挖出了震驚全中國的大新聞——金沙遺址被發現了。

    金沙遺址的發現,震驚了全球,它不僅把成都建城的歷史明確提前到了3000多年以前,更為我們揭開了商周時期中國文化神秘的面紗。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歷史遺物,包括玉器、青銅器、面具、圖騰等等,而這其中,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就是一件金飾——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據檢測,太陽神鳥含金量達到了94.2%,並且整個金飾皆是用自然的砂金加工鑄造的,專家們經過對金飾上依稀存在的加工痕跡進行研究,發現它採用了包括但不限於熱鍛、錘揲、剪下、打磨、鏤空等多種工藝。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太陽神鳥的照片乍一看有點像一張用紙張剪出來的剪紙工藝品,其造型流暢簡潔,線條柔和充滿了韻律感,亦靜亦動,亦剛亦柔。神鳥的造型非常具有張力,彷彿隨時都會展翅飛走。

    太陽神鳥內圈是十二道鋒利尖銳的弧形尖齒,宛如月牙,似乎是象徵著12個月,外側是四隻飛鳥,代表著四季,日月交替、四季輪迴,太陽神鳥不僅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更蘊含著古蜀人的天文、曆法甚至是哲學思考。

    2005年,經過激烈的角逐,太陽神鳥戰勝了1600餘件國寶級文物,被正式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可以說,這件太陽神鳥金飾,它不僅代表著三千多年前蜀人登峰造極的黃金冶煉鑄造工藝,更為我們研究古蜀國的宗教崇拜、哲學思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證物,無論是從工藝鑄造層面還是從文化內涵方面來說,它都無愧於國寶之稱。

    所以,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如期而至,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北京時,在由國家文物局、奧組委以及全國各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的《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大型文物展展廳內,太陽神鳥作為無價之寶,被擺放在了進門大廳的第一個位置。

  • 7 # 石姆堂主持廣祥師父

    縱觀五千年悠悠歷史,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聰明智士輩出,發明創造了許多巧奪天工之物,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我就不多說了,就來介紹幾個設計炫酷巧奪天工的古代器物,相信你會大開眼界。

    1. 被中香爐

    ▲鎏金鏤空花鳥球形銀香爐

    第一個登場的是十分巧妙的“被中香爐”。顧名思義,此香爐是冬天裡的取暖物,類似今天的熱水袋或暖寶寶。

    “被中香爐”是一種花紋繁複精美的銅製容器,只要在裡面放入火炭,置於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於冬天取暖、薰香的球形小爐。

    肯定有人會問,把炭火放進被窩不會著火嗎?並不會噢,“被中香爐”最精妙的地方就是無論怎麼翻騰,爐中的火星、香灰都不會漏出,還能保溫取暖。

    現代物理學認為,要使具有一定重量的物體不傾斜翻倒,最佳的方法是採用支點懸掛,而“被中香爐”就採用了這種現代機械的陀螺儀結構,這比西方達芬奇類似的發明要早1000年。

    2.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

    ▲西漢雁魚銅燈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出自西漢的彩繪雁魚銅燈也是一件極巧妙的寶物。雁魚銅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兩片燈罩以及帶曲鋬的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

    ▲雁魚銅燈的原理

    這盞燈的設計堪稱“時髦”,中間的兩片燈罩可以自由轉動,能調節燈光照射方向,還能防禦來風。此外,雁腹內還可以盛放清水,燈煙經過雁頸溶入水中,可以減少油煙汙染。

    天吶,不僅構思精巧別緻,還兼顧環保,不愧是漢代燈具中的傑作。

    3. 越王勾踐劍

    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極其鋒利,是中國存世中最為珍貴的一把寶劍。

    因為劍上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自作用劍”,專家透過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而它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歷經千年依然不鏽,還含有金屬記憶功能。

    經無損科學檢測發現,劍身上被鍍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因此千年不鏽。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

    4. 最古老的馬桶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出土的文物五花八門,其中一些“逆天文物”讓人瞠目結舌,只能感嘆中國的歷史文明太偉大。比如上面這個在安吉縣天子湖工業園楚國墓葬發掘出的木製漆器。因為年代太久,腐蝕很嚴重,已經解體了。

    但文物學家將它們拼起來之後,發現竟然形似坐便器,這應該就是中國最早的馬桶。

    5. 乾隆藍釉描金粉彩轉心瓶

    ▲“清高宗行圍圖”轉心瓶

    這個轉心瓶是乾隆官窯創制的特有瓶式,工藝極為複雜,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了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轉心瓶夾層上的12個牙雕人物還可以活動,如果用手撥弄人物,他們會在擺錘的作用下叩頭、作揖,形象栩栩如生。

    乾隆官窯生產了二三十對轉旋瓶,但這種結構的僅此一件,十分珍貴,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6. 倒流壺

    始於宋、遼時期,流行於清代的倒流壺非常有意思。

    倒流壺的壺底有個梅花形小孔,需要往壺裡灌水時把壺倒過來,將水從壺底的梅花孔注入,直到壺嘴往外流水,就灌滿了。

    其最吸引人的在於把壺灌滿後,壺身正過來時,水卻絲毫不會流出來。想喝水時只需要把壺嘴稍稍下傾,水就從壺嘴中流出來了。

    奇特的構造,巧妙的內部設計,倒流壺充分體現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創造力,是中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 8 # 古城飛魚

    這個真的很多,比如水晶杯、蟬衣、墨子機關盒、魯班的榫卯術,幾千年前的齒輪,王莽的尺子等等,實在是太多,具體你可以去博物館多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的時候身體各部分瘦下來的順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