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別求新聲

    謝謝邀請。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項羽對歷史大勢的無知,對自身實力的狂妄。項羽無疑是一個舉世無雙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見到秦始皇可以發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可以力舉千斤,大破秦軍,代楚滅秦。在戰術上他可以橫掃千軍,而在戰略上卻極其幼稚,他聽不進軍事范增的良言逆耳,放走劉邦,養虎為患,終至落得個烏江自刎,霸王別姬。項羽本應該是被推崇的英雄,然而,在以成敗論英雄的歷史語境中,劉邦卻以自己的陰謀詭詐取而代之,也為華人樹立了一個不好的典範。守信用如項羽者敗亡,言而無信如劉邦者勝利,也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這樣一種思維融入了中國文化之中,說好聽的叫講謀略,不好聽的叫狡詐,而這也應該是中國文化為什麼源源流長,沒有像其他古文明中斷的箇中原因所在。

  • 2 # 羅高朝

    失敗是必然的!第一,秦始皇雖然僅僅統治了15年,可他的影響已深深的印在了所有人的心裡,包括陳勝等!項羽很威猛,但是,逆勢而行,歷史的趨勢如同滾滾前進的車輪一樣,不會倒退的!這一點和袁世凱稱帝一樣,都不會成功!第二,項羽不太會用人。比如,韓信,早早投靠了他,僅做執戟郎而已,不過是個侍衛。韓信的能力,天下第一啊!亞父范增,謀略無雙,項羽把他氣跑了!第三,項羽自恃強悍,大肆屠殺平民,喪失民心。這最混蛋,畢竟人都是為了好好活著,而不是為了讓你洩憤!第四,打仗帶個女人,幹嘛?這是不得軍心的表現!士兵們憑什麼給他賣命呢!因此,失敗了,正常!

  • 3 # 未濟

    第一,項羽威望不夠。周分封天下時建立在周武王伐紂,有功勞,有德行,同時有實力的基礎上的,其他諸侯國聽從周天子號令,但是項羽顯然沒有這個威望。諸侯只是畏懼項羽的實力,沒有辦法而聽從。

    第二,制度已經被破壞。春秋時期各國就開始相互征伐了,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進行兼併戰,最後由秦一統。不是秦國,也會有一個國家完成統一。重新分封之後,大家都不會安於現狀,只不過是春秋戰國二次上演。

    第三,諸侯有實力。項羽為了安撫諸國,基本上是把六國原來的地盤分給了對應的六國君主,魏王回魏地,趙王回趙地。這就給了諸侯國基礎,都是自己的地盤,老百姓也接受,很容易積攢實力。

    第四,自己沒有有利位置。項羽不佔據關中而是回到彭城。秦國佔據關中,巴蜀而得天下,劉邦之後也佔據這一片區域,最終得到天下。

    第五,項羽只想當霸主,沒有統一天下的意識,而劉邦有。項羽攻克齊地,不對齊地採取政策治理,導致齊國不停地叛亂,如果佔據齊地,派兵駐守,在齊地治理,把齊國變成自己的地盤,也不會出後來那麼多事。他就沒有這個意識,只想著出事了,他當世界警察去管一下。而劉邦就是要統一全國,作戰目的就不一樣。

    第六,個人因素。用人,性格等方面導致他的崩盤。劉邦就做的很好。加上劉邦有韓信相助,項羽不敗也難。

  • 4 # 侃古說今

    項羽,勇戰派代表人物,20有餘就已經號令天下,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是不善於用人,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讓自己的手下無法充分發揮才能!性格不適合做君王,我覺得可以做大將軍!

    失去天下的原因,我覺得一是,火燒秦宮,造成關內秦人的厭惡,把易守難攻的關內,蜀地分給了降將和劉邦。而秦人奪得天下的根基就是這兩個地方!失誤!二是項羽不知道賞有功之臣!而劉邦就善於用人,韓信,蕭何,張良,以及從項羽過來的陳平用的都恰到好處!

    項羽失去天下,還是因為太規矩了,一是鴻門宴沒殺劉邦,二是畫界而治太相信契約了,被劉邦殺了個回馬槍!項羽20來歲,劉邦快50歲了,你說一個小孩的心眼怎麼可能比的跟你父親大的人的心機多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5 # 中孚鑑

    項羽是秦末反秦義軍首領,在反秦滅秦的過程中,項羽是做出巨大貢獻的。而項羽本人則是兵家兵形勢中的代表人物,同時他還是一個非常勇武之人,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之稱。秦朝末年,因為秦朝暴政,濫用民力,從而動搖了秦朝的統治根本,導致天下大亂而有了貴族起義和農民起義。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的勝利不僅讓秦朝元氣大傷而無力再戰,基本上秦朝已經是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而且項羽也因此戰有了在當時諸侯間的霸主地位。

    故而在秦朝滅亡後,有著霸主地位的項羽大封諸侯,那時他自號西楚霸王,雖然他沒有稱帝,但卻有猶如皇帝一樣至高無上的權利。

    然而就是這樣霸氣的項羽,他也曾大封諸侯、分封天下,但是後來在和劉邦楚漢相爭時,雖然他也曾屢次打敗劉邦,但是最終在垓下之戰中,項羽卻落下兵敗自刎的結局。以至於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

    那項羽在滅秦後分封天下,最後卻為何失敗了呢?

    首先,秦朝滅亡後,項羽在諸侯間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他自號西楚霸王,也曾分封諸侯。但是對於滅秦之事而言,項羽雖然功勞極大,但別的諸侯還是有一定功勞的。

    然而項羽在秦滅分封時,他以權勢而分封不公,讓很多諸侯的不滿,當時因為項羽勢力很大,很多諸侯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但他們心裡是非常怨恨項羽的,這也就為後來這些諸侯叛楚向漢埋下隱患。

    在項羽分封諸侯時,不僅分封的有原來的諸侯,而且還有在滅秦中立功的人。換句話說,項羽的這次分封,就是在原來諸侯的基礎上,對諸侯重新進行一次組合。

    這樣分封本來還沒什麼,但是主要的是項羽在大封諸侯的時候,他重用、重封對自己忠心的諸侯,而他覺得對自己不順從的就分封的不好,如此項羽這次的分封就是沒有顧忌、考慮到原有諸侯的利益因素,所以這也是後來諸侯們叛楚向漢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而讓劉邦勢力大增,由此轉變成項羽失敗的原因之一。

    其次,項羽雖然曾實力強大,江東子弟、楚軍也曾名震當時,但是項羽勇則勇矣,卻智謀不足。在加上他性格剛愎自用、不聽勸言,其賬下雖有計謀過人的范增,但後來卻猜忌范增,從而他們之間失和。

    也正是因為項羽的剛愎自用和猜忌,導致後來楚營中一些人就離開了楚營,這也就極大的削弱了楚軍的實力。

    最後,在楚漢相爭時,項羽雖然曾多次打敗劉邦,但是劉邦的後方在蕭何的治理下非常穩固,所以每次劉邦打敗仗後,卻總能東山再起,這也為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奠定了基礎。

    而項羽則不同,他雖然實力強大,但是他卻沒有穩固的後方保障,如此項羽雖屢勝,但只要大敗一次,就很難再東山再起。故而項羽在垓下之戰兵敗後,自刎而亡。

    再則,項羽雖然為兵家兵形勢中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很勇武,但是論用兵,項羽以及其賬下將領終究不如漢營中的韓信。論計謀,范增雖然能和張良一爭長短,但項羽剛愎自用,後又猜忌范增,反觀劉邦對張良則是一直很敬重、多是聽從其建議,再加上後來陳平也來輔佐劉邦。而若論統籌糧草、兼顧全域性、安民心、撫百姓、鎮地方,項羽賬下卻無能和蕭何相比的。

    所以,項羽在秦朝滅亡後,雖然他曾經大封諸侯,但是最終在楚漢相爭時還是以失敗而結束。當然雖然項羽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在滅秦過程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功勞卻是不可否認的。同時他被稱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因其個人武力處眾,所以也就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人物。又因為他最終失敗了,故而也就覺得他又是一個悲劇英雄式的人物。

  • 6 # 大白白野

    項羽滅秦後分封天下,最後卻失敗了,這與實行分封制有沒有關係,不好回答,不能一言而概之。項羽推行分封制,齊地田榮造反,彭越,陳餘緊隨其後,分封制彷彿是反項活動的導火線火藥桶,因此說分封制不好,但西周實行分封制很成功,劉邦也封韓信盧綰等八個諸侯王呀。作為制度,一般屬於中性事物,關健看何人何時如何使用。我們常說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分封制,郡縣制,以及元朝以後採用行省制都是國家的管理方式。分封制、郡縣制哪個制度好,自古爭論不休,其中首推柳宗元的封建論,他認為郡縣制比分封制更完善。整個封建社會盛行郡縣制,但分封制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朝還分封藩王。

    項羽失敗跟推行分封有一定關係,但主要原因執政水平有限,只知打江山,不知建江山,團結工作搞的不好,肆無忌憚殺人放火,失去民心,賞罰不明,朝令夕改,敵友不分。殺義帝,放劉邦,表現出政治短板。

    項羽是江蘇宿遷人,楚國貴族後裔,爺爺項燕 、叔叔項梁都是風雲人物,很有作為。項羽雄勇,是兵形勢代表人物,軍事家。郭嘉說項羽過去打了七十多場仗,沒有失敗過,一旦不好而身死國滅是依靠勇猛沒有謀略的原故。項羽出陣基本就是勝利,屢敗劉邦,單挑劉邦,劉邦不敢應戰,劉邦用紀信假扮他才得以逃命,打田榮,田榮敗亡,擊彭越,彭越敗退,垓下之戰,五路大軍,六十萬圍攻項羽十萬,項羽還擊退韓信正面進攻。項羽軍事能力沒問題,只是搞政治,經濟等不擅長。項羽自刎時才三十歲,鉅鹿之戰才二十五歲,分封諸王時二十六,年輕閱歷淺,沒有社會經

    驗,搞政治不利,再看看劉邦,比項羽大24歲呀。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兩代人努力奠定周朝基業,二人都是明君,搞分封制能推行成功,據傳,周公封71諸侯國,53個是姬姓子弟。項羽沒有西周文武兩王的威信和基礎,分封十八個諸侯國,沒有本家同宗,而且這些諸侯王項羽封的過於草率。經過鉅鹿之戰,項羽成為諸侯軍事聯盟實際盟主,楚懷王熊心是名義共主,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把義帝架空,隨後自行分封天下諸侯,自己為西楚霸王,最後還殺害義帝,又堅持定都彭城,是現在徐州,這裡是兵家必爭又無險可守之地不適合定都。偉人毛澤東曾中肯說出項羽戰敗有三,鴻門宴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

    項羽不恰當殺戮失去民心。在新安城坑殺秦降卒二十萬,範曾曾痛哭說,羽兒呀,殺二十萬,連上父母兄弟姐妹,得罪多少人,你算得不到關中了。項羽到咸陽後引兵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把建議在關中定都那個人也殺掉了,這一系列做法不像成熟政治家。張繡殺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猛將典韋,最後投降曹操還待遇不錯,李世民曾重用李建成敵對陣營裡的魏徵,薛萬徹。項羽痛恨秦軍殺害項燕,項梁,楚國和秦國有仇,而報復殺戮,怨怨相報何時了,項羽最後也死於秦國騎兵團追殺。成熟政治家不應該有私仇。劉邦在咸陽做法明顯比項羽強,後來楚漢相爭時,關中和漢中源源不斷輸送兵源,為打敗項羽貢獻很大。

    項羽分封十八諸侯存在缺陷,憑項羽當時顯赫軍功由他主導分封是恰如其分的,如說得過去是沒人敢造反的,但他的實際操作不妥,才導致造反。齊地反秦壯士田榮,是田氏宗族,已經佔領齊地,是地方實力派,由於一些原因,和項梁,項羽產生了過結,項羽不考慮田榮控制齊地現實,封田安濟北王,田市膠東王,田都齊王,田榮沒有被封,因此田榮把田都趕到楚國,把田安,田市殺死,佔有三齊之地,自立齊王。歷史時常有上派官員被趕走現象,前蜀王建,綽號賊王八,無賴王八,曾用軟硬兼施手段趕走唐朝宰相西川節度使韋昭度,獨霸西川。項羽如承認田榮齊王,可以避免戰爭,可是項羽眼裡容不下沙子,年輕氣盛吧,非出兵攻打田榮。彭越山東人,被譽為第一位遊擊將軍,項羽進入關中時,彭越手下有1萬多人的軍隊,項羽分封時把彭越忽略了,彭越沒有受封,也不知道自己屬於誰,接到劉邦的大將軍印,就開始反起項羽。陳餘與張耳是好朋友,一起反秦能力水平相當,後來張耳隨項羽入關被封為常山王,陳餘被封侯,他感覺項羽分配不公,就借田榮力量反起項羽。陳餘曾說,項羽把跟他關係好的將軍分到好地方稱王,把原來稱王的都遷到壞地方。項羽分封不嚴謹,按照楚懷王約定,劉邦為關中王,項羽卻封劉邦漢中王,劉邦張良又找項伯,讓項羽將整個漢中盆地分給了劉邦。項羽把義帝從彭城遷徙長沙郴縣害死。這為天下諸侯反擊項羽提供了藉口,劉邦就是打著為義帝報仇反擊項羽的。項羽佔領咸陽,應該把天下諸侯有實力人員集中在一起,商量怎樣分封,怎樣辦,這樣有利於減少大家矛盾和不滿。

    政治工作是團結爭取大家支援。范增是項羽亞父,陳平建議劉邦分離項範關係,項羽對范增產生疑心,七十多歲范增離開項羽,病死在途中。范增輔佐過項梁,又幫著項羽,是十心十意的。范增走過的橋比項羽走過的路都多,他曾一針見血說過劉邦危害性,建議殺掉劉邦,項羽就是不聽,最後項羽還是敗給劉邦。當時形勢,只有劉邦有潛在能力與項羽爭奪天下。項羽在鴻門宴上還把曹無傷隨口出賣了,劉邦把曹無傷殺了,以後誰還敢向項羽反映情況,這是普通人都不會犯的錯誤。張良和項羽都出身貴族,講究成份論張項應在一起合作,可是張良屬於劉邦陣營了。韓信淮陰人,跟項羽年齡相仿,韓信和項羽分別是公元前231年和232年出生,年輕人有共同語言,韓信投奔項梁又跟項羽,卻最後加入劉邦陣營。項羽身邊缺少謀士,看看成功人士劉備,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身邊都謀士猛將眾多。

    項羽進咸陽,如不亂殺無辜,繼續實行秦朝郡縣制,把各路諸侯及地方實力派集中咸陽居住,高官厚祿養起來,像漢武帝那樣把強宗打族遷徙到國都附近居住,遣散諸侯及實力派軍隊,實行休養生息,醫治戰爭創傷,加強中央集權管理,憑藉項羽軍事能力,哪裡如反叛就去鎮壓是能夠建立起穩定社會秩序的。漢朝江山四百多年,項氏江山起碼項羽在世是不會丟的。

    項羽由於多種原因敗亡,漢軍五人因搶項羽的屍體而封侯,留下項羽血衣建起了項羽衣冠冢至今還在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附近還有項亭,楚廟,霸王祠。項羽短暫一生轟轟烈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留給後人無限感慨。項羽沒有稱帝,司馬遷卻把其列入本紀。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如地下有知應該感到欣慰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喝紅酒對身體有好處嗎?